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以成人”:孔子生活美学研究的一个命题
1
作者 唐善林 张飞翔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8,共9页
“学以成人”是贯穿孔子哲学思考始终的一条主线,也是一种以“内圣外王”为最高理想、“君子人格”为现实指向的终身学习型理论和审美生活方式。在总体目标上,“学以成人”指向每个人在伦常日用中通过持续不断地“学做人”“学文化”“... “学以成人”是贯穿孔子哲学思考始终的一条主线,也是一种以“内圣外王”为最高理想、“君子人格”为现实指向的终身学习型理论和审美生活方式。在总体目标上,“学以成人”指向每个人在伦常日用中通过持续不断地“学做人”“学文化”“学道德”来实现个体人格和整个世道人心的改善。在理论构型上,以“人性视域”为中心点来沟通“人道”与“天道”。在实践结构上,以家庭生活为“人之源初生活场域”,以君子人格达成作为整个生活世界的中流砥柱,形成了家、乡里、家国、天下一层层扩展的“同心圆式”结构。在美学表达上,则包蕴着理想层面上的生活大道之整全美和现实层面上的总体生活方式的圆融美:一方面,体现出对天道与人道一气贯通的阔大生命气象的体悟和追求;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在审美自适、审美共享和审美共在等不同状态中所达至的内在心理之和谐、有序、愉悦状态与外在行为之周正、高雅、圆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以成人 君子人格 下学上达 生活意味 审美表达
下载PDF
作为身体美学的中国武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再林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125,共8页
当代身体美学的异军突起无疑为中国武术之美的深入解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契机。身体美学与中国武术之美都具有身心一体的性质,二者都通向了内外互见的显现之美、能受一体的生命之美、寓形上于形下的神圣之美。认识到这一点,不仅能使中国... 当代身体美学的异军突起无疑为中国武术之美的深入解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契机。身体美学与中国武术之美都具有身心一体的性质,二者都通向了内外互见的显现之美、能受一体的生命之美、寓形上于形下的神圣之美。认识到这一点,不仅能使中国武术之美的深刻机理第一次大白于世,也使中国武术“技进乎道”地得以挺身于“道美合一”的中国文化的真正腹地。这也意味着,正如300多年前的“援武于儒”的颜元所说,中国文化的复兴首先应“近取诸身”地始于中国武术的复兴,而非后儒所说的一味地读书诵经和“袖手谈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中国武术 充内形外 阳禀阴受 下学上达
下载PDF
有无双遣与下学上达——论邹守益的工夫路径
3
作者 董甲河 毛莉婷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邹守益在青原梦见朱子而意识到阳明后学工夫路径有下学不上达与上达不下学两种弊端。他采取有无双遣方式救弊:用“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纠正下学不上达,批评朱子舍心逐物之弊,主张不可滞于有,而是回到无声无臭独知,在良知的... 邹守益在青原梦见朱子而意识到阳明后学工夫路径有下学不上达与上达不下学两种弊端。他采取有无双遣方式救弊:用“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纠正下学不上达,批评朱子舍心逐物之弊,主张不可滞于有,而是回到无声无臭独知,在良知的观照之下,避免义袭之学;用“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纠正上达不下学,批评王畿空悟本体之弊,主张不可陷于无,而是于日用常行处做致知工夫。他由有无双遣方式救弊,最终落实于下学上达工夫路径。他纠正下学不上达之弊,有助于使学人意识到心学与俗学的差异,由俗学转向心学,为学人修行指明正道;纠正上达不下学之弊,有助于扭转学人竞谈玄虚之风。邹守益主张从下学入手致良知,是救治上达不下学与下学不上达之弊的良药,体现了高超的中道智慧,有助于阳明后学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守益 下学不上达 上达不下学 有无双遣 下学上达
下载PDF
“学达性天”解读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怡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78-80,共3页
"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赐给岳麓书院等处的匾额,主要表彰这些书院对于传承理学、培养人才的贡献。"学达性天"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是指通过教育,通过做学问,通过"养性",达到"性命合一",达到"... "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赐给岳麓书院等处的匾额,主要表彰这些书院对于传承理学、培养人才的贡献。"学达性天"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是指通过教育,通过做学问,通过"养性",达到"性命合一",达到"性"与"天"齐,达到"性"和"天"的统一。这既是儒家所推崇的理想人格,也是中国教育几千年不变的目标。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仍有现实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学上达 性命合一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下学上达 文质相宜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叔子 《东南学术》 CSSCI 1998年第3期6-14,共9页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下学上达 思维方式 人文精神 《论语》 高层次人才 教育传统 科学技术 高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
下载PDF
《汉语历史音韵学·上古篇》指误 被引量:5
6
作者 孙玉文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24,共12页
《汉语历史音韵学·上古篇》有很多错讹,初步核查,有100多处,本文举出38例。
关键词 《汉语历史音韵学·上古篇》 汉藏语 联绵词 汉语语音
下载PDF
陈淳哲学知行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加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28,共6页
知行问题是理学尤其是朱子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讨论的问题涉及知行关系、致知与涵养、致知与主敬等方面。作为朱子重要门人和传人的陈淳,在知行关系上继承和发扬了朱熹“知行相须”的观点,提出了致知力行“随时更迭,交进互发”的思想... 知行问题是理学尤其是朱子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讨论的问题涉及知行关系、致知与涵养、致知与主敬等方面。作为朱子重要门人和传人的陈淳,在知行关系上继承和发扬了朱熹“知行相须”的观点,提出了致知力行“随时更迭,交进互发”的思想,而对“知先行后”论有所修正,同时,对“行重于知”则以“以行为主,知行一事”作了新的概括和拓展。在主体修养上,陈淳把主敬仍看作是与致知力行相始终的修养的重要内容。陈淳还对凸现儒学工夫与境界的“下学上达”作出了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淳 致知 力行 主敬 下学上达
