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2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的研究
1
作者 田华 郝天喜 邓刚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8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与研究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AngleⅡ)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 目的探讨与研究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AngleⅡ)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扩弓矫治,治疗观察时间为6个月,记录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结果62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ANB、SNA、SNB、Sn-H、LL-E等髁突形态参数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髁突形态参数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H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的磨牙移位距离显著降低,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与治疗前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期间发生并发症个月期间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2.90%,其中龋齿5例、口腔黏膜损伤1例、食物嵌塞1例、牙周炎1例。治疗6个月后的固定性、美观度、舒适度、咀嚼功能等口腔功能评分都显著个月后的固定性、美观度、舒适度、咀嚼功能等口腔功能评分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髁突、上尖牙牙槽骨会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口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安氏Ⅰ分[]畸形 髁突 上尖槽骨
下载PDF
CICE-下颌前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研究
2
作者 姚海 王道荣 +2 位作者 胡娟 卞惠惠 刘瑜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2期84-87,100,共5页
目的探讨CICE-下颌前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佩戴活动式斜面导板,研究组佩戴CICE-下颌前移器。比较2组... 目的探讨CICE-下颌前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佩戴活动式斜面导板,研究组佩戴CICE-下颌前移器。比较2组牙性及骨性参数、切牙牙根吸收分级、矢状方向角度、矢状方向尺寸指标。结果研究组矫治后骨性参数大于对照组,牙性参数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切牙牙根吸收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矫治后SNA、ANB及Is-OLP、Ms-OLP低于对照组,SNB及OLP-A、OLP-Pg、Ii-OLP、Mi-OL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矫治过程中使用CICE-下颌前移器的效果更加显著,还可显著降低矫治过程中牙根吸收及下前牙唇倾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安氏 CICE-下颌前移器 矫治 根吸收 矢状方向角度 矢状方向尺寸
下载PDF
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功能矫治研究进展
3
作者 丁盟 沈群 +4 位作者 陈玉成 张慧 葛非凡 杭梦月 吴建华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目前较为理想的正畸治疗方式是应用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促进髁突及关节窝改建,纠正上下颌矢状向不调。不同功能矫治器由于其作用机制不同,疗效也有所差异。功能矫... 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目前较为理想的正畸治疗方式是应用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促进髁突及关节窝改建,纠正上下颌矢状向不调。不同功能矫治器由于其作用机制不同,疗效也有所差异。功能矫治的短期疗效已被广泛证实,同时其效果的长期稳定性也被愈发重视。该篇结合国内外常用功能矫治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功能矫治器的类型出发,对其疗效及长期稳定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功能矫治器 稳定性
下载PDF
固定矫治联合微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曙光 胡利兵 程媛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配合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配合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固定矫治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SNA角、SNB角、GO-GN-SN角、OP-SN角等颌面部指标,比较两组前牙覆(牙合)覆盖、磨牙咬合关系、中线关系等错(牙合)畸形指标。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比较,采用医院自制外观功能满意度对两组矫治满意度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SNA值略有下降,SNB值、GO-GN-SN值、OP-SN值略有增加,且观察组SNA值低于对照组,SNB值、GO-GN-SN值、OP-SN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磨牙咬合关系、中线关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理功能、运动功能、饮食功能及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形、舒适度、咬合功能和便捷性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固定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颌面部组织形态,降低错(牙合)畸形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畸形 固定矫治术 微种植体支抗 颌面部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牙根吸收情况比较
5
作者 刘思 宋丽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牙体长度,分析其矫治前后牙根吸收的差异以及切牙内收量与牙根吸收的相关性。方法: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选择60例拔牙病例,按面角不同分成三组,将其治疗前后... 目的:通过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牙体长度,分析其矫治前后牙根吸收的差异以及切牙内收量与牙根吸收的相关性。方法: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选择60例拔牙病例,按面角不同分成三组,将其治疗前后的CBCT数据分别导入Dolphin-Imaging 11.95软件,测量双侧上下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牙体长度以及上下切牙切缘和根尖的矢状向移动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左右两侧同名牙牙体长度无差异,治疗后三组牙根长度均减小(P<0.01),上颌中切牙牙体长度高角组减小的最大,依次为均角和低角组(P<0.01)。上下切牙切缘和根尖内收量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上颌中切牙根尖内收量与牙体长度的减少量成正相关,三组相关性分别为低角组0.663、高角组0.618、均角组0.635(均P<0.01)。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拔牙矫治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畸形 骨面型 根吸收 矫治
下载PDF
单期与双期正畸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晓丹 孟宪瑞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61-64,共4页
目的比较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单期与双期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濮阳油田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共计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实行单期正畸治... 目的比较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单期与双期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濮阳油田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共计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实行单期正畸治疗,研究组实行双期正畸治疗,对两组正畸标准指数(PAR)值、面部美学评分、矫治相关参数及咀嚼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PAR值下降,且研究组左侧磨牙关系、右侧磨牙关系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面部美学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齿槽座角(SNA)、上下齿槽座角(ANB)、覆盖(Overjet)、覆颌(Overbite)、Y轴角(SGn-SN)、平面角(FMIA)、上下中切牙角(UI-LI)、颌凸角(NA-Pg A)减小,下齿槽座角(SNB)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NA角、ANB角、Overjet、Overbite、SGn-SN角、NA-Pg A角较对照组更小,SNB角、FMIA角、UI-LI角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咀嚼效率和咬合力提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期正畸治疗相比,双期正畸治疗应用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虽然治疗时间较长,但更能够提高PAR值,改善面部美学及矫治相关参数,提高咀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期正畸 双期正畸 安氏[]畸形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相关角度、间隙变化值的影响
