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汉以来《礼记》的流传(上)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锷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26-136,共11页
《礼记》虽以"记"命名,但与"经"一样,具有同等的地位。三国魏时,《礼记》入经,并设置《礼记》博士。唐孔颖达主持撰写《礼记正义》后,《礼记》代替《仪礼》,正式成为《五经》之一,并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经典,一直延... 《礼记》虽以"记"命名,但与"经"一样,具有同等的地位。三国魏时,《礼记》入经,并设置《礼记》博士。唐孔颖达主持撰写《礼记正义》后,《礼记》代替《仪礼》,正式成为《五经》之一,并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经典,一直延续到清末。封建政府的倡导,宋卫湜《礼记集说》、元陈澔《礼记集说》、清《礼记义疏》、孙希旦《礼记集解》、朱彬《礼记训纂》等论著的撰写,给《礼记》增加了新鲜血液,进一步提高了《礼记》的地位,也促进了《礼记》的流传。近百年来,由于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器技术的发展,大量《礼记》研究著作得以影印出版,并电子化、网络化,为《礼记》的传播,开辟了新途径。为了《礼记》更好的传播,必须利用传世善本,对重要的《礼记》著作进行整理,以便电子化;同时,要对历代《礼记》研究的成绩,进行全面的总结,完成《礼记汇校集注》、《礼记注疏汇校》等课题,这是《礼记》能长久传播的基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戴圣 郑玄 孔颖达 陈澔 孙希旦
下载PDF
东汉以来《礼记》的流传(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锷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24-136,共13页
《礼记》虽以"记"命名,但与"经"一样,具有同等的地位。三国魏时,《礼记》入经,并设置《礼记》博士。唐孔颖达主持撰写《礼记正义》后,《礼记》代替《仪礼》,正式成为《五经》之一,并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经典,一直延... 《礼记》虽以"记"命名,但与"经"一样,具有同等的地位。三国魏时,《礼记》入经,并设置《礼记》博士。唐孔颖达主持撰写《礼记正义》后,《礼记》代替《仪礼》,正式成为《五经》之一,并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经典,一直延续到清末。封建政府的倡导,宋卫湜《礼记集说》、元陈澔《礼记集说》、清《礼记义疏》、孙?独窦羌狻贰⒅毂?《礼记训纂》等论著的撰写,给《礼记》增加了新鲜血液,进一步提高了《礼记》的地位,也促进了《礼记》的流传。近百年来,由于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器技术的发展,大量《礼记》研究著作得以影印出版,并电子化、网络化,为《礼记》的传播,开辟了新途径。为了《礼记》更好的传播,必须利用传世善本,对重要的《礼记》著作进行整理,以便电子化;同时,要对历代《礼记》研究的成绩,进行全面的总结,完成《礼记汇校集注》、《礼记注疏汇校》等课题,这是《礼记》能长久传播的基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戴圣 郑玄 孔颖达 陈澔 孙希旦
下载PDF
孙希旦《礼记集解》的内容和特色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斌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6-31,共6页
孙希旦《礼记集解》于《礼记》各篇皆有新的解题,于《礼记》之文字、音义,多吸纳陆德明和郑玄之解义,并偶增己见。孙希旦《礼记集解》在前人之基础上,对《礼记》经文之断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礼记》所记名物颇为重视,考证颇为精详。... 孙希旦《礼记集解》于《礼记》各篇皆有新的解题,于《礼记》之文字、音义,多吸纳陆德明和郑玄之解义,并偶增己见。孙希旦《礼记集解》在前人之基础上,对《礼记》经文之断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礼记》所记名物颇为重视,考证颇为精详。孙希旦《礼记集解》采用集解体,重视经义之阐发,无汉宋门户之见,于名物制度之考证、礼意之阐发皆取得了新的成就,在清代《礼记》诠释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希旦 《礼记》 《礼记集解》
下载PDF
《学记》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高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59-75,共17页
(八)今之教者,呻其占毕①,多其讯言②,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③,使人不由其诚④,教人不尽其材⑤。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⑥。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⑦,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⑧。教之不刑⑨,其此之由乎.[注释]①呻其占毕... (八)今之教者,呻其占毕①,多其讯言②,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③,使人不由其诚④,教人不尽其材⑤。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⑥。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⑦,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⑧。教之不刑⑨,其此之由乎.[注释]①呻其占毕:一种解释是,看着简册吟诵。郑玄注:“占,视也。简谓之毕。言今之师,自不晓经之义,但吟其所视简之文.”另一种解释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疏 礼记集说 《学记》 经义 礼记集解 比物丑类 郑玄注 使人 孙希旦 良冶
下载PDF
古代年龄代称拾零
5
作者 李文 《中国档案》 CSSCI 1990年第9期44-44,共1页
(三) 知命“命”指天命。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说到了五十岁才懂得认识了天命。《易》系辞上:“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人徙宫而一进阶。”后人因以“知命... (三) 知命“命”指天命。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说到了五十岁才懂得认识了天命。《易》系辞上:“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人徙宫而一进阶。”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花甲年满六十岁之代称。原来天干与地支相配合,甲子、乙丑、丙寅……之类统称“甲子”。从甲子到癸亥止,其数凡六十,六十次轮一遍。因其中干支名号错综参互,故称“花甲子”,简称“花甲”。耳顺语出《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疏:“顺,不逆也。耳闻其言则知其微旨而不逆也。”庚信《伯母李氏墓志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居赋 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系辞 年满 车邻 秦风 酒债 杜预注 孙希旦
