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长期安流问题的再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淑贞 任伯平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3-469,共7页
黄河在东汉至唐的800多年间所谓“长期安流”,实际包括三种情况:(1)由于河道治理而暂时稳定;(2)虽无重大改道,但决溢仍很频繁;(3)由于下游严重战乱、人烟稀少,决溢徙损失相对减轻,以及因社会政治原因而致的资料缺失... 黄河在东汉至唐的800多年间所谓“长期安流”,实际包括三种情况:(1)由于河道治理而暂时稳定;(2)虽无重大改道,但决溢仍很频繁;(3)由于下游严重战乱、人烟稀少,决溢徙损失相对减轻,以及因社会政治原因而致的资料缺失。作者认为:所谓少数民族内迁,使土地利用方式改农归牧,从而使下游洪水泥沙减少的论点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东汉 安流 水灾 泥沙 洪水
下载PDF
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是否长期安流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淑贞 任伯平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8-92,共5页
作者认为黄河在东汉以后至唐800余年并非长期安流,有关少数民族内迁、改农归牧恢复了自然植被,使水土流失减轻的论点不能成立。
关键词 黄河 东汉 长期安流 水土流失 植被恢复 土地利用方式
下载PDF
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长期安流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淑贞 任伯平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53-55,共3页
通过对黄河变迁史的进一步考证、分析及黄土高原自然植被破坏与恢复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黄河在东汉以后至唐800余年并非长期安流,所谓少数民族内迁,改农归牧恢复了自然植被,使水土流失减轻的论点不能成立。
关键词 东汉 长期安流 黄河 水土流失 防洪
下载PDF
12世纪前后黄河在开封地区的安流与泛滥 被引量:9
4
作者 程遂营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32-36,共5页
在影响开封社会发展的诸多外部因素中,黄河在开封地区的安流与泛滥十分关键。春秋战国到唐代中期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黄河相对安流;唐末、五代、北宋黄河虽然已进入第二个泛滥期,但由于开封距离黄河较远、政府重点加以保护等原因,开封的... 在影响开封社会发展的诸多外部因素中,黄河在开封地区的安流与泛滥十分关键。春秋战国到唐代中期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黄河相对安流;唐末、五代、北宋黄河虽然已进入第二个泛滥期,但由于开封距离黄河较远、政府重点加以保护等原因,开封的社会发展并没有受到黄河的直接威胁。12世纪以后,随着宋室南迁,元、明、清时期黄河在开封地区的泛滥加剧,严重制约着开封社会的复兴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世纪前后 黄河 开封地区 安流 泛滥
下载PDF
试论东汉以后黄河下游长期安流之原因 被引量:4
5
作者 段伟 《灾害学》 CSCD 2003年第3期91-96,共6页
认为东汉王景治河后500多年黄河下游决溢次数、规模均逊于西汉时期及唐以后各代,主河道变迁亦少,可谓相对安流。其原因在于王景能根据河流规律,因势利导,扩大了黄河行洪能力,巩固了河堤,河道较为顺直;在王景之后,政府的治河机构进一步加... 认为东汉王景治河后500多年黄河下游决溢次数、规模均逊于西汉时期及唐以后各代,主河道变迁亦少,可谓相对安流。其原因在于王景能根据河流规律,因势利导,扩大了黄河行洪能力,巩固了河堤,河道较为顺直;在王景之后,政府的治河机构进一步加强,巩固河堤的工作得以继续进行;相对西汉时期,这一时期气候寒冷,黄河年径流量大为减少,消弱了致灾因子;黄河中游地区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黄河下游 安流原因
下载PDF
关于黄河在东汉至唐时期长期安流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淑贞 任伯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24-28,共5页
黄河在东汉至唐的800多年间所谓“长期安流”,实际包括三种情况:(1)由于河道治理而暂时稳定;(2)虽无重大改道,但决溢仍很频繁;(3)由于下游严重战乱及人烟稀少,决溢徙损失相对减轻,以及因社会政治原因而导致的资料缺失。作者认为:所谓少... 黄河在东汉至唐的800多年间所谓“长期安流”,实际包括三种情况:(1)由于河道治理而暂时稳定;(2)虽无重大改道,但决溢仍很频繁;(3)由于下游严重战乱及人烟稀少,决溢徙损失相对减轻,以及因社会政治原因而导致的资料缺失。作者认为:所谓少数民族内迁使土地利用方式改农归牧,从而使下游洪水泥沙减少的论点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安流 黄河下游 唐时期 黄河中游 土地利用方式 放牧强度 少数民族 洪水泥沙 土壤侵蚀 实测最大洪峰
下载PDF
五华安流大桥爆破拆除
7
作者 叶敬进 郭进越 《广东交通》 2011年第4期43-43,共1页
7月22日下午5时18分,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轰响,建成于1971年,长约210米的五华安流大桥完成历史使命,被成功爆破拆除。
关键词 爆破拆除 大桥 五华安流大桥 安全管理
下载PDF
炼石抟土补天裂 江水安流海无波——介绍三首描写女神的民乐合奏曲
8
作者 岳文 《视听技术》 1998年第9期77-78,共2页
