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氏Ⅲ类错头颅侧位形态的治疗模板分类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飒 许天民 林久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分析安氏Ⅲ类错患者的头颅侧位形态特征及其与治疗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1997—2000年就诊的安氏Ⅲ类错患者472名,通过影像测量及最小平方和重叠法(PS)处理获得患者的标准化点坐标值并以此为统计指标对472例患者进... 目的分析安氏Ⅲ类错患者的头颅侧位形态特征及其与治疗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1997—2000年就诊的安氏Ⅲ类错患者472名,通过影像测量及最小平方和重叠法(PS)处理获得患者的标准化点坐标值并以此为统计指标对472例患者进行聚类分析和亚型分类,并总结各亚型的治疗方式。结果472例患者共分成14类亚型,通过计算机绘图形成了各亚型的图形模板,同一类亚型的治疗方式较一致。结论安氏Ⅲ类错具有不同的颅面骨骼分型,这些分型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ⅲ类错 亚型 最小平方和重叠法 分析 治疗模板
下载PDF
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中中切牙牙根及牙槽骨形态变化的锥形束CT测量
2
作者 汤美玲 《广州医药》 2023年第7期83-87,共5页
目的 分析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牙合]患者中切牙牙根及牙槽骨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23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基本资料,对患者予以治疗前后的对锥形束CT测量,记录并对比相关数... 目的 分析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牙合]患者中切牙牙根及牙槽骨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23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基本资料,对患者予以治疗前后的对锥形束CT测量,记录并对比相关数据,分析正畸治疗对于患者中切牙牙根及牙槽骨的影响。结果 (1)治疗后牙体及牙根长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小;(2)患者在治疗后唇、舌侧牙槽骨宽度呈下降趋势,与其他位点相比,上下颌舌侧中牙槽骨更易出现牙根吸收;下颌唇侧中牙槽骨宽度增加明显;(3)治疗后唇、舌侧牙槽骨缺损高度上有所增加,骨开窗、骨开裂位点增多。结论 安氏Ⅲ类错[牙合]有一定概率会出现牙根吸收等损伤,定期对患者实施锥形束CT检查能够为医生提供清晰准确图像资料支持,帮助医生更好判断患者状况并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法,以此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牙合] 正畸治疗 中切牙 牙槽骨 锥形束CT
下载PDF
反复扩缩式快速扩弓矫治器配合前方牵引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冯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138-140,共3页
探讨重复扩张型快速扩张弓矫治器配合正向牵引治疗安氏III类不正牙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安氏III类不正牙患者32例,采用重复扩张型快速扩张弓矫治器配合正向牵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头影像学参数变化。结... 探讨重复扩张型快速扩张弓矫治器配合正向牵引治疗安氏III类不正牙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安氏III类不正牙患者32例,采用重复扩张型快速扩张弓矫治器配合正向牵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头影像学参数变化。结果 治疗后SNA、ANB角、NA-PA角增加(P<0.05),表明上颌发生前移;U1-SN、U1-NA角度增加(P<0.05),上切牙唇倾;上唇突量显著增加(P<0.05)。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重复扩张型快速扩张弓矫治器配合正向牵引可有效治疗安氏III类不正牙,改善头影像学参数和面部轮廓。可有效治疗,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扩缩式快速扩弓矫治器 前方牵引矫治 恒牙早期安氏(牙合)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前方牵引矫治不同年龄骨性Ⅲ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亚非 王雅淋 +4 位作者 左艳萍 赵利霞 尉静 张超 宋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5203-5208,共6页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不同年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前方牵引矫治后牙颌面的改变有显著不同;但是前方牵引矫治不同年龄患者颞下颌关节的改变是否存在差异尚未明确。目的:探讨年龄对于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对颞下颌关节改变的影...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不同年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前方牵引矫治后牙颌面的改变有显著不同;但是前方牵引矫治不同年龄患者颞下颌关节的改变是否存在差异尚未明确。目的:探讨年龄对于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对颞下颌关节改变的影响。方法:将58例8-14岁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分成2组,8-11岁组29例,[牙合]类型为替牙晚期;12-14岁组29例,[牙合]类型为恒牙早期。在矫治前、矫治后分别摄X射线头颅侧位片,进行[牙合]颌面的头影测量分析以及颞下颌关节在坐标系统位置的定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独立t检验进行两组间治疗前后改变量的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对两组分别进行[牙合]颌面改变与颞下颌关节改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2个年龄组矫治后均发生了显著的[牙合]颌面及颞下颌关节变化;[牙合]颌面矢状方向上,8-11岁组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增加了4.76°,颌突角(NA-PA)增加了9.02°,显著大于12-14岁组的改变3.97°及6.88°(P<0.05);[牙合]颌面垂直方向上,8-11岁组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MP-SN)、下颌平面与眼耳平面的交角(FH-MP)分别增加了1.92°及3.02°,明显大于12-14岁组的1.02°及0.78°(P<0.05)。②颞下颌关节改变在2个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11岁组较12-14岁组关节窝上缘位置(S-Fsx)的后移更显著;8-11岁组的关节窝后缘位置(S-Fpx)改变表现为后移,而12-14岁组则为前移;两组的髁状突前缘位置(S-Cix)、后缘位置(S-T4x)均发生后移,但8-11岁组较12-14岁组更明显。③颞下颌关节改变与[牙合]颌面的改变存在相关关系:8-11岁组的S-Fpx与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NP连线与眼耳平面FH相交的交角(NP-FH)有负相关关系(P<0.05,r=-0.489;P<0.05,r=-0.424);12-14岁组的S-Fpx与上中切牙切缘到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的距离(U1-NAmm)为正相关关系(P<0.01,r=0.439);8-11岁S-Cix、S-T4x、髁状突上缘水平向位置(S-Cox)与SNB、NP-FH、MP-SN均呈中等负相关关系。④提示年龄对于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对颞下颌关节改变有较为明显的影响,8-11岁组关节窝及髁状突位置后移明显,髁状突前缘上移,关节后间隙增加;12-14岁组关节窝后缘前移和髁状突前缘下移,关节间隙无改变;不同年龄影响颞下颌关节改变的[牙合]颌面因素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骨性安氏[牙合] 颞下颌关节 年龄 [牙合]颌面
