期刊文献+
共找到732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学而优则仕”的新时代启示
1
作者 李强煜 《时代人物》 2023年第3期0068-0070,共3页
“学而优则仕”是带有理想之意的入世之途,历经千年以后,其所彰显的以天下为己任,实现自身的发展的同时承担起社会责任的积极含义,在今天中国人的现实实践中依然能寻到踪迹。剔除其被时代发展所浸染的消极含义,重新展露其真实积极地内涵... “学而优则仕”是带有理想之意的入世之途,历经千年以后,其所彰显的以天下为己任,实现自身的发展的同时承担起社会责任的积极含义,在今天中国人的现实实践中依然能寻到踪迹。剔除其被时代发展所浸染的消极含义,重新展露其真实积极地内涵,发扬其所包含的精神内核,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人民的现实实践为依据,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返本开新提供价值,为中国人才培养构建出一条安身立命,制天命而用之的时代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优则仕 先秦儒家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学而优则仕”辨 被引量:22
2
作者 罗安宪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8,共8页
“学而优则仕”,在孔子时代,还只是一个政治号召,其所体现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而汉以后,随着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之官方思想,特别是随着隋、唐之后科举制度的实行,此一政治号召之具体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成为统治者对士... “学而优则仕”,在孔子时代,还只是一个政治号召,其所体现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而汉以后,随着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之官方思想,特别是随着隋、唐之后科举制度的实行,此一政治号召之具体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成为统治者对士人所发出的诱惑,这种政治上的诱惑,久而久之,亦成为士人自觉的心理追求,并由此而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优则仕 政治理想 科举制度 儒家思想 中国
下载PDF
“学而优则仕”再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申申 李小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3-117,共5页
"学而优则仕"既是孔子倡导的重要教育思想,也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它的提出是春秋时期治国理政、选贤任能和各学派以其学说救治社会的需要,透射出士君子的担当情怀、伦理追寻、能力要求以及平等观念。... "学而优则仕"既是孔子倡导的重要教育思想,也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它的提出是春秋时期治国理政、选贤任能和各学派以其学说救治社会的需要,透射出士君子的担当情怀、伦理追寻、能力要求以及平等观念。对其的功利性误读、对时代背景把握的缺乏,使对这一理念发生了曲解。当然,这一理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这并不妨碍在把握"学而优则仕"真正语义的基础上,发扬其所透射出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优则仕 儒家思想 历史性再解读
下载PDF
解剖高校教师“学而优则仕”现象 被引量:8
4
作者 任初明 杨瑞勇 《煤炭高等教育》 2003年第1期38-39,66,共3页
当前高校中存在着知名学者、教授“学而优则仕”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 :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高校行政权力的泛化与社会官本位思想 ;把担任行政职务当作一项鼓励与挽留人才的政策措施 ;用人的晕轮效应 ;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学而优则仕 官本位思想 传统文化观念 原因 名人效应
下载PDF
“学而优则仕”辨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桂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9期8-11,共4页
以《论语》中的信息为依据,分析孔子设学授徒同弟子从政的关系及孔子荐才之道,进而对"学而优则仕"命题加以分辨。
关键词 孔子 学而优则仕
下载PDF
“读研热”:对“学而优则仕”的新诠释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根顺 包水梅 《中国农业教育》 2005年第4期12-13,23,共3页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社会对知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读研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读研热”折射出了“学而优则仕”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试图通过今天的“读研热”对“学而优则...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社会对知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读研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读研热”折射出了“学而优则仕”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试图通过今天的“读研热”对“学而优则仕”的意义做进一步的挖掘和丰富,为分析当代中国研究生教育价值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研 学而优则仕 诠释
下载PDF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异化之觞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尧 《教育与考试》 2010年第3期56-60,共5页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现象古已有之,引人深思的是,近几年这种现象在大学和科研机构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与自古以来把"学而优则仕"异化为读书做官,以及现在社会流行的"官本位"有关,其实,"学而优则...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现象古已有之,引人深思的是,近几年这种现象在大学和科研机构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与自古以来把"学而优则仕"异化为读书做官,以及现在社会流行的"官本位"有关,其实,"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其所体现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正本清源的"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值得我们今日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优则仕 仕而优则学 官本位
