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8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松花江流域吉林段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1
作者 吕静 李明阳 《河南科学》 2024年第3期384-392,共9页
为准确识别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和生态廊道,进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以松花江流域吉林段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源地-阻力面-生态网络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通过InVEST模型评价流域... 为准确识别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和生态廊道,进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以松花江流域吉林段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源地-阻力面-生态网络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通过InVEST模型评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合自然保护地斑块识别生态源地;选取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等数据作为阻力因子,采用熵值法构建综合阻力面;利用linkage mapper工具基于电路理论识别并判定生态廊道、生态节点,构建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①识别生态源地37块,总面积36212.89 km^(2),呈现东南部集中、中西部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②生态廊道45条,总长度3291.89 km,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相对较好的地区;③生态节点24个,集中分布在盐碱地、低覆盖度草地等地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电路理论
下载PDF
中国式新安全格局保障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
2
作者 翟向坤 蔡克信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7,共3页
改革开放至今的40余年里,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瞩目成绩。2023年旅游业更是进入全面强复苏的新阶段,中秋节、国庆节假期8天,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按可比数据口径,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已超过了2019年同期。然而,各... 改革开放至今的40余年里,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瞩目成绩。2023年旅游业更是进入全面强复苏的新阶段,中秋节、国庆节假期8天,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按可比数据口径,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已超过了2019年同期。然而,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亦随之而来,增加并放大了安全隐患与风险威胁的复杂性,也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游人数 旅游业 安全格局 数据中心 黑天鹅 中秋节 数据口径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和权衡矩阵法的乡村生态-游憩景观安全格局重构
3
作者 刘颂 柳迪子 杜守帅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5,共7页
【目的】乡村旅游地的突出矛盾是人类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景观规划时需要权衡游憩功能与生态功能。探究乡村生态-游憩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LSP)重构路径,旨在促进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乡... 【目的】乡村旅游地的突出矛盾是人类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景观规划时需要权衡游憩功能与生态功能。探究乡村生态-游憩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LSP)重构路径,旨在促进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旅游地景观规划提供参考思路。【方法】以江苏省无锡市马山为例,综合运用InVEST、ArcSWAT、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CR)多模型,分别模拟生态、游憩空间格局以及生态、游憩廊道,并划分景观单元;基于“权衡矩阵法”,比较各单元生态、游憩功能重要性,实现景观功能分区,识别权衡问题突出的区域及战略点,进而为各类景观功能区提出针对性的规划、建设及管控策略。【结果】将马山景观功能区划分为生态核心区、生态重要区、生态-游憩重点权衡区、生态-游憩次级权衡区、游憩核心区、游憩重要区、游憩协调区及弹性发展区8类,构建生态-游憩景观网络并识别出32处战略点。【结论】重构乡村生态-游憩LSP有利于区分不同类型景观功能区的建设侧重点与优先级,科学、精细化地管理、利用乡村景观资源,促进多功能景观的协调与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景观 权衡矩阵法 景观安全格局 功能分区 精细化管理 无锡市
下载PDF
新安全格局下的应急管理体系:方向、意涵与路径
4
作者 朱正威 赵雅 《学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45,共16页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终伴随着发展与安全两大问题,与此同时我国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应急能力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从“应急管理体制”到“应急管理...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终伴随着发展与安全两大问题,与此同时我国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应急能力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从“应急管理体制”到“应急管理体系”再到“大应急”体系,体现了从部分到总体、从“单兵突进”到韧性治理的转变。可以说,新安全格局下的“大应急”体系的本质,正体现在“体系”的韧性上,构建“大应急”体系就是提升安全韧性。要坚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使命担当,在“大安全”范畴下,统筹各项应急管理对象、过程、主体、策略,构建总体的、协同的、功能的、智能的、变革的应急管理体系。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已具雏形,但仍面临体制机制有待健全、运行转换不够灵活流畅、应急协同尚需加强等问题。从韧性治理出发,需要增强应急管理的结构韧性,提升其功能韧性,加强其保障韧性,以构建更具韧性的应急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格局 “大应急”体系 韧性治理
下载PDF
新安全格局的基本意涵、历史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5
