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旅融合视角下安岳石刻传统工艺数字化活态传承研究
1
作者 李杰 郁容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4期1-3,共3页
目的:文章探讨文旅融合视角下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安岳县石刻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以保护和发展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方法:建立完整统一的数字档案库,收集和整理安岳石刻的相关信息;开发文旅创意产品,将石刻文化融入旅游体验中;利用... 目的:文章探讨文旅融合视角下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安岳县石刻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以保护和发展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方法:建立完整统一的数字档案库,收集和整理安岳石刻的相关信息;开发文旅创意产品,将石刻文化融入旅游体验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交互式的体验和参观方式;加强对数字化人才的培训,提高其处理和传承数字化遗产的能力。结果:通过数字化活态传承,不仅可以推动安岳石刻传统工艺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安岳石刻的文化影响力,还能满足新时期年轻群体对安岳石刻文化的体验需求,推动旅游业的结构调整与创新升级。结论:数字化活态传承是保护和发展安岳石刻传统工艺的有效手段。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平衡保护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尊重传统工艺的特点和价值,注重保持其原本风貌,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文化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安岳石刻传统工艺 数字化活态传承
下载PDF
安岳石刻审美定势
2
作者 汪毅 《文史杂志》 2015年第5期86-87,共2页
安岳石刻艺术不仅作为具体的文化现象而存在,而且作为一种艺术审美对象而存在。因此,安岳石刻闪烁着鲜明的个性,显示出难以穷尽的新奇,展示和体现的美的属性结构出了一个云蒸霞蔚的美的领域,并诉之于欣赏者的审美意识。可以说,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艺术不仅作为具体的文化现象而存在,而且作为一种艺术审美对象而存在。因此,安岳石刻闪烁着鲜明的个性,显示出难以穷尽的新奇,展示和体现的美的属性结构出了一个云蒸霞蔚的美的领域,并诉之于欣赏者的审美意识。可以说,安岳石刻艺术不仅可以升华人们对美的感知,而且可以点燃人们思想感情的火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刻 审美意识 审美对象 美的本质 持久性 大希庇阿斯 审美过程 审美者 古希腊美学 体现者
下载PDF
试析地方性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以安岳石刻造像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眉 李浥 《美术大观》 2015年第3期122-,共1页
本文以地方性题材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为切入点,分析平面设计在题材选择上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安岳石刻造像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 平面设计 地方性题材 安岳石刻造像
下载PDF
浅析唐、宋两代佛造像的风格之异同——以安岳石刻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凤霞 《艺术科技》 2015年第1期97-97,共1页
本文以安岳石刻为例,分析了唐、宋两代的线条、造型、整体构成。唐宋两代的佛造像风格有相同之处,但更多表现的是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展现了唐宋两代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差异。
关键词 安岳石刻 线条 造型 整体构成
下载PDF
试论安岳石刻毗卢洞艺术的人文内涵 被引量:4
5
作者 马红岩 《美术教育研究》 2015年第12期30-30,共1页
安岳石刻具有"古、多、精、美"的特点,其题材内容丰富,规模恢弘,匠心独运,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文章以毗卢洞的《紫竹观音》和《柳本尊十炼修行图》为例,分别对其造像特征进行阐述,说明安岳石刻神性与人性结合之美。
关键词 安岳石刻 毗卢洞 紫竹观音 柳本尊
下载PDF
安岳石刻紫竹观音艺术形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美霖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6期290-290,295,共2页
安岳石刻紫竹观音造像内容丰富,造型精细优美,尤其是刻画的人物线条生动形象,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也很重视内在精神的表达,使得造像达到了神形兼备的效果。紫竹观音集世俗与宗教于一身,突破了观音造像正坐庄严的宗教礼法规矩,给人一种温... 安岳石刻紫竹观音造像内容丰富,造型精细优美,尤其是刻画的人物线条生动形象,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也很重视内在精神的表达,使得造像达到了神形兼备的效果。紫竹观音集世俗与宗教于一身,突破了观音造像正坐庄严的宗教礼法规矩,给人一种温柔、潇洒、亲切的感觉。安岳石刻紫竹观音的雕凿,将石刻线条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线条艺术的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不断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竹观音 安岳石刻 形态分析
下载PDF
旅游视角下的安岳石刻艺术
7
作者 林勇 姚飞 +1 位作者 尹志伟 仲攀龙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B07期143-144,共2页
