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互动的历史与现实 被引量:6
1
作者 黄仁伟 《国际关系研究》 2015年第1期3-15,153,共14页
现代史上后起大国与守成大国兴衰交替的过程及其典型特征,对当代国际体系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当代主要后起大国中国与当代主要守成大国美国必须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为大国权力的和平转移和中美新型大... 现代史上后起大国与守成大国兴衰交替的过程及其典型特征,对当代国际体系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当代主要后起大国中国与当代主要守成大国美国必须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为大国权力的和平转移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打开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起大 守成大国 战略互动
原文传递
从中美贸易摩擦透视中国与世界经济变革 被引量:3
2
作者 龚秀国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0-19,共10页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革:美国、日本、欧盟等西方国家和地区进入经济衰退的困境,而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市场则快速崛起,中国更是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生产国与第一大贸易国。研究认...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革:美国、日本、欧盟等西方国家和地区进入经济衰退的困境,而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市场则快速崛起,中国更是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生产国与第一大贸易国。研究认为,2018年爆发的中美贸易摩擦既是美国与中国之间经济实力与战略的较量,又是长期以来世界贸易不平衡、国际资本逆向流动与国际经济话语权争夺等三大突出问题的集中反映。研究还认为,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贡献者和快速崛起的新兴大国,中国应该积极主动并实质性地扩大甚至引领国内市场对外开放,同时采取重点突破和以点带面策略促使“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深度融合,保持并推动与美国、日本、欧盟等西方国家和地区以及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建设性磋商,充分利用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合作平台共同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确保世界经济更为开放、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经贸 贸易摩擦 世界经济格局 新兴市场 守成大国 对外开放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修昔底德陷阱”中的不对称竞争战略 被引量:5
3
作者 肖河 蒙克 《国际政治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52,共34页
"修昔底德陷阱"的本质是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的特殊安全困境。尽管其"艾利森版"过度强调了守成大国发动预防性战争的风险,也没有严密论证恐惧和战争之间的作用机制,但是仍然有值得改进的学术价值。用军备代替战争,... "修昔底德陷阱"的本质是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的特殊安全困境。尽管其"艾利森版"过度强调了守成大国发动预防性战争的风险,也没有严密论证恐惧和战争之间的作用机制,但是仍然有值得改进的学术价值。用军备代替战争,基于过去两百年间(1816—2012)主要大国的面板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这一类安全困境中的反常现象:随着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实力接近,前者会倾向于增强军备,后者则会以削减军备回应。这一现象与已有的关于预防性战争和军备竞赛的理论明显相悖。其原因在于,守成大国面对崛起大国的发展优势,优势策略是提高自身的发展潜力,而不是将潜力转化为军事力量。同时,存量优势能够帮助守成大国降低对安全的敏感性,而该条件是崛起大国所不具备的。因此,在同一"修昔底德陷阱"中,守成大国和崛起大国在安全竞争中的行为很可能是不对称的,守成大国更容易通过不对称竞争恢复、维持和扩大长期优势。这一理论发现的政策含义在于,理解了这一不对称性后,崛起大国应该自觉认识到军备在安全上边际效应的有限性,主动回避"修昔底德陷阱"中针对崛起大国的军备陷阱。在守成大国采取减少军备投入与遏制相结合的不对称竞争策略时,崛起大国应当在发展潜力上内向进取,避免在安全与发展上的全面突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备竞赛 修昔底德陷阱 安全困境 崛起大 守成大国
下载PDF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中国“一带一路”地缘战略 被引量:7
4
作者 于会录 董锁成 +5 位作者 李宇 李泽红 石广义 李飞 李富佳 常永智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6年第6期697-706,共10页
文章在总结既有地缘政治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地缘政治理论的不足之处,认为既有地缘政治理论宏观性太强,理论缺乏国际伦理基础,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地缘政治现实。文章将经济学的外部性概念引入地缘政治领域,提出了地缘战略外部性概... 文章在总结既有地缘政治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地缘政治理论的不足之处,认为既有地缘政治理论宏观性太强,理论缺乏国际伦理基础,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地缘政治现实。文章将经济学的外部性概念引入地缘政治领域,提出了地缘战略外部性概念,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地缘战略会产生外部性,且外部性随国家的规模和世界影响力的增大而变大;通过负外部性最小化可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负外部性最小化应该成为地缘战略优化的目标。地缘战略具有外部性的特点对地缘战略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文章认为,地缘战略研究应将区域或世界地缘政治格局视为一个有机系统;应探索建立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间的数量关系模型;加强地缘政策及其效果的系统性研究;重视地缘政治的历史案例研究。文章以负外部性最小化为指导原则分析了守成大国和我国(新兴大国)的地缘战略选择,认为正外部性最大化是守成大国最核心的地缘战略利益,遏制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是守成大国的霸权战略思维。文章分析了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主要发展趋势,并总结了我国"一带一路"地缘战略应该注意的重大问题:(1)加强世界和周边区域地缘政治格局的系统性研究,努力实现地缘战略负外部性最小化。(2)尊重西方守成大国的地位和利益,增加同西方守成大国的交流沟通,降低因形势误判而发生正面冲突的概率。(3)切实提高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领域的话语权,增强文化软实力,增加以自己为核心的地缘政治体系的层次和外围国家的数量,绝不追求地缘政治地位的正外部性(霸权利益)。(4)借鉴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及建设"经济特区"的经验,增加地缘政策储备,为化解可能出现的地缘政治危机提供足够多的应急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战略 外部性 负外部性最小化 守成大国 新兴大
原文传递
“修昔底德陷阱”对中美关系发展的非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志成 王慧婷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5,共11页
近年来,一些西方学者炮制"修昔底德陷阱"并依此预测中美两个大国在世界权力转移中必然爆发战争。"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权力转移理论和安全困境理论,它主要预设了三个前提条件,即新兴国家寻求武力改... 近年来,一些西方学者炮制"修昔底德陷阱"并依此预测中美两个大国在世界权力转移中必然爆发战争。"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权力转移理论和安全困境理论,它主要预设了三个前提条件,即新兴国家寻求武力改变现有体系、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以及霸权战争的收益大于成本。然而,这些前提假定完全不符合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客观现实,也有悖于当代中国和平发展的实践和中美关系发展的主流大势,因而将"修昔底德陷阱"机械地套用于分析中美关系的发展犯了本质性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昔底德陷阱 守成大国 新兴大 霸权战争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