作者 刘蔚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5,共8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强调“发展”到“统筹发展和安全”再到“新安全格局”的正式提出历经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定型,其基本意涵包括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之新...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强调“发展”到“统筹发展和安全”再到“新安全格局”的正式提出历经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定型,其基本意涵包括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之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之新、国家安全的形势任务之新、安全格局的建构理念之新、安全格局的内涵要义之新以及安全格局的使命愿景之新六大基本内容。基于历史和现实经验,“新安全格局”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平衡发展和安全的关系问题上逐渐成熟的。面对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建设、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安全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完善国际共同安全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安全格局 发展和安全
下载PDF
国土空间背景下的朝阳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6
作者 付士磊 罗重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9-184,共6页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可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全域生态问题分析和解决对策,弥补现有国土空间生态规划的不足。以朝阳市为例,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大背景下,基于景观联通性理论、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及电路理论等相关理论模型提取生态源地、生态阻力...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可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全域生态问题分析和解决对策,弥补现有国土空间生态规划的不足。以朝阳市为例,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大背景下,基于景观联通性理论、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及电路理论等相关理论模型提取生态源地、生态阻力面、生态廊道和生态夹点,构建了朝阳市“一轴两带、东西两屏、五心多点”总体生态安全格局。通过对朝阳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突出了不同生态要素之间的联系,为同类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国土空间 生态规划 朝阳市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厦门市为例
7
作者 李倩瑜 唐立娜 +2 位作者 邱全毅 李寿跳 徐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84-2294,共11页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系统的退化。如何扭转生态系统的退化,同时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可平衡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系统的退化。如何扭转生态系统的退化,同时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可平衡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大意义。以厦门市为例,基于“生态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生态廊道提取”的基本框架构建陆域生态安全格局。结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识别生态源地,该方法兼顾了生态结构和功能,使得所识别的生态源地更具全面性。选取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和坡度构建生态综合阻力面,并用人类居住合成指数修正生态综合阻力面,以减少主观赋值的影响,识别各土地利用类型内部的差异,使生态阻力面的构建更加合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利用重力模型量化潜在生态廊道的相对重要性,并根据重力模型结果划分重要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的生态安全格局由14个生态源地、21条生态廊道、15个生态节点及若干个踏脚石所组成。生态源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北部,以林地和草地为主,面积合计为558.64 km^(2)。生态廊道长约159.40 km,其中,关键生态廊道9条,一般生态廊道12条。生态廊道呈现出东西方向联系较为密切,南北方向联系不足的特点。根据对区域生态安全的贡献度,将生态安全格局划分为3个管控区进行分级管控。将研究结果与厦门市当前的实施计划进行对比分析,虽然结果有所差别,但总体上相对一致,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者所采用的研究数据及方法不同。因此,研究认为将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结合,可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源地 生态阻力面 生态廊道
下载PDF
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苏南地区为例
8
作者 梁坤宇 金晓斌 +5 位作者 张晓琳 宋家鹏 李权荃 应苏辰 祁曌 周寅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80-3896,共17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是保障生态安全的基础,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作用流动机制融入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提升人类生态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逻辑方法,以苏...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是保障生态安全的基础,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作用流动机制融入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提升人类生态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逻辑方法,以苏南地区为研究区构建了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和社会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应以维系区域生态安全和保障区域人类生态福祉为构建目标。其中,生态安全以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风险为核心关注对象,人类生态福祉的实现依赖于人类主动获取与生态系统服务流;(2)苏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间存在错配格局,在此基础上分别识别生态源地与需求源地4247.46km^(2)、1882.16km^(2),生态廊道与供需廊道1614.02km、1915.82km,生态夹点29处、生态障碍点23处、生态供需节点20处;(3)形成“三区四带两组团”的社会-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布局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保护修复策略,推动经济-生态空间协同发展。研究可为丰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理论和方法、推动国土空间优化与管控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人类生态福祉 生态网络 苏南地区
下载PDF
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9
