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法典”编纂中未完成作品出质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琛 《科技与法律》 2016年第5期976-988,共13页
未完成作品出质,是当下我国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的首选媒介。囿于立法缺失及其他各种因素,导致实践中未完成作品出质面临法律规范基础缺失、公示方式存有缺陷以及出质人及质权人利益的平衡保障等具体问题。这些是制约文化企业融资发... 未完成作品出质,是当下我国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的首选媒介。囿于立法缺失及其他各种因素,导致实践中未完成作品出质面临法律规范基础缺失、公示方式存有缺陷以及出质人及质权人利益的平衡保障等具体问题。这些是制约文化企业融资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处于紧锣密鼓的进程中,建议在其中的"质权"部分引进浮动质押,从而创设未完成作品出质制度,明确出质主体和出质客体范围以保护相关当事人的利益,完善出质公示制度,突破未完成作品出质的困境。未完成作品出质制度的创设,不仅有助于促进文化企业有效融资,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民法典"中担保制度体系的完整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成作品 出质 浮动质押 登记
下载PDF
老舍《文博士》为未完成作品且《文博士·序》为伪作之新证
2
作者 石怀伟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115,共5页
《文博士》(原名《选民》)是老舍在1936年发表的作品,该书对30年代济南上流社会特别是洋派知识群体进行了辛辣讽刺,是老舍长篇小说中唯一一部以济南为主要故事空间的作品。1984年和1991年,学者史承钧曾两次撰文认为《文博士》作品是未... 《文博士》(原名《选民》)是老舍在1936年发表的作品,该书对30年代济南上流社会特别是洋派知识群体进行了辛辣讽刺,是老舍长篇小说中唯一一部以济南为主要故事空间的作品。1984年和1991年,学者史承钧曾两次撰文认为《文博士》作品是未完成作品,且《文博士·序》是伪作。然而,2013年出版的《老舍全集》修订版中,编者仍将《文博士·序》收入,并将《文博士》视为完整作品。笔者提出的几则新证,取材于民国报刊资料,可有力地证实《文博士》是未竟之作且《文博士·序》是伪作这一观点,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于未来《老舍全集》的修订提出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文博士 选民 完成作品 伪作
下载PDF
未完成作品著作权质押的困境与破解
3
作者 张苗苗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第16期173-174,共2页
未完成作品著作权质押面临法理与制度的双重困境。一方面,由于未完成作品著作权的财产性与可让与性,因此其具备适质性。另一方面,质押标的不明确、登记生效主义局限、价值评估制度不足等制度困境,可通过放宽标的范围、完善登记制度、规... 未完成作品著作权质押面临法理与制度的双重困境。一方面,由于未完成作品著作权的财产性与可让与性,因此其具备适质性。另一方面,质押标的不明确、登记生效主义局限、价值评估制度不足等制度困境,可通过放宽标的范围、完善登记制度、规范价值评估等手段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成作品 著作权 质押融资
下载PDF
我院教师为平津战役纪念馆创作雕塑作品完成
4
作者 本刊记者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1997年第Z1期6+50-53,共5页
我院教师于世宏、唐国树、景育民历时三个月,为平津战役纪念馆精心创作的群雕作品《前赴后继》、《鱼水情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前夕圆满完成。得到有关方面及雕塑界的好评。
关键词 平津战役 纪念馆 雕塑 中国人民解放军 鱼水情 创作 教师 人民军队 作品完成 英雄主义
下载PDF
论赋予作品存在
5
作者 彼得·拉马克 余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27,共6页
赋予作品存在就是把新的实体带入世界,而不仅仅是重新安排已经存在的东西,它意味着一旦有作品完成,就有真正的创造。在赋予作品存在这一主题下,作者讨论了完成作品、未完成作品、作品媒介等问题,认为,未完成作品需要特殊的欣赏方式;作... 赋予作品存在就是把新的实体带入世界,而不仅仅是重新安排已经存在的东西,它意味着一旦有作品完成,就有真正的创造。在赋予作品存在这一主题下,作者讨论了完成作品、未完成作品、作品媒介等问题,认为,未完成作品需要特殊的欣赏方式;作品的艺术媒介由作品的制作人看待作品的方式决定;作品广义上必然是某种类型的"文化"或"体制"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成作品 完成作品 媒介
下载PDF
浅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未完成艺术
6
作者 张逸峰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第1期87-89,共3页