7
作者 胡露露 五味子 +1 位作者 杨梓 徐建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1125,1131,共6页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给予隐形矫治器矫治,对照组给予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观察两组颞下颌关节相...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给予隐形矫治器矫治,对照组给予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观察两组颞下颌关节相关角度、间隙变化值等。结果 观察组矫治前后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下内角(U1-SN)变化值、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交角(U1-NA)变化值分别为(11.05±1.01)°和(4.75±0.76)°,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矫治前后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变化值分别为(0.51±0.21)、(0.40±0.15)、(0.40±0.13)、(0.20±0.05)mm,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矫治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探诊深度(PD)变化值分别为(0.44±0.19)分、(0.41±0.13)分、(0.38±0.10)mm,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患者颞下颌关节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矫治 []畸形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Twin-block在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儿中的应用
8
作者 陈菁菁 王密 +2 位作者 刘芳 乔柱 赵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在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接收的84例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儿设置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研... 目的:探讨Twin-block在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接收的84例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儿设置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研究组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牙齿咬合力、下颌骨变化、软组织面型变化、上气道矢状径,并统计家属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咀嚼功能、牙齿咬合力、下颌骨变化指标、软组织面型变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气道矢状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属治疗满意度(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P<0.05)。结论:Twin-block应用于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儿治疗中,能改善咀嚼功能,增强牙齿咬合力,促进下颌骨生长,提高面型美观度,扩大上气道矢状径,利于改善呼吸功能,获得家属对治疗效果的高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 直丝弓矫治器 骨性[] 下颌后缩 软组织面型变化 上气道矢状径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王茜 王伟砚 李光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42-445,共4页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 以2021年7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正畸治疗的87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应用矫治器的不同分为传统组(应用传统固定矫治器治...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 以2021年7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正畸治疗的87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应用矫治器的不同分为传统组(应用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n=44)和隐形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n=43)。比较两组矫治效果[采用美国正畸专家认证委员会(ABO)评级系统评定]、侧貌美学指标、牙周指数[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及牙龈指数(GI)]及龈沟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 矫治后,隐形组ABO评级系统中的8项分值及总分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两组颌凸角、上下中切牙角、U1-PP、FMA、UL-EP、TLL-EP均优于矫治前(P<0.05),其中隐形组上下中切牙角、FMA优于传统组(P<0.05);矫治后,隐形组PD、PLI、GI及龈沟液IL-1β、sICAM-1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可有效矫正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提高患者侧貌美观度,并能减少对牙周组织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骨性[] 功能 侧貌美观度
下载PDF
自锁托槽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对患者VAS评分及舒适度的影响
10
作者 王学玉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2期175-177,181,共4页
目的分析自锁托槽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对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4月盘州市中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 目的分析自锁托槽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对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4月盘州市中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自锁托槽矫治疗)与对照组(30例,行传统金属托槽矫正器治疗)。比较两组的矫正优良率、VAS评分、舒适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矫正优良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可显著提升矫正优良率,改善VAS评分,提高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锁托槽 矫治 安氏1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 舒适度
下载PDF
微型种植体支抗钉结合滑动法与关闭曲法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
11
作者 孙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8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钉结合滑动法与关闭曲法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关闭曲组(微型种植体支抗钉结合关闭曲法治疗... 目的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钉结合滑动法与关闭曲法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关闭曲组(微型种植体支抗钉结合关闭曲法治疗)和滑动组(微型种植体支抗钉结合滑动法治疗),每组4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滑动组的ANB角、Wits值、FMA角、IMPA角小于关闭曲组,Z角、FMIA角大于关闭曲组(P<0.05)。治疗后,滑动组的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评分及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低于关闭曲组(P<0.05)。滑动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关闭曲组(P<0.05);两组的前后牙消耗支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微型种植体支抗钉结合关闭曲法,微型种植体支抗钉结合滑动法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可改善错[牙合]畸形与牙周指标,取得显著的正畸治疗效果,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安氏1分 微型种植体支抗钉 滑动法 关闭曲法