下载PDF
论泰州学派逆觉工夫之维 被引量:1
8
作者 阮春晖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3-147,共5页
孔子的"下学而上达"之语内含两种工夫路向:由下学而致上达和下学即上达。"下学即上达"是阳明心学采用的工夫形式,也是牟宗三先生所言之逆觉工夫。逆觉工夫在泰州学派表现为信、悟、求三个具有强烈主体意义的工夫层... 孔子的"下学而上达"之语内含两种工夫路向:由下学而致上达和下学即上达。"下学即上达"是阳明心学采用的工夫形式,也是牟宗三先生所言之逆觉工夫。逆觉工夫在泰州学派表现为信、悟、求三个具有强烈主体意义的工夫层次,形成泰州学派独有的逆觉工夫之维。泰州学派的逆觉工夫,突出了对道德本体的优先把握,但也潜存着过度张扬主体、消解实地工夫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学上达 泰州学派 逆觉工夫
下载PDF
大村庄制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舒娜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8-360,共3页
"大村庄制"有利于农村中小学校快速走上正规发展的轨道;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得到提高,有利于办学经费的增加,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有利于经费的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可以同时解决农村孩子"有学上的问题"和"上... "大村庄制"有利于农村中小学校快速走上正规发展的轨道;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得到提高,有利于办学经费的增加,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有利于经费的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可以同时解决农村孩子"有学上的问题"和"上好学的问题",有利于清理化解农村"普九"债务;有利于实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根本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村庄制 农村九年义务教育 辍学 有学上 上好学
下载PDF
教义学上的拐杖及其舍弃——以性行为后果分担为例论《民法典》第1186条之法律适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维飞 《交大法学》 CSSCI 2023年第4期17-28,共12页
对《民法典》第1186条的解释适用应采“另起新篇”的视角,法条中的“法律的规定”并不包括第6条的公平原则的规定,也并非仅指有关法律后果的规定,而是指具备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的其他法律规定。《民法典》第1186条的制定相当于废止了原... 对《民法典》第1186条的解释适用应采“另起新篇”的视角,法条中的“法律的规定”并不包括第6条的公平原则的规定,也并非仅指有关法律后果的规定,而是指具备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的其他法律规定。《民法典》第1186条的制定相当于废止了原先的《侵权责任法》第24条,其自身无意义,删除亦无妨。《民法通则》第132条和《侵权责任法》第24条都是教义学上的拐杖,是在教义学双腿还不够有力时可供其依托的工具。《民法典》实施后,应当舍弃掉这根拐杖,在民法典相关具体制度背景下,就既往涉及公平责任一般规定的案型,重新思考定位。以男女双方自愿发生性行为后就流产等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分担问题为例,不妨在合伙、无因管理甚至共有制度视角下重新观察理解,以获致妥当的处理方案。由此,也可对体育运动中受伤的损失分担问题的解决给出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伙 公平责任 教义学上的拐杖 教义学懈怠
下载PDF
《论语》治学论(之九) 被引量:1
11
作者 毕文波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39-45,共7页
关键词 《论语》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治学 品学言行一体 闻一知十 下学上达 一以贯之
下载PDF
《论语》治学论(之十一) 被引量:1
12
作者 毕文波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49,共6页
关键词 品学言行一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闻一知十 下学上达 一以贯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下载PDF
《论语》治学论(之十二) 被引量:1
13
作者 毕文波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8-45,共8页
关键词 品学言行一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闻一知十 下学上达 一以贯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下载PDF
从《论语》首章看儒家学习理念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树勤 杨昕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儒家主张学习是为己之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自身道德人格的完善。人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的可能性的理论根据先天地存在于每个人的自然资质中,所以学习应该立足自身,努力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只有这样学习对人而言才有可能是一件快乐... 儒家主张学习是为己之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自身道德人格的完善。人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的可能性的理论根据先天地存在于每个人的自然资质中,所以学习应该立足自身,努力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只有这样学习对人而言才有可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人才有可能成德成圣,才有可能完善自身并造福社会,达成天人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己之学 道德 超功利性 下学上达
下载PDF
《论语》治学论(之一) 被引量:1
15
作者 毕文波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5,共7页
