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安德罗诺沃文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
作者 邵会秋 张文珊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3-121,154,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新疆安德罗诺沃文化共同体遗存研究史详细的梳理,讨论了目前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并对如何推动新疆安德罗诺沃文化遗存研究的深入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 新疆 安德罗诺沃文化 史前考古 考古学文化 青铜时代 人群迁徙
原文传递
新疆发现的安德罗诺沃文化遗存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阮秋荣 《西部考古》 2013年第1期125-154,共30页
安德罗诺沃文化对新疆青铜时代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分析新疆发现的安德罗诺沃文化遗存,探讨了该类遗存在新疆地区的时空分布、区域性文化内涵及演进源流等问题,同时提出安德罗诺沃文化'汤巴勒萨伊'考古学文化类型。
关键词 安德罗诺沃文化 区域性文化 演进源流 汤巴勒萨伊类型
原文传递
新疆喀什下坂地墓地青铜时代人群颅骨的测量性状
3
作者 魏东 王永笛 吴勇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4-419,共16页
下坂地墓地青铜时代居民是帕米尔高原区早期人群的代表。通过颅骨测量性状特征对该人群来源和流向问题的讨论,为建立欧亚大陆青铜时代人群的流动、变迁史提供了新的素材。与欧亚大陆青铜时代时空相关人群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下坂地青铜... 下坂地墓地青铜时代居民是帕米尔高原区早期人群的代表。通过颅骨测量性状特征对该人群来源和流向问题的讨论,为建立欧亚大陆青铜时代人群的流动、变迁史提供了新的素材。与欧亚大陆青铜时代时空相关人群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下坂地青铜组居民的祖先人群,可能是来自东欧南部草原地带的洞室墓文化居民。他们在安德罗诺沃文化的繁盛期,自东欧草原地带迁徙到帕米尔高原区,逐渐发展为安德罗诺沃文化的一个地方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性状 下坂地墓地 安德罗诺沃文化 青铜时代 帕米尔高原
下载PDF
俄罗斯考古见闻
4
作者 张良仁 《中国文化遗产》 2005年第6期88-93,共6页
学考古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开眼界。乌拉尔山脉以东的阿卡依木(Arkaim)就是一处让人兴奋的青铜时代城堡。遗址发现于1987年,此后经过大规模的发掘,揭露了一半。城堡保仔完好, 大体呈圆形,由内而外为方形广场,内城圈和外城圈。结构有点像... 学考古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开眼界。乌拉尔山脉以东的阿卡依木(Arkaim)就是一处让人兴奋的青铜时代城堡。遗址发现于1987年,此后经过大规模的发掘,揭露了一半。城堡保仔完好, 大体呈圆形,由内而外为方形广场,内城圈和外城圈。结构有点像我国福建客家人的承启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印欧语 俄罗斯 考古 阿卡 陶器文化 遗址 家墓 安德罗诺沃文化 雅利安人
下载PDF
2021年尼勒克县乌吐兰墓地考古发掘简报
5
作者 郭瑶丽 王新平 《吐鲁番学研究》 2022年第2期33-37,153,共6页
2021年8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尼勒克县乌吐兰墓地中部3座濒临破坏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的墓葬形制有带斜坡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和竖穴石棺骨灰罐火葬墓,此次发现的竖穴石棺骨灰罐火葬墓在伊犁地区都尚属首次发现,这为研究... 2021年8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尼勒克县乌吐兰墓地中部3座濒临破坏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的墓葬形制有带斜坡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和竖穴石棺骨灰罐火葬墓,此次发现的竖穴石棺骨灰罐火葬墓在伊犁地区都尚属首次发现,这为研究青铜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我们构建伊犁地区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吐兰墓地 骨灰罐 火葬 安德罗诺沃文化