下载PDF
“学而优则仕”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左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01-102,共2页
"学而优则仕"思想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思想把是否有才能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学而优则仕"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对知识分子通过勤奋学习试图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有着鼓励作用... "学而优则仕"思想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思想把是否有才能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学而优则仕"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对知识分子通过勤奋学习试图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有着鼓励作用。同时,"学而优则仕"在一定程度上堪称是科举制度公平性的重要基石,促进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优则仕 中国传统教育 科举制度
下载PDF
思想意识与汉代社会流动析议——以董仲舒对“学而优则仕”的践行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薛志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社会流动是一种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合力作用下推动的结果。"学而优则仕"作为社会筛选机制,本身就是社会流动阶梯的一种。汉武帝时代,统治思想从黄老"无为"向"独尊儒术"转变,以董仲舒为... 社会流动是一种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合力作用下推动的结果。"学而优则仕"作为社会筛选机制,本身就是社会流动阶梯的一种。汉武帝时代,统治思想从黄老"无为"向"独尊儒术"转变,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思想家将"独尊儒术"与"学而优则仕"的主张相结合,将人才培养和量材授官制度化,从而为西汉在官员选拔中择优筛选机制的推行创建了竞争环境,搭建起寒门学子上行流动的阶梯。一方面影响了汉代读书人的价值取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社会成员勤勉刻苦的精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董仲舒 汉代 学而优则仕
下载PDF
“学而优则仕”再认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学而优则仕 孔子 思想体系 现代价值
下载PDF
孔子的出仕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学而优则仕”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荣华 汤贝 《高教学刊》 2016年第21期255-256,共2页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儒家思想中关于出仕等都有其一以贯之的内涵。整部《论语》初读不通、再读感叹、复读被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所感动。儒家和佛家是融通的。《论语》是纵贯一体的,孔子...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儒家思想中关于出仕等都有其一以贯之的内涵。整部《论语》初读不通、再读感叹、复读被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所感动。儒家和佛家是融通的。《论语》是纵贯一体的,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以这样的觉知去读《论语》,能知道孔子始终都围绕一个目的:推行仁。学习儒家的精神,从而了解儒家的存在意义、社会责任,能够进一步了解儒家思想中感人至深的学术思想,以及其对于提升个人修养的启发。期盼能给研究者以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出仕思想 学而优则仕
下载PDF
论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取向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晓青 《衡水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0-13,共4页
集中反映儒家教育价值观的“学而优则仕”,其教育价值取向究竟是社会本位还是个人本位,长期以来学界一直对此有争论。从“学而优则仕”的语义、“学”与“仕”的关系以及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背景下其本身的理论缺憾等3个方面可以得出... 集中反映儒家教育价值观的“学而优则仕”,其教育价值取向究竟是社会本位还是个人本位,长期以来学界一直对此有争论。从“学而优则仕”的语义、“学”与“仕”的关系以及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背景下其本身的理论缺憾等3个方面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孔子“学而优则仕”的观点蕴涵的是一种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优则仕 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取向
下载PDF
“学而优则仕”还是“仕而优则学”——官员博士问题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录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16,共3页