雨果的老易情我为他新出的几张 唱片题写封面,其中有一张就是 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由阎惠昌指挥 台湾高雄市立国乐团演奏的专辑CD片 《女娲》(片号:HRP 7155—2)。在这张 CD片中,收录了三首乐曲,它们分别是 《女娲》、《神女赋》和《... 雨果的老易情我为他新出的几张 唱片题写封面,其中有一张就是 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由阎惠昌指挥 台湾高雄市立国乐团演奏的专辑CD片 《女娲》(片号:HRP 7155—2)。在这张 CD片中,收录了三首乐曲,它们分别是 《女娲》、《神女赋》和《海神音诗》。这三 首乐曲所描写歌颂的,是三位非常有名 的女神:女娲、巫山神女和妈祖。 《女娲》 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人是上帝造 的,那么,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又是 怎么来的呢? 《独异志》卷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 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 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乐合奏 补天裂 《神女赋》 伏羲女娲 巫山神女 神话传说 打击乐 女神 安流 高雄市
下载PDF
广东省五华县潭下——安流矿区钼多金属矿体地质特征
9
作者 胡文杰 《西部资源》 2017年第2期74-76,共3页
潭下—安流矿区钼多金属矿区位于区域构造紫金大断裂北西侧次级构造汶水背斜倾没端与宝山断裂的交汇处,围绕着汶水花岗岩侵入体的四周,具有良好的地质成矿条件和找矿远景。本文着重点在于通过对矿区矿床(体)地质特征的分析,阐明矿体赋... 潭下—安流矿区钼多金属矿区位于区域构造紫金大断裂北西侧次级构造汶水背斜倾没端与宝山断裂的交汇处,围绕着汶水花岗岩侵入体的四周,具有良好的地质成矿条件和找矿远景。本文着重点在于通过对矿区矿床(体)地质特征的分析,阐明矿体赋存特征,为该矿区寻找矿体的隐伏部分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体地质特征 接触带 潭下—安流矿区钼多金属矿区
下载PDF
东汉至唐黄河“安流”问题研究述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闵祥鹏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0年第8期8-15,共8页
东汉至唐黄河安流问题是自宋以来诸多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千百年来,围绕黄河在东汉至唐是否安流以及安流的原因学者们展开了长期的争论。文中对历代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梳理、总结与辨析,在此基础上赞同黄河在东汉至唐确实出现了相对... 东汉至唐黄河安流问题是自宋以来诸多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千百年来,围绕黄河在东汉至唐是否安流以及安流的原因学者们展开了长期的争论。文中对历代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梳理、总结与辨析,在此基础上赞同黄河在东汉至唐确实出现了相对安流的局面,但应以唐为界分为前后两期;重申了部分学者强调的相对安流的两点标准:一是主流是否有重大变迁;二是要考察决溢频次、受灾范围以及受灾程度,其中第一点尤为重要。提出了东汉至唐黄河安流是水土保持、工程防护、支津湖泽分泄多种因素平衡下结果,而唐以后黄河决溢频繁也是水土流失、支流湖泽淤塞等各种因素累积所形成的局面,由此分析了黄河之所以在东汉至唐八百年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而不同意过分强调某个方面而试图抹杀其他方面的"单因论"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唐朝 黄河安流
原文传递
数字人文视域下东汉至唐黄河安流问题研究述评及展望
11
作者 严思琪 张健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120,129,共14页
自1962年谭其骧发表《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一文以来,学界就东汉至唐黄河安流及其相关问题展开很多讨论。基于数字人文视角,采用“远读”与“细读”研究方法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厘清其文献... 自1962年谭其骧发表《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一文以来,学界就东汉至唐黄河安流及其相关问题展开很多讨论。基于数字人文视角,采用“远读”与“细读”研究方法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厘清其文献特征、研究热点与主题脉络。结果显示:研究在2000年前后关注度较高,且整体呈现跨学科研究趋势;研究热点聚焦于黄河灾害史、黄河水利史与黄河流域环境变迁研究3项学术主题,并对应探讨了黄河安流的界定标准、王景治河工程及其意义、黄河安流的影响因素等核心内容。针对这些既集综合性又具复杂性的研究问题,目前研究结论尚存在不确定性,今后研究须在史料数字化整合与处理的基础上,融合多学科视角、方法与技术手段,进一步揭示黄河流域人水互动系统多尺度时空演化过程、机制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安流 谭其骧 历史时期 数字人文
原文传递
东汉黄河安流的原因分析
12
作者 贺慧慧 《秦汉研究》 2010年第1期212-219,共8页
