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白石丁氏家族看宋代以来闽南海洋环境与家族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苏惠苹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96-499,共4页
唐宋以来,白石丁氏家族肇基于九龙江下游滨江地带,开始了与海洋互动的历史进程。有宋一代的丁氏家族为当地水利建设贡献良多,日渐成为漳州一带的望族。至明代中叶,在私人海上贸易的大军中,白石丁氏开始崭露头角。明清鼎革,海商徐跃占葬... 唐宋以来,白石丁氏家族肇基于九龙江下游滨江地带,开始了与海洋互动的历史进程。有宋一代的丁氏家族为当地水利建设贡献良多,日渐成为漳州一带的望族。至明代中叶,在私人海上贸易的大军中,白石丁氏开始崭露头角。明清鼎革,海商徐跃占葬贤宦祠地一案呈现家族衰微之象;直至清代中期,白石丁氏在海洋贸易中日益活跃,海洋经济实现了对家族建设的反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以来 闽南 白石丁氏 水利建设 海洋社会环境 家族建设
下载PDF
宋代以来常州城中的“厢”——城市厢坊制的平面格局及演变研究之一叶 被引量:7
2
作者 钟翀 方毓琦 +2 位作者 王晓媛 徐婕莉 胡晶晶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08,共9页
常州城在宋代是我国最大的围郭城市之一,针对该城厢坊制平面格局及其演变的考察颇具研究价值。中古以降常州城中的"厢"先后经历自宋代的4个兵马都监、到元代的录事司下辖区划单元,再到明清时期"改坊为厢"的变化,其... 常州城在宋代是我国最大的围郭城市之一,针对该城厢坊制平面格局及其演变的考察颇具研究价值。中古以降常州城中的"厢"先后经历自宋代的4个兵马都监、到元代的录事司下辖区划单元,再到明清时期"改坊为厢"的变化,其功能得以长期延续并不断扩展。宋以来常州城市管理职能机构循"宋双桂坊(乡)——元录事司——明清厢"这一演变模式,以及明以后城中"厢"与"啚(里)"所显示的对应关系,折射出古代地方中心城市在城乡管理上的同一性与继承性,而这可能也反映了我国传统城市在治理上的共性与城乡差异的实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 厢坊制 城市平面格局 宋代 城市历史形态学
下载PDF
论宋代以来广西瑶族的山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郑维宽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6-351,共6页
广西是中国瑶族人口的集中分布地,占全国瑶族人口的60%。但广西并不是瑶族的起源地,今天的分布格局是唐宋以来不断迁徙形成的。广西瑶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长沙武陵蛮,又称黔中蛮或五溪蛮。随后不断南迁,南朝时到达今湘南粤北... 广西是中国瑶族人口的集中分布地,占全国瑶族人口的60%。但广西并不是瑶族的起源地,今天的分布格局是唐宋以来不断迁徙形成的。广西瑶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长沙武陵蛮,又称黔中蛮或五溪蛮。随后不断南迁,南朝时到达今湘南粤北地区。隋唐时期,广西东北部已分布着较多莫瑶(1)。宋代瑶族在广西的分布更为广泛,宋人范成大记载了桂北瑶族的分布情况,他说:"瑶本五溪瓠之后,其壤接广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广西 生态环境 山地开发 宋代 集中分布 分布格局 秦汉时期
下载PDF
山水屏风、山居图与书斋图——宋代以来三种山水图像之间的演变与联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文琪 《中国书画》 2018年第11期4-9,共6页
传统绘画中的“山水”题材,在图像的形式方面经历过许多转变。早期的山水作品真迹已经湮没不见,但我们可以在流传下来的人物画上看到,以屏风或壁画为载体出现的、被精心绘制的山水图像。两宋时期常见的山居图,基于文学或历史典故中的母... 传统绘画中的“山水”题材,在图像的形式方面经历过许多转变。早期的山水作品真迹已经湮没不见,但我们可以在流传下来的人物画上看到,以屏风或壁画为载体出现的、被精心绘制的山水图像。两宋时期常见的山居图,基于文学或历史典故中的母题,描绘没有现实指向的场所,即使尺幅小如团扇,在山水中的居所里,屏风上的山水图细节也被详细描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屏风 图像 山居 演变 宋代 书斋 传统绘画
下载PDF
宋代以来客家移民开发岭南西部边疆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维宽 《广西地方志》 2013年第5期35-40,共6页
宋代以来客家人向岭南西部边疆的不断迁移,充分体现了中央王朝对岭南西部的经略方向和经济开发进程。随着客家移民的触角从早期的桂东南逐渐延伸到北部湾沿岸、桂西南沿边和桂西边缘地区,在人口增长和生产技术的推动下,岭南西部的经济... 宋代以来客家人向岭南西部边疆的不断迁移,充分体现了中央王朝对岭南西部的经略方向和经济开发进程。随着客家移民的触角从早期的桂东南逐渐延伸到北部湾沿岸、桂西南沿边和桂西边缘地区,在人口增长和生产技术的推动下,岭南西部的经济开发经历了一个从东至西、从腹地到沿边地带推进的过程。在此客家移民、经济开发与王朝的边疆经略相契合,而客家移民无疑是主体,在王朝经略岭南西部、开发和巩固岭南边疆、实现岭南西部边疆地区"内地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西部 边疆 客家人 宋代 明代 清代
