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的行道之意——《论语》“守死善道”章新解
1
作者 黄锋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1-69,共9页
先儒关于《论语·泰伯》篇“守死善道”章的解读以“守节至死”为主,可能是受到传统社会“节义观”的影响,此章末“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一句,也是受此风影响而添益,时间应在魏何晏《论语集解》以后,至迟... 先儒关于《论语·泰伯》篇“守死善道”章的解读以“守节至死”为主,可能是受到传统社会“节义观”的影响,此章末“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一句,也是受此风影响而添益,时间应在魏何晏《论语集解》以后,至迟在东晋江熙《集解论语》之时。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守”字主要以动宾结构形式出现,即守护某一事物,保持其不丧失,因此,《论语》“守死”一词,或可以解释为呵护生命、重视死亡。本章重心落脚在“善道”上,即妥善地践行道义,这个解释与下一句“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更为贴合。从《论语》诠释史来看,朱熹的解读比较妥帖,然而近代以来注译《论语》者,对该章的解释仍欠清楚,由此带来的是对孔子孜孜以求行道形象的遮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守死善道 守节 行道
下载PDF
“守死善道”《论语》的死亡伦理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禹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88,158,159,共14页
儒家在面对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之时,特有其死亡伦理,其内容表现并非简单地重生恶死。以死卫道作为孔子守护善道的坚定信念,持存于儒者之心,因此死亡在孔子思想中有着重要的明道作用。但这并非意味着要在行动上直接践行,而是自有其前提... 儒家在面对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之时,特有其死亡伦理,其内容表现并非简单地重生恶死。以死卫道作为孔子守护善道的坚定信念,持存于儒者之心,因此死亡在孔子思想中有着重要的明道作用。但这并非意味着要在行动上直接践行,而是自有其前提和条件。儒者通过正确践行“善道”,首要当是不因错误的抉择而陷入危害生命的境地。其次,君子在身处乱邦之时,该“杀身成仁”还是隐遁保身,孔子并未给出强制性的要求,而是为儒者的自我选择留出余地。最后,孔子的死亡观念有其伦理性的限度,即以正道明义为原则,以为民行仁为目的,不以名节作为衡量其仁德与否的唯一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死善道 儒家 孔子 正命 死亡伦理
原文传递
守死善道 强哉矫——读《吴宓与陈寅恪》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慎之 《瞭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2期34-36,共3页
实在想不到,这么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能够给人以这么多的教益,这么多的启发,尤其是它实际上不过是吴宓先生的日记中关于他同陈寅恪先生的交往的零星记述。而吴先生又自定其日记的“体例一取简短,以期能不中断,如电铃之扣码,书库之目录”。... 实在想不到,这么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能够给人以这么多的教益,这么多的启发,尤其是它实际上不过是吴宓先生的日记中关于他同陈寅恪先生的交往的零星记述。而吴先生又自定其日记的“体例一取简短,以期能不中断,如电铃之扣码,书库之目录”。照说,这只能是一堆“断烂朝报”。但是,一路读下去,从1919年到1969年,两位先生生死不渝的友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守死善道 陈寅恪 朝报 一本 左伯桃 千里之外 学衡派 钟子期 外文系
原文传递
从笃信好学到守死善道:孔子炼圣之路的坚与韧
4
作者 黎峰 《语文月刊》 2016年第3期25-27,共3页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吗?就其一生来看显然不是。可是子贡为什么说"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吗?就其一生来看显然不是。可是子贡为什么说"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呢?答案恐怕就在上面这一句话里。了解孔子的圣人修炼之路,可以明辨什么是人生的正途。"志于学"是以学明志,也可以说是学以致用、学以致志。孔子的"学"有三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死善道 笃信好学 志于学 知天命 不逾矩 六十而耳顺 子贡 四十而不惑 不知言 人生理想
原文传递
守经善道与行权合道:儒家经权思想的伦理意蕴 被引量:10
