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尺定位法在完全内生型肾肿瘤腹腔镜下定位的应用(附10例报道) 被引量:2
1
作者 路建磊 李勉洲 +1 位作者 吕川 王超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标尺测量法在完全内生型肾癌术中定位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采用后腹腔镜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10例患者资料,采取后腹腔镜下标尺测量定位,完整剜除肾肿瘤。主要步骤为:(1)术前依...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标尺测量法在完全内生型肾癌术中定位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采用后腹腔镜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10例患者资料,采取后腹腔镜下标尺测量定位,完整剜除肾肿瘤。主要步骤为:(1)术前依据CT或MRI影像测资料量肿瘤上、下缘分别与肾脏上、下缘的距离;(2)术中在后腹腔镜下根据术前测量的数据估计出肿瘤上、下缘在肾脏表面的投影点,并以电刀标记;(3)将标记好的肿瘤上下缘投影为直径的圆形区域作为切除的边界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分析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切缘阳性率、肾功能等指标。结果:纳入患者中,男5例,女5例,平均(57.30±14.20)岁;左侧6例,右侧4例;肿瘤平均直径(3.14±0.32)cm,R.E.N.A.L评分(9.23±1.00)分。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病例。手术热缺血时间(22.67±5.58)min,手术总时间(174.50±28.55)min。术后半年复查患肾血肌酐水平(28.95±6.25)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肾功能水平较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者及患肾功能下降等情况。结论:后腹腔镜下由标尺测量定位完全内生型肾癌并行肾部分切除,术中定位准确,手术安全、可靠,患者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尺定位 完全内生型肾肿瘤 腹腔镜下定位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联合实时超声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远哲 常雪峰 +3 位作者 李明 单卫民 杜永强 管波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670-673,678,共5页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联合实时超声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3例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左侧1例,右...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联合实时超声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3例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左侧1例,右侧2例。患者术前均行双肾增强CT,采集图像数据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术中借助混合现实(MR)技术与腔镜影像融合辅助导航,并结合实时超声对比,从而对瘤体进行精准定位、分离和剜除。术后定期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205(160~270)min;平均阻断肾动脉时间26(18~30)min;术中平均出血110(80~150)mL,均未输血;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3(6~9)d。术后病理诊断: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嗜酸细胞腺瘤1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3例均获随访,术后随访平均7.7(1~13)个月。术后1个月复查血肌酐平均99.4(54.7~185.7)μmol/L。术后1例患者血肌酐升高,其余2例患者肾功能无异常。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复发征象。结论混合现实技术联合实时超声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瘤体,最大限度地保留肾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内生型肾肿瘤 混合现实技术 实时超声 腹腔镜 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联合达芬奇机器人在完全内生型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武鹏 杨晓剑 +5 位作者 王延柱 孟平 张龙龙 杨波 田春娟 袁建林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联合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对于完全内生型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3月应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1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右肾肿瘤6例,左...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联合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对于完全内生型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3月应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1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右肾肿瘤6例,左肾肿瘤9例。术前利用三维影像工作站建立3D数字模型,规划手术方案,术中将全息虚拟模型与机器人手术影像实时融合辅助导航。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及大血管损伤病例。平均手术用时122 min(67~211 min),其中经后腹腔途径10例,经腹腔途径5例,术中行肾盂修补6例。肾动脉平均阻断时间21 min(15~4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8 ml(48~480 ml)。病理回报:透明细胞癌13例,乳头状肾癌1例,囊性肾细胞肿瘤1例。术后无漏尿及切缘阳性病例。平均随访9个月(3~14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应用混合现实技术联合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在肿瘤定位及手术安全性方面优势明显,可以明显降低手术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内生型肾肿瘤 混合现实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腹腔镜超声在完全内生型和肾门旁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进锋 朱庆国 +6 位作者 胡敏雄 洪怀山 杨泽松 洪运 江其琦 刘志华 叶烈夫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完全内生型和肾门旁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行此类手术共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中游离肾动脉,显露患肾后用腹腔镜超声定位肿瘤。根据超声影...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完全内生型和肾门旁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行此类手术共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中游离肾动脉,显露患肾后用腹腔镜超声定位肿瘤。根据超声影像用电刀在肾包膜上标记切缘。阻断患肾动脉后,注入冰水混合物降低肾脏表面温度,完整切除肿瘤后缝合创缘。结果:18例手术成功,1例改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考虑副肾动脉损伤中转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34.6 min(90~240min)。后腹腔途径(共18例)热缺血时间(WIT)为25.3min(18~38min),2例经腹腔途径WIT分别为29和19min。平均出血量123.3ml(20~30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5d(6~10d)。术后2例患者出现血尿,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5天自行消失。无迟发出血及漏尿。病理诊断10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后肾腺瘤。术前患肾平均GFR为48.6ml·min-1·1.73m-2(33.8~61.0ml·min-1·1.73m-2),术后3个月复查GFR为41.1 ml·min-1·1.73 m-2(28.6~51.7ml·min-1·1.73m-2)。随访3~12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和肾门旁肾肿瘤是安全可行。使用术中超声有助于肿瘤精确定位,减少肾血管损伤,最大限度保留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超声 部分切除术 完全内生型肾肿瘤 门旁肿瘤
