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精神论
1
作者 张立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255,共12页
追问精神,是为了构建和合天下命运共同体的精神世界。在精神世界的形成中,博学是精神意识、精神世界的开启,审问是其开拓,慎思是其反思,明辨是其觉解,笃行是其实践。实践使学、问、思、辨的精神意识、精神世界不致成为空虚的概念和理论... 追问精神,是为了构建和合天下命运共同体的精神世界。在精神世界的形成中,博学是精神意识、精神世界的开启,审问是其开拓,慎思是其反思,明辨是其觉解,笃行是其实践。实践使学、问、思、辨的精神意识、精神世界不致成为空虚的概念和理论。中国精神世界体现为自强不息精神、厚德载物精神、集体民主精神、忧国忧民精神和抗暴御侮精神。中华民族五大精神,历经历史长河的滋养,以深沉坚定的精神自觉和理论自信,贯通古今中外,妙凝哲学精华,激活中华文明的本与体、根与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融合强大的精神力量。比较中西精神世界的异同,中国精神世界既具有纵向超越,又具有横向超越的品格。西方精神认为,人的精神是有破缺的、不完美的,必须在精神之外追寻一个对象或原型来拯救精神的破缺。西方自古希腊以来把逻各斯与秘索思二分,即把理性思维与诗性思维加以区分。因此,西方哲学理论思维具有单一性、一元性。而中国精神则不同,中国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德、仁、艺相互贯通,其理论思维具有多样性、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世界 学问思辨 自强不息 单一一元 多样多元
下载PDF
理解概念内涵探寻思维规律积淀学科素养--“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性质”的教学实录与反思
2
作者 王小青 《中学数学月刊》 2024年第11期7-10,共4页
高三一轮复习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架构基础知识框架,掌握基本方法.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应用中,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追问,揭示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提升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 高三一轮复习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架构基础知识框架,掌握基本方法.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应用中,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追问,揭示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提升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线方程 概念内涵 思维规律 学科素养 学问思辨行
下载PDF
砚边札记
3
作者 许俊 《书画艺术》 2024年第2期2-15,共14页
1.关于心境做人唯求“志”字。一是要有“志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理想,三国时诸葛亮有句名言:“夫志当存高远。”二是要有“志气”,正如孟子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何为有“志”之人?有“心”之“士”也。做学问唯... 1.关于心境做人唯求“志”字。一是要有“志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理想,三国时诸葛亮有句名言:“夫志当存高远。”二是要有“志气”,正如孟子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何为有“志”之人?有“心”之“士”也。做学问唯求“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贵不能淫 诸葛亮 做学问
下载PDF
打造学术图书出版品牌的思考——以“大学问”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隆进 黄丽艳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5-39,共5页
品牌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出版社影响力和美誉度的重要载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已经初步形成了系列品牌矩阵,其中不乏相对小众的出版品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大学问”学术出版品牌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品牌建设的... 品牌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出版社影响力和美誉度的重要载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已经初步形成了系列品牌矩阵,其中不乏相对小众的出版品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大学问”学术出版品牌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品牌建设的背景、选题、产品线、市场化的经营策略,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明确的出版定位和理念价值是品牌建设发展的先决要素;出版平台和出版团队在出版品牌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基于“内容为王”的选题策划是出版品牌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石;市场化的运营与多元立体营销推广体系的构建是出版品牌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出版各环节的协同联动是出版品牌发展的重要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品牌 学术图书出版 “大学问”
