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的研究
1
作者 田华 郝天喜 邓刚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8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讨与研究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AngleⅡ)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 目的 探讨与研究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AngleⅡ)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扩弓矫治,治疗观察时间为6个月,记录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结果 62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ANB、SNA、SNB、Sn-H、LL-E等髁突形态参数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H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的磨牙移位距离显著降低,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与治疗前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期间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2.90%,其中龋齿5例、口腔黏膜损伤1例、食物嵌塞1例、牙周炎1例。治疗6个月后的固定性、美观度、舒适度、咀嚼功能等口腔功能评分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髁突、上尖牙牙槽骨会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口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安氏[牙合]畸形 髁突 上尖牙牙槽骨
下载PDF
传动直丝弓技术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梁姝恒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3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细丝轻力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诊断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并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非拔牙矫治的患者15例... 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细丝轻力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诊断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并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非拔牙矫治的患者15例,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软硬组织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例患者平均矫治疗程为(17.72±1.54)个月,矫治后上下前牙内收明显,尖牙和磨牙关系达到中性,软组织侧貌改善。15例患者治疗后SNA角、ANB角、U1-SN角、U1-NA距、U6-RL距均减小,U1-L1角、L6-RL距增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动直丝弓技术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轻力细丝可快速倾斜移动牙齿,充分利用口内支抗,且无牙根吸收等正畸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直丝弓技术 非减数矫治 安氏[牙合]畸形 磨牙远移
下载PDF
安氏Ⅰ类骨面型Ⅰ类错[牙合]正畸后下颌磨牙轴倾度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俊峰 赵转浓 +4 位作者 张文忠 王春林 毛琴 盘月梅 李嫕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9-974,共6页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技术测量安氏Ⅰ类、骨性Ⅰ类错[牙合]正畸前后下颌磨牙轴倾度及其变化,获得错颌畸形患者下颌磨牙矫治后轴倾度理想范围,提高错(牙合)矫治效果。方法 筛选28例安氏Ⅰ类、骨性Ⅰ类患者头颅CBCT扫描数据,对影像行...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技术测量安氏Ⅰ类、骨性Ⅰ类错[牙合]正畸前后下颌磨牙轴倾度及其变化,获得错颌畸形患者下颌磨牙矫治后轴倾度理想范围,提高错(牙合)矫治效果。方法 筛选28例安氏Ⅰ类、骨性Ⅰ类患者头颅CBCT扫描数据,对影像行校正、重建,测得下颌磨牙近远中向轴倾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矫治前轴倾度分别为(13.9±6.07)°和(19.0±7.64)°,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矫治后轴倾度分别为(10.8±6.07)°和(15.0±8.38)°。下颌第一与第二磨牙矫治前后轴倾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年组与未成年组之间及不同下颌平面角类型患者之间下颌磨牙矫治前轴倾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BCT可直观便捷准确地测量下颌磨牙近远中轴倾度,并获得了正畸必要的下颌第一、第二磨牙接近正常(牙合)的理想轴倾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牙合] 骨性[牙合] 个别正常[牙合] 下颌磨牙 轴倾度 CBCT
下载PDF
MRC肌功能矫治器对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矫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天明 吴小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3期1914-1916,共3页