当一幅绘画作品或者雕塑被描述为"不完整"或"未完成"时,编者通常暗示作者身故抑或是委托人取消了订单。而一些知名的艺术家的所作所为却逐渐扭转了这一刻板印象,这些作品的意义从开始便不仅为了展示一张完整的杰作... 当一幅绘画作品或者雕塑被描述为"不完整"或"未完成"时,编者通常暗示作者身故抑或是委托人取消了订单。而一些知名的艺术家的所作所为却逐渐扭转了这一刻板印象,这些作品的意义从开始便不仅为了展示一张完整的杰作,背后的目的也许永远也不得而知,但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思想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成作品 文艺复兴 普林尼 缇香 艺术流派
下载PDF
鼓励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在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二十年论坛上的讲话 被引量:1
7
作者 阎晓宏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07年第11期18-18,共1页
版权作品的数量众多、使用极为广泛,而它的权利在作品完成的同时自然生成,并具有投入大、开发难、复制容易等特点,因此,版权在知识产权各种权利中是最容易受到攻击和侵犯的.版权工作在当前和今后将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巨大压力.
关键词 优秀文化 作品完成 创作 传播 国家 版权局 局长 阎晓宏 中国 知识产权 高等教育 权利 版权作品 压力 侵犯 开发 攻击 复制
下载PDF
劳动作品评价之我见
8
作者 陈禄凤 《湖北教育》 1997年第Z2期90-90,共1页
在劳动课堂教学结构中,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劳动作品进行评价。这一阶段既是对前一阶段学生劳动实践过程的阶段性小结,又应是解决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更应是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再实... 在劳动课堂教学结构中,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劳动作品进行评价。这一阶段既是对前一阶段学生劳动实践过程的阶段性小结,又应是解决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更应是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再实践、再创造的最佳时机。如果应用得当,可以令整节劳动课锦上添花,使学生回味无穷。 在劳动课教学中,评价学生劳动作品。一般采用如下形式:①展示劳动作品。有全班展示,有部分展示,有个别展示;②比较劳动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评价 劳动课 劳动实践 创造性劳动 综合评价 实践过程 阶段性小结 作品完成 劳动评价 评价学生
下载PDF
对南安普顿大学美术教学评估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响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94-96,共3页
评估,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切斯特艺术学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其评估程序是完整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围绕评估不仅需要完成作品,而且需要记录文字与图形以备积累和能力拓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不只看作品,更重视创作过程... 评估,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切斯特艺术学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其评估程序是完整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围绕评估不仅需要完成作品,而且需要记录文字与图形以备积累和能力拓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不只看作品,更重视创作过程以及学生的思辨能力等。国内的评估往往使用简明的数据代表学生成绩,事实上无法承担评估所蕴含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估 作品以及完成作品的过程 评估的改进
下载PDF
浅谈声乐教学三个突出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礼 《广播歌选》 2008年第1期66-67,共2页
声乐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本文从声乐学习中内外感的统一、练声及改错、作品完成三个矛盾相对集中的问题为研究重点,提出在教学中的重点,以此促进师生在教学中的沟通,进一步达到提高教与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内外感的统一 练声与病声纠正 作品完成
下载PDF
组合 体量——试析环境与雕塑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忠杰 《东南传播》 2006年第9期84-85,共2页
