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儒喜大语
1
作者 刘火 《文史杂志》 2023年第2期111-116,共6页
两宋,在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上是一个重要关节,它标志着中国的思想史和学术史从上古进入中古。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史称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北宋五子特别是南宋朱熹为圭臬。五子与朱子的学术,极大地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近古... 两宋,在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上是一个重要关节,它标志着中国的思想史和学术史从上古进入中古。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史称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北宋五子特别是南宋朱熹为圭臬。五子与朱子的学术,极大地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近古的思想史和学术史。五子学术有一特点即喜欢大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儒 五子 朱熹 大语
下载PDF
明儒李谷平对宋儒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
作者 王梦玉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3-49,共7页
李谷平的思想特色是尊孔崇仁,融汇诸家,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他以仁为根本建构儒家道统体系,希望以此调和朱陆两家的争论、定天下学术之宗。他认为朱陆两家皆推崇仁学,在此基础上,他兼采两家学术之长,承袭程颐与朱熹的仁学思想,吸收陆九... 李谷平的思想特色是尊孔崇仁,融汇诸家,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他以仁为根本建构儒家道统体系,希望以此调和朱陆两家的争论、定天下学术之宗。他认为朱陆两家皆推崇仁学,在此基础上,他兼采两家学术之长,承袭程颐与朱熹的仁学思想,吸收陆九渊心学理论,强调“诚”“明”本一。李谷平没有门户之见,学术上溯及濂洛,达乎洙泗,融贯各家求仁工夫之精,对宋代理学加以综合。李谷平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其门人罗洪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谷平 宋儒 仁学 兼采朱陆 濂洛之学
下载PDF
宋儒对荀子礼学思想的批判与吸收
3
作者 孔磊 《济宁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5-30,共6页
荀子的礼学思想不仅传承、丰富和发展了孔子的礼学思想,而且也对汉唐时期的礼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随着两宋理学的兴起,荀子思想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其自汉唐以来在儒学史上所形成的学术地位也岌岌可危。礼学思想作为荀子... 荀子的礼学思想不仅传承、丰富和发展了孔子的礼学思想,而且也对汉唐时期的礼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随着两宋理学的兴起,荀子思想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其自汉唐以来在儒学史上所形成的学术地位也岌岌可危。礼学思想作为荀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宋儒的非议和批判。然宋儒在批判其礼学思想的过程中,也对其中的部分核心内容进行了积极吸收和借鉴,并实现了其在理学背景下的创造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儒 荀子 礼学思想 扬弃
下载PDF
三教融合视域下宋儒面临的困境及化解之道
4
作者 陶新宏 《哲学进展》 2023年第9期1901-1908,共8页
宋代儒学的发展遭遇佛道二教的巨大压力。一方面佛道兴盛与影响扩大,使得儒学在社会政治文化中的功能受到质疑,儒学遭遇到了信仰与价值的双重危机。另一方面儒学囿于经学注疏的藩篱,在形上本体思维建构方面遭受到佛道极大冲击。基于此,... 宋代儒学的发展遭遇佛道二教的巨大压力。一方面佛道兴盛与影响扩大,使得儒学在社会政治文化中的功能受到质疑,儒学遭遇到了信仰与价值的双重危机。另一方面儒学囿于经学注疏的藩篱,在形上本体思维建构方面遭受到佛道极大冲击。基于此,宋儒积极回应佛道的挑战,重新反思传统儒学自身存在的问题以积极改造儒学。通过“出入佛老”与“反求六经”,熔铸佛道哲学与构建形上义理之学等路径,不仅化解了宋儒面临的内在困境,而且促进了三教由形式、功能上的互补调和到观念、思想上的交汇融合,再到思想、思维模式的深度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儒 佛道 三教融合 义理之学
下载PDF
圣贤气象与宋儒的价值关怀 被引量:8
5
作者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共4页
宋儒推崇圣贤气象,以圣贤的人格理想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这种"圣贤气象"体现的价值关怀,既要求能够关怀社会,心忧天下,积极参加治国平天下的经世济民活动;同时也追求老庄道家、魏晋名士的洒落自得、闲适安乐的精神超越。
