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溪茶文化与安溪茶歌的发展与传承 被引量:4
1
作者 任红星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73-374,共2页
安溪茶歌是安溪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对安溪茶歌的音律及风格特征分析,以表现出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就安溪茶歌与茶文化对安溪茶业的传播与发展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 安溪茶文化 茶歌 茶业
下载PDF
安溪茶文化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玉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2-153,共2页
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茶文化的兴盛和旅游行业的发展,茶文化与旅游自然结合到一起,形成独具民族韵味的茶文化旅游。本文以安溪茶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安溪茶文化旅游存在茶文化含量低、产品功能单一两个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 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茶文化的兴盛和旅游行业的发展,茶文化与旅游自然结合到一起,形成独具民族韵味的茶文化旅游。本文以安溪茶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安溪茶文化旅游存在茶文化含量低、产品功能单一两个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深度挖掘安溪茶文化内涵、树立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打造体验式的茶文化旅游产品等方面提出优化对策,旨在进一步开发安溪特色茶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溪茶文化旅游 问题现状 分析 对策
下载PDF
安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策略 被引量:16
3
作者 胡赛强 《茶叶通讯》 2010年第3期36-38,40,共4页
介绍安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类型,重点分析其主要特色,在研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地开发策略,为安溪茶文化旅游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安溪茶文化旅游 资源特色 开发策略
下载PDF
安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策略 被引量:4
4
作者 胡赛强 《茶叶科学技术》 2010年第3期45-49,共5页
介绍安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类型,重点分析其主要特色,在研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地开发策略,为安溪茶文化旅游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安溪茶文化旅游 资源特色 开发策略
下载PDF
福建安溪茶文化探幽
5
作者 易新丽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7期116-118,125,共4页
安溪是闻名中外的“闽南茶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产茶历史悠久,由安溪先民共同创造并积累的茶文化,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探析安溪茶文化的根源、价值及表现形式,明确当前安溪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路径,是现阶段社会主... 安溪是闻名中外的“闽南茶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产茶历史悠久,由安溪先民共同创造并积累的茶文化,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探析安溪茶文化的根源、价值及表现形式,明确当前安溪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路径,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在更为复杂的国际竞争中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有力举措。文章分析安溪茶文化的内容和内涵,并探寻安溪茶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旨在促进茶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溪茶文化 传播 发展
下载PDF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博览园总体概念规划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胡赛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6702-16706,共5页
该研究介绍了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博览园规划建设的背景,在综合分析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规划定位,提出规划策略和概念以及规划方案:包括总体布局、分区功能定位、景点策划、规划实施建议,为该项目的建设实施提供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博览园 总体概念规划
下载PDF
安溪茶文化旅游节暨首届中国铁观音乌龙茶节将于十二月中旬举行
7
作者 蔡建明 《茶报》 2000年第3期47-47,共1页
由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旅游局联全主办,安溪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暨首届中国安溪铁观音乌龙茶节将于2000年12月中旬在乌龙茶(名茶)乡——安溪县举行。
关键词 安溪茶文化旅游节 中国铁观音乌龙茶节 茶叶批发市场落成典礼 大型民俗表演 茶王邀请赛
原文传递
认知对农户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影响--以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为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吉龙 张永勋 李先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42-1452,共11页
农户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和直接参与者,对遗产保护的认知影响着参与保护的积极性,进而影响遗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护与发展措施实施的信息反馈,也是政策制定和改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建安溪铁... 农户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和直接参与者,对遗产保护的认知影响着参与保护的积极性,进而影响遗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护与发展措施实施的信息反馈,也是政策制定和改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为例,在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认知对其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遗产保护认知的行为态度对其参与遗产保护意愿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但农户遗产保护认知的主观规范、控制认知对其参与遗产保护意愿的正向影响显著,从而通过参与遗产保护意愿的中介作用对参与遗产保护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0.292、0.442。2)参与遗产保护的能力和遗产保护的制度环境是影响农户是否愿意参与遗产保护的关键因素。3)农户遗产保护认知的3个维度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控制认知两两存在显著地相互正向影响,其中行为态度与控制认知的相互影响最大,影响系数达到0.652。