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而不同的10-14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货币--以泉州湾宋代沉船为视角
1
作者 张星 《福建金融》 2020年第8期73-80,共8页
1974年于泉州湾后渚港出水的宋代沉船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极盛。考察随船出水的文物可发现,10—14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货币使用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香料、陶瓷等大宗商品成为实物货币,也抑制了对金属铸币和金银的需求;货牌(签)印证了... 1974年于泉州湾后渚港出水的宋代沉船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极盛。考察随船出水的文物可发现,10—14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货币使用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香料、陶瓷等大宗商品成为实物货币,也抑制了对金属铸币和金银的需求;货牌(签)印证了大量阿拉伯人在中国经营香料的史实;中国铜钱在货币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古老的货贝并行不悖。从沉船形象而全面反映的诸多史实中可得到重要启示:各得其所、互惠互利的自由贸易,丰富了海上丝路沿线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增进了各国人民福祉;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货币兼容互通,体现出贸易货币和而不同的特点,促进了跨国贸易的繁荣和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开放包容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则是海上丝绸之路持续繁荣的重要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沉船 货物贸易 货币流通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华光礁Ⅰ号”沉船木材降解评价及硫铁化合物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包春磊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70,共11页
含有硫和铁化合物的有机材质文物在海洋长期浸泡过程中会受到生物、化学等方面的侵蚀,发掘出水后从低氧的海洋环境到有氧的空气,这些化合物就会变得不稳定,可能会引发文物化学劣化,从而降低有机质文物的机械稳定性。目前世界上打捞出水... 含有硫和铁化合物的有机材质文物在海洋长期浸泡过程中会受到生物、化学等方面的侵蚀,发掘出水后从低氧的海洋环境到有氧的空气,这些化合物就会变得不稳定,可能会引发文物化学劣化,从而降低有机质文物的机械稳定性。目前世界上打捞出水的古代沉船大多为木质有机质材料,最著名的就是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瓦萨(Vasa)”号和英国朴次茅斯“玛丽·玫瑰(Mary Rose)”号沉船,船体木材由于积累了海洋中硫酸盐还原菌转化的还原硫化合物以及来自船体腐蚀铁螺栓的铁离子(Ⅱ)从而劣化。据研究,数吨的还原态硫化物聚集在瑞典Vasa号战舰船身的木材中,280吨的船体中大约有2吨的硫或硫酸存在。中国“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船货有大量铁器,制造船只的过程中又嵌入了大量铁钉用于加固船体,这些铁质物出水前后都会对木质船体形成隐患。为了对“华光礁Ⅰ号”沉船进行保护,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批样品对船体现状进行科学评估,为下一步制定保护方案提供依据。通过对“华光礁Ⅰ号”船体选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分析其含水率,并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离子色谱仪(IC)、元素分析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木材样品的分子结构变化、化学组分、离子含量、物相构成等进行分析,评估其现状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华光礁Ⅰ号”松木构件与正常现代松木含水率相比普遍较高,平均含水率为447.9%,与泉州湾宋代海船船体木材300%的含水率、宁波“小白礁Ⅰ号”船体木材210%含水率相比,“华光礁Ⅰ号”船体构件降解比较严重。“华光礁Ⅰ号”饱水考古木材1%NaOH的抽取物含量远高于现代木材,总纤维素平均含量仅占现代木材的27%,说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已被严重降解;木质素含量有所增加,灰分平均含量为现代松木的68倍。从红外光谱看出,“华光礁Ⅰ号”考古木材与现代松木相比木材化学成分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半纤维素严重流失,纤维素分子链有部分降解,分子链结晶结构遭到破坏。“华光礁Ⅰ号”木材浸泡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较高。ICP测试结果中铁离子含量很高,说明木材内无机化合物中主要含铁,结合浸泡液较高的硫酸根浓度说明船体内铁硫化合物还没有清除干净。XRD结果证实表明了铁硫化合物黄铁矿(FeS 2)以及针铁矿、硫酸盐的在船体中的存在。相比于其他文献,本研究的“华光礁Ⅰ号”沉船是目前热带地区出水的文物,高温高盐的热带气候下海洋出水含硫铁化合物的木质文物的保护及保存都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通过对“华光礁Ⅰ号”沉船构件现状进行的科学评估,沉船保存情况不容乐观,木材糟朽程度和破坏程度均非常严重,这是文物保护工作者必须面临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光礁Ⅰ号” 宋代沉船 木材降解 硫铁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