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完全分解模型的能源消费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姜秀山 于立凯 胡思继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38-43,共6页
在分析Laspeyres指数及其模型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更完善、合理的完全分解模型,基于完全分解模型,运用1980~2008年分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以及能源消费相关统计数据,定量测算并深入分析了能源消费变动及各个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节能量和节能率... 在分析Laspeyres指数及其模型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更完善、合理的完全分解模型,基于完全分解模型,运用1980~2008年分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以及能源消费相关统计数据,定量测算并深入分析了能源消费变动及各个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节能量和节能率。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能源消费变动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趋势和制定相关的能源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分解模型 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强度 产业结构
下载PDF
基于完全分解模型的安徽省用水变化驱动效应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乐勤 方宇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07,共6页
为了探索安徽省用水变化驱动效应,采用完全分解模型,从人口、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结构变动4层面对用水变化驱动效应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对用水变化具有正向驱动作用,是用水增加的主导因素,2001—2014年,共贡献了472.26亿... 为了探索安徽省用水变化驱动效应,采用完全分解模型,从人口、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结构变动4层面对用水变化驱动效应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对用水变化具有正向驱动作用,是用水增加的主导因素,2001—2014年,共贡献了472.26亿m^3用水,增量效应高达819.75%;(2)人口、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对用水变化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技术进步因素最显著,2001—2014年,技术进步共减少用水333.87亿m3,减量效应达到579.53%,结构变动因素次之,考察样本期,共减少用水量78.4亿m^3,减量效应为136.09%,人口变动因素影响不大,减量效应仅为4.13%;(3)在人口、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结构变动因素共同作用下,年均增加用水4.43亿m^3,若按惯性发展模式,2020年用水将增至298.67亿m^3,远超政府设定的270.84亿m^3红线目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大力发展节水型现代农业,积极对传统工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强化第三产业节水型器具推广,着力提升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变化 驱动效应 完全分解模型 安徽省
下载PDF
安徽省产业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对用水效率影响测度与分析——基于完全分解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乐勤 方宇媛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58,88,共6页
水资源短缺为掣肘安徽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约束因素之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破解其关键。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就技术进步、结构变动因素对安徽省单位GDP水耗贡献份额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2001~2014年,技术进步导致安徽省单位GDP用... 水资源短缺为掣肘安徽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约束因素之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破解其关键。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就技术进步、结构变动因素对安徽省单位GDP水耗贡献份额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2001~2014年,技术进步导致安徽省单位GDP用水年均下降31.91m3,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关键因素,贡献率高达88.69%,三次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分别为45.19%、38.59%、4.91%;(2)产业结构调整对安徽省单位GDP用水强度下降贡献率为11.31%,三次产业变动贡献率分别为-4.98%、0.62%、15.66%。提高安徽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核心在于: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一、二产业技术水平提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制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产业结构变化 技术进步 完全分解模型
下载PDF
基于完全分解模型的综合运输系统能耗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左大杰 赵柯达 谢媛娣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0,共6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交通与能源矛盾日益突出.现有研究认为运输业能源消耗与运输量、能源消耗强度有关,然而忽视了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为了解综合运输系统能耗与运输量、能耗强度、运输系统结构三者的定性与定...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交通与能源矛盾日益突出.现有研究认为运输业能源消耗与运输量、能源消耗强度有关,然而忽视了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为了解综合运输系统能耗与运输量、能耗强度、运输系统结构三者的定性与定量关系,找出综合运输系统能耗快速增长的真正推动因素,本文以综合运输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完全分解的综合运输系统能耗影响分析模型,将能耗的影响因素分解成系统结构、运输量、能源消耗强度三大因子,并对1995–2011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例计算.研究发现,运输量的大量增加是运输业能耗显著增加的主要因素.但值得关注的是,运输结构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日益突出.所以,我国进一步构建综合运输系统时,应当做好各种运输方式在能耗方面的优势比较及合理的整体发展规划,使得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应该大力发展能源消耗率低且对环境影响小的铁路和水路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运输 能耗分解 完全分解模型 综合运输系统 能耗强度
下载PDF
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运输需求的完全分解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左大杰 肖国胜 王孟云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20,35,共7页