下载PDF
朝花夕拾
6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0-60,共1页
孙中山何时开始题写“天下为公”孙中山先生为人题字,写得最多的便是“天下为公”四字。该语见《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孙希旦集解:“天下为公者,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也。”原意是不把君位当作一家的私有之物。... 孙中山何时开始题写“天下为公”孙中山先生为人题字,写得最多的便是“天下为公”四字。该语见《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孙希旦集解:“天下为公者,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也。”原意是不把君位当作一家的私有之物。孙中山先生借之作为对“民权主义”的阐述,意思是国家的一切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公有。那么,孙中山先生从什么时候开始书写“天下为公”的呢?一九一二年七月,孙中山先生为上海《天铎报》题词;“天下为公”。这是他题写“天下为公”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花夕拾 中山先生 大道之行 天铎报 孙希旦 礼运 里根总统 反法西斯斗争 国际人士 档案管理机构
下载PDF
灾难禳解故事中的习俗流传
7
作者 陈赟 《中国减灾》 2011年第8X期24-26,共3页
罗香林先生的《客家源流考》一书中记载了一则"葛藤坑"故事: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大军进发到闽西,百姓纷纷逃难。黄巢见到一位逃难妇女,背上背着一个大孩子,手里却牵着一个小孩子,心中不解,询问才知,大孩子乃是其侄,父母双亡,因... 罗香林先生的《客家源流考》一书中记载了一则"葛藤坑"故事: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大军进发到闽西,百姓纷纷逃难。黄巢见到一位逃难妇女,背上背着一个大孩子,手里却牵着一个小孩子,心中不解,询问才知,大孩子乃是其侄,父母双亡,因此准备在万不得已时牺牲自己的孩子,尽力为兄嫂保存血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香林 清明插柳 父母双亡 希伯来人 开封城 孙希旦 解释功能 邪秽 福建福州 疫鬼
下载PDF
孙希旦《礼记集解》的诠释范式及其思想新蕴
8
作者 孙邦金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7-112,共6页
在清代礼教思潮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下,孙希旦《礼记集解》综罗诸家、要言不烦,堪称清儒重新注疏诠释《礼记》的代表作。孙希旦的《礼记集解》既表现出"由字通词,由词通道"的乾嘉考据学特征,也表现出以礼治世的现实关怀意识。从... 在清代礼教思潮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下,孙希旦《礼记集解》综罗诸家、要言不烦,堪称清儒重新注疏诠释《礼记》的代表作。孙希旦的《礼记集解》既表现出"由字通词,由词通道"的乾嘉考据学特征,也表现出以礼治世的现实关怀意识。从文本诠释背后的思想依据来看,孙希旦的礼学研究尊崇朱子学而又不唯朱子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朱子学的藩篱,特别是在有关"君为臣纲""嫂叔无服""未嫁守贞"等传统礼例讨论中,具体而微地表现出强调"缘情制礼"的情感主义特质以及"变而从时""礼以义起"的损益革新诉求,成为清代礼学诠释范式从"依理释礼"向"依情释理"、"以礼代理"移易转换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希旦 《礼记集解》 缘情制礼 礼理关系 礼以义起
原文传递
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小红 《法学研究》 1987年第2期83-85,71,共4页
《礼记·曲礼上》中记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及法律制度都起过极为深刻的影响。然而究竟如何解释这句话,自古至今都存在着分歧。东汉经学家郑玄认为:礼不下庶人,是"为其遽于事,且不能... 《礼记·曲礼上》中记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及法律制度都起过极为深刻的影响。然而究竟如何解释这句话,自古至今都存在着分歧。东汉经学家郑玄认为:礼不下庶人,是"为其遽于事,且不能备物";刑不上大夫则是由于"不与贤者犯法,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礼记·曲礼上》郑注)。元人陈澔解释道:"古之制礼者,皆自士而始也。先儒云:其有事则假士礼"(《礼记集解·曲礼上》)。后人对这种解释提出了疑问,清人孙希旦认为:"庶人非无礼也,以昏则锱币五两;以丧则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葬则悬棺而窆,不为雨止;以祭则无庙而荐于寝,此亦庶人之礼也。"然而他所得出的结论却恰恰与其上文相牴牾:"礼不下庶人者,不为庶人制礼也,制礼自士以上……庶人有事假士礼以行之而有所降杀也"(《礼记集解·曲礼上》)。对于"刑不上大夫"的解释,清人孙诒让亦在《周礼正义》中提出自己的见解:"盖凡入八议限者,轻罪则宥,重罪则改附轻比,仍有刑也"(《周礼正义·秋官·小司寇》八辟条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庶人 假士 曲礼 孙希旦 礼记集解 上大夫 宫刑 秋官
原文传递
《禮記》清人新疏選目平議——兼談孫希旦《禮記集解》的成書、版本及其影響
10
作者 侯婕 《历史文献研究》 2022年第2期64-78,共15页
晚近學者擬定十三經新疏,以爲清人於諸經皆有新疏,唯《禮記》《穀梁》獨闕。自議起迄今數十載,學者就新疏選目各陳己見,於《禮記》先後擇取朱彬《禮記訓纂》、黄以周《禮書通故》、孫希旦《禮記集解》諸書,争議不絶。文章基於對晚近學... 晚近學者擬定十三經新疏,以爲清人於諸經皆有新疏,唯《禮記》《穀梁》獨闕。自議起迄今數十載,學者就新疏選目各陳己見,於《禮記》先後擇取朱彬《禮記訓纂》、黄以周《禮書通故》、孫希旦《禮記集解》諸書,争議不絶。文章基於對晚近學者關於《禮記》清人新疏選目争議的梳理,通過考察孫書的刊刻及影響,認爲章太炎、梁啓超所謂“清人於《禮記》無新疏”或因未及關注孫書,與朱書相較,孫書更勝一籌。孫書不僅可視作《禮記》清人新疏的最優代表作,而且可爲制定出更加全面的《禮記》讀本提供必要參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經新疏 禮記 孫希旦 禮記集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