关键词 圣贤气象 宋儒 价值关怀
下载PDF
从解义到解味——兼论宋儒的思想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贡华南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0-162,共13页
汉儒解经重言象而欲寻其原貌,魏晋玄学重经典之义而弃言象。二者皆重经典客观之义,同归于解义。宋儒解经即解味,欲通过经典之味而成就自身精神生命。从"寻孔、颜乐处"始,宋儒自觉发扬滋大解味精神。不重客观之义,而重内在感受... 汉儒解经重言象而欲寻其原貌,魏晋玄学重经典之义而弃言象。二者皆重经典客观之义,同归于解义。宋儒解经即解味,欲通过经典之味而成就自身精神生命。从"寻孔、颜乐处"始,宋儒自觉发扬滋大解味精神。不重客观之义,而重内在感受,重消化、重体验,从自身生长出富含生命气质的理学,由此确立起解味思想。解味之可能,乃在于扭转佛学空寂一味观念,以天地万物为真实不虚,充满生机,且具有价值意味。新的世界观决定了新的思想方法,感应、格物、玩味、理会构成了解味的不同形态,此亦是宋儒独具一格的思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义 解味 宋儒 思想方法
下载PDF
宋儒学习方式的现代诠释 被引量:1
7
作者 胡青 李雪飞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0-153,共4页
本文归纳了宋代学者具有代表性的六种学习方式,即:读书山林、陶冶情操;学圣志道、崇尚高远;居敬主一、着紧用力;自学为主、师友砥砺;精思质疑、创新自得;明体达用、知行结合;并尝试从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层面对之进行了探讨,认为这... 本文归纳了宋代学者具有代表性的六种学习方式,即:读书山林、陶冶情操;学圣志道、崇尚高远;居敬主一、着紧用力;自学为主、师友砥砺;精思质疑、创新自得;明体达用、知行结合;并尝试从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层面对之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些学习方式与现代教育理论有吻合之处,存在合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儒 学习方式 诠释
下载PDF
宋儒处理儒、佛关系的策略——叶适的一个检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承贵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2-16,共5页
今人研判宋儒对佛教的态度不外三种:一是排佛,二是吸佛,三是表面上排佛、背地里吸佛。而叶适认为,宋儒的佛教态度实际上也是一种处理佛教与儒学关系问题的策略,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望而非之""尽用其学""以... 今人研判宋儒对佛教的态度不外三种:一是排佛,二是吸佛,三是表面上排佛、背地里吸佛。而叶适认为,宋儒的佛教态度实际上也是一种处理佛教与儒学关系问题的策略,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望而非之""尽用其学""以其意立言"。叶适对宋儒处理儒佛关系策略的检讨不仅展示了自己思想观念的独特性、健康性和智慧性,而且为理解周孔以后的儒学纯正性、宋儒在整合儒佛关系中的作用及限度、儒学与佛教在宋代新儒学中结合的形式和程度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儒 儒佛关系 策略 叶适 检讨
下载PDF
复见天地心,艮止圣贤境——《复》、《艮》二卦义理与宋儒心性之学 被引量:4
9
作者 黄黎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宋代是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易》学史的重要发展时期。宋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多端而丰富,但占据主流地位者,当属围绕“性与天道”这一哲学核心问题的探讨而发展起来的新儒学———理学,宋代《易》学的总体发展也与此相关。宋儒... 宋代是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易》学史的重要发展时期。宋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多端而丰富,但占据主流地位者,当属围绕“性与天道”这一哲学核心问题的探讨而发展起来的新儒学———理学,宋代《易》学的总体发展也与此相关。宋儒论《易》,特别注重《复》、《艮》二卦,并对此二卦的义理作了独具特色的阐述与发挥,从中显示了宋代《易》学之时代特色及其与宋儒“心性之学”之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儒 《复》卦 《艮》卦 心性之学
下载PDF
略述宋儒对周天子宗庙礼制的诠释——以宗庙庙数、祭祀礼制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善兵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99-104,124,共7页