下载PDF
术中超声在完全内生型肾肿瘤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秦保龙 王少刚 郭小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第8期658-660,共3页
本研究探讨术中超声在完全内生型肾肿瘤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3~74岁,平均57.1岁;肿瘤直径1.6~4.5 cm,平均2.6 cm;... 本研究探讨术中超声在完全内生型肾肿瘤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3~74岁,平均57.1岁;肿瘤直径1.6~4.5 cm,平均2.6 cm;R.E.N.A.L.评分7~10分,平均8.2分。术中超声用于明确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及肿瘤在肾脏表面投影,确定肿瘤切除范围。所有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切缘均呈阴性。手术时间为94~165 min,平均(126.2±16.6)min,热缺血时间10~41 min,平均(22.6±7.4)min,术中出血量为50~330 mL,平均(170.6±64.7)mL,术后住院时间为4~13 d,平均(7.7±2.0)d。1例患者术后出现迟发型出血而行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7.3个月,所有患者均生存,无肿瘤复发者。术中超声用于完全内生型肾肿瘤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可对肿瘤进行实时显像,明确肿瘤切除范围,降低根治性肾切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超声 完全内生型肾肿瘤 腹腔镜部分切除术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后腹腔入路肾部分切除术治疗cT1a期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学林 郑万祥 +5 位作者 苏醒 马帅军 张龙龙 王福利 杨晓剑 袁建林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2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后腹腔入路肾部分切除术联合腔内B超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整理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23例机器人辅助后腹腔入路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cT1a期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同期机器人辅...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后腹腔入路肾部分切除术联合腔内B超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整理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23例机器人辅助后腹腔入路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cT1a期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同期机器人辅助后腹腔入路肾部分切除术治疗cT1a期外生型肾肿瘤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手术情况、术后观察指标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山评分(Z=313.00,P=0.024)、手术时间(Z=182.00,P<0.001)、热缺血时间(t=5.04,P<0.001)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中出血量、中转肾切术例数、切缘阳性率、术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伤口引流管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3例完全内生型肾肿瘤中,成功切除22例,中转肾根治性切除1例。在中位随访9个月(四分位间距:6~12月)后,患者术后均无复发。结论:机器人辅助后腹腔入路肾部分切除术联合术中腔内B超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安全可行,其中术中B超定位是切除肿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技术 后腹腔入路 完全内生型肾肿瘤 部分切除术 腔内B超
原文传递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在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洋 《黑龙江中医药》 2021年第6期485-486,共2页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在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80例(2019年4月-2020年4月),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采取开放性肾...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在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80例(2019年4月-2020年4月),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采取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和观察组(40例,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除手术时长外,观察组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在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部分切除术 完全内生型肾肿瘤
原文传递
3D打印模型或CT三维重建指导下的肿瘤四点定位法在完全内生型肾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振龙 李晓会 +4 位作者 李和程 张鹏 李洪亮 李钊伦 种铁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35-739,共5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模型或CT三维重建指导下的肿瘤四点定位法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癌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例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49~ 75岁... 目的 探讨3D打印模型或CT三维重建指导下的肿瘤四点定位法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癌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例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49~ 75岁,平均(61.0±9.7)岁.左肾肿瘤3例,右肾肿瘤2例.肿瘤直径2.7~4.7 cm,平均(3.4±0.8)cm.临床分期均为T1aN0 M0期.R.E.N.A.L评分8~10分,平均(9.2±0.8)分.术前血肌酐49.6~101.0μmol/L,平均(67.2±22.2)μmol/L.eGFR为64.5~117.0 ml/(min&#183;1.73 m2),平均(88.1±25.3)ml/(min&#183;1.73 m2).术前4例采用CT三维重建图片,1例采用3D打印患肾模型,测量并定位肿瘤的上下极及肿瘤横径左右极点在肾脏表面的4个投影点,指导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肿瘤的定位及切除,记录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肿瘤切缘情况、肾功能、肿瘤复发及转移等指标.结果 本组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根据术前3D打印患肾模型或CT三维重建图片测量定位的肿瘤上、下、左、右极点四点位置,术中均一次性准确找到肿瘤.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29.0±19.5)min,热缺血时间(19.6±5.4) min.术中失血量(100±83)ml.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透明细胞癌,肿瘤切缘均为阴性.术后未出现出血、漏尿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8个月,均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施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时,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或3D打印模型指导下的四点定位法,具有肿瘤定位准确、切除完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内生型肾肿瘤 腹腔镜下部分切除术 CT三维重建 3D打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