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完形感知对语言意义的组织和解释作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覃建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0-92,共3页
完形感知是人们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在大脑中的整体反映。语言一方面是人们对事物完形感知的结果;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被人们再认知的对象。完形感知对语言意义的组织作用体现在人们对信息的简化过程中;对语言意义的解释...
完形感知是人们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在大脑中的整体反映。语言一方面是人们对事物完形感知的结果;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被人们再认知的对象。完形感知对语言意义的组织作用体现在人们对信息的简化过程中;对语言意义的解释作用体现在人们能以自己的经验使抽象的语言符号成为形意结合的整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形感知
组织作用
解释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认知视阈下“山寨×”构式的模因周期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东山
刘坛孝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81-83,共3页
"山寨×"构式的衍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其实质是在身体体验现实表征的基础上,人类完形感知建构关联心理表征,并语符化认知完形的语言表征过程。该过程经历了同化、记忆、表达、传播,体现了一个语言模因周期。在该过程中,以...
"山寨×"构式的衍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其实质是在身体体验现实表征的基础上,人类完形感知建构关联心理表征,并语符化认知完形的语言表征过程。该过程经历了同化、记忆、表达、传播,体现了一个语言模因周期。在该过程中,以经验基础为前提的认知推理机制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寨×”构式
模因周期
认知推理
完形感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汉语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认知解释
被引量:
1
3
作者
罗姝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674-678,700,共5页
现代汉语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语义结构有五种类型,包括整体+部分、强特征+主体、种名+属名、喻体+相似点和音译+属名/关涉对象+音译。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
现代汉语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语义结构有五种类型,包括整体+部分、强特征+主体、种名+属名、喻体+相似点和音译+属名/关涉对象+音译。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认知上的"图形——背景"模式是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羡余现象
偏正式复合词
完形感知
“图形——背景”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认知语言学的组织原则看翻译中的语用突显与基体
被引量:
1
4
作者
武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116-118,共3页
语言活动是人们认知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的认知概念和能力的外部展示和体现。人们对语言的理解、描述、传输和转换是人与世界互动的刺激和作用在头脑中的映射和意象的结果,是从具体概念到抽象概念的集成,它反映出人的认知能...
语言活动是人们认知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的认知概念和能力的外部展示和体现。人们对语言的理解、描述、传输和转换是人与世界互动的刺激和作用在头脑中的映射和意象的结果,是从具体概念到抽象概念的集成,它反映出人的认知能力水平和知识经验积累。了解这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语言,为翻译工作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完形感知
突显原则
基体
意象图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典型理论研究综述
5
作者
江傲霜
刘亚丽
《红河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25-28,共4页
典型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它确定了范畴内成员的地位不是平等的,而是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这一理论的意义非常重大。论文从范畴化开始,对比经典理论,阐述了典型理论形成的过程,典...
典型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它确定了范畴内成员的地位不是平等的,而是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这一理论的意义非常重大。论文从范畴化开始,对比经典理论,阐述了典型理论形成的过程,典型在认知事物中的完形感知作用以及典型和图示的关系,以期对典型理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
焦点
家族相似性
完形感知
图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更”字比较句中三项比较的程式模型——兼论认知模式下“最”的比较方案
6
作者
田家隆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158-172,共15页
含有三个或多个比较项的“更”字比较句,都是两两多次比较的复句,而并非各项一起比较。从格式看,存在承式递较、逆式递较、交式递较三种;从形式看,存在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从对象看,存在主观性和客观性两种。基于认知模式,由于比较内容...
含有三个或多个比较项的“更”字比较句,都是两两多次比较的复句,而并非各项一起比较。从格式看,存在承式递较、逆式递较、交式递较三种;从形式看,存在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从对象看,存在主观性和客观性两种。基于认知模式,由于比较内容的主客观性,使得“最”的比较更加依靠完形感知与和谐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
三项比较
比较程式
认知模式
“最”
完形感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汉语补充式复合词中羡余现象的认知解释
7
作者
罗姝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07-112,共6页
现代汉语补充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语义结构分为三种类型:动语素+结果动语素、动语素+结果形容语素、动语素+趋向动语素。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补充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认知上的"图...