在儒家经典记载的周代“天子七庙”、“四时祭”、“礻帝”、“礻合”礼制问题上,宋儒或遵循汉代郑玄、三国魏王肃、唐赵匡有关学说;或在遵循上述儒者学说的基础上,又有所补充、完善;或依据自己对经典文义的理解,别出心裁,另创新见,将... 在儒家经典记载的周代“天子七庙”、“四时祭”、“礻帝”、“礻合”礼制问题上,宋儒或遵循汉代郑玄、三国魏王肃、唐赵匡有关学说;或在遵循上述儒者学说的基础上,又有所补充、完善;或依据自己对经典文义的理解,别出心裁,另创新见,将中国古代经典诠释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儒 周代 天子宗庙 七庙 祭祀 礼制
下载PDF
从南宋末期《圈点龙川水心二先生文粹》的《汉论》看陈亮与宋儒道学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浩 《探索(浙江)》 1985年第4期22-27,共6页
几百年来,陈亮的思想和他在宋朝学派中的归属一直都是讨论的题目。依照传统的理论,象《宋元学案》中所说,从陈亮的老师以及他写的《祭郑景望》等文中推断,陈亮是与道学有关系的。近代学者,尤其是侯外庐教授,否定了这个传统的说法。他认... 几百年来,陈亮的思想和他在宋朝学派中的归属一直都是讨论的题目。依照传统的理论,象《宋元学案》中所说,从陈亮的老师以及他写的《祭郑景望》等文中推断,陈亮是与道学有关系的。近代学者,尤其是侯外庐教授,否定了这个传统的说法。他认为《宋元学案》所提出的证据不充分,更认为陈亮的思想与道学是极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亮 道学 龙川 南宋末 宋儒 吕祖谦 功利 朱熹 刘邦 《宋元学案》
下载PDF
宋儒误读佛教的情形及其原因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承贵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26,共8页
宋儒对佛教存在误读现象,这种误读主要表现在佛教本体论、佛教伦理观、佛教轮回说、佛教道体等几个方面。宋儒之所以误读佛教的原因主要有:认知与判断佛教坐标的儒学化、认知与判断佛教价值的功用化、认知与判断佛教取向的常识化、认知... 宋儒对佛教存在误读现象,这种误读主要表现在佛教本体论、佛教伦理观、佛教轮回说、佛教道体等几个方面。宋儒之所以误读佛教的原因主要有:认知与判断佛教坐标的儒学化、认知与判断佛教价值的功用化、认知与判断佛教取向的常识化、认知与判断佛教方式的片面化。探讨并把握宋儒对佛教的误读情形及其原因,对于全面认识宋代新儒学中的儒佛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正确处理不同思想或学说间的关系则是一份难得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儒 误读佛教 情形 原因
下载PDF
宋儒境界系统解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长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45,共7页
宋代理学的主要论题是围绕着"境界"问题展开的。境界的核心是对人生价值的确认。宋儒以实现"心与理一"的心灵自由为人生的根本追求,宋儒境界就是心灵自由的存在状态和呈现方式。宋儒的境界理论则表现为一个多重因... 宋代理学的主要论题是围绕着"境界"问题展开的。境界的核心是对人生价值的确认。宋儒以实现"心与理一"的心灵自由为人生的根本追求,宋儒境界就是心灵自由的存在状态和呈现方式。宋儒的境界理论则表现为一个多重因素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式的结构系统:仁者情怀、本体体认和践履工夫,构成其主体构架;而体验感悟、心境之乐和气象风貌,则是其动态进程主要层面的特征。通过对宋儒境界系统的解析,可以发现其各个构件及整体追求都充满着道德理想主义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儒 境界 道德理想主义
下载PDF
经权思想的逻辑进路——以汉儒、宋儒和明儒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天雷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3-59,共7页
经权思想是儒家哲学的重要内容。自从孔子将经权提升为哲学范畴之后,汉儒、宋儒和明儒分别阐发了"反经合道"说、"权便是经"说、"经是已定之权,权是未定之经"说或"经乃有定之权,权乃无定之经"... 经权思想是儒家哲学的重要内容。自从孔子将经权提升为哲学范畴之后,汉儒、宋儒和明儒分别阐发了"反经合道"说、"权便是经"说、"经是已定之权,权是未定之经"说或"经乃有定之权,权乃无定之经"说。这三种经权观恰好构成了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梳理这一过程的内在逻辑关系,无疑对深化儒家经权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儒 宋儒 明儒 经权观
下载PDF
白鹤梁晁公朔题记中的宋儒形象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晏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6-28,共3页
白鹤梁晁公朔题记是宋代士人晁公朔对白鹤梁石鱼出水兆丰年民间传说与天旱事实不相吻合现象的思考和推论。题记表现了宋代士人学问研究的一般轨迹和大致轮廓,从中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宋儒及宋学。
关键词 白鹤梁题记 晁公朔 宋儒
下载PDF
论宋儒人格塑造背景下词人的重新定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希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54-160,共7页