基于此研究结果,提出关于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保护制度、落实激励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此深入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户认知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下载PDF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线性场域下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与活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梁晶璇 宋慧琪 +2 位作者 官炳宏 郑琼娥 陈佑成 《农业展望》 2020年第12期107-112,共6页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是实现传统农业文明传承与文化生态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关键举措。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作为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其保护与活化关乎铁观音文化传承与经济...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是实现传统农业文明传承与文化生态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关键举措。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作为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其保护与活化关乎铁观音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线性文化遗产理念是通过对沿线文化遗产有效串联,实现遗产传承的整体化与持久化发展。将线性思维融入铁观音文化系统保护与活化,基于线性文化遗产的特征研究构建三维分析框架,以此分析梳理铁观音文化系统保护与活化现状,进而从将遗产区的茶山村落串联成线,纳入沿线物质与非物质遗产(X-Y维度);形成"铁观音之路"的整体线性保护与活化格局(X-Z维度);实施"铁观音之路"沿线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类型的保护与活化措施(X-Y-Z维度)等方面,提出线性场域下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保护与活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三维分析框架
下载PDF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政策制定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ISM模型
10
作者 杨扬 谢锦龙 +1 位作者 张伟成 范水生 《台湾农业探索》 2023年第5期44-51,共8页
【目的/意义】为应对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在后申遗时代中遇到的威胁与挑战,创新遗产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遗产保护效果。【方法/过程】采用德尔菲法进行问卷函询选定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制定和优化的影响因素,并基于ISM模型... 【目的/意义】为应对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在后申遗时代中遇到的威胁与挑战,创新遗产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遗产保护效果。【方法/过程】采用德尔菲法进行问卷函询选定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制定和优化的影响因素,并基于ISM模型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梳理各个因素的层次结构关系,分析政策制定和优化的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根本因素。【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科研队伍的质量、相关主体的经济需求、社会需求度是影响保护政策制定的基础;政策保护对象、多方利益协调机制、农户对遗产保护的认知度、生产技术对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政策制定起到辅助作用;政策内容、实施手段、实施人员是政策制定和优化的直接因素。根据研究结果,分别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M模型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农业文化遗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记忆量表开发——以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为例
11
作者 梁晶璇 张孙博文 +2 位作者 王一佳 谢志锋 陈佑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26-435,共10页
2016年以来,我国多项文件强调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根据农业文化遗产特有的文化属性,引入文化记忆的概念,探讨其文化记忆的构成维度,进而从各维度分析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有利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选取福建安溪铁观... 2016年以来,我国多项文件强调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根据农业文化遗产特有的文化属性,引入文化记忆的概念,探讨其文化记忆的构成维度,进而从各维度分析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有利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选取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作为研究案例,采用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探析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记忆结构维度。研究发现,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记忆是一个包含物态文化记忆、精神文化记忆、行为文化记忆、制度文化记忆、归属层文化记忆、相近层文化记忆、农业大文化记忆、时空维度文化记忆八个范畴的多维度结构,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记忆可以从以上八个维度予以测度。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记忆进行质性探索与量化验证,厘清其结构维度,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记忆量表,以期为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文化记忆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混合研究方法 量表开发
下载PDF
茶香飘四海 茗缘连五洲——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综述
12
作者 徐建竹 《福建通讯》 2001年第1期18-19,共2页
茶韵氤氲安溪胜景,诗声缭绕中国茶都。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暨中国安溪铁观音鸟龙茶节,吸引了来自日本、俄罗斯、美国、新加坡、印尼和香港、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中外嘉宾,他们在尽情领略茶乡安溪... 茶韵氤氲安溪胜景,诗声缭绕中国茶都。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暨中国安溪铁观音鸟龙茶节,吸引了来自日本、俄罗斯、美国、新加坡、印尼和香港、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中外嘉宾,他们在尽情领略茶乡安溪山水之美的同时,深深地沉浸在内涵丰富、绚丽多姿的中华茶文化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 茶业 旅游业 茶文化
下载PDF
茶以载道——例谈茶文化道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深度融合
13
作者 钟晓云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7-78,共2页
