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台网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1
作者 立凯 周文杰 +5 位作者 倪昊琦 陈殷晖 范晓易 张朋 胡文涛 戴波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4-513,共10页
区域台网完整性震级的研究对于了解测震台网监测能力、评估地震目录的可靠性以及研究地震活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其有助于确定最小可靠震级范围,并为地震监测和地震研究提供参考。针对江苏及邻区地震目录的特点和需求,结合江苏省区域测... 区域台网完整性震级的研究对于了解测震台网监测能力、评估地震目录的可靠性以及研究地震活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其有助于确定最小可靠震级范围,并为地震监测和地震研究提供参考。针对江苏及邻区地震目录的特点和需求,结合江苏省区域测震台网台站建设与发展情况,使用震级-序号法、多参数方法联合研究,对江苏区域台网记录的地震活动最小完整性震级M_(C)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通过使用完整震级范围(EMR)方法,对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及邻区整体区域M_(C)值变化趋势大致分为2个阶段,1970-2008年M_(C)值主要分布于M_(L)1.0~M_(L)2.2之间,2009-2022年M_(C)值主要分布于M_(L)0.5~M_(L)1.5之间。江苏内陆地区1970-2008年M_(C)值主要分布于M_(L)1.0~M_(L)2.5之间,2009-2022年M_(C)值主要分布于M_(L)0.5~M_(L)2.0之间,江苏沿海黄海海域1970-2022年M_(C)值主要分布于M_(L)2.0~M_(L)3.0之间,江苏区域台网地震监测能力趋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完整性震级MC值 区域地震目录 江苏省区域测震台网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时序演化特征
2
作者 马艳丽 姜锦华 +1 位作者 张雁翔 张盛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5期34-39,共6页
地震目录数据是当前进行地震预测预报及危险性分析的重要资料,而反映地震目录质量水平的最小完整性震级评估又是开展这些工作的重要基础。整理黑龙江省及邻区(42°—54°N,120°—136°E)1970—2022年地震目录,应用震... 地震目录数据是当前进行地震预测预报及危险性分析的重要资料,而反映地震目录质量水平的最小完整性震级评估又是开展这些工作的重要基础。整理黑龙江省及邻区(42°—54°N,120°—136°E)1970—2022年地震目录,应用震级—序号法分析地震密度随时间的演化特征,同时应用多参数方法,即拟合度分别为90%和95%的拟合优度检测法,分析最小完整性震级的时序演化特征。结果显示:1970—1983年,研究区由于地震台站数量较少,M_(c)评估结果约为M_(L) 3.0—2.5;1984—2006年,地震台站运行较稳定,地震台网监测能力有所提高,M_(c)评估结果约为M_(L) 2.5—2.0;2007—2022年,经“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升级和改造,地震台网监测能力提升,M_(c)稳定在M_(L) 2.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及邻区 地震目录 最小完整性震级 时序演化特征
下载PDF
云南德宏及邻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分析
3
作者 王金霞 《四川地震》 2024年第2期50-54,共5页
通过对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强的德宏及邻区进行最小完整性震级(M_(C))分析,为后续开展地震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德宏及邻区(23.5°~26.5°N,97°~99.5°E)1970—2022年的地震目录作... 通过对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强的德宏及邻区进行最小完整性震级(M_(C))分析,为后续开展地震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德宏及邻区(23.5°~26.5°N,97°~99.5°E)1970—2022年的地震目录作为研究资料,采用震级—序号法、最大曲率法和拟合度检测法计算不同时段的最小完整性震级,得到了研究区域内M_(C)值的时间演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1970年以来M_(L)≥2.6地震目录基本完整,1970—1982年M_(C)为M_(L)2.3~2.6,1983—1999年M_(C)为M_(L)1.9~2.6,2000—2008年M_(C)为M_(L)1.3~2.2,2009—2022年M_(C)为M_(L)1.1~1.8。1976年龙陵M_(S)7.3和M_(S)7.4地震、2008年盈江M_(S)5.9地震和2014年盈江M_(S)6.1地震之后M_(C)值出现一段时间的高值;2011年盈江M_(S)5.8地震和腾冲M_(S)5.2震群之前,震区内发生大量的前震,可能是引起该时间段内M_(C)值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宏及邻区 地震目录 最小完整性震级
下载PDF
新疆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和台网科学布局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李志海 蒋长胜 +1 位作者 黄瑜 王宝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3-775,843,共13页
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是地震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地震观测台网效能评估的关键.本文对构造活动剧烈、地震活动水平高、台站地理分布复杂的新疆地区开展Mc研究,试图为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台站科学布局等研... 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是地震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地震观测台网效能评估的关键.