下载PDF
宋代以来中国人口问题形成探析
6
作者 刘树友 吴玉玲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0-51,共2页
“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突出的国情。”人口众多是引发中国现阶段诸多重大社会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也是解决中国现阶段诸多重大社会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其实,人口众多是宋元以来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引发宋元以来的中国一系列... “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突出的国情。”人口众多是引发中国现阶段诸多重大社会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也是解决中国现阶段诸多重大社会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其实,人口众多是宋元以来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引发宋元以来的中国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口 题形 宋代 人口众多 社会问题 中国社会 宋元
下载PDF
浅谈宋代以来的碑刻书法
7
作者 王平 《艺术评鉴》 2020年第1期35-36,51,共3页
自宋以来,碑刻的书写者和镌刻者对于书法的艺术意味追求更为自觉,但碑刻的文化价值却日益衰退,其中的原因书法史学界虽已有多种阐说,但若从更为广阔的思想史、社会史角度审视,儒学宋明理学对于书法的影响和清儒对"汉学"的推... 自宋以来,碑刻的书写者和镌刻者对于书法的艺术意味追求更为自觉,但碑刻的文化价值却日益衰退,其中的原因书法史学界虽已有多种阐说,但若从更为广阔的思想史、社会史角度审视,儒学宋明理学对于书法的影响和清儒对"汉学"的推崇或许是这一历史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碑刻 书法 衰微
下载PDF
“势中见理”--宋代交椅的风雅变迁
8
作者 王蕊 王双全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57,165,共7页
目的站在宋代设计思维方式的研究角度,以理势思想中的“势中见理”关系为研究脉络,对宋代交椅形制的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宋代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轨迹,探索传统思想下的宋代美学设计思维。同时为家具史研究、艺术史研究和文... 目的站在宋代设计思维方式的研究角度,以理势思想中的“势中见理”关系为研究脉络,对宋代交椅形制的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宋代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轨迹,探索传统思想下的宋代美学设计思维。同时为家具史研究、艺术史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文化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一方面,梳理了宋代交椅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以交椅的式样、造型、风格、构件为切入点,对宋代交椅形制进行了详尽研究;另一方面,从坐姿、礼制、架势、工巧的角度分析了交椅在使用、等级、表现、技法上所呈现的变迁之“势”。结论在文人士大夫自主意识较强的时代氛围下,统治阶级的观念、文人阶层的审美、市民群众的实用、梓人群体的技艺,四者结合构成了宋代交椅“经世致用”“托物言志”“道本器末”“尚巧达善”的审美造物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理学 交椅形制 变迁 势中见理 造物思维
下载PDF
宋代官修方书中脏腑病证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德辰 沈金涛 +1 位作者 李良松 常佩雨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55-659,共5页