安溪以茶闻名,产茶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茶文化源远流长,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传递出“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以及独树一帜的茶文化道德价值观。坐落于此的福建省安溪县第十八小学,因茶而美,依茶而兴,依托安溪茶文化,做足... 安溪以茶闻名,产茶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茶文化源远流长,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传递出“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以及独树一帜的茶文化道德价值观。坐落于此的福建省安溪县第十八小学,因茶而美,依茶而兴,依托安溪茶文化,做足做强茶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道精神 安溪茶文化 福建省安溪 深度融合 道德教育 道德价值观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闽南古茶树资源价值与保护策略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环珠 林文雄 +2 位作者 闵庆文 范水生 陈志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08-1513,共6页
古茶树是重要的茶叶种质资源,不仅对茶叶抗性和品质改良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同时还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地茶叶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闽南地... 古茶树是重要的茶叶种质资源,不仅对茶叶抗性和品质改良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同时还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地茶叶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闽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之一,古茶树资源丰富。加强闽南地区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对于推动闽南地区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阐述了闽南古茶树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在价值,分析了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闽南古茶树资源保护的策略及其开发利用的路径与措施,可为促进古茶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闽南古茶树资源 开发利用 生态保护
下载PDF
深化福建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福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功案例及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美艳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0-51,共2页
福建安溪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已成为中华茶文化和闽茶文化一朵亮丽的奇葩。安溪县如何深化茶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安溪茶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分析借鉴其在文化体制... 福建安溪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已成为中华茶文化和闽茶文化一朵亮丽的奇葩。安溪县如何深化茶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安溪茶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分析借鉴其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做法及启示,希望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协同推进福建社会主义文化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体制改革 安溪茶文化 福建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
原文传递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ents in Different Tea Garden Types in Fujian Province, China
16
作者 徐萍 杨丽韫 +1 位作者 刘某承 彭飞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4年第4期356-363,共8页
Anxi is the largest producing area of Tie Guanyin tea in China. “The cultural system of Tie Guanyin tea in Anxi” was selected as “Nationa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China-NIAHS) in 2014. Tea gar... Anxi is the largest producing area of Tie Guanyin tea in China. “The cultural system of Tie Guanyin tea in Anxi” was selected as “Nationa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China-NIAHS) in 2014. Tea gardens in this region are organic, ecological or non-ecological. After sampling the soil in these three kinds of tea gardens, we compared soil properties and nutrient content at different soil depths us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es. Our aim was to provide a scientiifc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ea plantations. We measured and analyzed soil in two organic, three ecological and one non-ecological tea gardens at depths of 0–10 cm and 10–20 cm in Anxi County. According to Duncan multiple comparisons and t tests, soil nutrients differed between organic and ecological or non-ecological tea gardens at 0–10 cm.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differed between organic and non-ecological tea garden soils at 10–20 cm. In organic tea gardens, soil bulk density, porosity, relative water content,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were advantageous for tea tree growth. In ecological tea gardens, the indicators were appropriate and relatively advantageous for tea tree growth at a soil depth of 0–10 cm. For non-ecological tea garden, the nutrients were at a compact level and negatively affect tea growth.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soil properties and nutrient content in organic and ecological tea gardens are superior to non-ecological tea garde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tea gardens is the most suitable strategy for the growth of tea tr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tea garden ecological tea garden non-ecological tea garden soil properties soil nutrient content Tie Guanyin tea ANXI China-NIAH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