下载PDF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颅面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陈远萍 李霞 +2 位作者 韩光红 张栋梁 冯小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颅面结构的影响,评价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效果与骨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6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伴有上颌深度发育不足,无颌骨高度发育异常。依据矫...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颅面结构的影响,评价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效果与骨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6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伴有上颌深度发育不足,无颌骨高度发育异常。依据矫治前头颅定位侧位片颈椎骨的成熟程度(Cvs)分为两组,早期矫治组(18例)处于骨生长发育高峰之前(Cvsl-3),晚期矫治组(8例)处于骨成熟高峰或高峰稍后(Cvs4-6)。所有患者在上腭快速扩大之后,开始前方牵引。结果:与同组矫治前比较,矫治后两组SNA、ANB、MP-FH、 PP-MP、U1/SN、Go—Me、Co-A、PNS—A’(PP)、Wits、Overjet增加(P<0.05),SNB、L1-MP减小(P< 0.05);早期矫治组中FH—PP减小(P<0.01)。矫治后早期矫治组与晚期矫治组间疗效比较,早期矫治组SNA、 SNB、PP-MP和Co-A增加(P<0.05)。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后上颌向前生长增加,下颌向前生长受抑制伴有顺时针旋转,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在骨生长发育高峰前期能够诱导更为显著的骨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方牵引 上腭快速扩大 骨性安氏 颈椎成熟分 COBEN分析法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Ⅲ类错的遗传度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爽 丰培勋 +1 位作者 郭雄 王晓荣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96例先证者和200例对照及其亲属资料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先证者的诊断标准为:ANB<0°,前牙反牙合,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下前牙舌倾。采用SPS...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96例先证者和200例对照及其亲属资料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先证者的诊断标准为:ANB<0°,前牙反牙合,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下前牙舌倾。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先证者一级亲属患病率为9%,二级亲属患病率为1.88%,对照一级亲属患病率为0.96%。一级亲属患病率>二级亲属患病率>对照一级亲属患病率。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0.74±0.092。分离分析认为,该病不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具有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安氏[牙合] 遗传度 患病率 先证者
下载PDF
前方牵引治疗不同骨龄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魏福兰 王春玲 +1 位作者 刘东旭 寇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8-541,共4页
目的:评价前牵引治疗不同骨龄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硬组织变化,并探讨骨龄与前牵引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5例上颌后缩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且根... 目的:评价前牵引治疗不同骨龄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硬组织变化,并探讨骨龄与前牵引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5例上颌后缩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且根据治疗前头颅侧位片上颈椎成熟程度将其分为3组:生长加速期组(颈椎成熟度Ⅰ~Ⅱ期),生长峰值期组(颈椎成熟度Ⅲ期),生长减速期组(颈椎成熟度Ⅳ~Ⅵ期)。结果:生长加速期及生长峰值期2组间患者的上颌骨前移量没有明显差异;生长减速期患者上颌骨前移量减小,但其牙槽反应增加;3组间下颌向下后旋转、面下1/3高度增加、磨牙萌出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诊断和治疗设计时应重视骨龄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骨龄 骨性安氏[牙合] 颈椎成熟度
下载PDF
FRⅢ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硬组织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楠 汪隼 +3 位作者 郑为 陈敏 沈玉凤 闫红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725-728,共4页
