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守备任莫重此矣”:明代凤阳守备太监职任考
1
作者 李明阳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2-128,共7页
成化年间,明廷在凤阳设置守备太监一职,至南明弘光政权覆亡而终止,一百七十余年中至少有二十六人担任过凤阳内守备一职。他们之中,基本来自明中央宦官二十四衙门中的司礼监、内官监、御马监、御用监及神宫监等衙门之中。其职责范围包括... 成化年间,明廷在凤阳设置守备太监一职,至南明弘光政权覆亡而终止,一百七十余年中至少有二十六人担任过凤阳内守备一职。他们之中,基本来自明中央宦官二十四衙门中的司礼监、内官监、御马监、御用监及神宫监等衙门之中。其职责范围包括:守护皇陵、兼管皇城、看管高墙,监管罪宗、统摄军民及岁贡时鲜等。在各时期尤其是朝局的剧烈变化之下,他们的职权范围也随之波动起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守备太监 明成化年间 宦官
下载PDF
明代南京的守备太监
2
作者 周忠 《江苏地方志》 2017年第6期79-83,共5页
永乐十八年(1420)明朝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留都,明代统治者视南京为祖宗根本之地,留下一套完整的中央政府机构,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南京守备官员,包括由内臣担任内守备,勋臣担任的外守备,文臣担任的参赞机务,共同负责南京的安全。内守... 永乐十八年(1420)明朝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留都,明代统治者视南京为祖宗根本之地,留下一套完整的中央政府机构,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南京守备官员,包括由内臣担任内守备,勋臣担任的外守备,文臣担任的参赞机务,共同负责南京的安全。内守备通常称为守备太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备太监 永乐 中央政府机构 参赞机务 仁宗实录 司礼监 迁都北京 留都 文臣 大明会典
下载PDF
“奉祀祖陵,为国肺腑”:明代凤阳守备太监创设考
3
作者 李明阳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38-143,共6页
凤阳守备太监最早设置时间是在成化八年九月卫颖守备凤阳之际。其设置的最直接动机为成化八年七月南直隶大风雨,当时受灾面积广达数省,江淮一带流民问题严重。在这背景之下,明宪宗命太监高廉协同卫颖守备凤阳,高廉死后,宪宗仍差内官一... 凤阳守备太监最早设置时间是在成化八年九月卫颖守备凤阳之际。其设置的最直接动机为成化八年七月南直隶大风雨,当时受灾面积广达数省,江淮一带流民问题严重。在这背景之下,明宪宗命太监高廉协同卫颖守备凤阳,高廉死后,宪宗仍差内官一员奉皇陵,兼守地方,则标志着凤阳守备太监由一种临时性委任而成为一项常态化制度,直至明亡,持续170余年。这一制度的最终形成,不仅是明中期政治、社会危机相互激荡在江淮地方的反映,亦是宣德以后皇陵太监威权日重的特殊背景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守备太监 皇陵太监 明中期
下载PDF
明代南京守备太监卜春墓志考释
4
作者 沈利华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8-61,共4页
明代嘉靖初年,明世宗一度有旨增补宦官卜春为南京守备太监,外廷诸臣以有违祖制,纷纷疏乞停革,卜春遂以此沦为明中叶以降宦官职设日益冗滥的显著标识而见诸史册。南京发现的卜春墓志,详尽记载了卜春出任南京守备太监前、后的生平史事,适... 明代嘉靖初年,明世宗一度有旨增补宦官卜春为南京守备太监,外廷诸臣以有违祖制,纷纷疏乞停革,卜春遂以此沦为明中叶以降宦官职设日益冗滥的显著标识而见诸史册。南京发现的卜春墓志,详尽记载了卜春出任南京守备太监前、后的生平史事,适可揭示出卜春的发迹与其曾侍明武宗于青宫并谄附有"立皇帝"之谓的大太监刘瑾有关。墓志称卜春守备南京期间,曾督修南京蒋王庙,但仍因诸多不法行为而屡遭纠劾。此外,卜春墓志对于进一步考察明代宦官教育制度以及"宫中教书"的相关问题,也都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春墓志 守备太监 宦官教育制度
下载PDF
天壽山的守陵太監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汉生 《紫禁城》 1992年第3期7-9,42,共4页
