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乾隆)《宁夏府志》所载明代宁夏教育史料勘误述略
1
作者 刁俊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0-192,共3页
(乾隆)《宁夏府志》是一部重要的宁夏地方志书。通过《明实录》、明清两代宁夏志书及(乾隆)《宁夏府志》的主要仿例(乾隆)《甘肃通志》等他校材料,与(乾隆)《宁夏府志·学校》中明代宁夏教育史料进行互校,发现其主要记载的五条史料... (乾隆)《宁夏府志》是一部重要的宁夏地方志书。通过《明实录》、明清两代宁夏志书及(乾隆)《宁夏府志》的主要仿例(乾隆)《甘肃通志》等他校材料,与(乾隆)《宁夏府志·学校》中明代宁夏教育史料进行互校,发现其主要记载的五条史料著录均有讹误,指出其误录之处,以恢复相关史料的原来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宁夏府志 明代 宁夏 教育史料
下载PDF
点校本《乾隆宁夏府志》标点疑误举隅
2
作者 韩超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7-99,共3页
(乾隆)《宁夏府志》是宁夏旧志中编修体例最完善、编辑水平最高、内容最丰富者。陈明猷先生的点校本《乾隆宁夏府志》是目前出版的唯一一部整理本,为《宁夏府志》的整理做出了重要贡献,方便了大家的使用。但是陈先生的标点还有值得商榷... (乾隆)《宁夏府志》是宁夏旧志中编修体例最完善、编辑水平最高、内容最丰富者。陈明猷先生的点校本《乾隆宁夏府志》是目前出版的唯一一部整理本,为《宁夏府志》的整理做出了重要贡献,方便了大家的使用。但是陈先生的标点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就是基于陈先生的点校本,对其中认为欠妥的一部分文句的标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府志 点校本 标点
下载PDF
乾隆《宁夏府志》勘误一则
3
作者 王飞 《中国地方志》 2023年第1期122-122,共1页
乾隆《宁夏府志》卷8 《水利》源流部分载“国朝康熙四十七年,水利同知王全臣开大清渠”~((1))。按,“水利同知”误,应为“监收同知”。雍正二年(1724)十月十三日川陕总督年羹尧在《奏请河西各厅改置郡县折》奏称:“水利都司已议裁汰而... 乾隆《宁夏府志》卷8 《水利》源流部分载“国朝康熙四十七年,水利同知王全臣开大清渠”~((1))。按,“水利同知”误,应为“监收同知”。雍正二年(1724)十月十三日川陕总督年羹尧在《奏请河西各厅改置郡县折》奏称:“水利都司已议裁汰而筑浚河渠须委专员,即以中路厅改为宁夏水利同知。”~((2))首次提出将宁夏中路厅改为宁夏水利同知,同年十月丁酉日经朝廷核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二年 年羹尧 宁夏府志 乾隆
原文传递
从乾隆《宁夏府志》看清代宁夏的渠道治理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玉琴 《中国地方志》 2018年第5期35-43,共9页
乾隆《宁夏府志》记述了清时宁夏引黄灌区渠道的历史、开挖、治理修护、管理制度等;系统归纳渠道及渠道治理中闸坝、暗洞、飞槽、支渠、陡口、夫、水手、颜料、本色、折色、卷埽、斩埽、委官等专业术语;详述封俵制度、用水节候、《浚渠... 乾隆《宁夏府志》记述了清时宁夏引黄灌区渠道的历史、开挖、治理修护、管理制度等;系统归纳渠道及渠道治理中闸坝、暗洞、飞槽、支渠、陡口、夫、水手、颜料、本色、折色、卷埽、斩埽、委官等专业术语;详述封俵制度、用水节候、《浚渠条款》等管水用水制度;记载清时王全臣、通智、钮廷彩、费楷、王廷赞等重要水利人物在宁夏渠道治理过程中的思想及其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宁夏府志 宁夏 渠道 治理
原文传递
《乾隆宁夏府志》史钊、史昭辨
5
作者 何春鹏 《宁夏史志》 2020年第6期55-62,共8页
—、史昭简述宁夏总兵官史昭(?一1444),安徽合肥人,“永乐初,積功至都指挥佥事”。永乐元年为1403年,史昭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年纪应该至少在三四十岁。都指挥佥事是明代军事指挥职务,为都指挥使属官,秩正三品,与都指挥同知分管屯田、训... —、史昭简述宁夏总兵官史昭(?一1444),安徽合肥人,“永乐初,積功至都指挥佥事”。永乐元年为1403年,史昭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年纪应该至少在三四十岁。都指挥佥事是明代军事指挥职务,为都指挥使属官,秩正三品,与都指挥同知分管屯田、训练、司务等事。有明一代能在四十岁左右升任此职应是履历丰富、功勋卓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指挥同知 佥事 史昭 属官 永乐 司务 宁夏府志 安徽合肥
原文传递
地方志书与宁夏历史文化(下)
6
作者 薛正昌 《宁夏史志》 2005年第2期37-41,共5页
乾隆《宁夏府志》,是记载宁夏历史地理、建制沿革、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较为详尽的一部地方志书。因清代宁夏以府的建制隶属于甘肃省,故以《宁夏府志》相称,由宁夏知府张金城领衔编纂。
关键词 地方志书 宁夏历史文化 宁夏府志 贺兰山文化 古迹文化
原文传递
贺兰石雕砚
7
作者 唐育勤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7-37,共1页
贺兰砚因用料产于宁夏贺兰山而得名.贺兰石产在大山中「笔架山」.《宁夏府志》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直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称架兰端.」贺兰石是距今三十亿年前,由于地壳变迁,泥沙沉积而形成的,属水成岩.贺兰石石... 贺兰砚因用料产于宁夏贺兰山而得名.贺兰石产在大山中「笔架山」.《宁夏府志》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直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称架兰端.」贺兰石是距今三十亿年前,由于地壳变迁,泥沙沉积而形成的,属水成岩.贺兰石石质均匀,清雅莹细,呈深紫色和豆绿色.天然交错,刚柔相宜,若石中出现玉带、方纹等,则是难得的制砚佳料.用它所琢的石砚,图案清新,透视感强,有古雅之美.而沉在其中的墨水,只要加盖严密,可保持数日不干、不臭.富于「叩有声,呵见水」的特点.堪与驰名全国的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甘肃洮砚等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滚钟口 宁夏府志 贺兰石 甘肃洮砚 宁夏贺兰山 贺兰砚 泥沙沉积 透视感 石砚 吕留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