下载PDF
蜕变与开端——《学问的进展》与现代政治哲学
5
作者 朱琦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8-16,共9页
《学问的进展》是西方哲学从古典传统转向现代的关键文献。培根一方面质疑理性的绝对权威和哲人的沉思生活,另一方面着力提升方法在哲学/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从而开启了哲学的现代蜕变。培根力促修辞学与哲学的合一,如此哲人与智术师的关... 《学问的进展》是西方哲学从古典传统转向现代的关键文献。培根一方面质疑理性的绝对权威和哲人的沉思生活,另一方面着力提升方法在哲学/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从而开启了哲学的现代蜕变。培根力促修辞学与哲学的合一,如此哲人与智术师的关键区分便不再有效;当修辞学不再讲高贵的谎言,也就不再能服务于真理。修辞学与哲学的再度合一,意味着传统哲学与修辞学的退场、新的哲学与修辞学的诞生。哲学的蜕变化解了哲学与城邦的张力这一经典问题,从而消弭了古典政治哲学,开启了现代政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问的进展》 哲学 修辞学 蜕变 现代政治哲学
下载PDF
“古学—俗学—缪学”——钱谦益的“学”论及其诗学批评
6
作者 丁一凡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42,共13页
作为承明启清的诗坛巨擘和杰出学者,钱谦益关于古典学术之发展演变的体认感知与理论建设独树一帜,且惯于从“学”的角度和层面阐发论述其文学思想。基于对时弊现状与早年经历的反思,钱谦益敏锐觉察到明代士人因科考和心学而逐渐败坏的... 作为承明启清的诗坛巨擘和杰出学者,钱谦益关于古典学术之发展演变的体认感知与理论建设独树一帜,且惯于从“学”的角度和层面阐发论述其文学思想。基于对时弊现状与早年经历的反思,钱谦益敏锐觉察到明代士人因科考和心学而逐渐败坏的学术风气和日益空疏的学问素养,创造性地拈出“俗学”概念并作诠释及批判。根柢于正统经史的“古学”历三变之后,堕落并衰败为当世之“俗学”,在此基础上钱谦益更进一步引入“缪学”之说,进而系统性地提出“古学—俗学—缪学”三级理论架构。钱氏诗学批评亦以其“学”之体系为理论前提及统摄线索而展开,他以如“嘉定四先生”、公安派、竟陵派等批评对象所接近“古学”“俗学”“缪学”的程度为参考标准进行相关剖析与界定,并借助《列朝诗集》的编纂及人物小传写作全方位展现晚明诗学谱系,勾勒相应的诗学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学问 明清学术 明诗 诗学批评
下载PDF
从杨叔子看大先生之大
7
作者 罗海鸥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0,共6页
杨叔子(1933-2022)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老校长、教授。称杨叔子为大先生比其他称谓都恰切。杨叔子作为大先生,大在哪里?从个体特殊性而言,大在其集科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于一身;从普遍性上来说,大在其具有... 杨叔子(1933-2022)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老校长、教授。称杨叔子为大先生比其他称谓都恰切。杨叔子作为大先生,大在哪里?从个体特殊性而言,大在其集科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于一身;从普遍性上来说,大在其具有大情怀、大学问和大德行。从杨叔子身上感悟大先生之大,弘扬教育家精神,对于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全面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叔子 大先生 情怀 学问 德行
下载PDF
乾嘉诗坛人事交错与诗学互动:翁方纲删定《悔存诗钞》考论
8
作者 颜庆余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6,共15页
翁方纲删定《悔存诗钞》八卷,是黄景仁诗的第一种专集。从删定到刊行的过程,反映出乾嘉之际诗坛的人事交错和诗学互动。翁方纲的删诗宗旨是通过严格的去取,表现黄景仁的“本怀”;删诗标准是不取放浪枯槁、酒圣诗狂之类的绮语和苦语。由... 翁方纲删定《悔存诗钞》八卷,是黄景仁诗的第一种专集。从删定到刊行的过程,反映出乾嘉之际诗坛的人事交错和诗学互动。翁方纲的删诗宗旨是通过严格的去取,表现黄景仁的“本怀”;删诗标准是不取放浪枯槁、酒圣诗狂之类的绮语和苦语。由此可剖析若干具体篇目的删削原因。黄诗遗集编刊作为备受关注的文学事件,体现乾嘉之际的诗坛纷争,反映翁方纲、毕沅、王昶等人在学问与性情上的不同诗学取向与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方纲 黄景仁 《悔存诗钞》 乾嘉诗坛 学问与性情
下载PDF
做学者型校长: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办学育人实践
9
作者 任炜东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3,共4页