下载PDF
论新疆喀什下坂地墓地青铜时代文化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勇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44,140,共9页
下坂地墓地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文化是下坂地墓地的主体文化,我们将其命名为"下坂地类型"。下坂地类型与同地区的香宝宝类型在考古学文化内涵上具有一定的相同性,应属同一考古学文化范畴。在时间上看下... 下坂地墓地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文化是下坂地墓地的主体文化,我们将其命名为"下坂地类型"。下坂地类型与同地区的香宝宝类型在考古学文化内涵上具有一定的相同性,应属同一考古学文化范畴。在时间上看下坂地类型早于香宝宝类型。下坂地类型与安德罗诺沃文化谢米列契类型存在紧密联系,有可能是在安德罗诺沃文化影响之下产生的一种地方文化。晚期文化在时间、文化内涵等方面与香宝宝类型相同,可以归入香宝宝类型。同类型遗存在新疆乃至中亚地区分布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坂地墓地 安德罗诺沃文化 香宝宝墓地 青铜时代
原文传递
论克尔木齐文化和克尔木齐墓地的时代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明哲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80,139,共12页
本文从克尔木齐文化的典型陶器、相关器物组合及墓地主要特征——石人等三方面并结合邻近地区的比较资料论述了克尔木齐文化的时代,认为该文化约当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一千纪中叶左右,是新疆的一支重要青铜时代考古文化,具有重要研究... 本文从克尔木齐文化的典型陶器、相关器物组合及墓地主要特征——石人等三方面并结合邻近地区的比较资料论述了克尔木齐文化的时代,认为该文化约当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一千纪中叶左右,是新疆的一支重要青铜时代考古文化,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还简要讨论了克尔木齐墓地的年代下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尔木齐文化 克尔木齐墓地 切木尔切克墓地 卡拉苏克文化 安德罗诺沃文化
原文传递
关于塞伊玛—图尔宾诺遗存的几点思考——从《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与史前丝绸之路》谈起
8
作者 邵会秋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1-151,共12页
在欧亚草原考古中,塞伊玛—图尔宾诺遗存(Seima-Turbino)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与史前丝绸之路》的出版为进一步研究这类遗存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从该书出发,对"跨文化现象"还是"考古学文化&... 在欧亚草原考古中,塞伊玛—图尔宾诺遗存(Seima-Turbino)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与史前丝绸之路》的出版为进一步研究这类遗存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从该书出发,对"跨文化现象"还是"考古学文化"、新疆地区是否存在典型的"塞伊玛—图尔宾诺遗存"、塞伊玛—图尔宾诺遗存与安德罗诺沃文化区的关系、塞伊玛—图尔宾诺遗存与中国早期铜器的起源等四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希望在这个学术讨论中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伊玛—图尔宾诺遗存 考古学文化 安德罗诺沃文化
原文传递
新疆索墩布拉克文化的分期、年代和源流
9
作者 任瑞波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237-250,共14页
索墩布拉克文化,亦有学者曾称之为'伊犁河流域文化'[1]。在中国境内,该文化多分布在伊犁河干流及其三条支流两侧和山间谷地(图一)。此外,在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也能见到少量相关遗存。索墩布拉克文化的典型遗址和墓地的分布可汇总... 索墩布拉克文化,亦有学者曾称之为'伊犁河流域文化'[1]。在中国境内,该文化多分布在伊犁河干流及其三条支流两侧和山间谷地(图一)。此外,在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也能见到少量相关遗存。索墩布拉克文化的典型遗址和墓地的分布可汇总为表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界对索墩布拉克文化的研究逐步深入,对该文化进行过讨论的国内学者主要包括陈戈[2]、郭物[3]、刘学堂[4]、吕恩国[5]、羊毅勇[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墩布拉克文化 察吾乎沟口文化 洞室墓 考古学文化 安德罗诺沃文化