目的探讨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应用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的92例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功能性矫治器矫治,观察组接受MRC... 目的探讨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应用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的92例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功能性矫治器矫治,观察组接受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两组均连续矫治12个月。对比两组矫治效果、口腔不良习惯改善情况、头影测量结果、前牙覆盖和前牙覆情况。结果观察组佩戴舒适性、佩戴顺利、佩戴依从性评分及口腔不良习惯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观察组上下齿槽座角(ANB)、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及交角(U1-NA)低于对照组,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下颌平面角(FH-MP)高于对照组(P<0.05),前牙覆盖和前牙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应用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效果好,可纠正患儿口腔不良习惯,降低前牙覆盖、前牙覆水平,改善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患儿及家长接受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颌畸形 替牙期 MRC肌功能矫治器
下载PDF
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效果及对患儿口腔习惯的影响
5
作者 马会娟 张斌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研究麦鸥肌功能研究中心(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效果及对患儿口腔习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郑州牟州医院收治的82例处于混合牙列期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 目的研究麦鸥肌功能研究中心(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效果及对患儿口腔习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郑州牟州医院收治的82例处于混合牙列期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38),其中观察组使用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性矫正器矫正治疗。两组矫正疗程均在10~15个月期间。评价两组患儿不良口腔习惯改善情况,对比矫正前后头影测量结果变化。结果观察组不良口腔习惯改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以及其交角(U1-NA)距离、U1-NA角、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小于对照组,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可有效减小患儿上颌前突,显著帮助患儿纠正不良口腔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颌畸形 MRC肌功能矫治器 口腔习惯 效果评价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周病合并安氏Ⅰ类错颌畸形的效果比较
6
作者 管丽丽 《医药前沿》 2023年第35期63-65,共3页
目的:比较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治疗安氏Ⅰ类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响水县中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96例牙周炎合并安氏Ⅰ类错颌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固定矫... 目的:比较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治疗安氏Ⅰ类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响水县中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96例牙周炎合并安氏Ⅰ类错颌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研究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正畸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I、PLI、GI、PD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SBI、PLI、GI、P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周病安氏Ⅰ类错颌畸形患者,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显著优于固定矫治器,其能提高患者正畸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牙周状况,是一种临床价值较高的正畸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牙周病 安氏颌畸形 正畸治疗
下载PDF
口内支抗组合在安氏Ⅰ类错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荣敬 沈刚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 评价口内支抗组合在安氏Ⅰ类错矫正治疗中的支抗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1 8岁 5个月至 2 3岁 7个月的安氏Ⅰ类错患者 1 5例 ,均采用横腭弓 ,上颌第二恒磨牙治疗一开始就纳入支抗范畴 ,以及尖牙向后结扎三种组合来增强支抗。通... 目的 评价口内支抗组合在安氏Ⅰ类错矫正治疗中的支抗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1 8岁 5个月至 2 3岁 7个月的安氏Ⅰ类错患者 1 5例 ,均采用横腭弓 ,上颌第二恒磨牙治疗一开始就纳入支抗范畴 ,以及尖牙向后结扎三种组合来增强支抗。通过治疗前后X线头影片分析其支抗控制效果。结果 Ptm -6与So -6AP虽有增大 ,但磨牙前移不到拔牙间隙的 1 /6,而且冠根移动量几乎相等 ,支抗磨牙无近中倾斜 ;6-PP、MP -FH及ANS -Me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He 正畸学 支抗
下载PDF
安氏Ⅰ类错患者下颌Bonwill-Hawley弓形与基骨弓形态相关性的三维测量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荫 李雪琦 +1 位作者 陈宇 曹阳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5期300-304,共5页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患者下颌Bonwill-Hawley弓形与基骨弓形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CBCT和Mimics10.01软件对32例安氏Ⅰ类错患者的下颌基骨弓进行三维定位和测量,绘制其个体化Bonwill-Hawley弓形,分别测量弓形和基骨弓的长度和宽度,并...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患者下颌Bonwill-Hawley弓形与基骨弓形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CBCT和Mimics10.01软件对32例安氏Ⅰ类错患者的下颌基骨弓进行三维定位和测量,绘制其个体化Bonwill-Hawley弓形,分别测量弓形和基骨弓的长度和宽度,并使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Bonwill-Hawley弓形与基骨弓在长度与宽度上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5);弓形前段、中段长度和宽度与基骨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弓形后段长度大于基骨弓后段长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3);弓形后段宽度小于基骨弓后段宽度(t=2.42,P=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Ⅰ类错患者下颌Bonwill-Hawley弓形与基骨弓形态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牙合) Bonwill-Hawley弓形 方丝弓矫治 相关性 CBCT