作者 崔雯婧 魏源 +4 位作者 苏海磊 刘雪松 武大勇 张娜 季宁宁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4-886,共13页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重要基础.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发展带生态安全格局,是统筹保护与发展、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路径的先决条件.本文以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示范探索地...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重要基础.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发展带生态安全格局,是统筹保护与发展、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路径的先决条件.本文以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示范探索地−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依托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提取潜在生态廊道,进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①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以及光泽县、邵武市、建阳区、武夷山市四个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面积为5262.2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87%;生态系统敏感性较弱,极敏感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7%,主要分布于武夷山国家公园.②将评价结果与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相结合,综合确定生态源地面积为4867.7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35%,主要包括武夷山国家公园、乌君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区按照高、中、低水平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7.92%、20.96%和1.12%.③通过最小阻力模型识别生态节点13个,生态廊道18条,总长度781.86 km,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核心,呈网状空间分布.④以研究区现有生态安全格局为基础,提出“两核、三屏、多点、多廊”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显示,环带及周边四地区的现有生态安全格局仅依靠水系廊道,因此需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敏感性进行分级再划分生态安全格局.该研究结果可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敏感性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下载PDF
基于GRA和MCR的西双版纳州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10
作者 蒋艳玲 付黎涅 +2 位作者 夏既胜 刘丹莹 何士俊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378,共13页
构建基于现状的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生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敏感性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M... 构建基于现状的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生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敏感性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划分生态安全等级,识别生态源地、廊道和节点,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差异化生态管控措施.结果表明:(1)研究区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0.571,处于一般安全水平.其中,安全等级面积占比为7.43%,较安全为39.23%,一般安全为13.23%,预警为23.64%,危险为16.47%;空间分布上,三县(市)生态安全水平均处于一般安全,且景洪市(0.573)>勐腊县(0.571)>勐海县(0.568),预警等级在景洪市和勐腊县的占比均超过27%.(2)研究区共识别出生态源地7934.91 km^(2);生态廊道132条,长度2188.82 km;生态节点53个.(3)研究区划分出3类生态保护分区.其中,生态保护区需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控制区需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供生态产品;生产活动区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内开展生态安全保护提供依据,研究探索的基于GRA和MCR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方法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空间分析 灰色关联法 MCR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西双版纳
下载PDF
基于ERA和MCR模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陕西沿黄地区为例
11
作者 刘瑞宽 杨林朋 +2 位作者 李同昇 朱炳臣 李炬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3-1063,共11页
本研究通过构建多风险源指标体系进行陕西沿黄地区生态风险等级评价,利用土地利用数据,探讨研究区近20a的景观结构变化特征;采用“源地—阻力面—廊道”范式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确定生态节点和生态断裂点,提出区域生态保护优化建议... 本研究通过构建多风险源指标体系进行陕西沿黄地区生态风险等级评价,利用土地利用数据,探讨研究区近20a的景观结构变化特征;采用“源地—阻力面—廊道”范式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确定生态节点和生态断裂点,提出区域生态保护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2)研究区近20a生态核心区面积明显增多,但仍然较为破碎,支线占比减少,连通度较低;(3)现有22个重要生态源地,总面积4655.73km^(2),共提取53条重要生态廊道,整体构成“一带三区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出43个生态节点和98个生态断裂点.其中研究区北部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较为密集.(4)研究区生态网络闭合度低,南北连通性差.未来需要结合区域生态风险等级,通过规划踏脚石斑块、修复生态断裂点、提升9条潜在廊道等方式优化生态安全格局.本研究可为陕西沿黄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MSPA模型 MCR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陕西沿黄地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12