我国古代的山陵制度,自汉、唐以降,“诸帝昇遐,凡宫人无子者悉遣诣山陵,朝夕具盥栉,治衾枕”,以事死如事生的礼制,侍奉已故君王於陵园。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後,始更定古制,陵园司香火,供洒扫俱由太监承办,无宫人之遣。(《历代陵寝备考》... 我国古代的山陵制度,自汉、唐以降,“诸帝昇遐,凡宫人无子者悉遣诣山陵,朝夕具盥栉,治衾枕”,以事死如事生的礼制,侍奉已故君王於陵园。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後,始更定古制,陵园司香火,供洒扫俱由太监承办,无宫人之遣。(《历代陵寝备考》)顾炎武《日知录》谓:“明代陵寝之制,无车马,无宫人,不起居,不进奉,庶几得制之中者”。太监,在明代又有“内官”、“中官”、“貂璫”、“阉宦”、“寺人”等称谓。是宫廷中服侍帝王、后妃的奴仆。太监种类繁多,分属内府二十四衙门。而太祖孝陵及天寿山诸明陵的守陵太监,则分属司礼监外差——凤阳、南京、湖广承天府及天寿山守备太监管辖。守备太监,各有关防。其中天寿山守备太监,始置於天顺年间。《明英宗实录》(卷346)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备太监 明太祖朱元璋 承天府 天寿山 司礼监 天顺 司香 中官 於陵 酌中志
下载PDF
八次下西洋的王景弘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晓望 《海交史研究》 1995年第2期23-26,共4页
郑和在进行他的伟大的航海事业时,有一个像影子一样的助手——王景弘,郑和每一次重大活动,都有他参加,郑和死后,是他进行了最后一次远航.可是,学术界对王景弘的研究令人惊讶的单薄,这与他对郑和航海事业的贡献是十分不相称的,本文试图... 郑和在进行他的伟大的航海事业时,有一个像影子一样的助手——王景弘,郑和每一次重大活动,都有他参加,郑和死后,是他进行了最后一次远航.可是,学术界对王景弘的研究令人惊讶的单薄,这与他对郑和航海事业的贡献是十分不相称的,本文试图根据新发现的材料作一个系统的探讨,不足之处,尚请同仁不吝指教.王景弘的身世.作为郑和的第一助手,王景弘的身世令人遗憾地被史册忘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景弘 南京守备太监 下西洋
下载PDF
高监军的“指示”
7
作者 于永军 《检察风云》 2024年第19期32-32,共1页
据《古今笑史·不韵部第八》记载,明代有人献给南京守备太监(军中监军)高隆一幅名画,画的上半部分有大片留白。高隆看了之后说:“很好,很好!还需要在这上面再添上一个‘三英战吕布’。”这个高监军看画,类似一些官员到下面检查工作。
关键词 南京守备太监 监军 三英战吕布
原文传递
明代南京守备体制人员任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苏辰 罗冬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5年第3期98-106,共9页
在留都南京保留一套相对完整的中央政权机构,并且以守备武臣、太监、参赞文臣组成的守备体制加以统领,是明代政治的一大特色,也与明朝大区域控制体制相一致。其人员任职情况,非常明显地反映了明朝统治的两大特征,一是"家天下"... 在留都南京保留一套相对完整的中央政权机构,并且以守备武臣、太监、参赞文臣组成的守备体制加以统领,是明代政治的一大特色,也与明朝大区域控制体制相一致。其人员任职情况,非常明显地反映了明朝统治的两大特征,一是"家天下",二是大区域控制体制内的权力制衡。在南京守备体制中,守备人选集中在功臣世家,尤其集中在开国功臣第一国戚魏国公家,反映了明朝皇权对功臣的倚重及其"家天下"特点。但功臣充任守备时的职权却是任期制的,与其世袭功臣身份相对分离,同时受到守备太监和参赞文臣的制约。明朝太监在文化教育上受过朝廷体制化训练,且经历过阉割奴化,可以很好地充当皇权耳目。参赞文臣出身科举,其权力受到儒家伦理和官僚制的双重引导和规约。总之,南京守备体制内部权力制衡体现在人员任用上就是以任期制制约世袭制和终身制,并且利用文臣、武臣、内臣(宦官)三者不同的政治位格形成复杂的交叉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京制 南京守备体制 守备厅会议 守备 守备太监 参赞机务
原文传递
编辑部札记
9
《书城》 2009年第6期1-1,共1页
一六○○年五月,利玛窦神甫一行从南京搭乘一位太监的官船去北京。到这一年,他进入中国内地有十七年了。他早已学会了汉语,甚至还学会了文言写作。他跟许多官僚士大夫都混得不错,时常头戴东坡巾身着儒士服装出入达官府邸。在南昌,他是... 一六○○年五月,利玛窦神甫一行从南京搭乘一位太监的官船去北京。到这一年,他进入中国内地有十七年了。他早已学会了汉语,甚至还学会了文言写作。他跟许多官僚士大夫都混得不错,时常头戴东坡巾身着儒士服装出入达官府邸。在南昌,他是巡抚大人的座上客,还跟建安王、乐安王那些王室贵胄交上了朋友。到了南京,他的社交圈子就更显赫了,不但有魏国公徐达之后徐弘基、丰城侯李环、守备太监冯保、南都刑部侍郎王樵、礼部侍郎叶向高……还有大学者焦竑、李贽之俦,还有名僧雪浪大师。然而,精英阶层的宴飨并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圣节,找机会直诣万历皇帝才是他心中抱定的目标,他期盼着在这片土地上也能重演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的一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备太监 南京 江苏 利玛窦 万历皇帝 东坡巾 叶向高 冯保 王樵 编辑部 建安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