下载PDF
单纯上颌减数矫治生长发育高峰期后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唐成忠 徐辉 +4 位作者 翁志强 毛钊 严晓东 李益才 蒋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19-721,724,共4页
目的:通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探讨其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非拥挤错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对治... 目的:通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探讨其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非拥挤错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对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后上前牙及上唇发生了明显的后退(U1-NA,U1-L1°,↓);颌骨的改变不明显,下颌部分发生了轻微的后下旋转(OP-SN°↑),下前牙有压低并有轻微的唇倾(L1-NB°L1-MP°↑);软组织上下唇均有后退(Z角,NLA↑,上下唇突度减少)。结论:上颌单颌减数矫治非拥挤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改变主要发生在牙及牙槽骨。此方法适用于牙性或轻度骨性的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头影测量分析 正畸治疗
下载PDF
PASS矫治器和DAMON矫治器安氏Ⅰ类错治疗效果的PAR指数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管丽敏 鲍庆红 +1 位作者 吉玲玲 王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目的:应用正畸标准指数(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比较PASS生理支抗矫治器和Damon自锁矫治器在安氏Ⅰ类错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012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PASS生理支抗矫治器和Damon自锁矫治器完成... 目的:应用正畸标准指数(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比较PASS生理支抗矫治器和Damon自锁矫治器在安氏Ⅰ类错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012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PASS生理支抗矫治器和Damon自锁矫治器完成治疗的安氏Ⅰ类患者80例,每组40例,以是否拔牙进一步分组,每小组各20例,对每组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PAR指数测评,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PASS治疗组拔牙病例矫治后在前牙排列和后牙排列项目的PAR分值低于DAMON组(P<0.05),其余各项PAR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非拔牙病例治疗各项PAR分值及PAR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ASS矫治技术在安氏Ⅰ类拔牙病例的矫治效果优于DAMON技术,体现在前牙及后牙排列的控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矫治器 DAMON矫治器 PAR指数 安氏牙合 疗效
下载PDF
微种植支抗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垂直向过度发育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喻小辉 陈金春 寻春雷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2期50-52,共3页
目的微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矫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者32例,用微种植支抗结合MBT矫正器进行矫正,观察矫治前后硬组织、软组织、模型指标的变化,... 目的微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矫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者32例,用微种植支抗结合MBT矫正器进行矫正,观察矫治前后硬组织、软组织、模型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正后前牙明显压低、内收、牙冠变短,覆颌和覆盖明显改善,软组织指标Stoms-U1、ULP、LLP、露龈宽度明显变小,U1/PP角、鼻唇角、Z角明显增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磨牙无明显移位(P>0.05)。结论微种植支抗能有效压低前牙,阻止前牙飘移,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微种植体 支抗 成人 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效果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宏 陈杰 +2 位作者 刘新强 范存晖 刘珺 《齐鲁医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42-144,共3页