目的 :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采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利用SPSS22.0软件包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FRⅢ型矫... 目的 :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采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利用SPSS22.0软件包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FRⅢ型矫治器矫治前、后,SNA、S-Ptm、ANS-Ptm、Go-Po无显著改变(P>0.05)。ANB、ANS-Me、ANS-Me/N-Me显著增大(P<0.01),SNB、L1-NB角、L1-MP显著减小(P<0.05),MP-FH、Y轴角、U1-NA角、U1-NA距、U1-SN显著增大(P<0.05)。结论:经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骨的位置发生了向下、向后的顺时针旋转,下切牙舌倾,上切牙唇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型矫治器 安氏畸形 反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安氏Ⅲ类错正畸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胡敏 毕长青 +3 位作者 周丹 赵国库 刘安 梁傥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17-319,共3页
目的 探讨骨性和功能性Ⅲ类错牙合在正畸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MD)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在正畸前后对Ⅲ类骨性错牙合正畸前 19例和正畸后 11例、功能性错牙合正畸前 2 0例和正畸后 18例的双... 目的 探讨骨性和功能性Ⅲ类错牙合在正畸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MD)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在正畸前后对Ⅲ类骨性错牙合正畸前 19例和正畸后 11例、功能性错牙合正畸前 2 0例和正畸后 18例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 (前移、居中、后移 ) ,从上述两类错牙合患者中各选 5例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共振扫描 ,观察正畸前、后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结果 正畸前Ⅲ类功能性和骨性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前位 ;正畸后Ⅲ类功能性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中位 ,Ⅲ类骨性错牙合髁突仍居关节窝前位。正畸前、后功能性Ⅲ类错牙合关节盘位置及形态均基本正常 ;Ⅲ类骨性错牙合正畸后有少部分患者髁突明显前移 ,关节盘形态异常。结论 正畸前后功能性Ⅲ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结构基本正常 ,与TMD关系不密切 ;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后关节结构表现出异常 ,提示与TMD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He 正畸前后 颞下颌关节形态
下载PDF
前牙覆对安氏Ⅲ类错平面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平 肖丹娜 +1 位作者 苍松 高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Ⅲ类错畸形中平面与前牙覆的相关性,通过控制平面的变化为不同前牙覆安氏Ⅲ类错患者的正畸、正颌治疗提供策略依据。方法选取90例安氏Ⅲ类前牙反成人正畸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30例成人个别正... 目的探讨安氏Ⅲ类错畸形中平面与前牙覆的相关性,通过控制平面的变化为不同前牙覆安氏Ⅲ类错患者的正畸、正颌治疗提供策略依据。方法选取90例安氏Ⅲ类前牙反成人正畸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30例成人个别正常的头颅侧位片作为对照组。根据前牙覆的大小将安氏Ⅲ类错分为3组,即开组、反覆组、反深覆组,每组各测量14项指标。对各组间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同时对前牙覆与前后平面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安氏Ⅲ类错中后牙平面倾斜度(OP-P角)和前牙覆呈负相关(r=-0.24,P<0.05),前牙平面倾斜度(OP-A角)与前牙覆呈正相关(r=0.23,P<0.05)。结论不同前牙覆的平面形态各有不同,在正畸治疗不同前牙覆安氏Ⅲ类错时,应重视后牙垂直高度的控制及后牙平面的倾斜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牙合)平面 后牙(牙合)平面 覆(牙合) 安氏(牙合)
下载PDF
PAR指数评价安氏Ⅲ类错拔牙与非拔牙的矫治效果 被引量:7
11
作者 牟明奎 陆晓丽 +1 位作者 展望 曹宇皎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4-175,178,共3页
目的采用PAR指数对安氏Ⅲ类错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在我院正畸科经拔牙或非拔牙矫治结束的患者62例,对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PAR指数测评。结果安氏Ⅲ类错拔牙组治疗前的总PAR指数大于非拔牙组,其中牙齿错位... 目的采用PAR指数对安氏Ⅲ类错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在我院正畸科经拔牙或非拔牙矫治结束的患者62例,对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PAR指数测评。结果安氏Ⅲ类错拔牙组治疗前的总PAR指数大于非拔牙组,其中牙齿错位、反覆盖及中线的PAR指数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两组治疗后的PAR指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减少的百分率中,咬合关系项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Ⅲ类错拔牙病例的错程度较非拔牙病例复杂,主要表现在牙齿错位、反覆盖、中线不调等方面。但只要合理设计和治疗,拔牙与非拔牙病例都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拔牙矫治更有利于咬合关系和中线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指数 疗效评价 安氏[牙合] 拔牙/非拔牙
下载PDF
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郑敏玲 林新平 +1 位作者 胡荣党 倪振宇 《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289-290,共2页
目的评估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在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患者,用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摄头颅侧位片,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矫... 目的评估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在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患者,用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摄头颅侧位片,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矫治后,SNA角增大3.5°,SNB角减少1.0°,ANB角增大4.5°,覆盖增加5 mm。上唇相对E平面向前,下唇相对E平面更靠后。结论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矫治器,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作用,使前牙反牙合解除,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牙合] 恒牙早期 快速扩弓加前方前牵引
