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布鲁诺对宇宙本原的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孟根龙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关键词 布鲁诺 宇宙本原 古希腊哲学 灵魂理论 物质
下载PDF
论《鹖冠子》的宇宙本原观
2
作者 孙福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3-365,共3页
探求“元气”学说的起源 ,通过考古发现及辨伪考证 ,认为先秦子书《冠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元气”是宇宙的本原 ,“气”可以决定万物的形态与性质的宇宙本原观。同时 ,认为《冠子》具体而形象地描述了“元气”是... 探求“元气”学说的起源 ,通过考古发现及辨伪考证 ,认为先秦子书《冠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元气”是宇宙的本原 ,“气”可以决定万物的形态与性质的宇宙本原观。同时 ,认为《冠子》具体而形象地描述了“元气”是怎样生成天、地、万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冠子 元气 宇宙本原
下载PDF
论《淮南子》宇宙观的唯心主义性质
3
作者 钟肇鹏 周桂鈿 《晋阳学刊》 1983年第5期72-76,共5页
一、道一元论中国哲学,在先秦是诸子并起,百家争鸣的时代。秦汉封建帝国建立以后,随着政治上的统一,思想上也要求统一,于是出现了兼收并蓄,融摄各家的思想局面。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调来融合各家的思想,而《淮南子》则以道家思想为主... 一、道一元论中国哲学,在先秦是诸子并起,百家争鸣的时代。秦汉封建帝国建立以后,随着政治上的统一,思想上也要求统一,于是出现了兼收并蓄,融摄各家的思想局面。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调来融合各家的思想,而《淮南子》则以道家思想为主干来融合各家思想。东汉高诱《淮南子·叙目》说:淮南王刘安与宾客们“共讲道德,总统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唯心主义 宇宙 道家思想 无形 气一元论 宇宙本原 中国哲学 儒家思想 原道
下载PDF
试论《庄子》的宇宙衍化论
4
作者 舒铖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9-35,共7页
在有关《庄子》思想的研究中,《庄子》的宇宙衍化论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认真清理《庄子》的宇宙衍化论对于完整地把握《庄子》的思想系统、科学地阐述中国古代宇宙衍化论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庄子》 天地万物 衍化 宇宙本原 宇宙万物 自化 “气” 合规律 “无” 北游
下载PDF
古代彝族宇宙生成论探析
5
作者 王路平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9-25,共7页
哲学是研究宇宙全体的学问。在哲学史上,人类智慧的触角最先探测的对象,就是宇宙的本原是什么?宇宙的组成资料是什么?宇宙万物是如何生成变化的?这些对宇宙存在的冥想深思,便形成了人类的宇宙生成论。同其它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 哲学是研究宇宙全体的学问。在哲学史上,人类智慧的触角最先探测的对象,就是宇宙的本原是什么?宇宙的组成资料是什么?宇宙万物是如何生成变化的?这些对宇宙存在的冥想深思,便形成了人类的宇宙生成论。同其它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哲学思想的古代民族一样,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古代彝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不但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在探测宇宙的过程中,他们继承先民的优秀遗产,吸取汉族古代哲学的积极成果,逐渐形成了一套颇具民族色彩的宇宙生成论。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彝族的宇宙生成论作为其民族文化的精华,至今仍对彝族文化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认真探讨古代彝族的宇宙生成论,不仅有助于揭示古代彝族的哲学思想,而且有助于弄清楚彝族文化的基本特质,这对于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建设两个社会主义文明将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彝族 宇宙生成论 清浊二气 宇宙发展 天地万物 宇宙万物 宇宙本原 八卦 物质之气 探析
下载PDF
陈子昂宇宙意识初探
6
作者 赵治中 《绥化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32-37,共6页
关键词 宇宙意识 陈子昂 时间意识 自然宇宙 闻一多 宇宙本体 董仲舒 历史意识 宇宙本原 《易经》
下载PDF
老子的逆向式思维与道论 被引量:6
7
作者 许抗生 《中国哲学史》 1998年第4期60-65,共6页
关键词 宇宙本原 逆向式思维 老子哲学 帛书《老子》 物质世界 宇宙生成论 思维方法 “有” 天地万物 规定性
下载PDF
评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美学 被引量:2
8
作者 岳介先 《江淮论坛》 CSSCI 1991年第4期27-32,共6页
一一、_一极格森的生命哲学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有相当影响脱芙学流派_。一它以“生命”为宇宙本原国歪曲阳片面夸大生命增的意义和作用。带有浓厚的反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一色彩。可以说是叔本华。尼采唯意志论美学的第二代。
关键词 哲学美学 柏格森 唯意志论 反理性主义 审美直觉 宇宙本原 叔本华 第二次世界大战 艺术家 尼采
下载PDF
概论理学的思潮、人物、学派及其演变和终结 被引量:1
9
作者 金春峰 《求索》 1983年第3期29-37,共9页