本文对构造活动剧烈、地震活动水平高、台站地理分布复杂的新疆地区开展Mc研究,试图为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台站科学布局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基于新疆地震台网发展的5个阶段划分,采用基于G-R关系的交互式分析方法,研究了Mc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多参数方法研究了分区的Mc时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地区Mc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非均匀性,天山地区监测能力较好,西昆仑地震带等地区相对较低.对于地震台网的不同发展阶段,尤其是"十五"数字地震台网运行以来,天山地震带、阿尔泰地震带Mc可达ML1.5—2.0,台站相对稀疏的西昆仑地震带北段可控制在ML2.0左右.此外,利用新疆地区1988年以来的经过数字化整理的地震观测报告,考察了Mc与震中距和台站张角的关系,讨论了台网科学布局和提升地震监测能力的科学途径.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近台数量和台站-事件张角上的密度,仍是提升新疆地区地震监测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完整性震级 地震监测效能 震级-频度分布
下载PDF
用于地震可预测性CSEP计划的南北地震带地区地震最小完整性震级M_c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韩立波 蒋长胜 +1 位作者 李艳娥 郭祥云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7,共11页
为确定"地震可预测性国际合作研究计划"(CSEP)中的"CSEP中国检验中心"研究区范围,本研究采用"完整性震级范围"(EMR)方法研究了2008年10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期间南北地震带地区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空间... 为确定"地震可预测性国际合作研究计划"(CSEP)中的"CSEP中国检验中心"研究区范围,本研究采用"完整性震级范围"(EMR)方法研究了2008年10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期间南北地震带地区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使用Bootstrap方法评估Mc的不确定度。对该地区整体Mc的研究结果表明,Mc(EMR)=1.6±0.03。对Mc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南北地震带的多数地区Mc在ML1.3~2.0范围内,中、南段监测能力较高,北段偏低,Mc与地震台站密度分布较为一致,采用少于3台定位对Mc的分布影响较大。此外,多数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不确定度δMc的空间分布在0.07~0.22个震级单位之间,分布特征与地震发生率有较好的一致性,但研究时段较短可能造成部分地区δMc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可预测性研究 CSEP计划 最小完整性震级Mc EMR方法
下载PDF
区域最小完整性震级时空分布的确定──以龙门山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33
6
作者 龙锋 闻学泽 倪四道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6,共10页
文中首先介绍了估计MC的拟合效果测试法,然后采用该方法确定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最小完整性震级的时空分布,最后总结和讨论了该方法的优点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拟合效果测试法基于G-R关系的幂率分布假设,通过由小到大不... 文中首先介绍了估计MC的拟合效果测试法,然后采用该方法确定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最小完整性震级的时空分布,最后总结和讨论了该方法的优点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拟合效果测试法基于G-R关系的幂率分布假设,通过由小到大不断调整起算震级和对观测数据进行拟合,将能最好拟合观测数据的G-R关系的起算震级作为最小完整性震级MC。该方法还通过定义一个拟合评价函数来衡量对观测资料的拟合优度。应用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从1970年以来呈现减小的趋势,反映监测能力的逐步提高;由拟合效果测试法估计MC值的空间分布,总体上与区域台网理论监测能力的分布相当,但可获得更多的分布细节。另外,由于拟合效果测试法是一种基于地震活动性的算法,在应用局部地区较短时段的地震资料时,可能会过低或过高估计最小完整性震级MC。在计算出MC的基础上,对研究区进行了b值的时间扫描,结果反映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3-8年,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背景小震活动的b值似乎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完整性震级MC 拟合效果测试法 B值 龙门山断裂带
下载PDF
山西地区不同时段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霞 宋美琴 +1 位作者 李丽 罗勇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2-88,共7页
对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科学评估,是进行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而最小完整性震级MC又是表征台网监测能力的关键参数。本文据山西地震观测台网建设时间的阶段性差异,将其分为4个时段,以1970—2012年山西地区地... 对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科学评估,是进行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而最小完整性震级MC又是表征台网监测能力的关键参数。本文据山西地震观测台网建设时间的阶段性差异,将其分为4个时段,以1970—2012年山西地区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利用震级-序号法、最大曲率法(MAXC)、90%和95%的拟合度GFT法,研究了不同时段山西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序变化特征。1970年以来随着山西测震台网的改造,MC逐步降低,尤其是"十五"数字化台网改造后,山西ML≥0.9地震基本完整,表明山西地震监测能力逐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完整性震级 地震观测台网 地震监测能力 山西地区
下载PDF
云南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丽芳 李志海 蒋长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1-499,共9页
