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盛唐是否存在守选制说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勋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92,共6页
陈铁民、李亮伟二先生在《关于守选制与唐诗人登第后的释褐时间》一文(以下简称《释褐》)中认为,唐代进士及第必守选三年才能释褐授官大抵符合中、晚唐的情况,却并不符合初、盛唐的实际。本文作者翻检了有关资料,认为初、盛唐时及第举... 陈铁民、李亮伟二先生在《关于守选制与唐诗人登第后的释褐时间》一文(以下简称《释褐》)中认为,唐代进士及第必守选三年才能释褐授官大抵符合中、晚唐的情况,却并不符合初、盛唐的实际。本文作者翻检了有关资料,认为初、盛唐时及第举子的守选制是存在的,只是初唐时进士及第先授散当番,然后再定冬集,而盛唐时却直接定冬集。初唐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可推测得出,至盛唐时已明确规定,且渐成定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盛唐 冬集 守选
下载PDF
唐代守选起始时间考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向奎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83,共5页
守选是唐代为了缓和官阙少而选人多的社会矛盾而推行的一项制度。对于唐代守选起始时间的考订,有学者认为始于贞观年间。从武德中的"稍有沙汰",贞观初的"四时听选,随到注拟",到高宗时的"长名姓历榜"、定... 守选是唐代为了缓和官阙少而选人多的社会矛盾而推行的一项制度。对于唐代守选起始时间的考订,有学者认为始于贞观年间。从武德中的"稍有沙汰",贞观初的"四时听选,随到注拟",到高宗时的"长名姓历榜"、定州县等级、改铨历程式,再到武后时的糊名暗考、睿宗时的量阙流人,可以看出,统治者在应对选人与官阙这一矛盾时,所采取的由被动限制到主动"迎击"的措施变换,在此流变过程中,并未看到守选制的痕迹。可以断定,开元十八年(730年)推行的"循资格"才是唐代守选制的真正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守选 起始时间 开元十八年
下载PDF
初盛唐及第进士守选制说指疵 被引量:1
3
作者 谭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1-54,共4页
通过对贞观九年五月敕、初盛唐选人与官阙的关系、唐代墓志所载初盛唐人及第授官情况以及及第明经授散当番成因的辨析与考证,认为王勋成先生在《唐代铨选与文学》《初盛唐是否存在守选制说》中提出的初盛唐及第进士必须守选三年之说是... 通过对贞观九年五月敕、初盛唐选人与官阙的关系、唐代墓志所载初盛唐人及第授官情况以及及第明经授散当番成因的辨析与考证,认为王勋成先生在《唐代铨选与文学》《初盛唐是否存在守选制说》中提出的初盛唐及第进士必须守选三年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铨 守选三年 初盛唐
下载PDF
唐代守选制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铁民 《文史》 CSSCI 2011年第2期129-186,共58页
我对守选制的研究兴趣,是在读了王勋成先生的《唐代铨选与文学》(以下简称《王书》)之后。
关键词 《唐代铨与文学》 守选 唐代 中国 历史文化
下载PDF
论唐代选人守选制度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丽丽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年第6期89-93,共5页
唐代,通过科举、门荫以及流外等途径获得吏部铨选资格以及大量停替待选的六品以下前资官组成了选人这一庞大的群体。选人能否被注授官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唐代选人都是要经过一定的守选期才能被正式注授官职,因此,守选制... 唐代,通过科举、门荫以及流外等途径获得吏部铨选资格以及大量停替待选的六品以下前资官组成了选人这一庞大的群体。选人能否被注授官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唐代选人都是要经过一定的守选期才能被正式注授官职,因此,守选制度是唐代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唐代选人守选的实际情况以及选人守选制度在唐前、后期有不同变化,因此研究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唐代选人的守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守选 官阙
下载PDF
唐代官员守选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6
作者 吴宇翔 《社会治理》 2021年第4期84-89,共6页
我国唐朝在官员的培养、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等各环节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其中,规定中下级官员任职期满需要有一定的"守选"年限。唐后期,通过"守选"制对候选官吏进行二次选拔,同时利用衍生的"减选"&qu... 我国唐朝在官员的培养、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等各环节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其中,规定中下级官员任职期满需要有一定的"守选"年限。唐后期,通过"守选"制对候选官吏进行二次选拔,同时利用衍生的"减选""殿选"举措,鼓励官吏到边远地区和基层任职,维护了中央对边疆和相对落后地区的有效治理,也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对官吏的有效考核。守选制度对于今天的公务员选拔、考核和任用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 守选 殿
下载PDF
关于守选制与唐诗人登第后的释褐时间 被引量:9
7
作者 陈铁民 李亮伟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7-119,160,共14页
王勋成先生提出,唐时及第进士必须守选三年才能释褐授官,他并据此说对岑参、王维的生平进行了改写。王说牵涉到不少唐代诗人的生平事迹考证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作者经过广泛查阅资料和认真分析,认为王说大抵符合中、晚唐的情况,却... 王勋成先生提出,唐时及第进士必须守选三年才能释褐授官,他并据此说对岑参、王维的生平进行了改写。王说牵涉到不少唐代诗人的生平事迹考证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作者经过广泛查阅资料和认真分析,认为王说大抵符合中、晚唐的情况,却并不符合初、盛唐的实际。本文又认为王勋成对岑参、王维生平进行的改写,难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选 唐代 诗人 登第 释褐时间 唐铨 岑参 王维
