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解读《安娜与国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欢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24-25,27,共3页
本文试图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式出发对电影《安娜与国王》中体现的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规避以及男性化社会与女性化社会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彼时东方暹罗社会与西方英国社会文化的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 本文试图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式出发对电影《安娜与国王》中体现的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规避以及男性化社会与女性化社会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彼时东方暹罗社会与西方英国社会文化的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根源。同时,通过对主要人物间的交流进行分析,揭示出一种对待异文化的正确态度:以一种包容的心态来理解、尊重和接受其他文化,从而使跨文化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与国王 文化维度 差异 包容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电影《安娜与国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评析
2
作者 范雯 张静怡 田娜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207-208,共2页
电影《安娜与国王》是好莱坞据安娜·利奥诺温斯的自传体小说改编拍摄的反映19世纪泰国(当时称作暹罗)宫廷的故事。电影讲述了英国安娜在暹罗宫廷为暹罗王蒙库的58个王子和公主担任老师期间发生的故事。文章以爱德华·赛义德的&... 电影《安娜与国王》是好莱坞据安娜·利奥诺温斯的自传体小说改编拍摄的反映19世纪泰国(当时称作暹罗)宫廷的故事。电影讲述了英国安娜在暹罗宫廷为暹罗王蒙库的58个王子和公主担任老师期间发生的故事。文章以爱德华·赛义德的"他者"和钱德拉·塔尔佩德·莫汉蒂的"第三世界妇女形象"等后殖民概念为理论基础,从安娜与暹罗国男性的抗衡及安娜与暹罗国女性的形象塑造差异等方面,对该影片折射出的西方后殖民文化霸权进行剖析,得出东方暹罗国只是作为西方英国存在的一个"他者",东方男人暹罗王蒙库只是衬托西方白人女性安娜的一个"他者"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与国王 后殖民主义 女性主义
下载PDF
影像的真与假——比较电影《安娜与国王》和《走出非洲》的电影符号与意识形态
3
作者 薛菁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1-62,共2页
电影《安娜与国王》和《走出非洲》同样讲述西方人在东方的故事,不论是影片之外的演员选择、情节编排,还是影片之内的异国场景、美妙爱情,两部影片都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可从电影符号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来看,两部影片却有很大差别。
关键词 安娜与国王 《走出非洲》 电影符号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安娜与国王>>:与爱情无关
4
作者 田帆 《环球》 2000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电影 爱情 安娜与国王 泰国
下载PDF
《安娜与国王》
5
作者 司马晓兰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0-183,共4页
关键词 安娜与国王 电影艺术 艺术形式 艺术创作 主创人员 美国 影视事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