通过对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度高、台站分布极不均匀的云南地区开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研究,试图为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台站科学布局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基于云南区域地震台网发展阶段,利用基于G-R关系的交互式分析方法,研究了MC的空间... 通过对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度高、台站分布极不均匀的云南地区开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研究,试图为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台站科学布局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基于云南区域地震台网发展阶段,利用基于G-R关系的交互式分析方法,研究了MC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多参数方法研究了云南8个地震区(带)的MC时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区域台网不同发展时段MC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非均匀性,大理—丽江—盐源区、元谋区、小江带等区(带)监测能力较好,澜沧—耿马区、思普区等区(带)监测能力较低。但云南"十五"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运行以来,云南省MC可达ML1.5左右,其中大理—丽江—盐源区MC可控制在ML1.0~1.5,小江带MC约为ML1.5,腾冲—龙陵区MC可控制在ML1.0~2.0,澜沧—耿马区MC可控制在ML1.5~2.5,思普区MC约为ML1.0~2.0。云南地区8个地震区(带)MC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台站数量,优化台网布局,是提升云南地区地震监测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目录 最小完整性震级 地震监测效能 震级-频度分布
下载PDF
陕西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平 惠少兴 +1 位作者 狄秀玲 赵韬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B10期702-708,共7页
本文根据陕西测震台网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等资料,利用基于G-R关系基础上的EMR法,对1970年以来陕西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展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观测阶段(1970—2001年9月),ML2.1级以上地震基本完整;在地震台... 本文根据陕西测震台网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等资料,利用基于G-R关系基础上的EMR法,对1970年以来陕西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展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观测阶段(1970—2001年9月),ML2.1级以上地震基本完整;在地震台站数字化阶段(2001年10月—2013年4月),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L1.6。从时间尺度上看,陕西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还分析研究了陕西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陕西北部地区Mc无法计算(缺震),中部较南部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地区 时空间 最小完整性震级 EMR法
下载PDF
青海及邻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余娜 张晓清 杨晓霞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32,共10页
在强震多发且台站分布极不均匀的青海地区开展最小完整性震级分析,对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青海区域地震台网定位的地震目录,利用"震级-序号"法和多参数方法分析了Mc的时间演化特征;采用"完整... 在强震多发且台站分布极不均匀的青海地区开展最小完整性震级分析,对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青海区域地震台网定位的地震目录,利用"震级-序号"法和多参数方法分析了Mc的时间演化特征;采用"完整震级范围"方法研究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不同时段青海及邻区Mc的空间分布存在非均匀性,其与测震台站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分布密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015年6月后祁连、柴达木、巴彦喀拉区域的东部区域最小完整性震级Mc较小,ML1.4以上的地震目录基本完整,羌塘区域的最小完整性震级最大,为ML2.5左右;研究区的Mc随着测震台站数的增加、台网布局的优化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完整性震级 震级-频度分布 区域地震目录
下载PDF
首都圈地震活动完整性震级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武敏捷 武安绪 +2 位作者 龙锋 林向东 赵雯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8-106,共9页
根据首都圈活动构造展布特征,将首都圈划分为西区、中区、东区三个地区,采用拟合效果测试法计算首都圈及各分区1970年以来最小完整性震级随时间的变化,并且依据各研究区域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将各研究区域从时间上划分为三个研究时段,分... 根据首都圈活动构造展布特征,将首都圈划分为西区、中区、东区三个地区,采用拟合效果测试法计算首都圈及各分区1970年以来最小完整性震级随时间的变化,并且依据各研究区域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将各研究区域从时间上划分为三个研究时段,分别研究各时段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各时段的最小完整性震级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且2000年以来各研究区域的最小完整性震级趋于稳定,MC均能控制在ML2.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完整性震级 拟合效果测试法 首都圈