关于东汉黄河安流与否,各家亦是众说纷纭。综合而言,肯定安流局面存在者居多,分析安流原因亦不外如下几种观点:第一,东汉以后游牧民族取代原来的农耕民族入居黄土高原,使黄河中游地区植被得到恢复和保护;第二,王景治河以后,下游河道入... 关于东汉黄河安流与否,各家亦是众说纷纭。综合而言,肯定安流局面存在者居多,分析安流原因亦不外如下几种观点:第一,东汉以后游牧民族取代原来的农耕民族入居黄土高原,使黄河中游地区植被得到恢复和保护;第二,王景治河以后,下游河道入海顺直;第三,黄河下游地区有许多分流和湖泊。本文试图通过对东汉以前黄河泛滥状况的追述和东汉时期黄河及黄河流域状态的描述,来说明安流状态存在的问题,并从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等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论述安流状况出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黄河 原因 安流 地区 游牧民族
原文传递
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从历史上论证黄河中游的土地合理利用是消弭下游水害的决定性因素 被引量:160
13
作者 谭其骧 《学术月刊》 1962年第2期23-35,共13页
提起黄河,人人都知道它在解放以前是一条灾害性很严重的河流,经常闹漫溢、决口、改道。这是历史事实。但从整个历史时期看来,黄河水灾的频率与严重性并不是前后一律的。我在1955年5月为中国地理学会所作的一次题为“黄河与运河的变迁”... 提起黄河,人人都知道它在解放以前是一条灾害性很严重的河流,经常闹漫溢、决口、改道。这是历史事实。但从整个历史时期看来,黄河水灾的频率与严重性并不是前后一律的。我在1955年5月为中国地理学会所作的一次题为“黄河与运河的变迁”的讲演词里,已着重指出了这一点。在那篇讲演词里,我把从有历史记载以来直到解放为止全部黄河历史,分成唐以前和五代以后前后二期,指出黄河在前期决徙次数并不很多,基本上利多害少,只是到了后期,才变成决徙频仍,有害无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长期安流 黄河流域 水土流失 关中盆地 东汉 西汉 下游水 历史时期 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长期安流的原因——兼与谭其骧先生商榷 被引量:17
14
作者 任伯平 《学术月刊》 1962年第9期51-53,56,共4页
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关键问题之一。这个地区严重的水力土壤侵蚀,长期以来不仅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而且给下游治理带来许多困难。因此,研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发展的过程,找出其历史根源,对于今后黄河治本有很大的意义。谭其... 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关键问题之一。这个地区严重的水力土壤侵蚀,长期以来不仅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而且给下游治理带来许多困难。因此,研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发展的过程,找出其历史根源,对于今后黄河治本有很大的意义。谭其骧先生在其“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一文中,考证了黄河中游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农牧业发展的情况,从而论证了一个确切的事实,即黄河下游的灾害发展过程与中游的开垦过程是大体吻合的。但是谭先生所提出的主要论点,即认为在东汉以后,由于中游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使水土流失程度大大减轻,因而形成了下游八百多年的安流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安流 黄河中游地区 水土流失 黄河下游 土地利用方式 治理黄河 东汉 历史根源 农牧业发展 商榷
原文传递
读任伯平“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长期安流的原因”后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邹逸麟 《学术月刊》 1962年第11期49-51,共3页
《学术月刊》本年第二期刊载了谭其骧先生“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一文,第九期又刊载了任伯平先生“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长期安流的原因”一文。谭文的结论是:东汉以后,由于黄河中游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变成以畜... 《学术月刊》本年第二期刊载了谭其骧先生“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一文,第九期又刊载了任伯平先生“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长期安流的原因”一文。谭文的结论是:东汉以后,由于黄河中游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变成以畜牧为主,使水土流失程度大大减轻,这是下游之所以会出现长期安流局面的决定性因素。任文不同意谭文的看法,对谭文论点提出了几点驳难,从而又作出了这一时期长期安流的原因“不能归之于中游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仍应归之于东汉初年王景治河的功绩的结论。我是同意谭先生的看法的,兹就任文对谭文的驳难和任先生自己的看法一一提出来加以讨论,请任先生和读者们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安流 土地利用方式 水土流失 东汉 黄河下游 黄河中游地区 原因 自然植被 西汉末年 看法
原文传递
黄河决徙与黄河冲积扇发育关系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容全 郑良美 耿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7年第4期81-87,共7页
在论证黄河冲积扇仍处于建造时期当中,得出决徙是建扇过程发生的自然现象.下游河道历史上两期安流跟两期暖湿气侯背景的出现不无联系.治河方向应以滞缓建扇过程和保护河口海岸为原则,这样才符合自然规律.
