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罗斯诗歌《安魂曲》创作手法研究
1
作者 安岩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109,共2页
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时代的"大清洗"让无数无辜者含冤而死,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的儿子也因为父母的某些原因而在监狱里度过了他凄苦的二十多年,这让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感到既悲伤又愤怒,便有... 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时代的"大清洗"让无数无辜者含冤而死,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的儿子也因为父母的某些原因而在监狱里度过了他凄苦的二十多年,这让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感到既悲伤又愤怒,便有了流传千古的《安魂曲》,作者感慨社会的不公,指控时代的腐朽,同情无辜者的冤屈,在令人发指的社会暴政面前,作者毫不畏惧,用锋利的笔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血泪诗歌——《安魂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魂曲》 创作手法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
原文传递
身份追寻、爱情体验与国家认同——论阿赫玛托娃海洋书写的3种向度
2
作者 孙晓博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59,共7页
海洋在阿赫玛托娃诗篇中呈现出3种书写向度:第一,身份的追寻。阿赫玛托娃以黑海为原点和标识,依托记忆,不断返回生命本源与童年岁月,进而确立自我身份与归属。第二,灵魂的拷问。阿赫玛托娃以海洋为精神场域和实体空间,嫁接爱情体验,探... 海洋在阿赫玛托娃诗篇中呈现出3种书写向度:第一,身份的追寻。阿赫玛托娃以黑海为原点和标识,依托记忆,不断返回生命本源与童年岁月,进而确立自我身份与归属。第二,灵魂的拷问。阿赫玛托娃以海洋为精神场域和实体空间,嫁接爱情体验,探析爱情的永恒与纯粹、发生与诀别、渴望与追寻。第三,时代的契合。阿赫玛托娃以海洋为对应物,连接时代,建构和展现国家力量、国家认同。个体生命历程、时代变迁以及俄罗斯海洋文学传统经验渗入阿赫玛托娃的创作意识,奠定了其海洋书写的内在驱动力、创作场域以及精神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 海洋书写 身份追寻 爱情体验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