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史乱后唐蕃边境的进退——泛东亚视域的角度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达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90,共12页
安史之乱以后,肃、代、德三朝为应对吐蕃犯边,遂有河西、陇右、关内、山南、剑南管内大批州县因陷入敌境而荒废,后又因朝廷陆续收复而部分复置,亦有如凤翔、陇州因吐蕃寇扰过重而罢废县邑者。边境进退与州县废置互为因果,吐蕃大规模进... 安史之乱以后,肃、代、德三朝为应对吐蕃犯边,遂有河西、陇右、关内、山南、剑南管内大批州县因陷入敌境而荒废,后又因朝廷陆续收复而部分复置,亦有如凤翔、陇州因吐蕃寇扰过重而罢废县邑者。边境进退与州县废置互为因果,吐蕃大规模进犯结束之后,边境州县在宪宗、穆宗、文宗、宣宗、懿宗各朝又得以陆续置废,展现出吐蕃进犯跨越时空的深远影响。由此反观东亚世界秩序的内在联系以及"外族盛衰之连环性"的制衡因素,处于东亚世界中心的唐朝得以全力应对并解决来自西北、西南边境的强大压力,是以同时期东亚世界东端国际局势的相对缓和与稳定为基本前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史乱后 唐蕃边境 州县废置 东亚世界
下载PDF
安史乱后藩镇控制政策的实施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志刚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2-78,共7页
安史乱后,唐廷一直在贯彻削藩政策。无论是通过温和,抑或战争方式,其基本目的都在于,力求通过以藩制藩的方式,而非废黜藩镇,重新恢复到中央直辖州郡的方式,去实现唐后期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此因藩镇的存在,适应了形势的需要,是唐后期中... 安史乱后,唐廷一直在贯彻削藩政策。无论是通过温和,抑或战争方式,其基本目的都在于,力求通过以藩制藩的方式,而非废黜藩镇,重新恢复到中央直辖州郡的方式,去实现唐后期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此因藩镇的存在,适应了形势的需要,是唐后期中央统治地方的载体。唐廷力求以藩镇为载体,通过分而治之、调整藩镇辖区等方式,实现以藩制藩,从而维护中央统治。以藩制藩政策适应了形势的需要,维持了唐后期一百多年的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史乱后 削藩 中央 控制
下载PDF
安史之乱后唐诗的吴风日盛与气骨顿衰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志清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53-58,共6页
安史之乱不仅使大唐帝国从此一蹶不振,而且使唐诗从此"气骨顿衰"。为避胡尘,北人"东奔向吴国",以吴地为中心的江南成为北人南移的首选地。南下士人深度融入江南文化,在客观上造成南北文化的交流,而原本就精英荟萃... 安史之乱不仅使大唐帝国从此一蹶不振,而且使唐诗从此"气骨顿衰"。为避胡尘,北人"东奔向吴国",以吴地为中心的江南成为北人南移的首选地。南下士人深度融入江南文化,在客观上造成南北文化的交流,而原本就精英荟萃的吴地也就更加人才济济。从中唐活跃的诗人看,或者避难南迁,或者游学江南、游宦江南,他们人生经历中的江南元素,让他们更加容易迎合六朝趣尚,自觉接受吴地山水文化的熏染。于是,诗坛吴风日盛,唐诗中心南移,诗歌格局发生了由北盛南衰到南盛北衰的逆转,诗歌气象也阳刚剧减,"气骨顿衰"成为自安史乱后整个中晚唐诗歌的走向,诗风由阳刚雄浑转向阴柔温润,由昂扬豪迈转向苍凉疲老,由高瞻远瞩转向回眸凭吊,由浪漫华彩转向现实平淡,即便是李白的诗也趋于力疲神软,没有了盛唐时那种一飞冲天的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史乱后 吴地生态 南重北轻 气骨顿衰 唐诗
下载PDF
民族关系的历史审视──评《隋唐民族关系探索》
4
作者 李衡眉 赵强 《北方论丛》 CSSCI 1995年第1期103-104,共2页
民族关系的历史审视──评《隋唐民族关系探索》李衡眉,赵强最近,烟台大学的崔明德先生的新作《隋唐民族关系探索》已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年8月)。在以往历史学界,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是一个既显要又遭冷寞的繁... 民族关系的历史审视──评《隋唐民族关系探索》李衡眉,赵强最近,烟台大学的崔明德先生的新作《隋唐民族关系探索》已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年8月)。在以往历史学界,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是一个既显要又遭冷寞的繁杂区域,很少有人驻足于此。直到本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历史审视 少数民族家庭 隋唐时期 民族关系史 安史 安史 评价标准 少数民族政权 中国古代