下载PDF
以计算机图片定点测量ANB角、AXB角、Beta角及APDI值:评估替牙列期安氏Ⅲ类错者上下颌骨矢状位置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红 米丛波 +3 位作者 阿依古丽.吐尔地 潘旭 朱婷婷 陈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63-1566,共4页
背景:正确评价上下颌骨基骨的矢状位置关系在正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临床常用来评价上下颌骨矢状方向位置关系的指标主要为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相关性及变异度分析是判断这些指标可靠性的重要方法。目... 背景:正确评价上下颌骨基骨的矢状位置关系在正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临床常用来评价上下颌骨矢状方向位置关系的指标主要为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相关性及变异度分析是判断这些指标可靠性的重要方法。目的:比较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评估替牙期安氏Ⅲ类错患者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04-01/2009-06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就诊的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共计56例,所有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均由同一熟练技师严格按要求在同一机器上拍摄。用Microtek纷腾9800XL扫描仪以1:1比例,300dpi象素对胶片进行扫描,扫描结果以Jpg格式存盘,由第一作者用Photoshop8.0图像处理软件对导入计算机中的图片进行定点,测量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每项指标测量3次,最后取平均值。对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及变异度分析。结果与结论:替牙期安氏Ⅲ类错患者的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0.05);4项测量指标的变异程度不同,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5,0.75,0.07和0.04。结果提示,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在评价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颌骨矢状关系时均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而APDI值的可靠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替牙期 头影测量 矢状不调 可靠性
下载PDF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上气道间隙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霞 陈远萍 付春茂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37-640,共4页
目的 :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面结构和上气道间隙的影响 ,以及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共 2 6人 ,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有上颌骨深度发育... 目的 :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面结构和上气道间隙的影响 ,以及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共 2 6人 ,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有上颌骨深度发育不足 ,无颌骨高度发育不调。根据矫治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颈椎发育程度判断 ,均为生长发育期患者。行上腭快速扩大后 ,开始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结果 :在多因素分析中 ,3个上气道头影测量变量 (SPPS ,MPS ,IPS)均能建立显著有效的回归方程。结论 :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能建立有效的回归方程。前方牵引后 ,上颌向前生长及下颌的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有显著的联系 ,说明上颌前方牵引能影响上气道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方牵引 上腭快速扩大 骨性安氏He 颅面形态 上气道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Ⅲ类错舌骨位置与方向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海燕 王好公 +1 位作者 马文盛 董福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 分析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舌骨位置及方向的改变。方法 选取骨性安氏Ⅲ类错儿童2 5例及正常儿童2 5例,对其头颅侧位片上舌骨的位置及方向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组较正常牙合组,在舌骨垂直向测量项目中H -S... 目的 分析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舌骨位置及方向的改变。方法 选取骨性安氏Ⅲ类错儿童2 5例及正常儿童2 5例,对其头颅侧位片上舌骨的位置及方向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组较正常牙合组,在舌骨垂直向测量项目中H -S(V)、H -FH、H -MP显著偏低,在水平向测量项目中H -S(H)显著增加,在反映舌骨长轴的角度测量项目中∠AH -MP显著减小,AR -H -ME显著增加。结论 与正常者相比,骨性安氏Ⅲ类错舌骨位置更靠前上,舌骨长轴与下颌平面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安氏he 舌骨位置 头影测量研究 X线 正常HE儿童 测量项目 头颅侧位片 对比研究 垂直向 水平向 正常者 顺时针 MP 长轴
下载PDF