宋代官修方书是宋代医学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在医学门户未大量分化之前最系统、最全面的中医学术总结。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而脏腑病证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核心,宋代官修方书中记载有大量脏腑病证相关内容,近年来学者们对其中各... 宋代官修方书是宋代医学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在医学门户未大量分化之前最系统、最全面的中医学术总结。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而脏腑病证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核心,宋代官修方书中记载有大量脏腑病证相关内容,近年来学者们对其中各个脏腑的病证大都有所讨论,但仍不够系统与精深,宋代官修方书的系统性、权威性、实用性及承上启下作用为脏腑病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样本,值得系统挖掘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官修方书 脏腑学说 脏腑病证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天下·天子·天理:论宋代院体画主题的三个维度
10
作者 喻颖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9,152,共17页
宋代院体画作为皇家扶持的绘画类型,其主题围绕“天下”“天子”和“天理”形成不同的维度;宋代院体山水画形成“山水-庙堂”的天下结构关系,其主题从“天人关系”的表象隐喻地指向“天下”;宋代院体人物画主题隐喻地指向“天子”,这一... 宋代院体画作为皇家扶持的绘画类型,其主题围绕“天下”“天子”和“天理”形成不同的维度;宋代院体山水画形成“山水-庙堂”的天下结构关系,其主题从“天人关系”的表象隐喻地指向“天下”;宋代院体人物画主题隐喻地指向“天子”,这一主题指向从“君与民”“君与臣”“君与君”三个层面展开;宋代院体花鸟画主题隐喻地指向“天”或“天理”,通过“以物观物”和“观之以理”的方式呈现。宋代院体画主题的三个维度对应形成一种“三位一体”的意识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院体画 天下 山水画 天理
下载PDF
“义”在宋代的应用与价值
11
作者 程民生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2,共11页
宋代是义观念实践的一个历史高潮。宋代之义具有崇高神圣的精神地位,受到上至皇帝、下及盗贼的追捧。宋代强调君臣以义立,皇帝以义结天下人心,以义对内理政、对外交好。士大夫之公义指正义、刚正的气概,是高尚情操,其小义主要体现在对... 宋代是义观念实践的一个历史高潮。宋代之义具有崇高神圣的精神地位,受到上至皇帝、下及盗贼的追捧。宋代强调君臣以义立,皇帝以义结天下人心,以义对内理政、对外交好。士大夫之公义指正义、刚正的气概,是高尚情操,其小义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朋友的责任担当与无私帮助,个人之间也多称兄道弟以及结拜兄弟。武人之公义通常都是忠于朝廷,慷慨赴义,其私义多表现于结拜兄弟。民间之义除公益之义外,还有更多样的表现形式,如互济互助、扶正驱邪,包括义居、复仇杀人,结义现象更为普遍,既有义兄弟,也有义父子,均受到法律的承认。义观念的强化和实践,体现着宋人的奉献精神、自律精神、契约精神。从开国皇帝赵匡胤传下来的以义治国策略,是宋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举 结义 宋代
下载PDF
宋代地方政府公信力损耗及其治理论析
12
作者 王晓龙 谢向辉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5,共9页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政府履职能力的认可和信任度,属于政府的无形资产。宋代地方政府在行政中公信力损耗严重,主要表现在政策执行朝令夕改、失信于民,官员滥用权力残害民众、贪赃腐败、渎职怠政等方面。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部分...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政府履职能力的认可和信任度,属于政府的无形资产。宋代地方政府在行政中公信力损耗严重,主要表现在政策执行朝令夕改、失信于民,官员滥用权力残害民众、贪赃腐败、渎职怠政等方面。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部分官员素质较差,地方财政窘迫,中央政令和考核指标要求以及监督问责体制难以发挥实效等。为了挽回民众信任,宋朝统治者也提出一系列防治举措,既有制度层面的法令规章,也有执行层面的人事运作,还包括诸如《官箴书》之类的劝诫引导等,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缺乏严格的惩治措施和长效问责机制,特别是中央决策的可行性和对地方财政的搜刮,导致地方政府违法扰民问题仍屡禁不止,治理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宋代民众以“不清不浊”的浆水色来形容地方政府和官员,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地方政府 公信力 防治举措 反思
下载PDF
宋代官方的通信速度
13
作者 程民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2,F0002,共15页