①目的 了解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效果。②方法 应用Twin block矫治器对 2 3例 9.5~ 1 2 .0岁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病儿进行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变化 ,并与 1 2例未做任何治疗 9.0~ 1 2 .0岁安氏... ①目的 了解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效果。②方法 应用Twin block矫治器对 2 3例 9.5~ 1 2 .0岁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病儿进行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变化 ,并与 1 2例未做任何治疗 9.0~ 1 2 .0岁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儿童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③结果 治疗组治疗 6个月后SNB角、1 1角增大 ,ANB角、1 NA角、1 SN角减小 ,1 NA线距减小 ,1 NB线距增大 ,差异均有显著性 (t=1 .1 1 4~ 7.350 ,P <0 .0 5、0 .0 1 )。而对照组各测量值 6个月后较初诊虽有增加 ,但差异无显著性 (t=0 .2 30~ 0 .575 ,P >0 .0 5)。④结论 Tw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He TWIN-BLOCK矫治器 治疗 效果 正畸治疗
下载PDF
上下切牙缺失、上前牙过小的安氏Ⅰ类错畸形患者牙弓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海云 邹翠洁 +2 位作者 纪晓花 王进 吴永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上下切牙缺失、上前牙过小安氏Ⅰ类错患者牙弓特征。方法从廊坊市三所大中专学校筛选祖籍河北且生长在河北的学生349例,其中正常100例(正常组)、上颌切牙缺失61例(上切牙缺失组)、下颌切牙缺失88例(下切牙缺失组)、上前牙过... 目的分析上下切牙缺失、上前牙过小安氏Ⅰ类错患者牙弓特征。方法从廊坊市三所大中专学校筛选祖籍河北且生长在河北的学生349例,其中正常100例(正常组)、上颌切牙缺失61例(上切牙缺失组)、下颌切牙缺失88例(下切牙缺失组)、上前牙过小100例(上前牙过小组),取模后分别测量上下颌模型前、中、后各段牙弓宽度(上、下颌双侧尖牙牙尖间的距离分别用UW1、LW1表示,上、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中央窝之间的距离分别用UW2、LW2表示,上、下颌双侧第一磨牙中央窝之间的距离分别用UW3、LW3表示)及长度(上、下颌中切牙接触点到双侧尖牙牙尖的连线的垂直距离分别用UL1、LL1表示,上、下颌中切牙接触点到双侧第二前磨牙远中邻接点的连线的垂直距离分别用UL2、LL2表示,上、下颌中切牙接触点到双侧第二磨牙远中邻接点的连线的垂直距离分别用UL3、LL3表示)及。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上切牙缺失组男性UW1、UW2、LW1、LW2及女性UW1、UW2、LW2减少,下切牙缺失组男性UW1、UW3、LW1、LW2、LW3及女性UW3、LW1、LW2、LW3减少,上前牙过小组男性UW1、LW2及女性UW1减少(P均<0.05);与上切牙缺失组比较,上前牙过小组男性UW1、UW2、LW1及女性UW1、UW2增加(P均<0.05)。结论切牙缺失、上前牙过小均可引起局部牙弓狭窄,上前牙过小较上切牙缺失者引起牙弓狭窄程度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小牙 切牙缺失 安氏畸形
下载PDF
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勇华 翦新春 卢燕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1-413,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后,前牙覆盖减小6.04mm(P<0.01),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减小15.43度(P<0.01),上中切牙突度U1-NA(mm)减小4.71mm(P<0.01),ANB明显减小(P<0.05).结论: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T直线弓 安氏[牙合] X线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安氏Ⅲ类Ⅰ分类错颌患者亲子间颅面特征相似性的群体相关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涛 孙喜刚 +1 位作者 李毅 郭秀芹 《吉林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529-530,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安氏Ⅲ类Ⅰ分类先证者与其亲代间的相似性,找出亲子间的相关规律,并以此初步认识错颌畸形的遗传特征。方法:对61名安氏Ⅲ类"分类错颌先证者及其父母头影测量指标分别进行亲子间多元相关分析。结果:安氏Ⅲ类"分... 目的:通过分析安氏Ⅲ类Ⅰ分类先证者与其亲代间的相似性,找出亲子间的相关规律,并以此初步认识错颌畸形的遗传特征。方法:对61名安氏Ⅲ类"分类错颌先证者及其父母头影测量指标分别进行亲子间多元相关分析。结果:安氏Ⅲ类"分类错颌亲子间骨骼部有相关关系的测量较牙颌部为多,相关系数也大;先证者的性别对其与亲代相关关系影响较小。不同性别的亲代与子代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随研究部位不同而变化:骨骼、软组织,母亲与子代相关性强;牙颌部,父亲与子代相关性强。不同年龄的子代相关关系稍有不同。结论:安氏Ⅲ类"分类错颌患者亲子间有明显相似,可能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很可能遗传因素对骨骼部影响较大,而环境因素主要影响牙颌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颅面结构 遗传特征
下载PDF
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成人与国内美貌人群颅颌面结构的差异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留意 丁寅 解邦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728-731,共4页
目的:研究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成人与国内美貌人群颅颌面形态结构的差异。方法:从西安市11所大学2098名新生中选取符合标准的101名安氏Ⅰ类错牙合样本,男53名、女48名。拍摄头颅定位X线片,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头影测量软件测量,... 目的:研究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成人与国内美貌人群颅颌面形态结构的差异。方法:从西安市11所大学2098名新生中选取符合标准的101名安氏Ⅰ类错牙合样本,男53名、女48名。拍摄头颅定位X线片,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头影测量软件测量,将测量结果与国内美貌人群颅颌面的相应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美貌人群比较,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牙合成人呈现:①下中切牙、牙合平面及腭平面倾斜度均大,而下颌突度及上中切牙相对HP平面的倾斜度则较小;②在前面部垂直线距方面,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牙合成人没有美貌人群发育好,尤其是面下1/3不够丰满;各项测量均值的标准差均大,并且越接近面下1/3变异也越大。结论:与美貌人群相比,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牙合成人颅面结构呈现下颌在矢状方向与垂直方向发育欠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牙合] 美貌人群 头影测量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滕英 白雪芹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2期4536-4538,共3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所引起的牙、牙槽、颌骨的改变。