作者 柯钦华 周俏薇 +1 位作者 庄宝怡 孙传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5-1779,共15页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区域生态安全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维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是生态安全健康发展的保障和关键。现有相关研究在生态源地的识别过程中缺乏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区域生态安全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维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是生态安全健康发展的保障和关键。现有相关研究在生态源地的识别过程中缺乏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人类活动效应的考量。因此,如何顾及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和人类活动识别生态源地,是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识别初始生态源地,并根据生态系统服务随土地开发程度的梯度效应进一步确定最终生态源地,而后结合生态廊道、生态战略点的识别,最终确定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匹配程度较弱,表现为四周高供给-低需求,中部高需求-低供给的空间分布特征;(2)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综合供给具有随土地开发程度增加而呈显著下降的特征,且存在显著的突变点(阈值)。即在土地开发程度超过28.27%时的生态系统服务综合供给迅速下降;(3)研究区共有100块生态源地,总面积为7344.24km^(2),整体呈“东西部多-中部空”的外围环绕式分布结构;(4)研究区共有175条生态廊道,总长度为1568.48km,廊道整体呈环状分布特征;(5)研究区存在40处生态夹点和19处障碍点,这些点的分布主要受廊道的长度以及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分布的影响。上述关键生态要素共同构成了环绕粤港澳大湾区的环形生态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供需比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基于空间连续小波变换和电路模型的宁夏沿黄河城市带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13
作者 徐冬梅 彭建 董建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68-3879,共12页
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有助于减缓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中生态源地识别的主观性较强且源地边界破碎,生态廊道对景观连通性的贡献程度也有待明确。因此,以宁夏沿黄河城市带为例,首先利用空... 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有助于减缓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中生态源地识别的主观性较强且源地边界破碎,生态廊道对景观连通性的贡献程度也有待明确。因此,以宁夏沿黄河城市带为例,首先利用空间连续小波变换识别综合生态系统服务突变点,获取生态源地,进而基于电路模型评估功能连通性以提取生态廊道,最后量化生态廊道的连通贡献。结果显示,生态源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51%,其中草地占比83.27%。相比于直接提取综合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区,基于空间连续小波变换识别的生态源地能较好的反映局地生态系统特征,并将景观形状指数和分形维数分别降低67.20%和8.06%,减少生态源地边缘长度从而受到外界干扰的可能性更小。生态廊道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2%,是物种迁徙等生态过程的关键通道,有效地增强了区域景观连通性,将等效可能连通性指数和等效整体连通性指数分别提升41.76%和68.68%。生态安全格局主要位于研究区边界地段,整体呈两带分布,为宁夏沿黄河城市带阻挡周围的沙漠,保障中部的城市发展和粮食安全。然而,研究区范围内自然保护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连通的保护缺口。各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具备不同的生态功能,需要有针对性的差异化保护、修复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连续小波变换 电路模型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生态安全格局
下载PDF
守正创新:作为经验集成和规范性目标的新安全格局
14
作者 王月禾 黄大慧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0,163,164,共28页
中共二十大报告首次以专章部署国家安全工作,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高度定位国家安全事业,旗帜鲜明地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整体规划。构建新安全格局既不是另起炉灶,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上守正创新... 中共二十大报告首次以专章部署国家安全工作,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高度定位国家安全事业,旗帜鲜明地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整体规划。构建新安全格局既不是另起炉灶,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上守正创新。守正方面,新安全格局是国家安全制度层叠的历史经验集成,在建制、渐进和突破期的国家安全格局变迁中逐渐形成内外统筹兼顾、多元功能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以及“党管安全”的国家安全归口领导机制;同时,新安全格局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安全实践的现实经验集成,体现为以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的实践逻辑防范化解风险综合体。创新方面,新安全格局是在新发展阶段对既有国家安全体系和领导机制进行提质升级,从而到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时达成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的规范性目标。新安全格局对标新发展格局,在体系目标上打造“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体系,在状态目标上达到对内的社会安全稳固坚韧、公共安全治理有效和对外的大国博弈主动有为、海外利益保护得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格局 总体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体系 国家安全制度变迁
下载PDF
景观环境设计中生态安全规划与管理——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
15
作者 于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58-2058,共1页
景观环境设计不仅是美化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更是连接人与自然、促进生态和谐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规划,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景观环境设计不仅是美化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更是连接人与自然、促进生态和谐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规划,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挑战,通过科学的生态安全规划,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升城市应对生态风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环境设计 规划与管理 生态和谐 城市空间布局 生态安全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 自我调节能力
下载PDF
新安全格局下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法律规制
16
作者 宋丁博男 张家豪 《科学决策》 2024年第2期143-154,共12页