孔子治学思想是孔子认识论和教育思想的突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孔子世界观复杂矛盾的背景下,这一部分又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倾向,特别是其中的乐学观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一一解析《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治学思想,彰显其当代价... 孔子治学思想是孔子认识论和教育思想的突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孔子世界观复杂矛盾的背景下,这一部分又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倾向,特别是其中的乐学观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一一解析《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治学思想,彰显其当代价值,应是建构现代治学学的一件基础性准备工作,也有助于思考认识论的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学言行一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闻一知十 下学上达 一以贯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下载PDF
《论语》治学论(之三) 被引量:1
16
作者 毕文波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8-44,共7页
关键词 品学言行一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闻一知十 下学上达 一以贯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下载PDF
从韩儒李晦斋答书衡定曹汉辅思想义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家和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1-8,共8页
李晦斋与曹汉辅的论辩,是韩国朝鲜朝时代的一次重要论辩,代表朱子学与其他派别思想义理之不同。从李晦斋与曹汉辅的书信论辩中,可以看出李晦斋的平实性,本着朱子学下学上达的精神,不离人伦事物而扎实的做工夫;至于曹汉辅则为李晦斋目为... 李晦斋与曹汉辅的论辩,是韩国朝鲜朝时代的一次重要论辩,代表朱子学与其他派别思想义理之不同。从李晦斋与曹汉辅的书信论辩中,可以看出李晦斋的平实性,本着朱子学下学上达的精神,不离人伦事物而扎实的做工夫;至于曹汉辅则为李晦斋目为异端,以其杂有佛老思想之故。该文从其二人对于本体与工夫处的体会,找出儒佛之间的恰当判准,并对于曹汉辅思想,作一衡定与裁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一分殊 浑沦 实与虚 下学上达
下载PDF
陈淳理学问道旨趣变迁——以“下学上达”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毅婷 《闽台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55-68,共14页
入理学之门后,陈淳问道旨趣经历了由偏重上达功夫到融会下学上达功夫的变化。在其《自警诗》中,已初步显露出偏重穷理尽性上达功夫的倾向。临漳问学时,朱熹指出其缺乏一贯之道,告知颜子乐处在天地万物之间,并授以"根原"二字... 入理学之门后,陈淳问道旨趣经历了由偏重上达功夫到融会下学上达功夫的变化。在其《自警诗》中,已初步显露出偏重穷理尽性上达功夫的倾向。临漳问学时,朱熹指出其缺乏一贯之道,告知颜子乐处在天地万物之间,并授以"根原"二字。陈淳仅领悟到"根原"二字,未能领会另二者的含义,因而穷究根原。此后,其偏重上达天理之倾向日益加深,甚而有流入陆学、佛老之虞。庆元二年,其完成《与点说》,开始注意到下学功夫。然后其剥离下学上达,过于强调上达之意义,表现出认可天理脱离天地万物存在的倾向。庆元五年,经朱熹当头棒喝,陈淳终于领悟到天理即在天地万物间、下学上达乃一以贯之之道。此后,其融会贯通下学上达,思想日臻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淳 与点 下学上达 一以贯之
下载PDF
文章·性·天道--《论语》“性与天道”说的历史诠释与思想新论
19
作者 任蜜林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4期5-14,共10页
“性与天道”学说是研究孔子人性论思想的重要材料。这一学说本身并无难解之处,但其背后之义理却颇难索解。其主要涉及了文章与性、天道以及性与天道的关系问题。历代对于文章与性、天道的关系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二者之间是有区别... “性与天道”学说是研究孔子人性论思想的重要材料。这一学说本身并无难解之处,但其背后之义理却颇难索解。其主要涉及了文章与性、天道以及性与天道的关系问题。历代对于文章与性、天道的关系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并非完全对应关系,此说以何晏、朱熹等为代表;一种认为二者之间有着对应关系,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后者是前者的本体,此说以皇侃、谢良佐、杨时等为代表。对于性与天道的关系也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二者之间没有关系,如郑玄、何晏等;一种认为二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历代多数注解者持此种看法。结合《论语》及其他相关材料,“性与天道”学说处理的实际是“下学”与“上达”的关系问题。在孔子看来,文章与天道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天道是文章之形上根据,文章是天道实现之表现。孔子还把天命与每个个体都联系起来,从而使得天命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具有了普遍性。非但如此,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上达天命。这种努力的途径就是其所强调的“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文章 天道 下学上达
下载PDF
《论语》的形上学研究
20
作者 苗润田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15,共5页
《论语》中有没有形上学的思想内容?研究者认识不一,莫衷一是。一般说来,在形上与形下、本质与现象、经验与超验的问题上,孔子更倾向于对存在的非超验把握。但在《论语》中,在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中,孔子思想也不仅仅局限于形而下的... 《论语》中有没有形上学的思想内容?研究者认识不一,莫衷一是。一般说来,在形上与形下、本质与现象、经验与超验的问题上,孔子更倾向于对存在的非超验把握。但在《论语》中,在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中,孔子思想也不仅仅局限于形而下的方面,他也论及了诸多形而上的问题,其性与天道论、下学而上达论、仁论等都具有形上学的意义,且其形而下之论有着深刻的形而上的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性与天道 下学上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