关键词 黄河下游 冲积扇 决徙 安流
下载PDF
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钮仲勋 《地理研究》 1986年第1期58-64,共7页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发生过多次变迁,人类活动是影响变迁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此对战争中的人为决堤,治河中的人工挽堵、筑堤以及中游地区的农垦等方面的影响作了探讨。
关键词 黄河下游 人类活动 历史时期 河道变迁 金代黄河 黄河中游地区 长期安流 决溢 魏晋南北朝 束水攻沙
下载PDF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Modern Agricultural Logistics in Xi'an Based on Systematic Diynamics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琰 哈奔 李红霞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9期1252-1255,1259,共5页
[Objective] The devlopmental stratagies for modern agricultural logistics industry in Xi’an were studied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Method] By dint of system dynamics,reality analysis and relevant data were applied to... [Objective] The devlopmental stratagies for modern agricultural logistics industry in Xi’an were studied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Method] By dint of system dynamics,reality analysis and relevant data were applied to support the exploration of each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logistics industry.In the meantime,according to the concrete data,the systematic dynamics model was set up based on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and Xi’an agricultural economy cooperation.In addition,each influencing factor was expounded.[Result]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logistics requirement and logistics supply in Xi’an City were increasing;the idea of reducing the cost through improving agricultural logistics requirement was not ideal;the increasing input to agricultural logistics can reduce cost and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third party increasing investment can reduce cost and accelerate economic development.[Conclusion] It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 dynamics Xi'an agricultural logistics industry COUNTERMEASURES
下载PDF
从谭其骧先生问学记 被引量:1
19
作者 葛剑雄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2-36,共5页
二月二十五日是老师季龙谭其骧先生八十寿辰,我们在上海集会庆祝。听到金冲及先生等前辈学长出自肺腑、热情洋溢的贺词,更增加了作为谭先生的学生的自豪。系列先生门墙已经十年有余了,其间由于担任助手,受教益的机会比其他师兄弟更多,... 二月二十五日是老师季龙谭其骧先生八十寿辰,我们在上海集会庆祝。听到金冲及先生等前辈学长出自肺腑、热情洋溢的贺词,更增加了作为谭先生的学生的自豪。系列先生门墙已经十年有余了,其间由于担任助手,受教益的机会比其他师兄弟更多,先生的不少言行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这里就择记二事。一先生治学,一向主张求实求真,在修订《中国历力史地图集》的过程中,他更是坚持这种精神,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工作自1955年重编改绘杨守敬《历代舆地图》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事实 实事求是 黄河水患 爱国主义 历史地图集 黄河下游 求真 标准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长期安流
下载PDF
On-line detection of Cu(II) in bioleaching system by anodic stripping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妍 陈淼 +1 位作者 金庆辉 赵建龙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582-587,共6页
On-line Cu (II) ion concentration detection in bioleaching system was achieved by anodic stripping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ASDPV). Good linearity between Cu (II) concentration and oxidation peak current ... On-line Cu (II) ion concentration detection in bioleaching system was achieved by anodic stripping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ASDPV). Good linearity between Cu (II) concentration and oxidation peak current was obtained when Cu (II) existed in 0K media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1μmol/L (64μg/L) to 1 mmol/L (64 mg/L). Moreover, when 0.2 mol/L KCl was added into this media, the linear detection range could be extended from 1 mmol/L to 100 mmol/L (6.4 g/L). The reduction of Cu (II) to metallic copper was shown to proceed as two successive single-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 involving an intermediate chemical step where the cuprous ion (Cu+) was complexed by chloride to form the dichlorocuprous anion (CuCl-). In addition, interference effect was also investigated when Fe3+existed in the media, which was the common situation in the copper bioleaching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no interference effect once the concentration of Fe3+was less than 100 mmol/L (5.6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k current Fe3+interfere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