下载PDF
安禄山的发迹条件、评价及其他——《安禄山评传》前言
5
作者 崔明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79-84,共6页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事变.从此,唐王朝由高度繁荣,勃勃生机,转为日趋衰落,步步滑坡:中央政权机制失灵了,宦官口含天宪干预朝政了,藩镇割据出现了,国家摇摇欲坠了.作为发动叛乱的首要人物安禄山从此成了历史罪人,时时遭到后人痛...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事变.从此,唐王朝由高度繁荣,勃勃生机,转为日趋衰落,步步滑坡:中央政权机制失灵了,宦官口含天宪干预朝政了,藩镇割据出现了,国家摇摇欲坠了.作为发动叛乱的首要人物安禄山从此成了历史罪人,时时遭到后人痛骂.痛骂固然可以解恨,但不能推进科学.我认为;与其痛骂,不如认真探讨一下安禄山何以能由一个被人奴役的放羊娃逐渐发迹,成为身兼三镇节度使的显贵人物,最后走上叛乱之路;他在何种条件下发动叛乱;从他的一生中后人该吸取哪些教训.这样,对社会,对学术研究,想必都有好处.可借,迄今为止,对安禄山和安史之乱的研究,还仅局限于几个具体间题,没有进行全面探讨,不少地方仍是空白.这是唐史研究有待深入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禄山 唐玄宗 评传 范阳 安史 安史 契丹 节度使 少数民族
下载PDF
介绍《隋唐民族关系探索》
6
作者 李季平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12-112,共1页
介绍《隋唐民族关系探索》李季平崔明德同志研究多年的课题《隋唐民族关系探索》已经面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探索》),欣阅一过,给我留下的基本印象是:资料翔实,分析深入,持论执中,颇多创见。兹予简介,以飨读... 介绍《隋唐民族关系探索》李季平崔明德同志研究多年的课题《隋唐民族关系探索》已经面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探索》),欣阅一过,给我留下的基本印象是:资料翔实,分析深入,持论执中,颇多创见。兹予简介,以飨读者。一、对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进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隋唐时期 以夷制夷 西北少数民族 安史 以夷治夷 现实意义 以夷攻夷 经验教训 重要问题
下载PDF
再论唐后期割据藩镇胡化问题
7
作者 杨文春 《唐史论丛》 2020年第2期108-122,共15页
"种族与文化"说是陈寅恪先生中古史学术体系的核心命题和关键环节[1],具体到唐代藩镇割据问题,他提出"唐代安史乱后之世局,凡河朔及其他藩镇与中央政府之问题,其核心实属种族文化之关系也"之说,并以河朔之胡化为切... "种族与文化"说是陈寅恪先生中古史学术体系的核心命题和关键环节[1],具体到唐代藩镇割据问题,他提出"唐代安史乱后之世局,凡河朔及其他藩镇与中央政府之问题,其核心实属种族文化之关系也"之说,并以河朔之胡化为切入点层层展开论述[2]。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对于陈氏之说,学界从之(含修正、补充)者甚众,质疑、批驳之声亦从未间断[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藩镇割据 河朔 中古史 学术体系 安史乱后 种族文化 陈寅恪先生 唐后期
原文传递
2017好书排行榜
8
《中国老年》 2018年第2期60-61,共2页
1.《诗的八堂课》江弱水著商务印书馆江弱水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他说:诗高于历史,诗的真实高于历史的真实。杜甫的诗素称"诗史",历史上那么多天崩地裂的大事变,如永嘉之乱、靖康之难等等,我们为什么独独对安史之乱的... 1.《诗的八堂课》江弱水著商务印书馆江弱水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他说:诗高于历史,诗的真实高于历史的真实。杜甫的诗素称"诗史",历史上那么多天崩地裂的大事变,如永嘉之乱、靖康之难等等,我们为什么独独对安史之乱的记忆如此清晰呢?因为历史书提供给我们的只是一种"冷记忆",对于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康之难 永嘉之 安史 杜甫 历史书 诗史 商务印书馆 文化学院 贾平凹 文艺出版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