5
作者 平飞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0-65,共6页
按照传统学术分类,经在四库中居为首位。尊经、释经、明经、守经是经学时代中华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儒家尊经守经,也力主行权达变,守经行权归根到底在于对"道"的探寻和推崇。守死善道揭示了在价值冲突过程中儒家学者守经的... 按照传统学术分类,经在四库中居为首位。尊经、释经、明经、守经是经学时代中华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儒家尊经守经,也力主行权达变,守经行权归根到底在于对"道"的探寻和推崇。守死善道揭示了在价值冲突过程中儒家学者守经的价值理性立场;行权合道不仅体现了儒家学者守经的价值理性立场,还体现了在具体情境中权变的工具理性智慧,尤其值得珍视。紧扣儒家的"经"与"权"思想,突出价值冲突中的道德选择和具体情境中的权变智慧,揭秘儒家经权的真谛,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心理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经权 守死善道 行权合道
下载PDF
韩儒艮斋田愚的道统思想
6
作者 刘兴淑 杨松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40-48,141,共10页
艮斋田愚崇信“圣贤之学”,坚守“朱子学是正学”的立场,承李栗谷、宋尤庵之绪,严辨“正学”与“异学”、“圣学”与“异端”,一生致力于保存传承并捍卫传统文化以抗争外来殖民文化。高举“性师心弟”“性尊心卑”“心主性”大旗,辩斥... 艮斋田愚崇信“圣贤之学”,坚守“朱子学是正学”的立场,承李栗谷、宋尤庵之绪,严辨“正学”与“异学”、“圣学”与“异端”,一生致力于保存传承并捍卫传统文化以抗争外来殖民文化。高举“性师心弟”“性尊心卑”“心主性”大旗,辩斥岭南心宗的“心即理”说及华西学派与芦沙学派的心理模糊论,强调性本基础上的“敬”字工夫,尊明排清,笃志好学,守死善道,是一位不折不扣维护韩国道学的“斗士”和守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愚 道统思想 “性师心弟” 守死善道
下载PDF
改革我校考试制度设想
7
作者 陈多多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2期58-62,共5页
一考试是评定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阶段不同,对人才质量约要求不同,评估人才质量的考试制度也就不同。从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所处的时代,直至延续两千年长的封建时代,教育的主要职能是培养进入上层建筑的治国人... 一考试是评定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阶段不同,对人才质量约要求不同,评估人才质量的考试制度也就不同。从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所处的时代,直至延续两千年长的封建时代,教育的主要职能是培养进入上层建筑的治国人才——“士”。“士”的规格既要有“守死善道”的精神,又要有高明的政治见解。能献策、善辞令,文学、历史、政事、言语、诗歌等方面是他们必备的知识.“离经辨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制度 考试大纲 政治见解 守死善道 教育家孔子 主观试题 命题方式 总体平均 集中量数 考试方法
下载PDF
试论中庸的思想方法
8
作者 张慧君 《惠阳师专学报》 1986年第2期24-29,共6页
孔子的中庸之道,向来被认为是折衷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混合物。在四人帮猖獗时代,更是把它当作调和矛盾,抵制变革、反对辩证法的反动理论而大加鞭挞。直至四人帮倒台后,学术界才得以实事求是地对中庸思想进行重新的研究和评价。事实上,中... 孔子的中庸之道,向来被认为是折衷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混合物。在四人帮猖獗时代,更是把它当作调和矛盾,抵制变革、反对辩证法的反动理论而大加鞭挞。直至四人帮倒台后,学术界才得以实事求是地对中庸思想进行重新的研究和评价。事实上,中庸思想恰恰是孔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它贯穿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闪灼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重新研究和肯定中庸之道,有其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思想 孔子哲学思想 辩证法思想 无过不及 致中和 子贡 道则 知天命 守死善道 六十而耳顺
下载PDF
孟子思想教育浅析
9
作者 王德元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14-22,共9页