中小学践行教育家精神要与学校办学、育人、兴校、强教结合起来,融入校长成长、学生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之中,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育人实践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基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思考与实践,探索将践行教育家精神落实到办... 中小学践行教育家精神要与学校办学、育人、兴校、强教结合起来,融入校长成长、学生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之中,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育人实践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基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思考与实践,探索将践行教育家精神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做学者型校长,育学问型学生,培学术型教师,办学府型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学者型校长 学问型学生 学术型教师 学府型学校
下载PDF
清华余响 北海遗风--1927年吴其昌编《清华学校研究院同学录》赏析
10
作者 朱薇薇 郁秦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3,共2页
1927年的一个寻常夏日,梁启超先生带着清华学校研究院的学生游览北海,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每年暑期例行的、同样也是最后一次语重心长的教导。办学的体会,革命的不易,做人、做学问的方法,梁先生平静和缓地娓娓道来。这篇饱含导师对学... 1927年的一个寻常夏日,梁启超先生带着清华学校研究院的学生游览北海,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每年暑期例行的、同样也是最后一次语重心长的教导。办学的体会,革命的不易,做人、做学问的方法,梁先生平静和缓地娓娓道来。这篇饱含导师对学生谆谆教诲之情的谈话,由吴其昌、周传儒二人笔记成《梁先生北海谈话记》,收录于1927年吴其昌编辑的《清华学校研究院同学录》篇首,总领全书,为整本同学录定下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学校 梁启超先生 同学录 吴其昌 做学问 谈话 北海
下载PDF
缅怀恩师张以宽先生
11
作者 徐泓泉 《商业会计》 2024年第4期128-128,共1页
多年以后,我依然能够回想起那天上午在先生办公室的情景,恍如昨日。那是1994年秋天的一个上午,北京最好的季节,第一次独自面对先生,我手足无措地踏入老师的办公室。先生的慈祥很快化解了我的紧张,他向我了解以前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未来... 多年以后,我依然能够回想起那天上午在先生办公室的情景,恍如昨日。那是1994年秋天的一个上午,北京最好的季节,第一次独自面对先生,我手足无措地踏入老师的办公室。先生的慈祥很快化解了我的紧张,他向我了解以前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未来想要从事学术还是实务,对我第一学年的学习给予了指引。先生的谆谆教诲使我受益至今,“做我的学生,做学问是第二位的,最重要的是学做人”。我有幸在北京追随先生,寒来暑往三个春秋,耳濡目染先生的独立人格、卓越思想,我的人生境界也缓缓得到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境界 独立人格 张以宽 学做人 办公室 耳濡目染 做学问 恩师
下载PDF
学问修养的三重要素及其辩证关系
12
作者 吴恺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5期108-113,共6页
学问修养是人们的立身之本,学问积累需要知识的丰富,修养提升需要品德的历练。学问修养的三重要素包括知识和道理、心态和情绪、境界和视野,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当人们没有辩证、圆融地处理这三个方面之间关系时,会出现三者相... 学问修养是人们的立身之本,学问积累需要知识的丰富,修养提升需要品德的历练。学问修养的三重要素包括知识和道理、心态和情绪、境界和视野,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当人们没有辩证、圆融地处理这三个方面之间关系时,会出现三者相互阻碍的情况。只有理顺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全面加强学问修养,才能把自己培养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问修养 知识和道理 心态和情绪 境界和视野
下载PDF
《怀疑与学问》的论证结构
13
作者 何元俭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57,共3页
《怀疑与学问》属于关系型议论文,其立意和论证都是从“怀疑”与“学问”两个方面进行的。统编教材中的“思考探究”图表及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答案,都错误地把以“怀疑”部分的论证结构当成全文的论证结构,违背了顾颉刚文章的论... 《怀疑与学问》属于关系型议论文,其立意和论证都是从“怀疑”与“学问”两个方面进行的。统编教材中的“思考探究”图表及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答案,都错误地把以“怀疑”部分的论证结构当成全文的论证结构,违背了顾颉刚文章的论证思路和关系型议论文的结构原则。事实上,“思考探究”中所谓的“文章的论证结构”只是课文论述“怀疑”部分的论证结构,即第四、五、六段的论证结构;《教师教学用书》中所给的答案,概括的只是文章中“怀疑”的两个作用,而不是顾颉刚论述中心论点的两个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证结构 关系型议论文 顾颉刚 《怀疑与学问》
下载PDF
“人生四字诀”
14
作者 潘春华 《共产党员》 2024年第4期29-29,共1页