下载PDF
Twin-block功能矫治联合肌功能训练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效果
12
作者 何景玉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5期44-46,共3页
目的:分析Twin-block功能矫治联合肌功能训练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巨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 目的:分析Twin-block功能矫治联合肌功能训练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巨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对照组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对试验组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联合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上下齿槽角指标、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上下齿槽座角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联合肌功能训练的疗效显著,可改善其上下齿槽角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畸形 Twin-block功能矫治 肌功能训练 上下齿槽角
下载PDF
传动直丝弓技术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
13
作者 梁姝恒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3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细丝轻力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诊断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并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非拔牙矫治的患者15例... 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细丝轻力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诊断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并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非拔牙矫治的患者15例,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软硬组织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例患者平均矫治疗程为(17.72±1.54)个月,矫治后上下前牙内收明显,尖牙和磨牙关系达到中性,软组织侧貌改善。15例患者治疗后SNA角、ANB角、U1-SN角、U1-NA距、U6-RL距均减小,U1-L1角、L6-RL距增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动直丝弓技术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轻力细丝可快速倾斜移动牙齿,充分利用口内支抗,且无牙根吸收等正畸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直丝弓技术 非减数矫治 安氏Ⅰ分[]畸形 远移
下载PDF
基于CBCT分析安氏Ⅰ类、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前牙的冠根形态差异
14
作者 朱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7期107-109,共3页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BCT)分析安氏Ⅰ类、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前牙的冠根形态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期间淮安市口腔医院收治的63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安氏分类将错牙合畸形患者分为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组(A组,2...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BCT)分析安氏Ⅰ类、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前牙的冠根形态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期间淮安市口腔医院收治的63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安氏分类将错牙合畸形患者分为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组(A组,2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组(B组,19例)和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组(C组,24例)。测量三组患者颌前牙的冠根角(CRA)和面轴角(SSA),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左侧中切牙CRA、SSA值和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左侧侧切牙CRA、SSA值和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左侧尖牙CRA、SSA值和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CRA值均小于A、B组,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SSA值均大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相比,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有其特殊的冠根形态,它的牙根相对于中切牙和侧切牙而言,更接近唇部。在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正治疗时,需重视不同错牙合畸形类型的冠根形态,特别是在转矩调整时,避免出现牙根吸收和骨裂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安氏 畸形 冠根形态
下载PDF
拔牙矫治对成年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上气道及周围组织的影响
15
作者 陈玉 姜欢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5-1061,共7页
目的:通过对比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成年患者拔牙和不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形态、舌骨位置和颅颌面结构的变化,分析拔牙矫治对该类患者上气道形态结构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就诊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 目的:通过对比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成年患者拔牙和不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形态、舌骨位置和颅颌面结构的变化,分析拔牙矫治对该类患者上气道形态结构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就诊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已完成正畸治疗的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成年患者60例,根据是否进行减数矫治分为拔牙组和非拔牙组,每组3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获取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应用Dolphin软件对患者上气道形态、舌骨位置和颅颌面组织结构进行定点描绘和测量,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相关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拔牙组患者悬雍垂尖与中咽壁点的距离(U-MPW)、会厌谷点与下咽壁点的距离(V-LPW)、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下内交角(U1-SN)和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的上内交角(L1-MP)明显减小(P<0.05),[牙合]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夹角(OP-SN)和上下中切牙长轴之间的夹角(U1-L1)明显增大,(P<0.05),其余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非拔牙组患者矫治后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明显减小(P<0.05),OP-SN和L1-MP明显增大(P<0.05),其余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在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变窄,主要发生在上气道口咽段和喉咽段,而舌骨位置未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高角 [] 上气道 舌骨位置
