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之美,美在自然——安娜·卡列宁娜形象新探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兴宇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81-89,共9页
安娜·卡列宁娜是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塑造的闻名于世的人物形象之一。托尔斯泰秉持生命的自然观,在他看来,人性本善,但随着人进入社会,他身上的这种完美的天性便会逐渐地流失,习染上由社会带来的恶,一个人可贵之处在于保有而非... 安娜·卡列宁娜是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塑造的闻名于世的人物形象之一。托尔斯泰秉持生命的自然观,在他看来,人性本善,但随着人进入社会,他身上的这种完美的天性便会逐渐地流失,习染上由社会带来的恶,一个人可贵之处在于保有而非流失更多的自然本性。在很大程度上,安娜·卡列宁娜便是托尔斯泰这一思想的体现者,生活中的安娜总是再三地宽纵个人内心的"恶",一点点地抛弃掉自身的自然善,这从而也最终酿成了其人生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宁娜 自然生命观 文学与哲学
下载PDF
谈谈《安娜·卡列宁娜》中的梦
2
作者 杨正先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1-46,共6页
梦是一直困扰着人类的难于破解的斯芬克斯之谜。《安娜·卡列宁娜》中主要写了两个重复出现的梦:一个是安娜梦见弗龙斯基和卡列宁两人同时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安娜梦见胡须蓬乱、身材矮小、肮脏的农民。前者反映了潜意识中安娜对婚... 梦是一直困扰着人类的难于破解的斯芬克斯之谜。《安娜·卡列宁娜》中主要写了两个重复出现的梦:一个是安娜梦见弗龙斯基和卡列宁两人同时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安娜梦见胡须蓬乱、身材矮小、肮脏的农民。前者反映了潜意识中安娜对婚姻与爱情统一,丈夫与情人一致的渴望;后者预示着安娜"生命的未来际遇"。与弗龙斯基结合前,她是平静的;与弗龙斯基结合后,她就生活在烦恼、羞辱、背叛和苦痛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宁娜 安娜 预示 羞辱 痛苦
下载PDF
合情不合法,合法不合情,合情又合法——谈《安娜·卡列宁娜》中的三个贵族妇女的家庭
3
作者 杨正先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3-51,共9页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宁娜》中为我们展示了三个贵族妇女家庭,这就是安娜的家庭、多莉的家庭和基蒂的家庭。安娜的家庭其实是两个:其和卡列宁组合的家庭是合法不合情的,和弗龙斯基组合的家庭是合情不合法的;多莉和...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宁娜》中为我们展示了三个贵族妇女家庭,这就是安娜的家庭、多莉的家庭和基蒂的家庭。安娜的家庭其实是两个:其和卡列宁组合的家庭是合法不合情的,和弗龙斯基组合的家庭是合情不合法的;多莉和奥布隆斯基的家庭是合法不合情的;只有基蒂和列文的家庭是既合情又合法的。作家通过不同类型的贵族家庭的解剖,表达了自己的妇女观和家庭观,揭示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的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宁娜 家庭 合情 合法 妇女观 社会问题
下载PDF
《安娜·卡列宁娜》中的眼神描写
4
作者 杨正先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2016年第3期69-75,共7页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坛上著名的心理描写大师,其对人物的眼神描写堪称一绝,其代表作《安娜·卡列宁娜》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秘密及其精神气质时,往往是通过对人物的眼神描写实现的。如对安娜精神气质的描写就是通过对安娜晶...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坛上著名的心理描写大师,其对人物的眼神描写堪称一绝,其代表作《安娜·卡列宁娜》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秘密及其精神气质时,往往是通过对人物的眼神描写实现的。如对安娜精神气质的描写就是通过对安娜晶莹明亮的眼睛的淋漓尽致的刻画表现出来,基蒂对弗龙斯基的爱也是从眼神中流露出来的,安娜对弗龙斯基的爱也是通过安娜的眼神传达的。作者通过眼神描写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宁娜 眼神 心灵
下载PDF
《安娜·卡列宁娜》的死亡意识
5
作者 杨正先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2016年第2期61-65,92,共6页
托尔斯泰是一个具有死亡情结的作家,其代表作《安娜·卡列宁娜》笼罩着死亡的阴影,作品涉及到死亡的描写有5 处之多,虽然篇幅长短不一,但都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作品悲剧意识的作用.小说的死亡意识与托尔斯泰的生活体验和当时的... 托尔斯泰是一个具有死亡情结的作家,其代表作《安娜·卡列宁娜》笼罩着死亡的阴影,作品涉及到死亡的描写有5 处之多,虽然篇幅长短不一,但都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作品悲剧意识的作用.小说的死亡意识与托尔斯泰的生活体验和当时的精神探索分不开,可以说是他“阿尔扎马斯之夜”思想激变的外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宁娜 死亡 悲剧 阿尔扎马斯之夜
下载PDF
谈《安娜·卡列宁娜》中的自然景物描写
6
作者 杨正先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44-49,62,共7页
托尔斯泰自然景物描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揭示人物的心理,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有机地联系在-起.《安娜·卡列宁娜》中围绕安娜、列文和弗龙斯基三个主人公有关的自然景物描写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关键词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宁娜 风景描写 内心活动
下载PDF
安娜·卡列宁娜与阿克西妮亚之比较
7
作者 杨正先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4-58,共5页
阿克西妮亚被称之为哥萨克的安娜.她身上确实有不少与安娜相似的地方,如不幸的婚姻,大胆追求爱情,为爱而和情人私奔,为爱而付出生命的代价等.但是由于出身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她们爱的方式也不同,死的情况也不同.