下载PDF
山东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确定——R-S检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鹏 郑建常 +1 位作者 赵金花 陆汉鹏 《华北地震科学》 2011年第3期19-22,47,共5页
介绍了估计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Rydelek-Sacks检验法,选取山东各个震情追踪区作为研究区域,使用1970年以来山东地区的地震目录,采用该方法以及与其他方法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其最小完整性震级:沂沭地区2.4级,鲁西地区2.0级,鲁东地区2.8级,... 介绍了估计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Rydelek-Sacks检验法,选取山东各个震情追踪区作为研究区域,使用1970年以来山东地区的地震目录,采用该方法以及与其他方法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其最小完整性震级:沂沭地区2.4级,鲁西地区2.0级,鲁东地区2.8级,最后对该方法的优点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完整性震级 Rydelek-Sacks检验 周期性 地震目录 地震
下载PDF
青海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培玲 胡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0-44,共5页
利用震级—序号法、多种方法定量分析法和G-R关系等方法,计算研究了不同时间段内青海地区中小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并给出了青海地区及其他研究区域内不同时间段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
关键词 地震目录 最小完整性震级 青海地区
下载PDF
辽宁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亮 李彤霞 +1 位作者 王岩 张志宏 《防灾减灾学报》 2015年第4期20-24,共5页
地震目录完整性震级MC是地震学中最为基础的研究工作之一,对完整性震级的科学评估,是进行地震活动性及其他统计相关研究的基础,同时MC也表征了台网监测能力的强弱。以1970年以来辽宁地震台网记录的目录为研究对象,利用"震级—序号&... 地震目录完整性震级MC是地震学中最为基础的研究工作之一,对完整性震级的科学评估,是进行地震活动性及其他统计相关研究的基础,同时MC也表征了台网监测能力的强弱。以1970年以来辽宁地震台网记录的目录为研究对象,利用"震级—序号"、"最大曲率"、"90%拟合度"等方法对辽宁地区不同时段的最小完整性震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975年之后,随着辽宁测震台网的加密,MC逐步降低;在1989—2007年,辽宁地区一直处于MC<1.5的较低的时段;2008年的台网改造对MC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达到了ML2.0,但在2012年已恢复。表明1989年之后,辽宁地区的测震资料较为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完整性震级 辽宁观测台网 监测能力
下载PDF
新疆天山地震带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_C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孔祥艳 张盛峰 +1 位作者 刘建明 刘平仁 《内陆地震》 2016年第2期97-102,共6页
使用"完整性震级范围"(EMR)方法研究2010~2014年5年期间天山地震带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Bootstrap方法的蒙特卡罗近似估计了MC的不确定度。近5年研究区整体MC=1.7±0.12,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非均匀性... 使用"完整性震级范围"(EMR)方法研究2010~2014年5年期间天山地震带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Bootstrap方法的蒙特卡罗近似估计了MC的不确定度。近5年研究区整体MC=1.7±0.12,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非均匀性,多数地区MC都在ML1.2~2.0范围内,δMC的空间分布在0.08~0.25个震级单位之间。此外,利用EMR方法得到1990年以来天山地震带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间演化情况,MC的值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地震带 地震编目 最小完整性震级EMR方法
下载PDF
新疆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 被引量:2
16
作者 孔祥艳 张盛峰 +1 位作者 刘建明 上官文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4期39-43,共5页
最小完整性震级M_c是表征测震台网监测能力的重要参数,本研究采用"完整性震级范围"(EMR)方法,分"九五"和"十五"两阶段分析2001年1月1日到2015年9月30日新疆地区地震目录M_c空间分布特征,并使用Bootstrap... 最小完整性震级M_c是表征测震台网监测能力的重要参数,本研究采用"完整性震级范围"(EMR)方法,分"九五"和"十五"两阶段分析2001年1月1日到2015年9月30日新疆地区地震目录M_c空间分布特征,并使用Bootstrap方法,评估M_c不确定度δM_c。分析结果表明,M_c空间分布不均匀,与地震台站分布密度基本一致。此外,多数地区的δM_c≤0.2个震级单位,空间分布不均匀。"十五"以来新疆地区M_c值普遍减小,表明新疆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编目 最小完整性震级 EMR 方法 新疆测震台网
下载PDF
山西断陷盆地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霞 宋美琴 李丽 《山西地震》 2013年第3期6-10,共5页