现代汉语补充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语义结构分为三种类型:动语素+结果动语素、动语素+结果形容语素、动语素+趋向动语素。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补充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认知上的"图形——背景"模式是补充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羡余现象
补充式复合词
完形感知
“图形——背景”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的认知解释
8
作者
罗姝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85-92,共8页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的语义类型有十四种具体表现形式,共同的类型特点是状语传达的语义都是中心语的重要属性或特征。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汉族人认知上的时间次序观念是这一语言现象产...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的语义类型有十四种具体表现形式,共同的类型特点是状语传达的语义都是中心语的重要属性或特征。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汉族人认知上的时间次序观念是这一语言现象产生的内在动因,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成分在认知上的突显性则是在语用上有突出强化效果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羡余现象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
完形感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囧”及“囧”家族的隐喻认知研究
被引量:
4
9
作者
李渊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0期156-157,共2页
采用认知隐喻学的相关观点,从网络词汇"囧"的产生、功能和用法出发,对"囧"及"囧"家族做隐喻认知研究。
关键词
“囧”
隐喻
完形感知
范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认知视域下语言的主观化建构
被引量:
1
10
作者
刘坛孝
焦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87-94,共8页
西方哲学史和语言观的演变以形而上学哲学为轴心,语言的主观性属性受到客观主义哲学的排挤。语言是一种以现实世界为基础的象征性概念及概念结构,其本质是主体动态的建构性思维对现实语境进行语符化的身体体验和认知加工的主观化建构体...
西方哲学史和语言观的演变以形而上学哲学为轴心,语言的主观性属性受到客观主义哲学的排挤。语言是一种以现实世界为基础的象征性概念及概念结构,其本质是主体动态的建构性思维对现实语境进行语符化的身体体验和认知加工的主观化建构体,认知推理在现实语境语符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语言主观化建构的认知哲学是强调主客体互动的新经验主义,认知心理是对身体经验进行组织和加工的完形感知,认知动因是以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认知
主观化建构
经验主义
完形感知
隐喻推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量词的认知范畴化过程初探
被引量:
2
11
作者
侯博
徐丽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6-26,38,共2页
汉语量词反映了汉民族认知范畴化的过程。范畴化的原型理论能充分解释量词对名词的选择作用。选用什么样的量词应该是以某类事物在认知上显著的"原型"作为根据的,是主观和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纯粹取决于客观事物的维数比例...
汉语量词反映了汉民族认知范畴化的过程。范畴化的原型理论能充分解释量词对名词的选择作用。选用什么样的量词应该是以某类事物在认知上显著的"原型"作为根据的,是主观和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纯粹取决于客观事物的维数比例或多少。家族相似性及完形感知理论能够较好地阐明"一量多名"和"一名多量"的语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范畴化
原型
家族相似性
完形感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在+Np”位于动词前后的两种句式
12
作者
高云玲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1-53,共3页
文章讨论了“在+Np(处所宾语)”位于动词前、后的两种句式的构成及语法意义,并试图通过变换来找出这两种句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区别,尝试以认知心理上的“完形”感知的基本原则来作出成因解释。
关键词
施事受事
静态动态
完形感知
认知原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认知影射机制与英语时体“化实为虚”和“化虚为实”的表意功能
被引量:
2
13
作者
方文礼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55,共7页
现代英语语法区分了时体两种不同的概念,但对某些时体用法的归纳总结仍缺乏统一。文章认为英语时体的学习和运用离不开认知规律,人们必须首先认清时体的基本范畴,领会其固化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认知影射的机制,对时体相互迁移与错位的用...