下载PDF
不同拔牙方式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Bolton指数及咬合关系的影响
16
作者 宋野 任银婷 +1 位作者 张轶涵 韩晶莹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334-337,35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前磨牙拔除方式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Bolton指数及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筛选6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石膏模型,通过iTero Element扫描仪将石膏模型转换为数字化模型,每一例模型均按照常见的4... 目的探讨不同的前磨牙拔除方式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Bolton指数及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筛选6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石膏模型,通过iTero Element扫描仪将石膏模型转换为数字化模型,每一例模型均按照常见的4种前磨牙拔除方式进行数字化拔牙,并进行拔牙后的排牙实验,计算拔牙前后的Bolton指数,并对排牙实验所建立的咬合关系进行评估,探索其变化规律。结果对于骨性Ⅱ类患者,四种前磨牙拔除方式均会导致Bolton指数全牙比明显减小,且相比于上4下4和上4下5的拔牙方式,上5下4和上5下5的方式会导致Bolton指数全牙比减小更多(P<0.001)。对于骨性Ⅱ类患者,在建立磨牙中性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排牙实验,上4下4和上4下5的拔牙方式获得的前牙覆盖均值在正常值范围内(<3 mm);上5下4和上5下5的拔牙方式获得的前牙覆盖均值大于正常值(>3 mm),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上4下4和上4下5的拔牙方式更有利于使拔牙后Bolton指数全牙比趋于正常,也更有利于建立更良好的咬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骨性[] 矫治 BOLTON指数 实验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前导下颌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部美学结构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旭霞 周美娟 徐巍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前导下颌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部美学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96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隐形组(n=46)和双[牙合]垫组(n=50),隐形组予以隐形矫治器治疗,双[牙...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前导下颌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部美学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96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隐形组(n=46)和双[牙合]垫组(n=50),隐形组予以隐形矫治器治疗,双[牙合]垫组采用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上下颌骨骨性改变、软组织指标、前牙深覆盖及磨牙远中关系指标及面部美学结构。结果:治疗后隐形组和双[牙合]垫组ABO平均得分、上下颌骨骨性改变、软组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形组覆盖减小骨性、牙性因素、磨牙关系改善骨性、牙性占比分别为66%、33%、67%、32%;[牙合]垫组分别为58%、42%、67%、33%,覆盖减小骨性因素隐形组高于双[牙合]垫组,牙性因素隐形组低于双[牙合]垫组(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隐形组后咬肌厚度、R值隐形组高于双[牙合]垫组(P<0.05)。结论:隐形矫治器及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均能有效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改善上下颌间关系,但隐形下颌前导矫治器更符合面部外观美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畸形 面部美学结构 双[]垫矫治器 前导下颌
下载PDF
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髁突吸收患者的软硬组织及髁突变化的影响
18
作者 王叶青 李利彤 +1 位作者 李伟绪 曹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4-1290,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13例,男性3名,女性10名;年龄18~27(21.769±3.032)岁,所有患者接受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头影测量参数,评价患者面型改善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髁突高度和骨密度变化,评估患者骨质改建的影响。结果完成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各项硬、软组织参数较治疗前1个月趋于正常,除ANS-Me/N-Me和Pg-Pg′外,其余如SNA、SNB、ANB角等各项治疗前后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1个月相比,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髁突高度无显著变化,髁突最前点、顶点和最后点的骨密度均普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采用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疗效显著且稳定,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症状并满足患者对面部美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畸形 髁突 稳定性[]板 正畸 正颌
下载PDF
锥形束CT观察槽隐形矫治Ⅱ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变化分析
19
作者 姚雪芹 盛海莹 +2 位作者 齐维婷 高培培 董小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且符合标准的50例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抽签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器...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且符合标准的50例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抽签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于矫治前及去除矫治器后1周拍摄颞下颌关节CBCT定量分析矫治前后髁突大小、形态和位置的改变以及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变化。结果 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后,关节窝、关节盘、关节结节等结构均存在轻微位移,髁突位置前移明显。颞下颌关节前、上、后间隙治疗前后比较未发生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锥形束CT可观察隐形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关节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矫治 []畸形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广东地区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错(牙合)畸形拔牙正畸后女性唇部软组织厚度与唇部回收的关系
20
作者 曹芳 王翠芳 王一珏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究广东地区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错(牙合)畸形拔牙正畸后女性唇部软组织厚度及唇部回收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正畸科就诊的成年女性患者120例,所有患者接受头颅侧位片拍摄并测量唇部软组织厚度,依据... 目的探究广东地区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错(牙合)畸形拔牙正畸后女性唇部软组织厚度及唇部回收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正畸科就诊的成年女性患者120例,所有患者接受头颅侧位片拍摄并测量唇部软组织厚度,依据唇厚度分类标准分为薄唇型、均衡型及厚唇型,分析不同唇型软组织厚度切牙上唇回收比及唇厚度与切牙上唇相关性。结果三组不同唇厚度组在对比△Is-Y、△Ls-Y指标上均存在差异,P<0.05,其中薄唇组唇部回收量大,唇厚组回收量较小;正畸前及正畸治疗后,唇厚组患者软组织厚度高于薄唇组、均衡组,在正畸治疗前后三组软组织厚度均呈现改变,但薄唇组改变情况更为显著,P<0.05;唇部软组织厚度与唇部回收程度呈负相关,当回收程度越高则表明唇部软组织厚度越薄,P<0.05。结论女性错(牙合)人群中在正畸治疗期间上唇软组织厚度会影响到唇部回收程度,且呈负相关,为此需采取针对性措施调整正畸治疗方案,保障正畸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地区 安氏 前突() 正畸 唇部软组织厚度 唇部回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