关键词 安娜·卡列宁娜 静静的顿河 阿克西妮亚 安娜:悲剧
下载PDF
《安娜·卡列宁娜》中的悲剧意识
8
作者 杨正先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73-78,共6页
《安娜·卡列宁娜》这部寄寓着托尔斯泰人生观和宗教观的巨著,从情节的开始到结束,都笼罩着强烈的悲剧色彩.作品所展示的既有不幸家庭中主人公的悲剧,也有幸福家庭中主人公的悲剧,就是一些次要人物的身上,也不乏悲剧色彩.
关键词 安娜·卡列宁娜 悲剧 意识
下载PDF
欲望决定命运——用精神分析法解读《安娜·卡列宁娜》的人物形象
9
作者 郑娜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8-31,共4页
托尔斯泰遵循生命和社会两大使命,在《安娜·卡列宁娜》一书中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安娜强烈的性欲渴念和激烈的精神矛盾,强化了安娜的生命、生活意识,细致地书写其心理变化过程,从"人"的角度考虑婚姻、爱情和性。本文正... 托尔斯泰遵循生命和社会两大使命,在《安娜·卡列宁娜》一书中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安娜强烈的性欲渴念和激烈的精神矛盾,强化了安娜的生命、生活意识,细致地书写其心理变化过程,从"人"的角度考虑婚姻、爱情和性。本文正是从安娜的心理真实入手,运用精神分析的观点解读安娜的欲望以及欲望所带来的后果,探索人性深处不为人知的隐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 安娜·卡列宁娜 本能 人格结构
下载PDF
困境中的沉浮——浅析《安娜·卡列宁娜》中列文的探索
10
作者 张晟 《文教资料》 2010年第17期14-15,共2页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鸿篇巨著《安娜·卡列宁娜》中,康斯坦丁·列文作为一个探索者的形象出现,对社会、对人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首先,列文的探索是由自身道德完善的要求,以及对社会、阶级现状的担忧所引起的;其次,列文的探...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鸿篇巨著《安娜·卡列宁娜》中,康斯坦丁·列文作为一个探索者的形象出现,对社会、对人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首先,列文的探索是由自身道德完善的要求,以及对社会、阶级现状的担忧所引起的;其次,列文的探索充满着矛盾与局限性,才致使他在探索实践中频频陷入困境;最后,作品将列文的探索最终投向精神层面,用宗教道德解决人物的精神困境,将社会问题变为一个抽象的道德问题,从现实意义来说,他的探索仍没有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宁娜 列文 探索 矛盾 困境
下载PDF
从关系哲学看《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婚姻关系
11
作者 任国赟 《今古文创》 2020年第19期38-39,共2页
婚姻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婚姻关系将关乎婚姻幸福。列夫·托尔斯泰著名著作《安娜·卡列宁娜》中的一大主题便是婚姻关系,因此本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马丁·布伯的关系哲学这一独特视... 婚姻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婚姻关系将关乎婚姻幸福。列夫·托尔斯泰著名著作《安娜·卡列宁娜》中的一大主题便是婚姻关系,因此本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马丁·布伯的关系哲学这一独特视角,从两方面分析小说中四对婚姻关系:"我—它","我—你"。"我—它"关系之下的不幸婚姻以奥布隆斯基与多莉,卡列宁与安娜,弗龙斯基与安娜为例;"我—你"关系之下的幸福婚姻以列文与基蒂为例。通过不同的婚姻关系对比得出本文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哲学 安娜·卡列宁娜 婚姻关系 幸福婚姻
下载PDF
《安娜·卡列宁娜》中社会理性法则的罪与罚
12
作者 段友国 谢丽湘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X期122-123,共2页
论文从《安娜·卡列尼娜》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罪与罚的角度和结局来分析托尔斯泰通过这部作品揭示出的深层主题:即人的灵魂的追求和社会理性法则的追求之间的永恒的矛盾;同时揭示了代表社会理性法则的... 论文从《安娜·卡列尼娜》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罪与罚的角度和结局来分析托尔斯泰通过这部作品揭示出的深层主题:即人的灵魂的追求和社会理性法则的追求之间的永恒的矛盾;同时揭示了代表社会理性法则的各种内部因素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当时所谓的社会理性法则的公正性表示怀疑,从而达到批判社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宁娜 灵魂追求 社会理性 冲突 矛盾
原文传递
谈列文的两个哥哥——谢尔盖和尼古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正先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3-58,共6页
列文的两个哥哥——尼古拉和谢尔盖在《安娜·卡列宁娜》中是两个有着特殊作用的人物。作家塑造这两个人物,把家庭的思想扩大到社会,为这部百科全书性质的作品增添了必要的内容。谢尔盖代表了当时的那些理智上向往变革而忘记了生活... 列文的两个哥哥——尼古拉和谢尔盖在《安娜·卡列宁娜》中是两个有着特殊作用的人物。作家塑造这两个人物,把家庭的思想扩大到社会,为这部百科全书性质的作品增添了必要的内容。谢尔盖代表了当时的那些理智上向往变革而忘记了生活的实际运动和它的真正要求且缺乏行动的知识分子;尼古拉代表了俄国当时一些逐渐走向人民,但由于自身的局限始终无法走进人民中间而自甘堕落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是俄国社会变革时期的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宁娜 列文 尼古拉 谢尔盖 知识分子
下载PDF
两难的伦理选择——也谈安娜悲剧的根源
14
作者 高瑾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44-48,共5页