研究西部综合运输系统需求驱动因素,将产业转移因素考虑在内,对原有包含三大因素的完全分解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包含经济总量、运输需求强度、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整体变动等四大因素的完全分解模型,根据2002—2015年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综... 研究西部综合运输系统需求驱动因素,将产业转移因素考虑在内,对原有包含三大因素的完全分解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包含经济总量、运输需求强度、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整体变动等四大因素的完全分解模型,根据2002—2015年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综合运输系统需求进行实例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总量增长是西部综合运输系统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转移促进政策的出台,运输需求强度变化和产业转移的影响逐渐显著.在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地区应该根据产业转移发展态势,有针对性地做好综合运输系统布局,创造更好的条件承接产业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运输 运输需求分解 完全分解模型 西部综合运输系统 产业转移
下载PDF
中国能源强度波动分析——基于完全分解模型
6
作者 孙欣 《统计教育》 2010年第2期49-54,共6页
2000年以来,我国能源强度出现了波动这一新现象。本文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对这一现象进行分解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2000-2007年,我国能源强度波动及第二产业能源强度波动中,强度效应占主导作用,结构效应作用较小。其中,第二产业对我国能... 2000年以来,我国能源强度出现了波动这一新现象。本文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对这一现象进行分解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2000-2007年,我国能源强度波动及第二产业能源强度波动中,强度效应占主导作用,结构效应作用较小。其中,第二产业对我国能源强度波动影响最大,而制造业对第二产业能源强度波动起主导作用。(2)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波动的影响较小,2000-2002年降低了能源强度,2002年-2007年增加了能源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强度波动 完全分解模型 三次产业
下载PDF
基于完全分解模型的中国万元GDP用水量变动及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7
作者 佟金萍 马剑锋 刘高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70-1876,共7页
本文引入Laspeyres指数及其完全分解方法思想,构建万元GDP用水量的完全分解模型,从产业和地区两个层面对我国1997年至2009年万元GDP用水量的变动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997年-2009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和... 本文引入Laspeyres指数及其完全分解方法思想,构建万元GDP用水量的完全分解模型,从产业和地区两个层面对我国1997年至2009年万元GDP用水量的变动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997年-2009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是推动其大幅下降的两个重要因素;在产业层面,技术进步引发的各产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万元GDP用水量降低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59.41%和40.59%,且第一产业贡献高于第二、三产业;在地区层面,各地区用水效率的提高对万元GDP用水量降低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8.67%,且东部贡献高于中、西部;而地区经济结构由于变动幅度小,使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对用水效率提高的作用并不明显。可见,促进节水技术的改进和推广以提高产业和地区用水效率是进一步降低我国万元GDP用水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元GDP用水量 完全分解模型 因素分析 结构效应 效率效应
原文传递
能源消费、技术进步对江苏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完全分解模型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迪 聂锐 +1 位作者 张炎治 龙如银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90-1494,共5页
在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无残差的完全分解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分解出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投入结构与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得出相应的影响效应系数;结果显示三者共同解释了江苏经济增长90%以上的原因,其中能耗... 在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无残差的完全分解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分解出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投入结构与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得出相应的影响效应系数;结果显示三者共同解释了江苏经济增长90%以上的原因,其中能耗的规模效应起到主导作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呈波动性增长趋势;进一步分析可知,由于在前期能源投入的提前透支及其滞后影响,高资源依赖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起到阻碍作用,技术进步效应弱化;最后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开源节流、发展低碳经济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能源效率 完全分解模型 低碳经济
原文传递
基于完全分解模型探究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及驱动效应 被引量:9
9
作者 马海良 张格琳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04,117,共5页
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将2001~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变化的驱动效应分解为人口效应、收入效应、结构效应、能耗强度效应,并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研究发现:(1)三大产业能耗比重变化明显不同,第一、二、三产业能耗比重分别呈现逐年减少... 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将2001~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变化的驱动效应分解为人口效应、收入效应、结构效应、能耗强度效应,并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研究发现:(1)三大产业能耗比重变化明显不同,第一、二、三产业能耗比重分别呈现逐年减少、先增加后减少、先减少后增加的态势。(2)收入效应和能耗强度效应分别对能源消费总量增加起正向和负向作用,对总效应的贡献率达到115.49%和-27.71%。(3)第二产业对收入效应、结构效应、能耗强度效应的贡献率分别为71.91%、108.97%、89.84%,远大于第一、三产业的贡献率。据此,提出应强化产业结构改善和技术进步运用、注重第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分解模型 能源消费结构 驱动效应 节能减排
原文传递
滨海新区能源消费驱动因素完全分解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珀松 朱祉熹 包景岭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9年第6期28-30,34,共4页
运用完全分解模型详细研究了2000-2007年间滨海新区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的过程。结果表明,2000-2007年期间,经济规模扩张因素所产生的增长效应对滨海新区能源消费总量的持续增长起主导作用。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减量作用... 运用完全分解模型详细研究了2000-2007年间滨海新区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的过程。结果表明,2000-2007年期间,经济规模扩张因素所产生的增长效应对滨海新区能源消费总量的持续增长起主导作用。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减量作用为负面的,技术进步因素产生的能源强度效应则是推动滨海新区能源消费减量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推动产业结构的跨越式演进以及在未来城市规划中增加能源消费总量约束性的发展指标是滨海新区实现能源消费总量降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能源强度 完全分解模型
