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江淮地区朗德鹅反季节繁殖技术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程玉冰 夏伦志 +2 位作者 周建 胡建远 陈丽园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7期175-177,共3页
安徽省江淮地区的气候具有日照长、“副高”控制明显、气温偏高等特点,该气候不利于朗德鹅产蛋。本文基于地区特点,从控制鹅舍光照措施、光照控制程序、综合性限制饲喂和人工强制换羽方案等方面探索朗德鹅反季节繁殖技术,分析了技术应... 安徽省江淮地区的气候具有日照长、“副高”控制明显、气温偏高等特点,该气候不利于朗德鹅产蛋。本文基于地区特点,从控制鹅舍光照措施、光照控制程序、综合性限制饲喂和人工强制换羽方案等方面探索朗德鹅反季节繁殖技术,分析了技术应用效果,提出了建议,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德鹅 反季节 繁殖技术 安徽江淮地区
下载PDF
安徽江淮地区战国楚墓简论 被引量:2
2
作者 陶治强 《文博》 2009年第3期17-22,共6页
安徽江淮地区近些年来陆续发现了许多战国时期楚国墓葬,墓葬规模大小不一,随葬品多寡有别,丰富而又特点鲜明的楚国墓葬为揭示战国晚期这片地域的文化面貌,历史概况提供了价值不菲的资料。本文从战国楚墓在江淮地区的分布、形制特点着手... 安徽江淮地区近些年来陆续发现了许多战国时期楚国墓葬,墓葬规模大小不一,随葬品多寡有别,丰富而又特点鲜明的楚国墓葬为揭示战国晚期这片地域的文化面貌,历史概况提供了价值不菲的资料。本文从战国楚墓在江淮地区的分布、形制特点着手、浅谈了墓葬呈现的几个特点及反映的社会历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江淮地区 战国楚墓 墓葬形制 随葬器物特点
下载PDF
安徽江淮地区商代遗存初步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崇云 《江淮论坛》 CSSCI 2012年第4期137-140,共4页
通过对安徽江淮地区已发现的商代遗存进行分析,可初步把安徽江淮地区商代遗存分为二里岗上层期、中商期、殷墟期三个阶段。各期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因素反映了中商时期商文化对包括安徽江淮地区在内的南方仍有较强的影响力。晚商时期商文... 通过对安徽江淮地区已发现的商代遗存进行分析,可初步把安徽江淮地区商代遗存分为二里岗上层期、中商期、殷墟期三个阶段。各期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因素反映了中商时期商文化对包括安徽江淮地区在内的南方仍有较强的影响力。晚商时期商文化在南方急剧收缩与商在南方缺少经营有关,这也可说明殷墟期该地区遗存发现较少的情况和文化因素变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江淮地区 商代遗存 分期 文化因素
下载PDF
夏商时期安徽江淮地区的考古学文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宫希成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安徽江淮地区系指南到长江,北到淮河之间的区域.这一地区大部分是低矮丘陵和平原地带,水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也是自古以来的交通要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近年来.江淮地区夏商考古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注意.已经发现的材... 安徽江淮地区系指南到长江,北到淮河之间的区域.这一地区大部分是低矮丘陵和平原地带,水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也是自古以来的交通要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近年来.江淮地区夏商考古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注意.已经发现的材料,证明江淮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面貌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渗透.有人曾指出这一地区“位于我国南北、东西考古学文化的交汇点”,正说明其所处地位的独特性.本文根据现有的材料,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对江淮地区相当于夏—商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些我个人的看法,敬求教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江淮地区 淮夷 考古学文化 夏商时期 斗鸡台 器物 岳石文化 遗址 商文化 陶器
下载PDF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安徽江淮地区欧美杨工业资源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
5
作者 《安徽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安徽省林科院杨树课题组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研究任务一安徽江淮地区欧美杨工业资源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在中国林科院、省林业局及任务合作单位的的共同支持努力下,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关键词 安徽江淮地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欧美杨 高效培育 专项研究 中国林科院 十三五 林业局
下载PDF
安徽江淮地区出土西周甬钟简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华东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66,59,共8页
安徽江淮地区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甬钟主要集中在太湖、长丰、巢湖、霍邱等四处地点。甬钟大致可分两式,分别为属于西周早中期的细阳线乳钉纹界格钟及属西周中期晚段的阴线乳钉纹界格钟。该区域甬钟的年代早于皖南西周甬钟,其埋藏形式特... 安徽江淮地区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甬钟主要集中在太湖、长丰、巢湖、霍邱等四处地点。甬钟大致可分两式,分别为属于西周早中期的细阳线乳钉纹界格钟及属西周中期晚段的阴线乳钉纹界格钟。该区域甬钟的年代早于皖南西周甬钟,其埋藏形式特殊,多属于献祭礼器。安徽江淮地区的甬钟很可能来源于长江中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江淮地区 西周时期 甬钟 祭器