安岳石刻艺术,以“古、多、精、美”而闻名,但因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些许问题,始终未能实现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通过对安岳石刻艺术的整体面貌进行介绍,以旅游为基点对安岳石刻艺术开发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 安岳石刻艺术,以“古、多、精、美”而闻名,但因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些许问题,始终未能实现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通过对安岳石刻艺术的整体面貌进行介绍,以旅游为基点对安岳石刻艺术开发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对目前安岳石刻艺术旅游发展现状提供一定的借鉴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刻艺术 概貌 可行性建议
下载PDF
大足安岳石刻残损造像病害考论 被引量:2
8
作者 徐顺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5期112-113,共2页
文章系统地对安岳卧佛院第70号龛保存现状进行了分析,详细报告了安岳卧佛院第70号龛的病害现状,为科学保护该石刻造像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安岳石刻 残损造像 病害调查
下载PDF
安岳石刻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传承
9
作者 李黎 李明海 《城市地理》 2015年第6X期243-243,共1页
作为两宋时期最为杰出的典型代表,安岳石刻龛窟星罗棋布,让宗教造像作品的审美追求在中国石窟造型艺术中有了质的突破。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浪潮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以实物、图片加解说为主的简单化文物展览根本不... 作为两宋时期最为杰出的典型代表,安岳石刻龛窟星罗棋布,让宗教造像作品的审美追求在中国石窟造型艺术中有了质的突破。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浪潮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以实物、图片加解说为主的简单化文物展览根本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我们必须用数字媒体的技术和艺术,想象力和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来展现大胆的创新和尝试,让传统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刻 造像风格 数字媒体艺术
下载PDF
揭示安岳石刻的文化意蕴——读《中国佛教与安岳石刻艺术》
10
作者 孙自筠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68-69,6,共3页
安岳石刻,是内江一大景观,它分散地藏匿在安岳县境内穷乡僻壤的山谷沟壑之中,直到八十年代初方被发现。消息传出,海内外震动。旅游观光者,学术研究者,纷至沓来。学术界誉之为继云冈、龙门、大足后又一重大发现。曾任安岳县文化馆馆长的... 安岳石刻,是内江一大景观,它分散地藏匿在安岳县境内穷乡僻壤的山谷沟壑之中,直到八十年代初方被发现。消息传出,海内外震动。旅游观光者,学术研究者,纷至沓来。学术界誉之为继云冈、龙门、大足后又一重大发现。曾任安岳县文化馆馆长的汪毅同志,踏遍安岳,穷搜苦寻,对每个石刻群落进行了考察研究,写成《中国佛教与安岳石刻艺术》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刻 中国佛教 石刻艺术 学术研究者 云冈 大足 造型特点 考察研究 圆觉洞 八十年代
下载PDF
初论安岳石刻研究的角度
11
作者 汪毅 《文史杂志》 1992年第5期39-39,共1页
安岳素有“秀之以石”有美誉,石刻佛像、石碑、石用具、石建筑构成了石系列,这个石文化现象愈来愈被外界所关注,并逐步成为四川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载体。笔者认为,当前应当努力地从以下的角度对安岳石刻进行研究: 一、从历史的角度对安... 安岳素有“秀之以石”有美誉,石刻佛像、石碑、石用具、石建筑构成了石系列,这个石文化现象愈来愈被外界所关注,并逐步成为四川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载体。笔者认为,当前应当努力地从以下的角度对安岳石刻进行研究: 一、从历史的角度对安岳石刻进行研究 安岳石刻说到底是安岳地域性的产物,尽管它的构成离不开其它因素。安岳石刻几乎贯穿于安岳历史始末,无疑是一种历史现象。因此,研究安岳石刻必须研究安岳历史,特别应当研究历史某阶段性与安岳石刻盛衰表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刻 石刻艺术 对外文化交流 建筑构成 积山 秀之 艺术风格 安岳县志 玄妙观 释道
下载PDF
安岳石刻艺术刍论
12
作者 汪毅 《文史杂志》 2020年第1期84-89,共6页
安岳石刻是四川安岳县境内以摩崖造像为主的石刻艺术的总称,即指以佛教题材为主兼及道教、儒学和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摩崖石刻造像,而不包括“历代碑石、出土墓志”“建筑石刻”“工艺石刻”等内容。
关键词 安岳石刻 摩崖造像 出土墓志 石刻艺术 佛教题材 儒释道三教 四川安岳
下载PDF
论安岳石刻艺术的文化美、意蕴美
13
作者 周弋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第6期258-259,共2页
安岳,被人们称为石刻的故乡,安岳也是因为石刻艺术而出名并被世人所认知的,安岳石刻具有古、多、精、美等特点,无论是在艺术美术中,还是宗教文化上安岳石刻都在其中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安岳石刻艺术的文化美与意蕴美展开了... 安岳,被人们称为石刻的故乡,安岳也是因为石刻艺术而出名并被世人所认知的,安岳石刻具有古、多、精、美等特点,无论是在艺术美术中,还是宗教文化上安岳石刻都在其中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安岳石刻艺术的文化美与意蕴美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安岳石刻,并深深被其所吸引,这也是传扬我国文明艺术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刻艺术 文化美 意蕴美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策略——以安岳石刻为例
14
作者 唐敏 《收藏》 2022年第3期0220-0222,共3页