下载PDF
中国1991~2010年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动态变化因素分解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洁 黄蕾 +3 位作者 李凤英 邹丽萍 费汉洵 毕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1-937,共7页
运用因素分解方法,将影响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的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污染治理资金规模和风险控制技术水平,构建了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的完全分解模型,并对我国1991-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事故年度间变化均值为-... 运用因素分解方法,将影响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的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污染治理资金规模和风险控制技术水平,构建了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的完全分解模型,并对我国1991-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事故年度间变化均值为-138起.其中,由经济规模、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和风险控制技术水平所引起的频数变化分别为279起,-74起和-344起.总的看来:该时期经济规模增长对污染事故频数增加起到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加,该效应对污染事故频数的促进作用减弱;1991-2005年污染治理投资效应有一定的随机性,对污染事故频数的增加基本起到遏制作用;风险控制技术效应对污染事故频数的增加起到遏制作用.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是由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时期各因素对污染事故频数变化所发挥的效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事故 完全分解模型 经济规模 污染治理投资规模 风险控制技术
下载PDF
东部能耗变动的分解分析与节能因素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迪 聂锐 张炎治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3-48,共6页
基于能耗变动的视角,运用改进的Laspeyres指数分解的完全形式对1997~2007年间中国东部地区的节能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技术进步与结构变动是区域节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经济增长是促进能耗逐年增长的主导因素;在区域与整体的对比分... 基于能耗变动的视角,运用改进的Laspeyres指数分解的完全形式对1997~2007年间中国东部地区的节能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技术进步与结构变动是区域节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经济增长是促进能耗逐年增长的主导因素;在区域与整体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能源技术进步是节能的主要因素,实现了36.5%的节能作用,其中工业能效提高是节能因素的重中之重;产业结构优化的节能效应在短期内并不显著,且呈"U"型变化趋势,根源在于工业部门投资效应与能源消费的滞后影响;最后通过东部三大区域节能效应的比较,给出了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节能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变动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节能 完全分解模型
下载PDF
长江流域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小林 顾令爽 +1 位作者 赵晔 李义玲 《改革与开放》 2017年第13期77-79,共3页
运用因素分解方法,将影响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的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风险控制技术水平、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状况,构建了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无残差因素完全分解模型,对长江流域2000—2015年的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实证分析... 运用因素分解方法,将影响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的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风险控制技术水平、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状况,构建了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无残差因素完全分解模型,对长江流域2000—2015年的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呈不断下降趋势,年变化值为-117起,其中经济规模、风险控制技术、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贡献分别为123、-259、4和15起。(2)经济规模的增量效应和风险控制技术的减量效应是流域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未来流域应进一步发挥风险控制技术进步对环境污染事故的遏制作用,同时要切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使其发挥应有的环境风险控制作用,降低环境风险向环境污染事故转化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分解模型 规模效应 技术效应 产业结构调整效应 末端治理效应
下载PDF
基于CD-ESDA模型的安徽省用水变化驱动效应空间差异探析
14
作者 张乐勤 方宇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4-60,共7页
探索安徽省用水变化驱动效应空间差异,对制定差别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具有借鉴意义.采用完全分解模型,从经济规模、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对安徽省2005-2014年用水变化效应进行了测算,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基于Geoda095i软件,对三种... 探索安徽省用水变化驱动效应空间差异,对制定差别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具有借鉴意义.采用完全分解模型,从经济规模、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对安徽省2005-2014年用水变化效应进行了测算,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基于Geoda095i软件,对三种效应空间格局分异规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经济规模具有显著的增量效应,2005-2010年和2011-2014年,规模效应年均分别贡献36.86亿m3和32.89亿m3用水;结构变动具有弱减量效应,2005-2010年和2011-2014年,年均减少4.92亿m3和4.18亿m3用水;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减量效应,2005-2010年和2011-2014年,年均减少14.79亿m3和27.65亿m3用水;22005-2010年和2011-2014年,规模效应Moran's I指数分别为0.2846和0.3013,具有显著空间聚集特征,合肥、马鞍山、六安为HH聚集中心;32005-2010年和2011-2014年,结构变动效应Moran's I指数均为负值,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空间极化特征不显著,合肥、宣城和淮南分别为显著LL、LH和HL中心;42005-2010年,技术进步Moran's I指数为负,2011-2014年,技术进步效应为正,均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技术进步效应呈现不明显空间异质向空间聚集转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用水 驱动效应 完全分解模型 空间自相关 安徽省