现代英语语法区分了时体两种不同的概念,但对某些时体用法的归纳总结仍缺乏统一。文章认为英语时体的学习和运用离不开认知规律,人们必须首先认清时体的基本范畴,领会其固化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认知影射的机制,对时体相互迁移与错位的用法及其表意功能做出解释。这样做可以把时体运用中的种种情况统一归入认知的框架,有利于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范畴
范畴化
原型
完形感知
认知影射机制
英语
语法
时体
学习效率
原文传递
题名
完形感知对语言意义的组织和解释作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覃建平
机构
咸宁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0-92,共3页
文摘
完形感知是人们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在大脑中的整体反映。语言一方面是人们对事物完形感知的结果;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被人们再认知的对象。完形感知对语言意义的组织作用体现在人们对信息的简化过程中;对语言意义的解释作用体现在人们能以自己的经验使抽象的语言符号成为形意结合的整体结构。
关键词
完形感知
组织作用
解释作用
Keywords
gestalt perception
organization function
interpretation function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认知视阈下“山寨×”构式的模因周期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东山
刘坛孝
机构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81-83,共3页
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模因机制下英汉新词构成认知研究"(09YBB017)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现代汉语新词串认知隐喻研究"(12C0040)
文摘
"山寨×"构式的衍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其实质是在身体体验现实表征的基础上,人类完形感知建构关联心理表征,并语符化认知完形的语言表征过程。该过程经历了同化、记忆、表达、传播,体现了一个语言模因周期。在该过程中,以经验基础为前提的认知推理机制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
“山寨×”构式
模因周期
认知推理
完形感知
Keywords
"Counterfeit × " construction
meme circle
cognitive reasoning
gestalt perception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汉语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认知解释
被引量:
1
3
作者
罗姝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674-678,700,共5页
文摘
现代汉语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语义结构有五种类型,包括整体+部分、强特征+主体、种名+属名、喻体+相似点和音译+属名/关涉对象+音译。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认知上的"图形——背景"模式是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羡余现象
偏正式复合词
完形感知
“图形——背景”模式
Keywords
redundancy
the subordinate compound words
gestalt perception
figure-ground mode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认知语言学的组织原则看翻译中的语用突显与基体
被引量:
1
4
作者
武平
机构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
出处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116-118,共3页
文摘
语言活动是人们认知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的认知概念和能力的外部展示和体现。人们对语言的理解、描述、传输和转换是人与世界互动的刺激和作用在头脑中的映射和意象的结果,是从具体概念到抽象概念的集成,它反映出人的认知能力水平和知识经验积累。了解这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语言,为翻译工作服务。
关键词
认知
完形感知
突显原则
基体
意象图式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典型理论研究综述
5
作者
江傲霜
刘亚丽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中心
红河学院外语系
出处
《红河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25-28,共4页
文摘
典型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它确定了范畴内成员的地位不是平等的,而是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这一理论的意义非常重大。论文从范畴化开始,对比经典理论,阐述了典型理论形成的过程,典型在认知事物中的完形感知作用以及典型和图示的关系,以期对典型理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介绍。
关键词
典型
焦点
家族相似性
完形感知
图示
Keywords
prototype
focus
family similarity
gestalt apperception
schema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更”字比较句中三项比较的程式模型——兼论认知模式下“最”的比较方案
6
作者
田家隆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出处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158-172,共15页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当代汉语流行构式研究”(项目编号:2012BYY002)资助
文摘
含有三个或多个比较项的“更”字比较句,都是两两多次比较的复句,而并非各项一起比较。从格式看,存在承式递较、逆式递较、交式递较三种;从形式看,存在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从对象看,存在主观性和客观性两种。基于认知模式,由于比较内容的主客观性,使得“最”的比较更加依靠完形感知与和谐整合。
关键词
“更”
三项比较
比较程式
认知模式
“最”
完形感知
Keywords
"Geng" (更)
triple comparisons items
procedures and patterns
cognitive model
"Zui" (最)
gestalt percep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汉语补充式复合词中羡余现象的认知解释
7
作者
罗姝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07-112,共6页
文摘
现代汉语补充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语义结构分为三种类型:动语素+结果动语素、动语素+结果形容语素、动语素+趋向动语素。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补充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认知上的"图形——背景"模式是补充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羡余现象