宋代官方通信的设计速度,沿袭前代最快为日行500里。但始终未在现实中实现而习以为常,纵容了以后标准的下降。通信速度宋初最快,特殊者日行约450里,正常者不过约345里,其他军事紧急情报日均多在200余里和100余里,普通公文通常日均数十... 宋代官方通信的设计速度,沿袭前代最快为日行500里。但始终未在现实中实现而习以为常,纵容了以后标准的下降。通信速度宋初最快,特殊者日行约450里,正常者不过约345里,其他军事紧急情报日均多在200余里和100余里,普通公文通常日均数十里。以后虽制度不断严格、复杂,但效率并没有提升,至北宋末明显下降。南宋长期处于战时状态,重要关头和重点热线,通信体系在官方强力建设下一度呈现应有的机敏,最快速度日均约318里。但最高日行350里的设计速度明显低于北宋,以及计算出的最快速度南宋始终没有达到北宋,整体上发生逆转,朝廷指令传到最远的广西需要半年乃至一年。作为官府的脉络系统,通信速度反映着朝廷政令运转效率和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速度 信息传递 宋代 驿传
下载PDF
古代科技巅峰为何出现在宋代
14
作者 陆敏珍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10-112,共3页
中国古代科技巅峰出现在宋代,是中外科学史学者研究中的普遍共识。分析宋代经济和军事方面的需求对科技研究和开发的影响、分析科技发展与教育以及哲学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科技发明在宋代的体制化等问题,是回答古代科技巅峰缘何出... 中国古代科技巅峰出现在宋代,是中外科学史学者研究中的普遍共识。分析宋代经济和军事方面的需求对科技研究和开发的影响、分析科技发展与教育以及哲学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科技发明在宋代的体制化等问题,是回答古代科技巅峰缘何出现在宋代的主要方向。在考虑社会需求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宋代科学家与发明家群体中形成的科学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科技发展 社会需求 科学气质
下载PDF
宋代岁时节日里的饮食流动与“守望相助”
15
作者 成明明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宋代普遍存在节前和节日当天的饮食馈赠习俗,既有官方、僧道机构的单向度赠送,又有民间百姓及文人士大夫的互赠行为,这种饮食流动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守望相助”精神。宋人对饮食的关注讲究,饮食与身份匹配的亲缘关系,饮食流动中“同乐... 宋代普遍存在节前和节日当天的饮食馈赠习俗,既有官方、僧道机构的单向度赠送,又有民间百姓及文人士大夫的互赠行为,这种饮食流动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守望相助”精神。宋人对饮食的关注讲究,饮食与身份匹配的亲缘关系,饮食流动中“同乐”“共享”的情绪价值,是“守望相助”实现的社会基础;而节日饮食具有的趋吉避邪、祭祀祈福和欢乐团聚功能,则是“守望相助”实现的文化心理。宋代节日饮食的流动馈赠,从文人士大夫视角来看更是以传统的力量辉映践行了“修齐治平”的理想愿景。宋代节日饮食书写,可以洞视出宋韵文化的某些特质——烟火气和神秘性兼具,世俗性和高雅性并存,“俗里光尘合,胸中泾渭分”的精神底蕴和意趣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时节日 饮食 馈送 守望相助 宋代
下载PDF
器物文化视阈下宋代服饰审美研究
16
作者 张虹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5,共8页
文章从器物文化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图像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在古籍文献、传世图像与出土文物中钩沉索隐,撷取宋代家具、瓷器类型与服饰形制风格,或就色彩装饰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推理宋代服饰器物文化内涵及其审美价值。研究表明... 文章从器物文化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图像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在古籍文献、传世图像与出土文物中钩沉索隐,撷取宋代家具、瓷器类型与服饰形制风格,或就色彩装饰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推理宋代服饰器物文化内涵及其审美价值。研究表明:宋人对待家具、瓷器及服饰器物文化的态度,既有承续传统的“大道至简”思想的体现,也有文人精神与“世俗化”思想的体现。宋代服饰基本遵循清雅简素,但局部装饰却材美工巧、富丽雅致,其服饰形制风格具有一定的“近世化”特征,这是宋制汉服能够在当代社会流行的重要原因。文章为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必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物文化 宋代服饰 造物思想 清雅简素 便身利事 近世化