方法:对12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双期矫治,一期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接下来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治疗... 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所引起的牙、牙槽、颌骨的改变。方法:对12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双期矫治,一期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接下来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侧位片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覆、覆盖分别减少3.92 mm及8.20 mm,SNB增加1.47°,ANB减小2.52°,L1-MP增加9.77°,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下颌生长朝着有利的方向进行。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功能矫治器,可以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同时使得上下颌牙及牙槽骨发生改变,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安氏 X线头影测量分析
下载PDF
安氏Ⅰ类错年轻成人前牙区牙槽宽度及根尖位置的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留意 丁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269-1271,共3页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年轻成人前牙区牙槽宽度和根尖位置特征。方法:安氏Ⅰ类错88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并计算上下颌切牙根尖到周围皮质骨位置关系的12项指标及下颌平面角。测量值与正常成人的相应数据比较。结果:男性上切...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年轻成人前牙区牙槽宽度和根尖位置特征。方法:安氏Ⅰ类错88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并计算上下颌切牙根尖到周围皮质骨位置关系的12项指标及下颌平面角。测量值与正常成人的相应数据比较。结果:男性上切牙根尖比女性组上切牙根尖远离腭平面且靠近根尖前方的唇侧皮质骨;男性下切牙根尖比女性下切牙根尖远离下颌平面且根尖处牙槽骨宽度也比女性值大。与正常比较,男性上切牙根尖靠近腭平面,下切牙根尖远离下颌平面且靠近根尖前方的唇侧皮质骨、女性上切牙根尖靠近腭平面和根尖后部的腭侧皮质骨。研究组男性,SN/MP与UH、LH、UH/UW、LH/LW成高度正相关,与UP、UW、LA、LW负相关;研究组女性,SN/MP与LH、LH/LW、UH/UW成高度正相关,与UH正相关;与UW高度负相关,与UP、LP、LW负相关。结论:安氏Ⅰ类错年轻成人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宽度及根尖位置有较多的性别差异。安氏Ⅰ类错年轻成人前牙根尖位置和牙槽骨宽度没有正常人群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根尖位置 牙槽宽度 下颌平面角
下载PDF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Ⅱ~Ⅰ类错17例报道 被引量:4
19
作者 龚昕 钱玉芬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评价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ⅡⅠ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17例骨性ⅡⅠ类错牙合的生长发育期患者,应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治疗,进行咬合重建。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 目的:评价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ⅡⅠ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17例骨性ⅡⅠ类错牙合的生长发育期患者,应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治疗,进行咬合重建。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及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经联合治疗,1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第一恒磨牙均达到中性或过矫正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达到正常,侧貌面型均有明显改善。上颌骨生长受到抑制,ss/refpl减小,P<0.05;S-N-ss角(即SNA)减小,P<0.01。下颌骨生长获得促进,pg/refpl、co/refpl+pg/refpl、S-N-sm角(即SNB)均增加,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s-N-sm角(即ANB)、颌凸角差值有显著改变(P<0.001)。下颌平面角(FMA)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能有效抑制上颌生长而促使下颌向前生长,使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得到最大程度的矫正,患者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安氏he 咬合重建
下载PDF
唇挡矫治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存美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495-496,共2页
目的观察下唇挡对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26例,下颌唇挡治疗并采用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唇挡治疗后SNB角增加1.14°,下颌骨长度增加4.37 mm,前牙覆盖减小3.4 mm。结论唇... 目的观察下唇挡对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26例,下颌唇挡治疗并采用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唇挡治疗后SNB角增加1.14°,下颌骨长度增加4.37 mm,前牙覆盖减小3.4 mm。结论唇挡对儿童生长发育期安氏2类1分类错有明显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唇挡 头影测量 早期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