FRⅢ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软组织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楠 汪隼 +2 位作者 樊林峰 成晓敏 李小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7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 :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前、后软组织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利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FRⅢ型矫治... 目的 :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前、后软组织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利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FRⅢ型矫治器矫治前、后,面型角、鼻唇角、颏唇角、上唇-E线距离均显著增大(P<0.05),Z角显著减小(P<0.05),下唇-E线距离显著减少(P<0.01);H角、上唇沟深、颏唇沟深、上唇基厚度、上唇紧张度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经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安氏Ⅲ类错患者,侧貌突度增大,Ⅲ类凹面型趋于平直,面部侧貌趋于美观;上唇近中移动,下唇远中移动,上唇突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型矫治器 安氏[牙合]畸形 反[牙合]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软组织角度改变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娜 张文娟 +1 位作者 史洪涛 张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软组织的角度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在矫治前(T0)、手术后3个月(T1)、1年(T2)及3年(T3)时拍摄...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软组织的角度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在矫治前(T0)、手术后3个月(T1)、1年(T2)及3年(T3)时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颌面部13个软组织标志点,测量所形成的角度,采用SPSS12.0软件包分别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利用q检验(Newman-Keuls法)比较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1)术后3个月与矫治前相比,除上下唇角(A’UL-B’LL)外,其余15项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a与手术后3个月相比,下唇基角(S-N’-B’)、面型角(G-Sn-Pos)(P<0.01);面凸角(Ns-Sn-Pos)、软组织面角(FH-Sn-Pos)、Z角和UL均有显著差异(P<0.05)。(3)术后3a与术后3个月比较,下唇基角(S-N’-B’)、面型角(G-Sn-Pos)(P<0.01),面凸角(Ns-Sn-Pos)、软组织面角(FH-SnPos)和全面凸角(Ns-Prn-Pos)、Z角、UL均有显著差异(P<0.05)。(4)术后3a与术后1a比较,面型角(G-Sn-Pos)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后3a内与软组织颏前点(Pos)相关的测量角度均有较大的复发趋势,但总体上看,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畸形 安氏[牙合]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头影测量
下载PDF
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安氏Ⅲ类骨性错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卫革 王云 +3 位作者 刘向辉 黄辉 刘震宇 应雪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恒牙期安氏Ⅲ类骨性牙牙合畸形的矫治难度大、过程复杂,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应用简化了疗程。文中观察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Ⅲ类错畸形后患者的软硬组织形态的改变。方法对15例骨性反畸形患者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 目的恒牙期安氏Ⅲ类骨性牙牙合畸形的矫治难度大、过程复杂,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应用简化了疗程。文中观察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Ⅲ类错畸形后患者的软硬组织形态的改变。方法对15例骨性反畸形患者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进行矫治,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对比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患者的软硬组织形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传动直丝弓技术利用口内支抗和轻力,能够迅速移动牙齿,并利用双层弓丝的作用移动牙根达到控根正轴的目的,为恒牙期安氏Ⅲ类骨性牙畸形、拒绝外科手术矫治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矫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直丝弓技术 传动效应 安氏骨性[牙合]畸形
下载PDF
安氏Ⅲ类错畸形的致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允嘉 王豫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8-360,共3页
关键词 安氏畸形 下颌前突 致病机制 遗传因素
下载PDF
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与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璐璐 刘洪臣 +2 位作者 黄旭明 张飞 赵志新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178-180,共3页
目的 对比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与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口内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 目的 对比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与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口内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进行矫治。对照组口内直丝弓矫治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进行矫治。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治疗开始后6—12个月,治疗组拔牙间隙关闭,安氏Ⅲ类错[牙合]纠正,上颌骨前方生长明显,下颌骨向前方生长抑制。SNA平均增加1.40°,SNB平均减少2.50°,ANB增大3.90°。对照组拔牙间隙关闭,上下颌骨无明显改变,SNA平均减少0.12°,SNB平均增加0.27°,ANB减少0.150°Ⅲ类骨面型仍存在。结论 在恒牙早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并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能促进上颌骨前移,抑制下颌骨向前方生长,可有效改善侧貌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器 恒牙早期 安氏[牙合] 拔牙间隙 殆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