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数字化背景下安徽宣纸的产业发展策略
- 1
-
-
作者
郑余
-
机构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
出处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5-67,共3页
-
基金
安徽省质量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课程项目“专项训练(2)”(2020xsxxkc229)
安徽省级质量工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字体与版式设计”(2020szsfkc0485)。
-
文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上遗存下来的优质且独特的文化基因,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世代传承的瑰宝。宣纸制作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要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宣纸产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将数字化手段与安徽宣纸相结合,利用数字化的优势,拓展数字技术在安徽宣纸中的应用,将宣纸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
关键词
数字化
安徽宣纸
产业发展
-
Keywords
digitalization
Anhui Xuan pape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
分类号
G124
[文化科学]
-
-
题名安徽宣纸与云南傣族手工构皮纸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峗德忠
-
机构
临沧市委宣传部
-
出处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1期6-8,共3页
-
文摘
构皮纸是中国古纸,产生于汉代,代,主要原料是构皮。傣族构皮纸早于安徽宣纸;本纸,宣纸是构皮纸的派生新纸。主要原料是构皮。安徽宣纸是中国名纸。
-
关键词
安徽宣纸
云南傣族
手工构皮纸
发展创新
-
分类号
TS766
[轻工技术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
-
-
题名专访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 非遗是一种生活方式
- 3
-
-
作者
周冉
-
出处
《国家人文历史》
2016年第21期22-27,共6页
-
文摘
剪纸、蜡染、刺绣、织锦、甚至蒸大馒头,几千年来,我们祖先创造的独特生存技艺如今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理解非遗概念的核心”,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接受《国家人文历史》记者采访时说。马盛德来自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在他的家乡,独特的原始生态和民族风情,孕育出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他所说,那不仅是一种技艺或是文化,更是一种如影随形的生活方式。
-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传承
活态
文化复兴
制作技艺
安徽宣纸
申报过程
保护公约
成果展
朱中
-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
-
题名私自招工仍然严重,应该迅速制止
- 4
-
-
作者
邢赞勋
李冠生
-
出处
《中国劳动》
1957年第14期19-,共1页
-
文摘
今年以来,不少企业、事业单位为了贪图自己方便,不顾国家整体利益,曾违犯国家劳动力调配政策,私自招收人员特别是从农村招收农民。据北京、沈阳、河南、安徽、山东等12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分以来,各企业、事业单位共已私招临时工27,000多人。如安徽省钢官山矿务局、蚌埠肉类加工厂、泾县娄公煤矿、泾县森工局、安徽宣纸厂等10个单位共私招临时工3,800人;青海省劳动局4月中旬检查出15个单位,共私招工人351人,其中长期工30名,临时工221名;
-
关键词
安徽宣纸
肉类加工厂
长期工
国家整体利益
劳动力调配
森工
湖北省黄石市
甘肃省兰州市
县等
事类
-
分类号
F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省纸业协会在福州召开“抢救和保护连史纸”座谈会
- 5
-
-
-
出处
《福建纸业信息》
2012年第7期3-4,共2页
-
文摘
本刊记者报道:闽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加以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自然生成的茂林修竹,覆盖一个又一个山头。其中幼龄毛竹,纤维洁白、纤细、柔韧,特别适合造纸。据史籍记载,福建造纸始于唐宋,自宋以来产纸的县达三四十个,迄今有千余年历史。连城一带传统手工纸更久负盛名。
-
关键词
茂林修竹
手工纸
八山一水
分田
中国造纸学会
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宣纸
地理标志
造纸界
纸品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F426.8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叶永青李继开作品展开幕
- 6
-
-
-
出处
《艺术品鉴》
2014年第10期23-23,共1页
-
文摘
著名艺术家叶永青《藏在草间》,七零后新锐艺术家代表之一李继开新作展《拾荒者》系列,于2014年9月25日下午3点盛大开幕。两位艺术家用作品向现代人描述他们对当今时代和生活状态的感悟和情感,希望际此可以引发城市人感同身受的话题及共鸣。《藏在草间》,顾名思义,一个"藏"字是一种状态,而"草"则是万物化身。
-
关键词
叶永青
李继开
拾荒者
安徽宣纸
艺术圈
历史事件
寻找自我
媒材
北京市朝阳区
草场地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