原文传递
安徽油茶资源及江淮地区油茶发展前景 被引量:18
7
作者 束庆龙 李春生 +2 位作者 曹志华 张鑫 胡娟娟 《经济林研究》 2011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安徽为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类型区,既是油茶适宜分布区之一,也是油茶分布的北缘地带,这给一些地区油茶发展的决策带来了困难。为给安徽江淮地区种植油茶提供参考依据,对安徽省的气候特征、油茶资源分布状况、油茶良种选育与引种栽... 安徽为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类型区,既是油茶适宜分布区之一,也是油茶分布的北缘地带,这给一些地区油茶发展的决策带来了困难。为给安徽江淮地区种植油茶提供参考依据,对安徽省的气候特征、油茶资源分布状况、油茶良种选育与引种栽培进展、分布于最北缘地带的油茶的农艺特征和安徽省江淮地区油茶发展的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资源分布 良种选育 发展前景 安徽江淮地区
下载PDF
安徽省江淮地区县域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顾康康 刘雪侠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5-392,共8页
农村发展已成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安徽省江淮地区6个市辖区、30个县(县级市)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由居住条件、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5... 农村发展已成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安徽省江淮地区6个市辖区、30个县(县级市)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由居住条件、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5个子系统组成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评价安徽省江淮地区县域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探讨其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江淮地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差异性显著,呈现东部片区高于西部片区的特征;空间集聚特征明显,表现出东南片区(巢湖市)的高值集聚和西北片区(淮南和六安境内)的低值集聚态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受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水资源要素、农村人口吸引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质量评价 空间自相关分析 空间分异 安徽江淮地区
下载PDF
安徽省江淮地区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砚涛 霍延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9期190-194,共5页
以安徽省江淮地区14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江淮地区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和日数、时间分布、极端最高气温等变化特征,并分析高温热害发生日数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 以安徽省江淮地区14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江淮地区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和日数、时间分布、极端最高气温等变化特征,并分析高温热害发生日数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3年安徽省江淮地区水稻高温热害发生次数、日数均无明显变化趋势;水稻高温热害开始时间主要在7月中下旬,结束时间主要在8月上中旬;极端最高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增幅为0.15℃/10 a;高温热害日数与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温热害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大于对千粒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热害 发生规律 产量结构 安徽江淮地区
下载PDF
安徽省江淮地区1980-2018年降水量时空分布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奕杉 胡苗 +1 位作者 贺玉静 施竹遥 《广东水利水电》 2022年第8期42-47,共6页
基于安徽省江淮地区1980—2018年期间9个气象站点的实测降雨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Arc GIS软件克里金插值技术等分析该地区降水量年际、季节以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江淮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未出现... 基于安徽省江淮地区1980—2018年期间9个气象站点的实测降雨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Arc GIS软件克里金插值技术等分析该地区降水量年际、季节以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江淮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未出现显著变化;春、夏、冬三季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秋季总体呈下降趋势;春、夏、秋三季降水量整体变化不显著,冬季降水量整体波动较大,上升趋势显著;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降水量全年占比最大。各站点之间春季和夏季的降水量差异较大,年降水量均呈现由西南至东北逐渐减少,且呈梯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N-KENDALL法 安徽江淮地区 降水量 季节分布