博士学位原本是最高学位,是知识与文化的象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却面临着博士学位部分变质的危险。在中国,鲜有人知博士学位的获得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官员,政府官员攻读博士学位是福音还是灾... 博士学位原本是最高学位,是知识与文化的象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却面临着博士学位部分变质的危险。在中国,鲜有人知博士学位的获得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官员,政府官员攻读博士学位是福音还是灾祸?随着官员博士数量的增加与影响的扩大,官员博士问题已引起一定的关注,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学位 政府官员 学而优则仕 转型期 获得者 中国
下载PDF
子夏“学而优则仕”本义考释——以先秦儒家学派的学习观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小鹏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8-61,共4页
关于"学而优则仕"一语,学界均反对以世俗化的"读书做官论"来阐释解读,但以往各家的考辨重点多局限于"优""仕"二字。本文试图转换角度,由"学"字入手来探究此中本义。通过对先秦儒家... 关于"学而优则仕"一语,学界均反对以世俗化的"读书做官论"来阐释解读,但以往各家的考辨重点多局限于"优""仕"二字。本文试图转换角度,由"学"字入手来探究此中本义。通过对先秦儒家学派学习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子夏所谓"学",其原意并非指研修知识学问。在子夏看来,学习中最要紧的就是明德修身,其重要性足以取代知识学问。所谓"学而优则仕"无非是强调明德修身与为官从政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今人而言无疑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必须指出,子夏将学习与修德完全等同的做法,也有矫枉过正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学习观 学而优则仕
下载PDF
学而优则仕:阎真小说的审美反思与创作取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蕾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10,共4页
阎真的小说以"知识型"人物的成长、蜕变为主线,描写他们在当下政治文化生态下,对于个人信仰的坚守与转变过程;展示他们在角逐名利和官场争斗过程中的成败荣辱,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异化、灵魂救赎,从而对"学而优则仕"... 阎真的小说以"知识型"人物的成长、蜕变为主线,描写他们在当下政治文化生态下,对于个人信仰的坚守与转变过程;展示他们在角逐名利和官场争斗过程中的成败荣辱,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异化、灵魂救赎,从而对"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人生价值观予以现代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真小说 学而优则仕 政治文化 知识分子
下载PDF
为“学而优则仕”正名
16
作者 管会生 李佳 《甘肃教育》 2011年第13期66-67,共2页
2005年,钱学森在接受温家宝总理看望时曾感慨道:“现如今,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中科院院士李邦河在2010年政协会议上对该问题作了回答:“中国其实不乏创新型人才,只是这些人刚... 2005年,钱学森在接受温家宝总理看望时曾感慨道:“现如今,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中科院院士李邦河在2010年政协会议上对该问题作了回答:“中国其实不乏创新型人才,只是这些人刚在学术或科学研究上冒了尖就被提拔成了官,而官场上的繁杂事务占据了他们多半时间。导致本可以在专业领域有一番作为的年轻人没时间、没精力再作研究,因而也就无从创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优则仕 考证 启示
下载PDF
“学而优则仕”:一本难念的经
17
作者 杨海文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8年第5期138-148,共11页
不是不想做官,而是不能随便做 也许是因为主要研究先秦思想史的缘故,我对余英时先生的名著《士与中国文化》①,历来读得最认真的还是第一篇论文《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从中受到的启发更是终生难忘。余英时先生曾说:春秋战... 不是不想做官,而是不能随便做 也许是因为主要研究先秦思想史的缘故,我对余英时先生的名著《士与中国文化》①,历来读得最认真的还是第一篇论文《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从中受到的启发更是终生难忘。余英时先生曾说:春秋战国时期,“这时社会上出现了大批有学问有知识的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优则仕 春秋战国时期 知识阶层 先秦思想史 中国文化 余英时
下载PDF
“学而优则仕”别解
18
作者 陈桂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以孔子授业而非"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以《论语》传递的信息为依据,系统分析孔子授业同弟子入仕的关联,论定授业中有关政事的议论植根于君子之教。
关键词 孔子授业 学而优则仕 《论语》
下载PDF
一位“学而优则仕”的现代儒者——读严春宝《一生真伪有谁知:大学校长林文庆》
19
作者 陈多旭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50-152,共3页
儒学本以治国平天下为使命,但近代以来,对儒学的研习却日益与现实人生疏离,而退居为学术界(特别是哲学界)少数学者的专门职业。虽然近几年在民间也兴起一些读经、讲学之类活动,儒学似乎呈现出在社会上复兴的迹象,但毕竟势单力薄... 儒学本以治国平天下为使命,但近代以来,对儒学的研习却日益与现实人生疏离,而退居为学术界(特别是哲学界)少数学者的专门职业。虽然近几年在民间也兴起一些读经、讲学之类活动,儒学似乎呈现出在社会上复兴的迹象,但毕竟势单力薄,其效甚微。关注儒学命运的人不免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即儒学究竟能否与由西学主导的现代生活方式相容?实际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生活方式 学而优则仕 大学校长 林文庆 真伪 儒者 近代以来 现实人生
下载PDF
试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正名
20
作者 刘来兵 彭泽平 《甘肃农业》 2006年第7X期135-135,共1页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理解自古莫衷一是,史学研究的多元视角固然重要,但是对历史最真实、最公正的评价才是对历史的尊重。现以子夏个人为入口,切入对“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分析,发现这仅是子夏的为官治学之道。
关键词 仕而优则学 学而优则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