原文传递
唐代守选不始于贞观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向奎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9,共6页
所谓守选,就是新及第明经、进士和考满后的六品以下前资官不立即授官,而是在家守候吏部的铨选期限。唐代施行守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缓和官阙少而选人多的社会矛盾。目前对于唐代守选起始时间的考订,王勋成先生认为贞观年间就开始了。通... 所谓守选,就是新及第明经、进士和考满后的六品以下前资官不立即授官,而是在家守候吏部的铨选期限。唐代施行守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缓和官阙少而选人多的社会矛盾。目前对于唐代守选起始时间的考订,王勋成先生认为贞观年间就开始了。通过对《唐会要》卷七五《贡举上.帖经条例》之"贞观九年五月敕"以及相关实例的分析,可知贞观九年不具备守选的"生态环境",《唐会要》的"贞观九年"其实是"贞元九年"之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守选 贞观九年 贞元九年
原文传递
严守选人用人总规矩
9
作者 孙永春 《党建文汇(上半月)》 2014年第3期17-17,共1页
中央最近印发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有力制度保证,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选人用人的总规矩,更是铁的政治纪律。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严格执行,增强规矩意识,做规矩人办规矩... 中央最近印发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有力制度保证,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选人用人的总规矩,更是铁的政治纪律。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严格执行,增强规矩意识,做规矩人办规矩事,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为贵州赶超跨越培养选拔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骨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领导干部拔任用工作条例》 用人 守选 人民需要 政治纪律 德才兼备 培养 禁令
原文传递
制举——唐代文官摆脱守选的一条重要途径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铁民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1-157,共17页
本文从"摆脱守选"的角度考察唐代制举,提出了若干自己的见解。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解读唐人的记述和对唐代有关制度细节的考察,揭示出先成为六品以下常参官,是唐代文官升入中、高层官员行列的一条最为重要和快捷的路... 本文从"摆脱守选"的角度考察唐代制举,提出了若干自己的见解。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解读唐人的记述和对唐代有关制度细节的考察,揭示出先成为六品以下常参官,是唐代文官升入中、高层官员行列的一条最为重要和快捷的路线。第二部分通过广泛搜集、仔细分析各种制举登第者的授官实例,论证制举登第,是唐代文官成为六品以下常参官和五品以上官员的一个重要契机。第三部分指出《登科记考》举出的"连中数科"实例存在错误,并揭示唐代文士连应制科与否的原因,在于是否成为六品以下常参官或五品以上官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制度 文士 制举 守选
原文传递
尊于心灵坚守选择——再读路遥《人生》有感
11
作者 祝启健 《上海后勤》 2013年第5期42-43,共2页
第一次读《人生》是在十六岁,那时仅为主人公高加林戏剧性的前途,悲剧性的人生而唏嘘、感叹。转眼十年过去了,再次品味这本书,虽然唏嘘与感叹依旧,却也真正明白“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的意义;也愈加感受到... 第一次读《人生》是在十六岁,那时仅为主人公高加林戏剧性的前途,悲剧性的人生而唏嘘、感叹。转眼十年过去了,再次品味这本书,虽然唏嘘与感叹依旧,却也真正明白“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的意义;也愈加感受到尊于心灵,坚守选择的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守选 心灵 路遥 戏剧性 高加林 主人公 悲剧性
原文传递
省法院系统严守选人用人规矩按职数配备干部获充分肯定
12
《特区法坛》 2016年第2期63-63,共1页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国家公务员局《关于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下发后,省高院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对全省法院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认真检查,全省各级法院均未发现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情况。2015年,省高院先后向...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国家公务员局《关于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下发后,省高院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对全省法院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认真检查,全省各级法院均未发现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情况。2015年,省高院先后向省委组织部报送了4期超职数干部情况“零报告”。2015年11月份,安排专人填报《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单位职数核定及配备情况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院系统 干部 配备 中共中央组织部 用人 守选 高级人民法院 国家公务员
原文传递
杜甫献赋仅得“参列选序”的原因
13
作者 李新 冯瑞珍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78-180,共3页
从唐代官吏铨选制度这一角度出发,分析杜甫献三大礼赋之后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的前后过程,考察出其根本原因在于唐代的守选制。
关键词 杜甫 参列 守选 原因
下载PDF