什么是理学,它是如何产生的?这是我国学术界一个重要的争论问题。有人认为理学就是宋学,即区别于汉唐以来训诂词章之学的宋代“性命义理”之学;有人认为理学是“我国特定时期(公元十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的断代哲学史的总称”;有人认为... 什么是理学,它是如何产生的?这是我国学术界一个重要的争论问题。有人认为理学就是宋学,即区别于汉唐以来训诂词章之学的宋代“性命义理”之学;有人认为理学是“我国特定时期(公元十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的断代哲学史的总称”;有人认为理学是“存天理,去人欲”,“把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制度安放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和人性论的基础上,给封建制度涂抹上合理性和永恒性的油彩”的哲学学说;有人认为理学传播和产生的历史就是朱熹《伊洛渊源录》所揭示的“道统”的传宗史。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理由,但都不能真正反映理学作为一个思潮在北宋产生与兴起的实际情况。本文试图从思潮、人物、学派、演变及其终结的角度,对理学作一粗略的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思潮 学派 王安石 朱熹 王夫之 穷理 欧阳修 宇宙本原 天地之性 理性主义
下载PDF
陆王异“心”论
10
作者 魏义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心” 陆九渊 王守仁 陆王 心与理 认识论 主观唯心主义 心即理 宇宙本原 陆学
下载PDF
二苏论“道”及蜀学学风
11
作者 蔡方鹿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3期102-106,共5页
苏轼(公元1037——1101年)、苏辙(公元1039——1112年)为北宋时期蜀学代表人物,其学术虽以文学见长,但在哲学上也有较高的造诣。二苏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道”与其它诸哲学范畴逻辑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二苏哲学的理论体系。由于... 苏轼(公元1037——1101年)、苏辙(公元1039——1112年)为北宋时期蜀学代表人物,其学术虽以文学见长,但在哲学上也有较高的造诣。二苏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道”与其它诸哲学范畴逻辑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二苏哲学的理论体系。由于二苏的“道”多来自道家,指无形的宇宙本原,是非有非无的精神实体,是事物的规律,故本文重在论述二苏最有特色的其它方面,下面依次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有非无 道家 儒家伦理 三教 公元 蜀学 哲学流派 理论体系 宇宙本原 苏轼
下载PDF
叔本华的人学复调与二度泛化
12
作者 夏中义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5年第3期70-79,共10页
叔本华的人学复调与二度泛化夏中义本文认为,叔本华哲学所蕴藉的人本忧思,在其体系的各理论块板呈现出不同的价值指向,酷似陀思妥也夫斯基小说中的复调现象。人在叔氏哲学框架中并无独立地位,只是宇宙意志借以顾盼自身的镜子,故伴... 叔本华的人学复调与二度泛化夏中义本文认为,叔本华哲学所蕴藉的人本忧思,在其体系的各理论块板呈现出不同的价值指向,酷似陀思妥也夫斯基小说中的复调现象。人在叔氏哲学框架中并无独立地位,只是宇宙意志借以顾盼自身的镜子,故伴随认识与意志的亲疏程度,即从实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志 叔本华 宇宙本原 自我意识 自在之物 认识方式 人学 纯粹认识 审美 宇宙图式
下载PDF
道——中国文化精神的依托
13
作者 朱汉民 《湖湘论坛》 2001年第6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中国文化精神 宇宙法则 古国 中华民族 中国民族 人文理想 精神支柱 四大文明 宇宙本原
下载PDF
庄子论道
14
作者 许婉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9-11,73,共4页
关键词 庄子哲学 天地万物 《老子》 辩证法 《齐物论》 《庄子》 真实存在 物的必然 道通为一 宇宙本原
下载PDF
郭店《老子甲》的“道”与“德”
15
作者 涂宗流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0-26,39,共8页
 郭店《老子甲》的"道"是中国古始神话本原的理性升华。《老子甲》通过对自然之"象"的领会,把握住"混沌"的运动和变化,直接进入"本体",以理性的"道"取代神话本原,宣告古始神话本原...  郭店《老子甲》的"道"是中国古始神话本原的理性升华。《老子甲》通过对自然之"象"的领会,把握住"混沌"的运动和变化,直接进入"本体",以理性的"道"取代神话本原,宣告古始神话本原的终结。《老子甲》的"德"是得之于天道的人生准则,是以天道(自然之道)为内涵的。"人道无为"是春秋道家保证"视素保朴,少私寡欲"治国方略得以实行的思想路线。坚持"人道无为",天下必然大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 《老子甲》 神话本原 天道 人道 生态平衡 “德” 宇宙本原
下载PDF
中国艺术聚落性审美意识形成的二个途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晓 《东南学术》 CSSCI 1989年第1期40-44,33,共6页
中国哲学一贯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无法离开人的作用而独立存在的。在宇宙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两个自足体的并列关系,而是一种有机和谐、交融的关系。而“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又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和与协调,它体现了人与自然... 中国哲学一贯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无法离开人的作用而独立存在的。在宇宙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两个自足体的并列关系,而是一种有机和谐、交融的关系。而“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又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和与协调,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同归于宇宙本原的思想和多维聚合为一维的思维特征。这种宇宙模式套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就演变为人与社会协调合一,社会秩序与宇宙秩序协调合一的模式。具备这种模式限制的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审美 中国艺术 人与自然的关系 宇宙模式 人与社会的关系 思维特征 中国哲学 宇宙本原 社会秩序 宇宙