新安全格局下,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在推动科技创新、助力社会治理的同时,也引发了算法安全风险与人脸信息风险,给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治理带来挑战,具体包括场景规制、法律救济与分散监管等三个方面的现实困境。对此,基... 新安全格局下,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在推动科技创新、助力社会治理的同时,也引发了算法安全风险与人脸信息风险,给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治理带来挑战,具体包括场景规制、法律救济与分散监管等三个方面的现实困境。对此,基于算法安全理论与数字人权理论回应治理需要,从立法体系、司法救济和监管机制三个维度比较考查欧盟、美国等地的法律规制特点,并结合域外先进立法经验,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治理路径,包括构建场景化立法规制模式、完善便利化司法救济体系、健全协同化监督管理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技术 个人信息 法律规制 安全格局 数据治理
下载PDF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逻辑起点、内涵意蕴与实践路径
17
作者 谢波 王颖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国家安全专章中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安全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从逻辑起点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由“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原创性论断发展而来,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国家安全专章中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安全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从逻辑起点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由“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原创性论断发展而来,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进程中对发展和安全辩证关系的准确把握;从内涵意蕴看,这一重要论述经历由“大安全格局”到“新安全格局”的一字之别,其背后呈现出新安全格局的系统性变革同新发展的契合;从实践路径看,应重点从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运用系统思维与法治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基层基础等方面着力,把“新安全格局和新发展格局”一体推进、共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安全格局 统筹发展和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
下载PDF
构建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安全格局
18
作者 田明 《甘肃教育》 2024年第6期13-13,共1页
保障生命安全,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底线要求。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更要自觉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准确把握校园安全新形势新任务,着力构建物防、技防、人防、心防新安全格局,坚决守住校园安全底盘,以新安全格局保障生命健康成... 保障生命安全,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底线要求。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更要自觉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准确把握校园安全新形势新任务,着力构建物防、技防、人防、心防新安全格局,坚决守住校园安全底盘,以新安全格局保障生命健康成长。全面构建安全教育新格局。坚持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学校 校园安全 人民满意教育 安全格局 生命健康成长 格局 标本兼治 全面构建
下载PDF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国土空间修复分区
19
作者 罗莎莎 赖庆标 +2 位作者 王旭东 王修成 冯琰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8-297,共10页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有助于针对生态服务、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功能分类施策,具有提高生境质量、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该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研究区,采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全域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有助于针对生态服务、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功能分类施策,具有提高生境质量、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该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研究区,采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全域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源地扩展阻力评价体系,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判别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提取生态断裂点,从而构建三明市生态安全格局。根据生态安全等级划分和“三生空间”范围界定,进行生态修复分区,并提出针对性生态修复和保护建议。研究结果:1)三明市生态源地共有34处,面积2185.44 km^(2),约占三明市国土面积9.5%,围绕中部盆地分布于周边丘陵山地,北部为密集区。2)判别重要生态廊道和一般生态廊道分别为12和70条,提取重要生态节点和一般生态节点分别为30和47个,提取生态断裂点66个。三明市生态安全格局完整,生态安全水平总体较高,但南部地区廊道稀疏却断裂点密集,网络连通性较低。3)划分生态安全等级、叠加“三生空间”范围,将三明市划分成核心重点区(16.13%)、监测预警区(25.04%)、缓冲过渡区(35.53%)、保育防护区(23.30%)四大类12类生态修复小区。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修复分区提出生态防护建议,以期达到南方丘陵地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保护红线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修复分区 三明市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生态安全格局建构——评《中国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评价》
20
作者 刘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819,共1页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生态安全格局建构对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至关重要。生态安全不仅关乎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更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繁荣...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生态安全格局建构对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至关重要。生态安全不仅关乎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更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繁荣与生存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可持续发展理念 自然生态系统 人类福祉 生命共同体 可持续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