就像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环境一样,雕塑也与环境互为依存。雕塑如何去雕、如何去立?这是每一个雕塑家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件雕塑作品完成后放入特定的环境里,马上就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反过来说,客观的环境也会影响雕塑。雕... 就像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环境一样,雕塑也与环境互为依存。雕塑如何去雕、如何去立?这是每一个雕塑家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件雕塑作品完成后放入特定的环境里,马上就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反过来说,客观的环境也会影响雕塑。雕塑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不解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雕塑 环境意识 雕塑家 作品完成 整体环境 组合 环境雕塑 设计 生存发展 环境空间
下载PDF
漫说寿山石雕刻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立旺 《艺术生活》 2000年第6期43+56-57,共3页
人之初始,即有磨制,刻锉石器之举。雕刻艺术代代相传。各立流派,蔚为大观。寿山石独具特色,名闻遐迩。其雕刻技艺别具风格,甚称巧夺天工。从事寿山石雕艺术的艺人都知道寿山石色彩斑斓、石种质地各有相异。天然石块纹理、砂格、裂痕各... 人之初始,即有磨制,刻锉石器之举。雕刻艺术代代相传。各立流派,蔚为大观。寿山石独具特色,名闻遐迩。其雕刻技艺别具风格,甚称巧夺天工。从事寿山石雕艺术的艺人都知道寿山石色彩斑斓、石种质地各有相异。天然石块纹理、砂格、裂痕各具特色。因此艺人在得到石材后创作前总要对手中石材细加揣摩,判断色泽走向、砂格杂质的分布以及形态纹理等特点。而相形度势因材施艺,正如俗语云:“一相能抵九天功”。当我们置身于雕刻艺术创作人员中,常常会看到一些比较成熟的名艺人老师傅在相石时不是一时半时,有时一块石头看了反反复复又放下,有时在刻其它作品时偶而停下又对刚看过的石头拿起来翻来覆去后突有所悟而不由地点点头面显微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山石雕 雕刻艺术 作品完成 创作人员 艺人 石材 天然石 独具特色 纹理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乡愁四韵
13
作者 赫苡 余光中 《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2005年第7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乡愁 余光中 福建永春 腊梅 中国文化 祖国 作品完成 南京 母亲 海棠
下载PDF
克里斯托和他的地景艺术
14
作者 郭吉娜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12期121-122,共2页
地景艺术家克里斯托,痴情于包裹艺术40余年,小到瓶子、汽油桶、妇女,大到桥梁、宫殿、山峰、岛屿无所不包。他的作品以不可掌控的形式美,给人的视觉以强烈的冲击,改变人们传统的思维习惯,使得人们带着新奇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关键词 地景艺术 艺术作品 里斯 国会大厦 形式美 重新审视 作品完成 包裹 象征意义 汽油桶
下载PDF
开启心灵之门──教学札记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振宇 《中国艺术》 1999年第3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开启心灵 教学过程 思维方式 偶然性 语言表达能力 个性特征 教学札记 表现自我 作品完成 再创造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被引量:2
16
《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2年第17期14-16,共3页
现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自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
关键词 著作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作品完成 著作权人 实施条例 无国籍人 国务院 艺术作品 行政管理部门 合作作者
下载PDF
叶燮创作理论初探——《原诗》理、事、情、才、胆、识、力的关系
17
作者 张炳煊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5年第5期70-74,共5页
【正】 清代叶燮(1627—1703)的《原诗》,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论杰作。它探本求源,提出了一套颇为完整的诗歌创作理论,被当时誉为“直抉古今来作诗本领,而痛扫后世各持所见以论诗流弊。”①然而,这部著作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合诗与文... 【正】 清代叶燮(1627—1703)的《原诗》,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论杰作。它探本求源,提出了一套颇为完整的诗歌创作理论,被当时誉为“直抉古今来作诗本领,而痛扫后世各持所见以论诗流弊。”①然而,这部著作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合诗与文而论之”的,有待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只就它的创作论——理、事、情、才、胆、识、力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客观事物 诗歌创作理论 艺术作品 作品完成 创作才能 艺术魅力 叶燮 创作思想 理事情
下载PDF
试论画家的自我审美感受
18
作者 易淑萍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7-59,共3页