下载PDF
宋代皇室与茅山道教的发展
17
作者 刘固盛 聂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8,共12页
茅山宗开创于南朝时期,别具特色,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茅山宗地位的确立及其发展与道教上层化路线分不开。宋代的茅山宗虽不及唐代隆盛,但依然是皇室政治合作的主要对象。皇室的扶植是推动宋代茅山道教发展的重要因素。茅山... 茅山宗开创于南朝时期,别具特色,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茅山宗地位的确立及其发展与道教上层化路线分不开。宋代的茅山宗虽不及唐代隆盛,但依然是皇室政治合作的主要对象。皇室的扶植是推动宋代茅山道教发展的重要因素。茅山与宋代皇室政治紧密结合,是举行国醮祭祀、皇室祝祷祈福的皇家道场,先后有三位皇室女性受茅山上清法箓。两宋时期,茅山宗师大多备受皇室宠遇,不仅提升了茅山宗师的个人地位,也为茅山宗的发展赢得了上层的支持。茅山既是茅山宗的活动场所,也是举行国醮的皇家道场。因此,茅山的宫观营建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推动茅山宗经义的传播、巩固王权统治具有重要意义,两宋皇室均重视对茅山的建设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茅山宗 茅山道教 “三山符箓”
下载PDF
宋代夜间饮茶习俗初论
18
作者 刘玉堂 钱明昊 李振鹏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3,共9页
两宋之际,夜间饮茶习俗迅速兴起并成为大众夜间娱乐社交的生活实践。宋代夜间饮茶习俗的兴盛主要由茶叶供需同步扩大、生活环境改善以及茶文化繁荣等因素共同所致,并逐渐演化出活动丰富多彩、群体涵盖广泛、场域空前扩大、目的多元等多... 两宋之际,夜间饮茶习俗迅速兴起并成为大众夜间娱乐社交的生活实践。宋代夜间饮茶习俗的兴盛主要由茶叶供需同步扩大、生活环境改善以及茶文化繁荣等因素共同所致,并逐渐演化出活动丰富多彩、群体涵盖广泛、场域空前扩大、目的多元等多维特征。宋代夜间饮茶习俗在助力茶业经济繁荣发展、催化相关文化交融互摄、改变社会生活品质等方面产生了深层次的时代影响。关注与思考夜间饮茶习俗这一历史现象,既可从不同视角考察宋人的日常生活史,又能为新时代中华茶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夜间生活 饮茶 茶俗
下载PDF
宋代民间信仰探微——以岁时节令习俗为中心
19
作者 王慧杰 薛志清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0,68,共4页
节日民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为节日增添娱乐色彩,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将民间信仰注入其中,并通过一定的仪式呈现和反映。传统节日延续至宋趋于定型。重阳、端午和元旦,避灾驱邪和避瘟除病是其重要主题;元日、立春和晦日的祈... 节日民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为节日增添娱乐色彩,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将民间信仰注入其中,并通过一定的仪式呈现和反映。传统节日延续至宋趋于定型。重阳、端午和元旦,避灾驱邪和避瘟除病是其重要主题;元日、立春和晦日的祈富和送穷活动,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七夕、社日乞巧乞聪明则传达了男女对自身角色的认同和对未来生活的祈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民间信仰 岁时节令
下载PDF
论宋代贬谪谢表的书写策略
20
作者 张英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85-93,共9页
宋代是谢表文化臻于极盛的时期,其中贬谪谢表具有特殊的性质,与其他例行公事的谢表相比更具文学色彩和个性特征。贬谪谢表多从“罪深谪薄”的角度来谢恩,或谢赐予近善之地,或谢不杀之恩;从“孤寒”与“愚鲁”两个方面进行自贬与自剖,在... 宋代是谢表文化臻于极盛的时期,其中贬谪谢表具有特殊的性质,与其他例行公事的谢表相比更具文学色彩和个性特征。贬谪谢表多从“罪深谪薄”的角度来谢恩,或谢赐予近善之地,或谢不杀之恩;从“孤寒”与“愚鲁”两个方面进行自贬与自剖,在谨慎的言语中蕴含着对自我品节的肯定与标榜;“衰病交加”之类的戚戚穷愁之语也常出现在宋人贬谪谢表中,既是自身遭遇的真实写照,也是面对君王的乞怜话术。北宋前期贬谪谢表还存在大段劝谏与辩驳之辞,但随着贬谪程度的加深和政治环境的恶化,劝谏与辩驳在此后的贬谪谢表中便较为少见。从贬谪谢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士人在政治权力之下逼仄的言说空间与尴尬的生存处境,也能够看到宋代士人在集权制度与主体人格之间极力平衡,在夹缝中力图表达个人情志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贬谪 谢表 党争 苏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