原文传递
新疆温泉县呼斯塔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 被引量:24
10
作者 贾笑冰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9-141,共3页
温泉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河上游河谷地带。呼斯塔遗址位于温泉县城东北约40公里的阿拉套山脚下(见图一),呼斯塔是蒙古语音译,意为'有桦树的地方',遗址由北至南分别为黑山头军事瞭望与防御遗存... 温泉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河上游河谷地带。呼斯塔遗址位于温泉县城东北约40公里的阿拉套山脚下(见图一),呼斯塔是蒙古语音译,意为'有桦树的地方',遗址由北至南分别为黑山头军事瞭望与防御遗存、阿拉套山前冲积扇遗址中心区、小呼斯塔山顶军事瞭望与防御遗存、哈如鲁山顶墓地与居址(见彩版七,图1)。遗址范围约12平方公里,是目前已知西天山北麓青铜时代面积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考古学文化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基址 安德罗诺沃文化 青铜时代 建筑组合 考古学文化 温泉县
原文传递
信息技术支持的博尔塔拉河流域考古调查 被引量:7
11
作者 贾笑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120,共8页
区域考古调查是聚落考古研究的重要方法。调查的对象或是一个区域内的共时遗存,以获得同时期遗存的分布规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聚落分层等信息;或是一个区域内的历时遗存,以获得该地区古代文化的历时变化,建立区域考古学文化序... 区域考古调查是聚落考古研究的重要方法。调查的对象或是一个区域内的共时遗存,以获得同时期遗存的分布规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聚落分层等信息;或是一个区域内的历时遗存,以获得该地区古代文化的历时变化,建立区域考古学文化序列。而遗存及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是考古调查需要收集的最基本资料。前者大致包括遗存的位置、规模、聚落布局模式、年代、文化属性等,后者大致包括区域地形地貌特征、水文、遗存位置的微地貌状况、遗存与水系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塔拉河流域 安德罗诺沃文化 信息技术 流域考古调查
原文传递
新疆早期丧葬中的用火现象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小勇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5,149,共10页
丧葬观念和丧葬礼俗有着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新疆史前和汉魏晋时期考古中,发现广泛存在着墓葬用火现象,这种丧葬用火现象一般被解释为火葬习俗。本文对新疆早期丧葬用火的考古材料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整理,对各... 丧葬观念和丧葬礼俗有着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新疆史前和汉魏晋时期考古中,发现广泛存在着墓葬用火现象,这种丧葬用火现象一般被解释为火葬习俗。本文对新疆早期丧葬用火的考古材料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整理,对各种用火痕迹和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总结,发现其隐含着更为复杂的行为背景。通过对墓葬用火目的和方式的研究,认为新疆早期的墓葬用火,实际上包含三种不同类型的丧葬礼仪和习俗,即重在对死者尸体进行火化处理的火葬,做为埋葬环节的墓室焚烧和体现生死观念的墓祭行为和做为埋葬环节的墓室焚烧。它们又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文化和时代背景,并且在分布上呈现一定的地域特点。火葬主要流行于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其文化显示一定的安德罗诺沃文化因素,主要分布于西北边境从帕米尔至伊犁河谷至阿尔泰山一线。以火祭祀习俗分布于克里雅河上游昆仑山中的流水墓地和塔什库尔干河畔的部分战国以前墓葬。墓室焚烧习俗是继火葬习俗之后出现于丝绸之路沿线绿洲的新葬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丧葬礼俗 火葬 墓祭 安德罗诺沃文化