据《宋人笔记》记载,一个年少进士问同乡老前辈:“做官有什么秘诀?”前辈答:“做官要勤、谨、和、缓。”后人将其称为“做官四字诀”。深入思考,岂止是做官、做学问,几乎工作、生活、为人处世一切琐事,都可以用这四个字来概括,并应时刻... 据《宋人笔记》记载,一个年少进士问同乡老前辈:“做官有什么秘诀?”前辈答:“做官要勤、谨、和、缓。”后人将其称为“做官四字诀”。深入思考,岂止是做官、做学问,几乎工作、生活、为人处世一切琐事,都可以用这四个字来概括,并应时刻牢记遵循,堪称“人生四字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人笔记 为人处世 做官 琐事 深入思考 做学问 人生
下载PDF
依托问题导学 提升学习品质
15
作者 张剑 《数学教学通讯》 2024年第20期83-85,共3页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为中心,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学中,教师应贯彻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实际设计问题,让问题驱动思考,逐渐引导学生由“教会”走向“学会”,最终走向“会学”.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导学问题 会学
下载PDF
写在前面
16
《陶瓷研究》 2024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大学》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面的“明明德”三个字,是整篇《大学》的灵魂。又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 《大学》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面的“明明德”三个字,是整篇《大学》的灵魂。又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与我们现在做学问、勤实践的科研精神不谋而合,古为今用,历久弥新,称得上句句珠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之道 科研精神 《大学》 格物致知 古为今用 明明德 止于至善 做学问
下载PDF
论汪沆诗歌中的诗学思想
17
作者 周玲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7期13-15,共3页
汪沆为“松里五子”之一,是浙派后期的代表人物,在康乾诗坛颇具盛名。汪沆曾师承厉鹗,受其教导,浙派对其亦有深刻的影响。他游历各地,广交好友,以其丰厚的家族藏书,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通过系统梳理史料,立足文献考辨,从汪沆的诗歌... 汪沆为“松里五子”之一,是浙派后期的代表人物,在康乾诗坛颇具盛名。汪沆曾师承厉鹗,受其教导,浙派对其亦有深刻的影响。他游历各地,广交好友,以其丰厚的家族藏书,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通过系统梳理史料,立足文献考辨,从汪沆的诗歌中能窥探到康乾时期的政治环境与文学纠葛,这有助于揭示其重视性情的思想,山水之助的追求,崇尚学问的主张,表现出疏离于朝堂的文人的野逸心态与清莹的人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沆 诗学思想 性情 山水之助 学问
下载PDF
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18
作者 梁漱溟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2024年第5期91-92,共2页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人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头称是 思考问题 做学问 人云亦云 想法 解答
下载PDF
熊大闰:突破传统,潜心学问
19
作者 《大学科普》 2024年第1期33-35,共3页
“在科学上要有所作为,要具备科学的洞察力和敢于突破传统的勇气;而要能将自己有限的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则需要专心致志,潜心学问。前者我是受惠于学校教育,而后者则得益于我生性愚钝,能目不旁顾,两耳不闻窗外事。加之当时的研究环境也... “在科学上要有所作为,要具备科学的洞察力和敢于突破传统的勇气;而要能将自己有限的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则需要专心致志,潜心学问。前者我是受惠于学校教育,而后者则得益于我生性愚钝,能目不旁顾,两耳不闻窗外事。加之当时的研究环境也没有如今这么强的竞争压力和诱惑。因此能专心致志,潜心研究。至于刻苦努力的精神则可能出自遗传和青少年时期的清贫,更得益于北大校风的熏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风 突破传统 熊大闰 竞争压力 青少年时期 学问 潜心 专心致志
下载PDF
学问进步的五个关键字
20
作者 陶行知 《新教师》 2024年第2期1-1,共1页
我们每天应该问自己:“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学问怎样能够进步?重在要有方法研究。现在,我想到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 我们每天应该问自己:“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学问怎样能够进步?重在要有方法研究。现在,我想到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我看世界名人学者对于治学的解释,尚少如此精约的,治学必须“专一”的“一”,这是天经地义的了。我希望有能力研究的先生和同学,必须择定一个题目从事研究,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也可以研究出很深刻很渊博的大道理来,于人于己都可得到切实的益处,而且可能有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名人 关键字 “一”字 治学 大道理 学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