“活态传承”是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活态传承的内涵及实践途径展开讨论,并以安岳石刻为例,探讨了在新媒体视域下,如何有效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并以安岳石刻为例进行了... “活态传承”是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活态传承的内涵及实践途径展开讨论,并以安岳石刻为例,探讨了在新媒体视域下,如何有效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并以安岳石刻为例进行了具体策略的分析。安岳石刻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挑战。通过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可以为其传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文章提出了运用数字技术记录与保存、线上线下融合推广、社交媒体参与互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体验等策略,并结合安岳石刻的特点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实践建议。这些策略旨在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激发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参与,促进安岳石刻的活态传承与文化价值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安岳石刻
下载PDF
安岳石刻健美力士造像的文化渊源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勇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1-185,共5页
安岳石刻中的唐代健美力士造像,是外来佛教艺术中健美人体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其与我国北方、中原地区力士造像的历史演变一脉相承。对上述内容作相关深入研究,方能更好地呈现出安岳石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安岳石刻 健美力士 文化渊源
原文传递
论北宋摩崖石刻世俗化形象的审美特性——以安岳毗卢洞为例
16
作者 谢斌 《美术大观》 2021年第1期59-61,共3页
安岳摩崖造像既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体现了北宋年间佛教造像艺术形式的重要转变。入川密教带来的南北各地佛教造像风格与四川本土特色融合,四川密教造像的世俗化审美趋势也越发明显。造像样式多汲取民间艺术元素,体现地区性审... 安岳摩崖造像既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体现了北宋年间佛教造像艺术形式的重要转变。入川密教带来的南北各地佛教造像风格与四川本土特色融合,四川密教造像的世俗化审美趋势也越发明显。造像样式多汲取民间艺术元素,体现地区性审美意识,在反映世俗现实及民众精神诉求下,促进了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的融合,在中国石窟造像史中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艺术地位,是严肃的宗教与世俗审美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刻 世俗化 艺术审美
下载PDF
四川安岳石刻造像艺术文化初探
17
作者 陈献辉 《艺术市场》 2022年第11期80-82,共3页
安岳石刻是前人留下的珍贵宝物,其中的石刻造像既展示了民众对宗教的热烈信仰,又散发着崇高而优雅的人文气息;既展示了石刻匠师突破宗教桎梏创造的艺术美,又体现着对特定历史面貌变迁的认识,是连接艺术与宗教、世俗与信仰的桥梁,具有重... 安岳石刻是前人留下的珍贵宝物,其中的石刻造像既展示了民众对宗教的热烈信仰,又散发着崇高而优雅的人文气息;既展示了石刻匠师突破宗教桎梏创造的艺术美,又体现着对特定历史面貌变迁的认识,是连接艺术与宗教、世俗与信仰的桥梁,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刻 造像 艺术文化
原文传递
安岳石刻的线条艺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童翠 李浥 《当代艺术》 2013年第2期21-22,共2页
安岳石刻以唐代造像的宏伟和宋代造像的精美著称于世。安岳石刻的雕刻手法、造型、纹饰等方面,体现了安岳石刻线条艺术的语言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 安岳石刻 线条艺术 唐宋造像
原文传递
大足、安岳石刻数珠手观音造像考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小强 廖顺勇 《四川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4,共10页
数珠手观音在众多观音形象中,是一种出现较晚的造像题材,是观音信仰在中国传播逐渐世俗化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大足、安岳两处石刻有15身五代、宋代数珠手观音造像,从组合题材逐渐演变为单龛造像,并一直是观音形象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 数珠手观音在众多观音形象中,是一种出现较晚的造像题材,是观音信仰在中国传播逐渐世俗化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大足、安岳两处石刻有15身五代、宋代数珠手观音造像,从组合题材逐渐演变为单龛造像,并一直是观音形象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数珠手观音具有较为独特的地域性,是世俗化佛教的发展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安岳石刻 数珠手观音 十圣观音
原文传递
志书所见安岳石刻略考
20
作者 汪毅 《中国地方志》 2018年第4期66-71,126,共7页
四川安岳石刻造像数量达数万尊,以佛教造像为主,兼及少数道教造像和儒释道三教或佛道合龛造像;以唐宋时期的为主,具有上承北方石刻,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均为石刻造像),有"... 四川安岳石刻造像数量达数万尊,以佛教造像为主,兼及少数道教造像和儒释道三教或佛道合龛造像;以唐宋时期的为主,具有上承北方石刻,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均为石刻造像),有"古、多、精、美""我国古代雕刻又一伟大宝库"等盛誉。地方志自古便有"一邑之志,载一邑之事""志信物也"等特点。从读志用志的角度,借助《安岳县志》及相关志书,对安岳石刻(寺观)进行略考,对厘清其历史状况,具有探索意义和方法论意义,甚至能为我国著名石窟(刻)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书 寺观 安岳石刻 安岳县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