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清末的省界、学额与省教育经费——以三江(两江)师范学堂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
3
1
作者
蒋宝麟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9,共15页
1902年,两江总督刘坤一、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在江宁筹设三江师范学堂,1903年该学堂正式开办。1906年,三江师范学堂改名为两江师范学堂。与其他省城学堂情况不同,该学堂同时招收江苏(含宁属与苏属)、安徽、江西四省(属)学子,而经费主要...
1902年,两江总督刘坤一、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在江宁筹设三江师范学堂,1903年该学堂正式开办。1906年,三江师范学堂改名为两江师范学堂。与其他省城学堂情况不同,该学堂同时招收江苏(含宁属与苏属)、安徽、江西四省(属)学子,而经费主要由宁属承担,其他三省(属)协济,这导致各省绅学对于该学堂的学额分配与经费来源常有争议。此外,两江总督在江宁创设的许多学堂都不同程度存在省界与学额的争议。此种现象的背后是清代督抚叠设与行省制共同构建的多层次省界与新式教育体制之间的矛盾。江宁城特殊的"四重省会"构架不仅造成省界之别,同时隐含"跨省界"与"次级省界"的认同。这使江宁各学堂在省界意识与经费实利中常存定位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师范
学
堂
两江师范
学
堂
学额分配
行省制
两江总督
江南省
原文传递
科举制度视角下张謇“冒籍案”探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龚郑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9-77,共9页
晚清状元张謇早年经历的持续数年的“冒籍案”几乎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也持续影响着他的未来。张謇“冒籍案”虽然最终以张家付出巨额经济代价收尾,但无论是从眼前看,还是为未来计,张謇从中所获得的回报都远超其经济付出。通过对张謇自...
晚清状元张謇早年经历的持续数年的“冒籍案”几乎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也持续影响着他的未来。张謇“冒籍案”虽然最终以张家付出巨额经济代价收尾,但无论是从眼前看,还是为未来计,张謇从中所获得的回报都远超其经济付出。通过对张謇自己所谓的冷籍难考,以及后人以讹传讹形成的所谓冷籍不能考而不得不进行冒籍的说法进行辨析,可以发现,张謇冒籍实际上是一种不合理学额分配制度所导致的个体趋利行为。重新探讨张謇冒籍这段历史公案,对于我国当下教育如何尽可能实现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平衡,亦不乏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冒籍案”
科举制度
学额分配
制度
程序正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末的省界、学额与省教育经费——以三江(两江)师范学堂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
3
1
作者
蒋宝麟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9,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ZS044)。
文摘
1902年,两江总督刘坤一、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在江宁筹设三江师范学堂,1903年该学堂正式开办。1906年,三江师范学堂改名为两江师范学堂。与其他省城学堂情况不同,该学堂同时招收江苏(含宁属与苏属)、安徽、江西四省(属)学子,而经费主要由宁属承担,其他三省(属)协济,这导致各省绅学对于该学堂的学额分配与经费来源常有争议。此外,两江总督在江宁创设的许多学堂都不同程度存在省界与学额的争议。此种现象的背后是清代督抚叠设与行省制共同构建的多层次省界与新式教育体制之间的矛盾。江宁城特殊的"四重省会"构架不仅造成省界之别,同时隐含"跨省界"与"次级省界"的认同。这使江宁各学堂在省界意识与经费实利中常存定位焦虑。
关键词
三江师范
学
堂
两江师范
学
堂
学额分配
行省制
两江总督
江南省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科举制度视角下张謇“冒籍案”探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龚郑勇
机构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教院
出处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9-77,共9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现代化视角下张謇教育实践”(D/2020/01/65)。
文摘
晚清状元张謇早年经历的持续数年的“冒籍案”几乎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也持续影响着他的未来。张謇“冒籍案”虽然最终以张家付出巨额经济代价收尾,但无论是从眼前看,还是为未来计,张謇从中所获得的回报都远超其经济付出。通过对张謇自己所谓的冷籍难考,以及后人以讹传讹形成的所谓冷籍不能考而不得不进行冒籍的说法进行辨析,可以发现,张謇冒籍实际上是一种不合理学额分配制度所导致的个体趋利行为。重新探讨张謇冒籍这段历史公案,对于我国当下教育如何尽可能实现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平衡,亦不乏启示意义。
关键词
张謇“冒籍案”
科举制度
学额分配
制度
程序正义
Keywords
Zhang Jian’s“fake native place case”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enrollment quota allocation system
procedural justice
分类号
D69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清末的省界、学额与省教育经费——以三江(两江)师范学堂为中心的考察
蒋宝麟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2
科举制度视角下张謇“冒籍案”探究
龚郑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