《安娜·卡列宁娜》中安娜的悲剧是一个伦理选择的悲剧。安娜的悲剧产生于19世纪俄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这种伦理环境使她一方面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方面产生了朦胧的自我意识,敢于追求新生活。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打破了俄国上流... 《安娜·卡列宁娜》中安娜的悲剧是一个伦理选择的悲剧。安娜的悲剧产生于19世纪俄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这种伦理环境使她一方面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方面产生了朦胧的自我意识,敢于追求新生活。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打破了俄国上流社会的伦理禁忌,使她陷入两难的伦理选择之中。安娜勇敢追求爱情的行为使自己、弗龙斯基、卡列宁的伦理身份发生了变化,引起伦理混乱,最终酿成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宁娜 文学伦理学 托尔斯泰 俄国文学
下载PDF
两个为激情所毁的少妇:安娜和埃玛比较研究
15
作者 杨正先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56-60,共5页
《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安娜和《包法利夫人》中的埃玛是两个为激情所毁的少妇,她们的悲剧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她们毕竟是出于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且是出自两个不同作家笔下,因此,这两个形象之间在实质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安... 《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安娜和《包法利夫人》中的埃玛是两个为激情所毁的少妇,她们的悲剧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她们毕竟是出于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且是出自两个不同作家笔下,因此,这两个形象之间在实质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安娜追求的是高尚的爱情,而埃玛追求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低级的情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 安娜·卡列宁娜 包法利夫人 安娜 埃玛 爱情 情欲
下载PDF
奥布隆斯基与福斯塔夫形象比较
16
作者 杨正先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2017年第1期39-44,49,共7页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奥布隆斯基和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 两个人物形象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如作者都通过他们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他们都是没落贵族的典型人物等.但 由于时代与具体的社会背景不同...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奥布隆斯基和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 两个人物形象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如作者都通过他们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他们都是没落贵族的典型人物等.但 由于时代与具体的社会背景不同,作家的创作个性不同,这两个人物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宁娜 亨利四世 奥布隆斯基 福斯塔夫 没落贵族
下载PDF
从基蒂看托尔斯泰妇女观
17
作者 冯光 《俄语学习》 2015年第3期36-38,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界对托尔斯泰妇女观持否定态度者逐渐增多,认为其为广大妇女设定的榜样就是把一切都奉献给男性的献祭者。但笔者认为,托尔斯泰的本意并非是要将妇女限定在男权社会文化的牢笼中,而是对女性真、善、美的充分肯定。基...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界对托尔斯泰妇女观持否定态度者逐渐增多,认为其为广大妇女设定的榜样就是把一切都奉献给男性的献祭者。但笔者认为,托尔斯泰的本意并非是要将妇女限定在男权社会文化的牢笼中,而是对女性真、善、美的充分肯定。基蒂作为小说《安娜·卡列宁娜》第二条情节线索中的女主人公,虽然也拥有鲜明的个性,但受到的关注远远不及对安娜的关注。似乎在创作之初,作者有意对此形象作了些许袒护,使其在托尔斯泰作品的女性世界中几乎无可挑剔。本文从基蒂的视角出发,通过她对周围人、事的看法来了解、分析基蒂人物形象,籍此窥探托尔斯泰的妇女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蒂 托尔斯泰 妇女观 安娜·卡列宁娜
下载PDF
婚姻叙事中的性别视角——《安娜·卡列尼娜》与《倾城之恋》婚姻叙事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桦 《作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43-44,共2页
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张爱玲和托尔斯泰都以自己特有的想象力、独特的视角与细微的观察力叙述了金钱、欲望、爱情和婚姻,对婚姻进行了彻底的解构。对两位女主人翁不同的婚姻命运进行了不同的解读。探讨了诸如婚姻道德、理想主... 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张爱玲和托尔斯泰都以自己特有的想象力、独特的视角与细微的观察力叙述了金钱、欲望、爱情和婚姻,对婚姻进行了彻底的解构。对两位女主人翁不同的婚姻命运进行了不同的解读。探讨了诸如婚姻道德、理想主义、自我中心、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抽象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叙事 安娜·卡列宁娜 白流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