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儒家道德诗学的研究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浩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6-149,共4页
宋代新儒家躬身践履圣王留下的文化观念系统,其伦理道德和生命之美相互内化,唤起了文艺活动中的道德意识、忧患意识和历史文化意识,追寻成圣之道,形成了儒家道德诗学观念。为推进儒家道德诗学研究的深入,以历史变迁和中心人物为经纬,以... 宋代新儒家躬身践履圣王留下的文化观念系统,其伦理道德和生命之美相互内化,唤起了文艺活动中的道德意识、忧患意识和历史文化意识,追寻成圣之道,形成了儒家道德诗学观念。为推进儒家道德诗学研究的深入,以历史变迁和中心人物为经纬,以民族融合和文化转型为背景,以文化诗学、价值哲学和伦理美学为主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观照中国传统的践履精神,以宋学思想的变化特征为观察点,以宋代儒家在文学、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实践活动为主要论述对象,以人物的理论和实践之结合程度为评判准则,采用互文法,以中心人物联结起人物群体,从而呈现其内在肌理和整体风貌,并思考其生成的逻辑、理论内核及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诗学 理论内核 研究路径 宋代儒家
下载PDF
宋代儒家道德诗学的生成逻辑和理论内核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浩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4,共8页
原始儒家将道德实践与圣王之"文"紧扣在一起,使"道德文章"成为圣贤气象和君子人格的代名词。宋代新儒家躬身践履圣王留下的文化观念系统,其伦理道德和生命之美相互内化,唤起文艺活动中的道德意识、忧患意识和历史... 原始儒家将道德实践与圣王之"文"紧扣在一起,使"道德文章"成为圣贤气象和君子人格的代名词。宋代新儒家躬身践履圣王留下的文化观念系统,其伦理道德和生命之美相互内化,唤起文艺活动中的道德意识、忧患意识和历史文化意识。沿着文统、道统和政统等三条线索,最终拓展出儒家道德诗学的理论内核:回归和突出创作主体在文艺活动中的人格诉求和实践品格,实现德言一致和文行相契,显现宋人那种优柔和崇高兼备的文化心灵;以践道体仁的方式树立道德文章的岸然姿态,负起社会、政治和人生的无限责任,让践履精神获得美学呈现。这是易受误解,却仍然可敬的文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诗学 生成逻辑 理论内核 宋代儒家
下载PDF
宋代儒家道德诗学的生成逻辑和理论内核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浩 《华夏文化论坛》 CSSCI 2012年第1期55-65,共11页
原始儒家将道德实践与圣王之"文"紧扣在一起,使"道德文章"成为圣贤气象和君子人格的代名词。宋代新儒家躬身践履圣王留下的文化观念系统,其伦理道德和生命之美相互内化,唤起文艺活动中的道德意识、忧患意识和历史... 原始儒家将道德实践与圣王之"文"紧扣在一起,使"道德文章"成为圣贤气象和君子人格的代名词。宋代新儒家躬身践履圣王留下的文化观念系统,其伦理道德和生命之美相互内化,唤起文艺活动中的道德意识、忧患意识和历史文化意识,追寻成圣之道,解决时代问题。沿着文统、道统和政统三条线索,最终拓展出儒家道德诗学的理论内核:回归和突出创作主体在文艺活动中的人格诉求和实践品格,实现德言一致和文行相契,显现宋人那种优柔和崇高兼备的文化心灵;以践道体仁的方式树立道德文章的岸然姿态,负起社会、政治和人生的无限责任,让践履精神获得美学呈现。这是易受误解,却仍然可敬的文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诗学 生成逻辑 理论内核 宋代儒家
原文传递
个案与综合研究的典范——简评《理性之维——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玉清 《出版参考》 2006年第06S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理性之维——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书评 内容简介 综合研究 两宋时代 学术专著 文艺美学思想 儒家 个案研究
下载PDF
15世纪的朝鲜族谱 被引量:2
5
作者 常建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40,共6页
15世纪为朝鲜族谱纂修的早期,当时的族谱主要是记载父系与母系的内外八寸谱,保留民族传统。朝鲜族谱是高丽时期修谱的继续,15世纪修谱已经比较普遍。新发现了15世纪族谱的形式,进而加深了对于“内外谱”的认识。广州安氏谱内外分别,已... 15世纪为朝鲜族谱纂修的早期,当时的族谱主要是记载父系与母系的内外八寸谱,保留民族传统。朝鲜族谱是高丽时期修谱的继续,15世纪修谱已经比较普遍。新发现了15世纪族谱的形式,进而加深了对于“内外谱”的认识。广州安氏谱内外分别,已经有明确的书写原则。一是记庶孽(妾子妾女)于嫡女之后,二是将公私贱隶无婚姻关系所生男女“直书名于卷之末”。朝鲜族谱的修谱思想来自于中国儒家特别是宋儒的主张,引用宋儒苏洵修谱思想比较多。谱序作者多为本族士大夫,修谱具有士大夫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世纪 朝鲜族谱 宋代儒家 东亚文化
下载PDF
现当代中国哲学史家的“孟荀之辩”
6
作者 柴文华 于跃 《中国哲学年鉴》 2020年第1期95-105,共11页
"孟荀之辩"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问题。唐朝之前,孟荀并尊,无所谓优劣。宋代儒家确立道统后,孟优荀劣成为主流,荀子被赶出孔庙,孟荀地位才有天壤之别。对于孟学和荀学,现当代中国哲学史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 "孟荀之辩"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问题。唐朝之前,孟荀并尊,无所谓优劣。宋代儒家确立道统后,孟优荀劣成为主流,荀子被赶出孔庙,孟荀地位才有天壤之别。对于孟学和荀学,现当代中国哲学史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也包含着"孟荀之辩",核心问题是两者孰优孰劣。围绕这一问题,出现了几种不同的主张:一是尊孟贬荀,以劳思光为代表;二是尊贬互见,以牟宗三等为代表;三是尊荀为主,以大陆的中国哲学史家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史家 宋代儒家 劳思光 牟宗三 孟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