原文传递
阿敦乔鲁:西天山地区青铜时代遗存新类型 被引量:21
13
作者 丛德新 贾伟明 +2 位作者 艾莉森.贝茨 贾笑冰 葆拉.都曼尼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27,共13页
欧亚草原青铜时代的社会和文化联系是近年来欧亚考古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关于安德罗诺沃文化或安德罗诺沃文化共同体的讨论是其中主要议题。新疆阿敦乔鲁等遗存的发掘证实,中国在西天山地区存在一个与欧亚草原安德罗诺沃文化共同体相关联... 欧亚草原青铜时代的社会和文化联系是近年来欧亚考古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关于安德罗诺沃文化或安德罗诺沃文化共同体的讨论是其中主要议题。新疆阿敦乔鲁等遗存的发掘证实,中国在西天山地区存在一个与欧亚草原安德罗诺沃文化共同体相关联的文化类型的集中区域。该遗址保存完好,对于深入研究和辨析安德罗诺沃文化共同体内涵,尤其是探讨西天山地区复杂社会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阿敦乔鲁遗址的出土材料和一系列新的碳十四测年数据对目前学界认识的安德罗诺沃文化东进模式提出了挑战,需要研究者重新考虑旧有的年代序列和迁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敦乔鲁 青铜时代 文化类型 年代序列 人群迁徙 安德罗诺沃文化 文化共同体
原文传递
新疆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出土早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谭宇辰 李延祥 +1 位作者 丛德新 贾伟明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61,M0004,共9页
新疆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是西天山地区发现年代较早的一处青铜时代遗存,出土青铜器数量也为该地区同时期发现中最多的,对于研究公元前2千纪上半叶西天山地区早期铜器的传播和冶金技术的区域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阿敦乔鲁遗址出土... 新疆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是西天山地区发现年代较早的一处青铜时代遗存,出土青铜器数量也为该地区同时期发现中最多的,对于研究公元前2千纪上半叶西天山地区早期铜器的传播和冶金技术的区域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阿敦乔鲁遗址出土的铜器进行了49件无损检测,并对其中6件做有损检测,显示其材质均为锡青铜,成型方式有铸造、锻造,无论器型或材质都与中天山的萨恩萨伊墓地M56出土铜器相同,皆符合已知安德罗诺沃文化铜器的特征,应是安德罗诺沃文化直接影响的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考古 锡青铜 阿敦乔鲁遗址 萨恩萨伊墓地 安德罗诺沃文化
原文传递
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 被引量:17
15
作者 阮秋荣 王永强 +16 位作者 于建军 关巴 胡望林 巴依尔 陈坤龙 刘建峰 张蕊侠 张树春 麦提阿则 康萍 孟红梅 田羽 郭芳 肯杰古丽 刘玉生 王云 尼加提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7-70,共14页
2015~2016年,在吉仁台沟口遗址清理房址20座及早期墓葬8座,出土陶器、铜器等遗物1000余件(组)。该遗址为安德罗诺沃文化遗存,是目前为止伊犁河谷发现最大、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为建立该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 新疆尼勒克县 吉仁台沟口遗址 房址 安德罗诺沃文化
原文传递
新疆史前火葬墓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艺霖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98,171,共11页
新疆史前火葬墓的出现和衰落与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息息相关。青铜时代的火葬墓源于安德罗诺沃文化的火葬传统,集中分布在新疆西部。随着彩陶文化的西进和安德罗诺沃文化的衰落,早期铁器时代火葬墓数量锐减,焚烧尸骨的葬俗逐步退出历史舞... 新疆史前火葬墓的出现和衰落与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息息相关。青铜时代的火葬墓源于安德罗诺沃文化的火葬传统,集中分布在新疆西部。随着彩陶文化的西进和安德罗诺沃文化的衰落,早期铁器时代火葬墓数量锐减,焚烧尸骨的葬俗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丧葬行为中对火的使用却以焚烧物品的方式延续。推测火葬个体可能拥有特殊的社会身份或地位。当时人们可能将火视为生死之间的纽带,希望通过火葬将逝者的灵魂“净化”后送往冥界,体现了重视灵魂的丧葬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史前 火葬墓 安德罗诺沃文化 丧葬观念
