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明清藏区大乘司徒与守善体梵灌顶大国师考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曾现江
-
机构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中叶至民国嘉绒藏区社会历史研究"(项目编号:10BMZ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项目"藏族中原观的形成与演变"(项目编号:SWU1309390)的资助
-
文摘
清代前期的史料记载证明,大乘司徒与守善体梵灌顶大国师并非明朝敕封的大乘、大宝法王或其朝贡使者,而是两员驻牧于雅州寺院,且无管辖地方及人口的特殊土司。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藏区朝贡制度改革之后,规定绝大部分藏区朝贡者都留边候赏,由雅州弘化、报恩两番寺安顿,并敕封两员僧官,即大乘司徒与守善体梵灌顶大国师负责管理。明末清初,报恩寺被焚毁,大乘司徒与守善体梵灌顶大国师只得同住弘化寺,向清廷投诚后获授职为武职土司。由于清朝更注重以政治、军事手段来实现和强化对藏区的直接管控,藏区土司对朝廷的主要义务已是"纳赋",而非"入贡",故当清朝完全控制藏区后,这两员土司完全失去存在价值,终在乾隆前期被废除。
-
关键词
大乘司徒
守善体梵灌顶大国师
土司
藏区
-
Keywords
Dacheng Situ
Shoushan Tifan Guanding Daguoshi
native chieftain
Tibetan areas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