补充式复合词
完形感知
“图形——背景”模式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的认知解释
8
作者
罗姝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85-92,共8页
文摘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的语义类型有十四种具体表现形式,共同的类型特点是状语传达的语义都是中心语的重要属性或特征。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汉族人认知上的时间次序观念是这一语言现象产生的内在动因,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成分在认知上的突显性则是在语用上有突出强化效果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羡余现象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
完形感知
Keywords
redundancy
the adverbial head phrases pattern of modern Chinese
Gestalt
order of iconicity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囧”及“囧”家族的隐喻认知研究
被引量:
4
9
作者
李渊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0期156-157,共2页
文摘
采用认知隐喻学的相关观点,从网络词汇"囧"的产生、功能和用法出发,对"囧"及"囧"家族做隐喻认知研究。
关键词
“囧”
隐喻
完形感知
范畴
分类号
H136.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认知视域下语言的主观化建构
被引量:
1
10
作者
刘坛孝
焦成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87-94,共8页
基金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YBA011)
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课题(CX2018B577)
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CX2020SS105)。
文摘
西方哲学史和语言观的演变以形而上学哲学为轴心,语言的主观性属性受到客观主义哲学的排挤。语言是一种以现实世界为基础的象征性概念及概念结构,其本质是主体动态的建构性思维对现实语境进行语符化的身体体验和认知加工的主观化建构体,认知推理在现实语境语符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语言主观化建构的认知哲学是强调主客体互动的新经验主义,认知心理是对身体经验进行组织和加工的完形感知,认知动因是以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推理。
关键词
语言认知
主观化建构
经验主义
完形感知
隐喻推理
Keywords
language cognition
subjective construction
experientialist
gestalt perception
metaphorical reasoning
分类号
H0-051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量词的认知范畴化过程初探
被引量:
2
11
作者
侯博
徐丽
机构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6-26,38,共2页
文摘
汉语量词反映了汉民族认知范畴化的过程。范畴化的原型理论能充分解释量词对名词的选择作用。选用什么样的量词应该是以某类事物在认知上显著的"原型"作为根据的,是主观和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纯粹取决于客观事物的维数比例或多少。家族相似性及完形感知理论能够较好地阐明"一量多名"和"一名多量"的语言现象。
关键词
量词
范畴化
原型
家族相似性
完形感知
分类号
H13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在+Np”位于动词前后的两种句式
12
作者
高云玲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1-53,共3页
文摘
文章讨论了“在+Np(处所宾语)”位于动词前、后的两种句式的构成及语法意义,并试图通过变换来找出这两种句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区别,尝试以认知心理上的“完形”感知的基本原则来作出成因解释。
关键词
施事受事
静态动态
完形感知
认知原则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认知影射机制与英语时体“化实为虚”和“化虚为实”的表意功能
被引量:
2
13
作者
方文礼
机构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55,共7页
文摘
现代英语语法区分了时体两种不同的概念,但对某些时体用法的归纳总结仍缺乏统一。文章认为英语时体的学习和运用离不开认知规律,人们必须首先认清时体的基本范畴,领会其固化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认知影射的机制,对时体相互迁移与错位的用法及其表意功能做出解释。这样做可以把时体运用中的种种情况统一归入认知的框架,有利于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基本范畴
范畴化
原型
完形感知
认知影射机制
英语
语法
时体
学习效率
Keywords
basic level category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
gestalt
mapping
分类号
H314 [语言文字—英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完形感知对语言意义的组织和解释作用
覃建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认知视阈下“山寨×”构式的模因周期
王东山
刘坛孝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现代汉语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认知解释
罗姝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认知语言学的组织原则看翻译中的语用突显与基体
武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典型理论研究综述
江傲霜
刘亚丽
《红河学院学报》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更”字比较句中三项比较的程式模型——兼论认知模式下“最”的比较方案
田家隆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现代汉语补充式复合词中羡余现象的认知解释
罗姝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的认知解释
罗姝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囧”及“囧”家族的隐喻认知研究
李渊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认知视域下语言的主观化建构
刘坛孝
焦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汉语量词的认知范畴化过程初探
侯博
徐丽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谈“在+Np”位于动词前后的两种句式
高云玲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认知影射机制与英语时体“化实为虚”和“化虚为实”的表意功能
方文礼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