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安徽沙溪斑岩铜(金)矿区闪长斑岩形成机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岳娜
刘鑫
张千明
涂文传
崔向杰
陆现彩
-
机构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6-519,共1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3050,40973030)资助。
-
文摘
沙溪铜(金)矿床是目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已探明储量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文章通过对沙溪矿区内闪长斑岩的年代学、全岩化学成分、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探讨了闪长斑岩的形成机制。闪长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8.3±1.5 Ma,属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具有富碱(ALK=6.12~7.53 wt%)、富钾、富镁(Mg#=38.99~51.53)、准铝质(A/CNK=0.90~0.99)等特征,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LaN/YbN=12.63~17.63),无明显的Eu异常(δEu=0.84~1.14);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和Pb等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等)亏损。闪长斑岩的全岩(87Sr/86Sr)t值为0.7052~0.7056,εNd(t)值为-6.09^-3.42,(206Pb/204Pb)t值为17.51~18.16、(207Pb/204Pb)t值为15.49~15.63、(208Pb/204Pb)t值为37.57~38.45,表明成岩物质源于壳幔混合。130 Ma左右,平移的郯庐断裂的伸展引发了大规模岩浆作用,来自深部的岩浆沿着郯庐断裂带上侵,并混染了大量的地壳物质,形成了沙溪闪长斑岩及与铜矿有关的石英闪长斑岩。
-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全岩化学成分
SR-ND-PB同位素
闪长斑岩
安徽沙溪矿区
-
Keywords
Zircon U-Pb dating
whole-rock chemical composition
Sr-Nd-Pb isotopes
the diorite porphyry
the Shaxi porphyry Cu(Au)ore-field,Anhui Province
-
分类号
P588.122
[天文地球—岩石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