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罗斯文化中的静修主义传统:从安德烈·鲁布廖夫到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
作者 伊戈尔·伊万诺维奇·叶甫兰皮耶夫 曾洙(译)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1期64-73,92,共11页
在从拜占庭到俄罗斯的文化传承过程中,一些最具普遍性的静修主义“范式”的原则有机地融入了俄罗斯文化的结构中,促使俄罗斯文化获得显著的独立发展。从古罗斯的圣像画艺术到现代俄罗斯的电影艺术,这些原则本身也通过其在艺术文化中的... 在从拜占庭到俄罗斯的文化传承过程中,一些最具普遍性的静修主义“范式”的原则有机地融入了俄罗斯文化的结构中,促使俄罗斯文化获得显著的独立发展。从古罗斯的圣像画艺术到现代俄罗斯的电影艺术,这些原则本身也通过其在艺术文化中的折射获得全新意义。对静修主义的吸收促成了14世纪俄罗斯圣像画艺术的繁荣,其中,以希腊的费奥凡与安德烈·鲁布廖夫为代表,他们的创作直接反映出静修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则。静修主义传统对当代艺术家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产生深刻影响,他从静修主义立场上对人与完美存在的关系做出全新阐释。在他执导的影片中,人能够通过自己的精神努力成为存在的中心,使自己与世界变得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修主义 俄罗斯文化 安德烈·鲁布廖夫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下载PDF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艺术宗教观--从电影《安德烈·鲁布廖夫》的圣像元素说起
2
作者 杨琪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2期67-75,88,91,92,共12页
电影《安德烈·鲁布廖夫》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转折性的作品。本文以圣像为切入点,从《安德烈·鲁布廖夫》说起,结合东正教圣像的历史与文化探究圣乔治屠龙像、《圣三位一体》等圣像元素在塔可夫斯基的多部电影中的重复出... 电影《安德烈·鲁布廖夫》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转折性的作品。本文以圣像为切入点,从《安德烈·鲁布廖夫》说起,结合东正教圣像的历史与文化探究圣乔治屠龙像、《圣三位一体》等圣像元素在塔可夫斯基的多部电影中的重复出现所表达出的精神内涵,从而进一步理解塔可夫斯基的艺术思想。受到俄罗斯宗教文化,以及安德烈·鲁布廖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的影响,基于对二十世纪末俄罗斯社会问题的观察,塔可夫斯基认为艺术家应当作为见证者发现当代社会弊病,他通过作品引导人民思考对抗精神匮乏和灵魂虚无问题的途径,帮助人们在经历失去家园和寻找家园的过程后,仍能以朝圣者的信念与殉道者的勇气找到精神的根基,即爱与牺牲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安德烈·鲁布廖夫 圣像 宗教 艺术
下载PDF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的诗意美学风格
3
作者 于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35-138,共4页
本研究着重探讨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作品中的诗意美学特质。通过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脉络,阐释了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哲学,并深入考察了其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通过对塔可夫斯基电影中的视觉元素以及声音和音乐的分析,揭示了其诗意... 本研究着重探讨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作品中的诗意美学特质。通过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脉络,阐释了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哲学,并深入考察了其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通过对塔可夫斯基电影中的视觉元素以及声音和音乐的分析,揭示了其诗意美学的独特表现。通过对角色的象征性和心理描绘进行了审视,以进一步理解塔可夫斯基的人物塑造技巧。最后,本研究集中探索了塔可夫斯基作品中的诗性主题,揭示他对人性和生命意义的独特视角和深度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乡愁》 《潜行者》 《镜子》 诗意美学
下载PDF
以诗为名——走进塔可夫斯基的“乡愁”
4
作者 吕布 《戏剧之家》 2019年第7期116-116,118,共2页
"悲莫悲兮生别离"~①。(战国·屈原《九歌·少司命》)人世间最悲伤之事,莫过于活着的时候却要忍受分离之苦。人世间最快乐之事,莫过于在异乡遇到心灵相通的知己。当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远离故土俄罗斯的地... "悲莫悲兮生别离"~①。(战国·屈原《九歌·少司命》)人世间最悲伤之事,莫过于活着的时候却要忍受分离之苦。人世间最快乐之事,莫过于在异乡遇到心灵相通的知己。当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远离故土俄罗斯的地中海岸拍摄电影《乡愁》时,这种远离故土与亲人的深深忧伤如影随形,就如同哽咽在喉的一股浓到化不开的血与水。古往今来,乡愁就是诗人心中那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故土情怀。乡愁也是导演塔可夫斯基影像中自然流淌着的光影诗篇。本文将通过"土""水""火"三个层次走进塔式影像中的诗意乡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乡愁 场面调度
下载PDF
塔可夫斯基《镜子》的隐喻意义分析
5
作者 孙昊楠 《写作》 2018年第1期62-65,共4页
《镜子》是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拍摄的一部自传体电影,同时也是他的一次电影拍摄"尝试"。在电影《镜子》中,安德烈试图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去创作电影,让观众对电影产生自己的思考,而不会受到默认情节的影响。观众需... 《镜子》是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拍摄的一部自传体电影,同时也是他的一次电影拍摄"尝试"。在电影《镜子》中,安德烈试图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去创作电影,让观众对电影产生自己的思考,而不会受到默认情节的影响。观众需要在碎片的段落中思考那些言外之意,这就使其电影带有很强的隐喻意味,一件不起眼的事可能会有着很深的含义。本文主要对其电影《镜子》中的隐喻意义进行分析,以期走进安德烈的"镜子"的迷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镜子》 隐喻意义 诗意
下载PDF
时光映像——浅析电影《伊凡的童年》 被引量:1
6
作者 吕布 王明理(指导) 《戏剧之家》 2019年第6期93-94,共2页
时间、记忆、梦境是前苏联著名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永恒的主题。而梦境更是现实意愿投影在脑海深处最为真实的映像。他曾这样表述梦境:"梦,分为两种。第一种,做梦者是造物主,他主导一切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事情。第二种... 时间、记忆、梦境是前苏联著名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永恒的主题。而梦境更是现实意愿投影在脑海深处最为真实的映像。他曾这样表述梦境:"梦,分为两种。第一种,做梦者是造物主,他主导一切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事情。第二种,做梦者没有话语权,他是被动,他苦于被强暴,苦于无力保护自己。他所遭受的完全不是他想要的,这一切都极为恐怖和痛苦。"①可以说这两种梦境在电影《伊凡的童年》中那个小小的伊凡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梦境"与"现实",虚与实的相互交织,借梦境的童真美好反衬战争的阴暗恐怖,揭示出人类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美好夙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梦境 视听语言 反战电影
下载PDF
看碟:《乡愁》
7
作者 余明 《西部广播电视》 2011年第2期183-183,共1页
最近刚刚看完或正准备看的一张碟子 最近刚看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乡愁》。
关键词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乡愁》 电影 碟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