孟子施教的目的和孔子一样,是要培养“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的“贤人”、“君子”。使他们严於律己,认真负责的对待工作,并“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人们各安其位。但是,当时的事态却不能令人满意,他说: “仁则荣... 孟子施教的目的和孔子一样,是要培养“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的“贤人”、“君子”。使他们严於律己,认真负责的对待工作,并“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人们各安其位。但是,当时的事态却不能令人满意,他说: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公孙丑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思想 公孙丑上 安百姓 孔子思想 修己 仁则 养生丧死 思想教育 守死善道 朋友有信
下载PDF
人生的真意义
10
作者 靳云鹗 《船山学报》 1934年第2期27-32,共6页
云鹗少年失学十七岁置身行武驰驱戎马者三十年民国以还频年内战几于无役不从无非是些杀人糜烂的行径于国家毫无补益十六年解甲蛰居天津深觉以前所为无一是处于是避门忏悔绝不作任何活动承陈凤光先生错爱云鹗不惜折节舆我缔交云鹗实以师... 云鹗少年失学十七岁置身行武驰驱戎马者三十年民国以还频年内战几于无役不从无非是些杀人糜烂的行径于国家毫无补益十六年解甲蛰居天津深觉以前所为无一是处于是避门忏悔绝不作任何活动承陈凤光先生错爱云鹗不惜折节舆我缔交云鹗实以师事之嗣得从容侍教于凤光先生左右时加启迪耳提面命得闻大道真理的来源者全为凤光先生所赐也前屡约来湘游历湘省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侍教 于凤 陈凤 典文 至善 塞顿 守死善道 精圆 十年 月人
下载PDF
国学经典与立人教育——谈义利(一)
11
作者 王耿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 2022年第5期26-30,共5页
君子喻于义经典重现子曰:“君子喻①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论语·里仁篇》子曰:“笃信好学④,守死善道⑤。危邦不入,乱邦不居⑥。天下有道⑦则见⑧,无道则隐⑨。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⑩;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 君子喻于义经典重现子曰:“君子喻①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论语·里仁篇》子曰:“笃信好学④,守死善道⑤。危邦不入,乱邦不居⑥。天下有道⑦则见⑧,无道则隐⑨。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⑩;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经典 君子喻于义 泰伯 小人喻于利 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 无道 立人教育
原文传递
“束脩”不是学费
12
作者 韩嘉祥 杨志平 《文史知识》 1982年第4期111-112,共2页
《论语·述而第七》中:'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对于这句话中的'束脩'一语,历来的注者一般都解释为'一束干肉'。这种解释可能是移用了《礼记·少仪》中的话:'其以乘壶酒、束脩、一... 《论语·述而第七》中:'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对于这句话中的'束脩'一语,历来的注者一般都解释为'一束干肉'。这种解释可能是移用了《礼记·少仪》中的话:'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若献人,则陈酒执脩以将命,亦曰乘壶酒、束脩、一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乘 成童 叙传 笃信好学 伏湛 贤注 先秦古籍 大戴礼 守死善道 桓宽
原文传递
我的纠结
13
作者 丁静坤 《大学生》 2020年第1期60-60,共1页
因为社会学专业的关系,除了各种社会学方法的专业书籍,我最近开始认真读论语。也因为一件小事,孔子的一段话引起我深思。孔子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 因为社会学专业的关系,除了各种社会学方法的专业书籍,我最近开始认真读论语。也因为一件小事,孔子的一段话引起我深思。孔子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翻译成白话文大意是:"要笃定地信仰,要不倦地求索,持守善的道义而不丝毫动摇。邦地危困就不要进入,邦地混乱就不要居住。天下有正道,就活跃世上;世间无正道,就退隐市野。如果邦地善治有道,你却贫穷低贱,要以之为耻;如果邦地混乱无道,你却富裕显贵,亦要以之为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书籍 泰伯 社会学专业 社会学方法 笃信好学 白话文 守死善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