原文传递
西西伯利亚南部的青铜时代分期 被引量:1
17
作者 《考古学集刊》 2017年第1期232-271,共40页
本文的宗旨是为西西伯利亚南部的草原带和草原森林带已经发现的青铜时代文化建立一个清晰的年代框架。西西伯利亚西起于乌拉尔山脉,东止于叶尼塞河,南起于阿尔泰山脉,北止于北冰洋。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和过去的一百多年中,俄罗斯考古学... 本文的宗旨是为西西伯利亚南部的草原带和草原森林带已经发现的青铜时代文化建立一个清晰的年代框架。西西伯利亚西起于乌拉尔山脉,东止于叶尼塞河,南起于阿尔泰山脉,北止于北冰洋。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和过去的一百多年中,俄罗斯考古学家发掘了大量的青铜时代遗址,命名了很多文化,但是它们的序列和分期仍然不清楚。本文运用苏秉琦和殷玮璋的器物形态学,参照东欧(俄罗斯境内顿河-乌拉尔河之间)青铜时代的年代框架,将西西伯利亚的青铜时代文化分为三期。第一期包括阿凡纳谢沃、切木尔切克和奥库涅沃文化,其陶器形态为橄榄形或球形,或接近橄榄形,装饰简单的锯齿纹和几何纹;金属器种类少,形态简单,主要为纯铜和砷铜,但已出现锡青铜。阿凡纳谢沃和奥库涅沃文化的居民可能是来自东欧的欧罗巴人种。第二期包括安德罗诺沃、耶鲁尼诺和克罗托沃文化,其陶器均为平底,纹饰复杂繁缛;金属器种类丰富,包括工具、武器和装饰品,材质以锡青铜居多。人口属于欧罗巴人种,但具有蒙古人种的一些特征。第三期包括卡拉苏克、伊尔敏和萨穆西文化,其陶器为球形或圆锥形,纹饰与安德罗诺沃文化相近,但只出现在颈或肩部,并经过简化。青铜器主要的器类与安德罗诺沃文化的接近,但是自身的创新也不鲜见,如折柄刀、铜丝手镯和铜丝耳环。人口可能是蒙古人种进入米努辛斯克盆地同本地的安德罗诺沃文化后裔通婚形成的新居民。这三期文化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陶器形态和纹饰上,而且体现在金属器的器形和成分上。同时三期文化也反映了欧罗巴人种的远距离迁徙及与当地的蒙古人种交往。在出现大范围文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小区域文化。因碳十四年代数据仍然不足,现在无法准确地界定安德罗诺沃、卡拉苏克和伊尔敏文化的年代范围,也无法界定克罗托沃和萨穆西文化的年代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西伯利亚 青铜时代 阿凡纳谢沃文化 安德罗诺沃文化 卡拉苏克文化
原文传递
欧亚草原竖銎铜器铸造技术起源与传播
18
作者 刘翔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3-91,F0002,共10页
一、引言公元前3千纪末期,塞伊玛-图尔宾诺遗存开始在额尔齐斯河中游地区崛起,该文化因发达的金属铸造工艺及辨识度极高的金属兵器、工具闻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铜矛、空首斧等竖銎器(有銎器)。竖銎器,与横銎器銎部开放式的结构不同,... 一、引言公元前3千纪末期,塞伊玛-图尔宾诺遗存开始在额尔齐斯河中游地区崛起,该文化因发达的金属铸造工艺及辨识度极高的金属兵器、工具闻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铜矛、空首斧等竖銎器(有銎器)。竖銎器,与横銎器銎部开放式的结构不同,是指利用型芯铸造技术制作銎部闭合的铜器,如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 型芯 竖銎器 安德罗诺沃文化
原文传递
穷科克遗址 影响新疆史前史
19
作者 刘学堂 《文物天地》 2003年第7期32-33,共9页
穷科克墓地出土的彩陶。彩陶主要施于罐形器的器身,在陶钵和杯的器身也见有彩陶。大部分彩陶在绘图案前先在陶器的器表绘陶衣,陶衣为白色或淡黄色,陶衣上绘红彩。彩陶图案是由网格、棱格、正或倒的三角,平行线或折线为基础构成三角纹母... 穷科克墓地出土的彩陶。彩陶主要施于罐形器的器身,在陶钵和杯的器身也见有彩陶。大部分彩陶在绘图案前先在陶器的器表绘陶衣,陶衣为白色或淡黄色,陶衣上绘红彩。彩陶图案是由网格、棱格、正或倒的三角,平行线或折线为基础构成三角纹母体纹样,即网状三角、棋盘格纹三角、大三角内套小三角、平行线三角和折线三角等。再由这些纹样中的二种相同或不同的纹样,上下交错,采用二方连续的方法排列。一般在器体排列一周,成局部图案,少数在器身上分上,下两层重复排列,扩大图案面积,有的为构成通体彩,有少量为通体网纹的彩陶。彩陶年代距今3000-2500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墓葬 墓地 细石器文化 彩陶图案 土墩墓 墓葬形制 科克 陶衣 安德罗诺沃文化 新疆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