下载PDF
关于丘陵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以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产业化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洋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2004年第6期24-25,共2页
根据安徽省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区的情况,研究分析该地区的资源优势与市场接轨的帕累托最佳,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对于该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其它丘陵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安徽江淮地区 丘陵地区 农业产业化 区域经济
下载PDF
试论宁镇地区的岳石文化因素 被引量:9
12
作者 田名利 《东南文化》 CSSCI 1996年第1期33-41,共9页
试论宁镇地区的岳石文化因素田名利岳石文化是夏及早商时期分布在海岱地区的一种面貌独特的考古学文化。在宁镇地区时代相当的考古学文化中含有或少或多的该文化因素。本文试在文化分期和文化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宁镇地区岳石文化因素... 试论宁镇地区的岳石文化因素田名利岳石文化是夏及早商时期分布在海岱地区的一种面貌独特的考古学文化。在宁镇地区时代相当的考古学文化中含有或少或多的该文化因素。本文试在文化分期和文化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宁镇地区岳石文化因素的来源途径和方式以及在宁镇地区考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石文化 宁镇地区 考古学文化 文化因素 湖熟文化 遗址 文化遗存 夏商时期 安徽江淮地区 商文化
下载PDF
论皋陶族及其后裔对华夏文化的贡献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东晨 杨建国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77-82,共6页
皋陶、伯益、虞舜同为东夷集团的主要部族。皋陶族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东夷的先进文化,还吸收了华夏族的先进文化。皋陶的裔支从夏至春秋建立过许多小国,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地区,有的还立国于江南。他们在开发经济,发展华夏文化及... 皋陶、伯益、虞舜同为东夷集团的主要部族。皋陶族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东夷的先进文化,还吸收了华夏族的先进文化。皋陶的裔支从夏至春秋建立过许多小国,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地区,有的还立国于江南。他们在开发经济,发展华夏文化及楚文化中做出了积极贡献,是一个可与夏、商、周相比拟的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皋陶 《左传》 淮夷 夏文化 郭沫若 先进文化 何光岳 安徽江淮地区 华夏族 《史记·夏本纪》
下载PDF
安徽滁州章广出土春秋铜器
14
作者 朱华东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9-82,F0003,共5页
1993年,安徽省滁州市章广镇常山村出土一组铜器,现收藏于滁州市博物馆。这组铜器共7件,包括鼎1件、鬲2件、甗1件、缶1件、剑1件、削1件。该组铜器系偶然发现,出土现场被破坏,埋藏情况不详,但可确定为同一地点出土。这是江淮东部地区首... 1993年,安徽省滁州市章广镇常山村出土一组铜器,现收藏于滁州市博物馆。这组铜器共7件,包括鼎1件、鬲2件、甗1件、缶1件、剑1件、削1件。该组铜器系偶然发现,出土现场被破坏,埋藏情况不详,但可确定为同一地点出土。这是江淮东部地区首次发现春秋时期成组铜器,该组铜器风格多样,较为少见。除鼎、鬲各1件著录于《安徽江淮地区商周青铜器》[1]外,其余诸器尚未刊布,现一并介绍并略作分析。鼎1件(滁州02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青铜器 春秋时期 安徽江淮地区 安徽滁州 安徽省滁州市 出土现场 风格多样 江淮东部
原文传递
皋陶和有关的文化——“全国皋陶文化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季凡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112-113,共2页
皋陶,是我国先秦历史中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历史人物,其所作所为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后人尊为我国司法之祖、圣人.其事迹和后裔的活动,都见诸古文献和古文字.据古文献记载,皋陶早死,其少子偃被封于六,“六”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或作“录”... 皋陶,是我国先秦历史中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历史人物,其所作所为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后人尊为我国司法之祖、圣人.其事迹和后裔的活动,都见诸古文献和古文字.据古文献记载,皋陶早死,其少子偃被封于六,“六”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或作“录”.安徽六安地区是古六国的封地,六安市内又有后人所传的皋陶墓和祠,所以1993年六安市成立了“皋陶研究会”.为了弘扬祖国历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皋陶 文化研讨会 历史文化 六安市 甲骨文 安徽江淮地区 六安地区 古文献 古文字 黄河下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