画,作为一种美术作品,无疑是供人们欣赏或收藏的。画之所以有收藏价值也是因为它首先具有审美价值。然而,任何一幅画的第一个欣赏者或审美者却不是别人,而恰恰是画家自己。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始终进行着一种自我的审美活动,不断体验,... 画,作为一种美术作品,无疑是供人们欣赏或收藏的。画之所以有收藏价值也是因为它首先具有审美价值。然而,任何一幅画的第一个欣赏者或审美者却不是别人,而恰恰是画家自己。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始终进行着一种自我的审美活动,不断体验,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画家正是在自我审美感受的驱动下进行绘画构思和创作,直到整个艺术作品的完成。画家在创作过程的自我审美感受如何,直接影响到他的作品的艺术欣赏价值及其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 所谓画家的自我审美感受,是指画家在绘画创作中对自己创造的对象(从观念形式到现实作品)产生的审美知觉,并由此得到一种特殊的满足和快乐的审美享受。画家的自我审美活动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活动过程。甚至在作品完成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家 审美感受 个人艺术风格 绘画创作 意境 中国绘画艺术 审美想象 一画之法 作品完成 观念形式
下载PDF
谈艺术创造中的“割爱”
19
作者 江岳 《江汉论坛》 1984年第11期49-53,共5页
奥地利大作家茨威格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如果我深谙什么绝技,那么这个绝技就是善于割爱”。把善于割爱说得这般重要,这并不是茨威格个人的特殊情况,许多艺术大师都有类似的经验之谈。实际上,它乃是艺术创造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奥地利大作家茨威格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如果我深谙什么绝技,那么这个绝技就是善于割爱”。把善于割爱说得这般重要,这并不是茨威格个人的特殊情况,许多艺术大师都有类似的经验之谈。实际上,它乃是艺术创造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甚至还可以说是一条不成文的,但在艺术实践中通行的法则。然而,究竟什么是“割爱”呢?通常,人们只是从形式剪裁的意义上去理解,实际上,它指的是,艺术家为了“能动地表现自己”,从而对自己的包括审美理想、观念、情感以及趣味、技巧诸因素在内的艺术创造个性,从选材构思到作品完成,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调整的创造性劳动。它常常表现为,经过殚思极虑后,在进退两难的抉择中,艺术家将一些与自身血肉相连的个人的东西,忍痛割弃了。这种割爱现象,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难道艺术创造只有在艺术家不喜爱不满意的情况下才算成功?显然,这样理解是不对的,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倘若不为自己肯定和喜爱,他又怎能为之耗费心血并将作品公之于众,去获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呢!在这里,既应当爱,又应当割爱,我们似乎陷入了自相矛盾。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造 艺术家 艺术欣赏 审美理想 艺术实践 艺术作品 作品完成 艺术大师 艺术形式 艺术生产
下载PDF
工笔人物画古今谈
20
作者 葛路 《艺苑(美术版)》 1996年第3期23-26,19,共5页
画家温国良携带他的工笔人物画来访,他告诉我,他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举办展览,工笔人物画颇受欢迎,国外的一些报纸作了肯定的评价。他准备在今后十年内、以工笔画赞颂华夏数千年以来的优秀人物,已经预约好待作品完成,将在联合国大... 画家温国良携带他的工笔人物画来访,他告诉我,他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举办展览,工笔人物画颇受欢迎,国外的一些报纸作了肯定的评价。他准备在今后十年内、以工笔画赞颂华夏数千年以来的优秀人物,已经预约好待作品完成,将在联合国大厦大厅展出。他的宏图壮志,令我佩服。因涉及工笔人物画,我联想起长期致力于这门艺术创作的名画家潘洁兹。他的《石窟艺术的创造者》(见荣宝斋出版的潘絮兹画谱、以下本文所谈潘的作品都在该画谱中)在五十年代问世后,立即得到好评。我觉得他已往临摹敦煌壁画,不仅激发了此画的创作灵感火花,也影响到他后来的人物画有气度。改革开放以来,他的创作很活跃,近十余年,他画了许多意境幽美、风格别具的佳作,还培养出不少学生,可谓“丹青不知老将至”,“晚有弟子传芬芳”。温国良于六十年代在吉林艺术学院从卜孝怀学工笔人物画,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又向王叔晖王绪阳等画家请教,终于趟出自己的路子。潘洁兹今年81岁,是工笔人物画家前辈,温国良年近50岁,属于中年画家,从他们的创作中可以反映出工笔人物画的一些现状及发展趋势。两位画家有一个主要的共同点,就是在继承优秀的传统上求创新,于是引发我再认识再思考工笔人物画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中国工笔人物画 唐伯虎 意笔画 画家 敦煌壁画 石窟艺术 唐明皇 艺术创作 作品完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