下载PDF
基于时间之矢起源新探索及新统计力学的科学革命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津 柴立和 《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第36期188-188,共1页
现代科学给出的简单、可逆、决定论图景与具有复杂、随机、有时间之矢、演化图景的现实世界相悖。为调和矛盾,修补经典框架而诞生的统计力学困难重重。为彻底解决危机,引入基于新本原和信息的最大流原理描述方法,建立了新统计力学框架,... 现代科学给出的简单、可逆、决定论图景与具有复杂、随机、有时间之矢、演化图景的现实世界相悖。为调和矛盾,修补经典框架而诞生的统计力学困难重重。为彻底解决危机,引入基于新本原和信息的最大流原理描述方法,建立了新统计力学框架,包括时间之矢在内的众多困惑达到统一和协调,暗示一场新革命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本原 最大流原理 科学革命
下载PDF
《老子》中的“无”辨析
18
作者 赵云龙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6-38,共3页
“无”是老子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现代学者多视之为哲学范畴),在历史上曾产生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无”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却历来众说纷纭。由于老子的整个理论体系建构在“无”的基础上,故正确理解“无”,对正确理解和评价老子... “无”是老子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现代学者多视之为哲学范畴),在历史上曾产生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无”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却历来众说纷纭。由于老子的整个理论体系建构在“无”的基础上,故正确理解“无”,对正确理解和评价老子及其学说,至关重要。魏晋时,何晏、王弼等人祖述老庄、以无为本。王弼在《论语释疑》中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日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认为“无”就是“道”,它无体、无象、无声,无所不在.在《老子在》中他又说:“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是物之极笃也。”老子说“有生于无”,“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王弼将其解释为“有起于虚”,“复归于虚静”,实际上就是把“无”同虚无划等号了。据《资治通鉴·魏纪七》记载:“何晏性自喜,……尤好老庄之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学说 正确理解 哲学范畴 虚无 王弼 理论体系建构 宇宙本原 现代学者 虚静 以无为本
下载PDF
基于最大流原理的新动力学革命
19
作者 郭晓宇 柴立和 《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第34期60-60,共1页
宇宙是有机的,其本原是整体先于部分。提出最大流原理以计算耦合(信息)作为比力(作用量)更基本的第一法则对现代科学进行深刻改造,建立以现代科学作为特例、可包含演化的新动力学框架。可克服时间悖论,对动力学与热力学、可逆与不可逆... 宇宙是有机的,其本原是整体先于部分。提出最大流原理以计算耦合(信息)作为比力(作用量)更基本的第一法则对现代科学进行深刻改造,建立以现代科学作为特例、可包含演化的新动力学框架。可克服时间悖论,对动力学与热力学、可逆与不可逆、物理与生物、科学与人文、必然与偶然作统一描述。最后给出生态系统演化方面的应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热力学 最大流原理 宇宙本原
下载PDF
一道家与道教
20
作者 李清扬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8年第2期30-32,共3页
道家是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所创的一个哲学流派,道教是古代巫术、方术依托道家在汉代形成的,以追寻长生不死、成为"神仙"为主要目标的,人为的世俗宗教,两者显然不能混为一谈。但是,道家和道教都以"道"来命名,其... 道家是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所创的一个哲学流派,道教是古代巫术、方术依托道家在汉代形成的,以追寻长生不死、成为"神仙"为主要目标的,人为的世俗宗教,两者显然不能混为一谈。但是,道家和道教都以"道"来命名,其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家和道教在根本理论上血脉相通。道教袭取了道家作为哲学最高范畴的"道",并将其改造成最高的宗教信仰,在道教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道家的成果,道教越是趋向于高级和成熟,就越接近道家的老庄之学。而道家发展到后期,也不得不依托于道教,尤其是魏晋以后,更是教内之学强于教外,道教·成为道家的一个分支。本文试图从道家与道教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两者之间复杂而曲折的关系作一揭示。一道家的创始阶段可称为老学。《老子》一书奠定了道家哲学的基础,蕴含了尔后道家各派的思想因子。"道"是《老子》的核心范畴,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它既具有宇宙万物本原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理论 道家学说 老子 庄子 主要目标 自然无为 宇宙本原 五斗米道 宗教信仰 思想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