下载PDF
我国工业废气排放强度变化的分解分析
15
作者 战文娟 Ruokun Liu Liu 《当代经济》 2014年第17期132-133,共2页
本文围绕影响我国工业废气排放强度不断上升的原因进行讨论。基于完全分解模型,分解了我国工业废气排放强度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从工业节能和减排两个环节来看,节能环节的较高效率减缓了工业废气排放的上升速度,而减排环节的低效率促... 本文围绕影响我国工业废气排放强度不断上升的原因进行讨论。基于完全分解模型,分解了我国工业废气排放强度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从工业节能和减排两个环节来看,节能环节的较高效率减缓了工业废气排放的上升速度,而减排环节的低效率促进了工业废气排放强度的上升。但在不同时期,节能环节和减排环节对工业废气排放强度变化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废气排放强度 完全分解模型
下载PDF
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强度特征分析及分解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丹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1-78,共8页
本文在对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强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真实原因,结果显示,历年能耗强度的下降主要来自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结构因素对强度的影响存在双向作用。
关键词 工业部门 能源消费强度 完全因素分解模型
下载PDF
中国交通发展的能源消费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张树伟 姜克隽 刘德顺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62,共5页
本文通过建立能源消费分解模型,对1980-2001年交通能耗的因子贡献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服务量的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同时运输结构的变化加剧了这种增长,过去实现的能耗强度降低不足以抑制能源消费的增加,而近年来能耗强度... 本文通过建立能源消费分解模型,对1980-2001年交通能耗的因子贡献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服务量的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同时运输结构的变化加剧了这种增长,过去实现的能耗强度降低不足以抑制能源消费的增加,而近年来能耗强度更显示出增加的趋势,交通石油消费增长趋势不可避免。需要综合规划与布局,促进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经济 能源消费 完全分解模型 能源强度 中国
下载PDF
基于分解模型与VEC模型的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时空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韩瑞玲 佟连军 +1 位作者 佟伟铭 于建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61-1269,共9页
选择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物产生量4个指标,从横向的空间作用关系及纵向的时间作用关系对沈阳经济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演化关系进行了动态综合分析.对于空间作用关系,采用完全分解模型,利用沈阳经济区内8个城市的... 选择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物产生量4个指标,从横向的空间作用关系及纵向的时间作用关系对沈阳经济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演化关系进行了动态综合分析.对于空间作用关系,采用完全分解模型,利用沈阳经济区内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经济与环境关系分解为经济规模效应、空间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判定了由于经济增长造成的工业废物排放的增减变化而带来的区域环境压力扰动程度.对于时间作用关系,选择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依次对指标序列进行了单位根检验、VAR估计、Johansen协整检验及向量自回归的VEC修正,进而对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指标前期与当期作用关系进行了长期修正与短期校正.结果表明:对于工业废物排放,技术效应发挥了最突出的减量作用,经济效应的增量效应凸显,而空间结构效应的作用不明显;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物产生量之间的作用关系均经历了由波动到平稳的过程,但在研究期内GDP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的稳定性相对较弱,保持GDP与工业废气排放、工业废物产生各自的均衡关系,对各变量的优化有促进作用,而保持GDP与工业废水排放的均衡关系,则对各变量的优化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与环境 完全分解模型 Johansen协整 向量误差修正(VEC) 沈阳经济区
原文传递
能源节约视角下辽宁省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明玉 李凯 +1 位作者 郁培丽 陈浩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5-148,共4页
基于完全分解模型对辽宁省的能源消费和能源节约进行了分解计算,给出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对能源节约的影响效果和贡献率.虽然计算结果显示能源强度对能源节约起到主要作用,但由于产业结构与能源节约的密切关系,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讨论了... 基于完全分解模型对辽宁省的能源消费和能源节约进行了分解计算,给出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对能源节约的影响效果和贡献率.虽然计算结果显示能源强度对能源节约起到主要作用,但由于产业结构与能源节约的密切关系,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讨论了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节约的推动作用,并发现工业、建筑业和交通业的产值比重与能源节约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通过对回归结果的进一步研究找出上述各产业推动能源节约的临界产值比重,其中工业和交通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趋势推动了省内能源节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节约 完全分解模型 产业结构 实证分析 能源消费
下载PDF
中国工业碳强度变化的行业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宏伟 易丹辉 周明勇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2年第9期3-6,共4页
文章运用完全分解模型研究了"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的工业碳强度行业影响,从工业行业小类、工业行业大类、工业行业碳排放高中低组别等三个角度对我国工业碳强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解。分解结果显示:"十五&qu... 文章运用完全分解模型研究了"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的工业碳强度行业影响,从工业行业小类、工业行业大类、工业行业碳排放高中低组别等三个角度对我国工业碳强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解。分解结果显示:"十五"期间碳强度上升,对碳强度下降起较大负作用的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大类和高碳排放行业组;"十一五"期间我国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碳强度上升幅度减少,对碳强度下降起较大负作用的依然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大类和高碳排放行业组;要促使碳强度下降,需要加大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大类和高碳排放行业组的监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强度 行业影响 完全分解模型 强度效应 结构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