杜甫罢官说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勋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26,共4页
自宋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杜甫于乾元二年秋由华州司功参军客秦州是主动弃官的,其弃官原因有关辅饥乱、政治绝望、房琯之党说。本文根据唐代的选举制度,认为这一说法有误,提出了罢官说,即考满罢秩说。这是唐代吏部铨选六品以下官员的一条制... 自宋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杜甫于乾元二年秋由华州司功参军客秦州是主动弃官的,其弃官原因有关辅饥乱、政治绝望、房琯之党说。本文根据唐代的选举制度,认为这一说法有误,提出了罢官说,即考满罢秩说。这是唐代吏部铨选六品以下官员的一条制度,是缓解选人多而官阙少这一社会矛盾的一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罢官 考满罢秩 守选
下载PDF
唐代试判制度考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勤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唐代"试判"主要用于铨选,过去在"科举与文学"语境下的相关研究,往往并不涉及;但从更宽广的"取士"概念上说,铨选亦在其中,故试判也是"取士文学"的重要文体。理论上说,唐人凡参与铨选者皆有过判文的制作,而所有参加"关试"者也... 唐代"试判"主要用于铨选,过去在"科举与文学"语境下的相关研究,往往并不涉及;但从更宽广的"取士"概念上说,铨选亦在其中,故试判也是"取士文学"的重要文体。理论上说,唐人凡参与铨选者皆有过判文的制作,而所有参加"关试"者也须试判,其总量之大可想而知;现存的判文也为数不少,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像唐代试判制度这样的基本问题,也由于诸多原因,现在还不甚详明。本文根据相关文献材料,就此作一简要梳理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判 书判拔萃科 进士科 冬集 关试 守选 宏词 授官 道举
下载PDF
五代状元初始职任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腊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10-117,共8页
五代18位有资料可考的状元中,始任京职与幕职的人数大体为对半。释褐途径没有唐代那么复杂,只有守选和幕职两条路。所授职任较为单一,京职主要是校书郎,少数为正字、秘书郎。不像唐代那样还有大乐丞、拾遗,地方职除王府参佐、方镇幕僚之... 五代18位有资料可考的状元中,始任京职与幕职的人数大体为对半。释褐途径没有唐代那么复杂,只有守选和幕职两条路。所授职任较为单一,京职主要是校书郎,少数为正字、秘书郎。不像唐代那样还有大乐丞、拾遗,地方职除王府参佐、方镇幕僚之外,还有不少人被派往各地去当县尉。唐代状元一般都要数年守选,最长的达15年,而五代守选似乎成了象征性的,未见强调守选时间的记载,这种变化正是宋代改为直接授职的一种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状元 初始职任 京职 校书郎 幕僚 守选
下载PDF
“曾题名处添前字,送出城人乞旧衣”解
17
作者 王勋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130-133,共4页
《唐摭言》所记载的这两句诗,讲述了唐代科举史话中颇有风趣的两则习俗故事,但却一直为古今文人误解。本文例举了大量史实,正确地解绎了这两句诗,使这两则习俗故事以其历史的本来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
关键词 关试 守选 前进士 麻衣
下载PDF
唐代国子监大成考
18
作者 董坤玉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9年第2期6-10,共5页
国子监"大成"一职创设于唐代,是朝廷从明经及第者中选取的聪明卓然者,让他们入国子监进修,以便减少守选年限的一批特殊官员。本文力图从唐代国子监大成的选择标准、设置背景,设置时间、以及员额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由于在大... 国子监"大成"一职创设于唐代,是朝廷从明经及第者中选取的聪明卓然者,让他们入国子监进修,以便减少守选年限的一批特殊官员。本文力图从唐代国子监大成的选择标准、设置背景,设置时间、以及员额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由于在大成性质的划定上,本文与其他学者存在分歧,因此另辟一段对此进行了细致分析。对此官职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唐代科举制度、教育政策以及官员守选制度的演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成 守选
下载PDF
岑参生年诸说辨疑
19
作者 孙植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9期7-11,共5页
关于岑参的生年问题,学界意见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文章从唐代进士及第守选三年的应有之义出发,辨定其生年:岑参天宝三载春进士及第后,守选三年,于天宝六载春授官,其年三十,由此逆推,定岑参生年为开元六年;岑参在诗文中多处地方提及其年岁... 关于岑参的生年问题,学界意见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文章从唐代进士及第守选三年的应有之义出发,辨定其生年:岑参天宝三载春进士及第后,守选三年,于天宝六载春授官,其年三十,由此逆推,定岑参生年为开元六年;岑参在诗文中多处地方提及其年岁,以其开元六年的生年来观照这些诗文,则丝毫没有扞格牴牾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参 进士及第 守选 授官 生年
下载PDF
唐代选人待选状况初探
20
作者 贺倩倩 《唐山文学》 2016年第4期93-94,共2页
在唐代,获得了任官资格并不意味着马上就会被授予官职,而是需要待选。待选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选人多而官阙少,这一状况在唐中后期尤其严重。大量的选人在待选期间要么归家等候,要么出于生活压力和政治考虑而入幕,要么参加制举和吏部科目... 在唐代,获得了任官资格并不意味着马上就会被授予官职,而是需要待选。待选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选人多而官阙少,这一状况在唐中后期尤其严重。大量的选人在待选期间要么归家等候,要么出于生活压力和政治考虑而入幕,要么参加制举和吏部科目选考试,本文从三种情况分别予以论述,阐释其内在原因,揭示唐代选人在待选期间不同的选择状况。有唐一代,举士和选官分为两途,各有机构、运行机制和程序。通常情况下礼部负责举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举 守选 入幕 进士出身 前资官 朝议郎 科举考试 四门博士 唐前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