晚唐五代是词人放荡不羁性格大肆张扬的时期 ,到了北宋前期的百余年间 ,雍容和缓、砥砺气节的宋儒人格开始形成。在这一背景下 ,宋人解决了如何使传统的诗人之志与词人风流在新的文化条件下和谐相处 ,并融为一体。事实证明 ,绝大多数文... 晚唐五代是词人放荡不羁性格大肆张扬的时期 ,到了北宋前期的百余年间 ,雍容和缓、砥砺气节的宋儒人格开始形成。在这一背景下 ,宋人解决了如何使传统的诗人之志与词人风流在新的文化条件下和谐相处 ,并融为一体。事实证明 ,绝大多数文人是既作诗、又填词 ,只不过二者的创作比例在不同的个体那里有所差异。于是 ,聪明的宋人立足于诗人的身份 ,兼顾了词人风流 ,从而使得词人身份以新的姿态成为士大夫完美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儒人格 词人身份 互补 重新定位
下载PDF
宋儒对《诗》本义的探寻和辨正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忠盛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79-82,共4页
宋代是一个经学变革和创新的时代,宋儒在探寻和辨正《诗经》的本义方面取得了重大收获。宋儒把先秦经典和诸子的用《诗》之义与《诗》本义区别开来,不信毛、郑"迂滞"之说。宋儒在阐释方法和阐释依据上寻求突破,变"据序言... 宋代是一个经学变革和创新的时代,宋儒在探寻和辨正《诗经》的本义方面取得了重大收获。宋儒把先秦经典和诸子的用《诗》之义与《诗》本义区别开来,不信毛、郑"迂滞"之说。宋儒在阐释方法和阐释依据上寻求突破,变"据序言诗"为"据文求义",并注意《诗经》抒情、象喻和讽谕的文本特点,批驳前人,解决疑惑,能做到"置心平易",以"情""理""道"等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这在经学发展史上是个重大突破,并惠及后代的《诗经》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本义 宋儒 探寻 辨正
下载PDF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从“私箴”看宋儒的道德修养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欣 吕亚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66-368,共3页
箴是一种用于警示与劝诫的文体。箴分为官箴与私箴,前者以君主和百官为规劝对象,后者以作者自身为警示对象。从宋代私箴中可以看出宋儒所追求的道德内容及其实现途径。宋儒注重内心涵养,通过诚、敬养心,并以内省来思过改过。与此同时,... 箴是一种用于警示与劝诫的文体。箴分为官箴与私箴,前者以君主和百官为规劝对象,后者以作者自身为警示对象。从宋代私箴中可以看出宋儒所追求的道德内容及其实现途径。宋儒注重内心涵养,通过诚、敬养心,并以内省来思过改过。与此同时,宋儒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其所提倡的道德。宋儒的道德修养是这二方面的结合,对后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箴 宋儒 道德修养
下载PDF
从“私箴”看宋儒的道德修养
19
作者 刘欣 吕亚军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60-63,共4页
箴是一种用于警示与劝诫的文体。箴分为官箴与私箴,前者以君主和百官为规劝对象,后者以作者自身为警示对象。从宋代私箴中可以看出宋儒所追求的道德内容及其实现途径。宋儒注重内心涵养,通过诚、敬养心,并以内省来思过改过。与此同时,... 箴是一种用于警示与劝诫的文体。箴分为官箴与私箴,前者以君主和百官为规劝对象,后者以作者自身为警示对象。从宋代私箴中可以看出宋儒所追求的道德内容及其实现途径。宋儒注重内心涵养,通过诚、敬养心,并以内省来思过改过。与此同时,宋儒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其所提倡的道德。宋儒的道德修养是这两方面的结合,对后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箴 宋儒 道德修养
下载PDF
简论宋儒“一体之仁”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以张载、二程、朱子的“一体之仁”思想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根友 Peng Ping 《孔学堂》 2015年第2期36-42,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共17页
宋儒提出的"一体之仁"的命题,是对先秦原始儒家仁学思想的一次新发展,张载、二程、朱子等人对于"一体之仁"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但都认同这一命题,体现了宋儒在仁学思想方面的一致性。宋儒"一体之仁"的思... 宋儒提出的"一体之仁"的命题,是对先秦原始儒家仁学思想的一次新发展,张载、二程、朱子等人对于"一体之仁"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但都认同这一命题,体现了宋儒在仁学思想方面的一致性。宋儒"一体之仁"的思想经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发展,再经过王门后学的一支"泰州学派"王艮的发展,中经李贽,再穿过清代,到晚清谭嗣同的解释,发展出"仁以通为第一义"的新命题,从而与近现代的人道主义思想发生了内在的关联。这一命题在当代仍然可以与生态主义思想发生联系,并且可以为生态主义提供中国式的哲学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儒 一体之仁 张载 二程 朱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