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 C是地震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表征台网监测能力的关键。以1970年至2012年山西断陷盆地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利用"震级—序号"法、"最大曲率"法(MAXC)、90%和95%的拟合度... 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 C是地震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表征台网监测能力的关键。以1970年至2012年山西断陷盆地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利用"震级—序号"法、"最大曲率"法(MAXC)、90%和95%的拟合度GFT法,研究了山西断陷盆地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 C的时间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随着山西测震台网的改造,M C逐步降低,尤其是"十五"数字化台网改造后,山西M L≥0.9地震基本完整,表明对地震的监测能力在逐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观测台网 监测能力 山西断陷盆地 最小完整性震级
下载PDF
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史翔宇 王晓青 +1 位作者 邱玉荣 袁小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83-3697,共15页
地震目录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活动性等研究的重要资料.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近几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地震记录,为实验场的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地震台网密度和仪器观测精度是逐步提高的,不同时期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存在差异,... 地震目录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活动性等研究的重要资料.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近几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地震记录,为实验场的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地震台网密度和仪器观测精度是逐步提高的,不同时期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存在差异,因此进行现代仪器观测记录的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 C,Magnitude of Completeness)分析,对正确研究和认识该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震级—序号方法、最大曲率法(MAXC,Maximum Curvature)和拟合度检测法(GFT,Goodness-of-Fit Test)分析了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1970—2018年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 C值,得到了实验场地区及其内部各地震区(带)M C值的时间演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实验场地区及其内部各地震区(带)M C值变化趋势大致为1970—1986年M L2.0~2.6,1987—1999年M L2.5~2.6,2000—2008年后M L1.4~2.1,2009—2018年M L1.2~1.9;实验场地区M C值的空间分布大致呈现东北部和西南部较低、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的特征,其中云南最南端的澜沧—耿马区和思普区、四川西北部的理塘—木里区以及川藏交界处的金沙江带M C值普遍较高,云南北部和四川南部的松潘—龙门山带、安宁河带、元谋区、楚雄—建水带和大理—丽江—盐源区M C值普遍较低;强震会使M C值出现突然升高、之后逐渐恢复的现象,其中M C值升高程度与震级有一定相关性,并且强震导致的M C值升高是M C值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目录 最小完整性震级 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
下载PDF
广西及邻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莎 阎春恒 +1 位作者 周斌 向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8-733,共6页
基于广西区域测震台网测定的1970年以来地震事件,采用震级-序号法、MAXC方法以及GFT方法分析M_C时间演化特征,运用EMR方法研究M_C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测震台站数量增加和布局优化,广西及邻区地震监测范围和震级逐时段明显增强,... 基于广西区域测震台网测定的1970年以来地震事件,采用震级-序号法、MAXC方法以及GFT方法分析M_C时间演化特征,运用EMR方法研究M_C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测震台站数量增加和布局优化,广西及邻区地震监测范围和震级逐时段明显增强,且M_C值整体下降。时间序列显示,广西及邻区M_C值在1970~2007年为2.0~2.5,2008~2016年为1.8~1.9,2017年后降至1.4~1.8。不同时段桂西、桂东南及桂北地区M_C空间不均匀性较为显著,桂西地区M_C较小,桂东南地区次之,桂北地区最大;2008年后,桂西地区M_C为0.6~1.6,桂东南和桂北地区为1.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目录 最小完整性震级 时空特征 广西及邻区
下载PDF
陕甘宁交界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亮亮 石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4期18-24,共7页
根据陕甘宁交界区域测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目录及部分台网资料,利用基于G—R关系的EMR方法,对1970年以来该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1970年以来,该区域最小完整性震级Mc逐步下降,模拟、"九五&... 根据陕甘宁交界区域测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目录及部分台网资料,利用基于G—R关系的EMR方法,对1970年以来该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1970年以来,该区域最小完整性震级Mc逐步下降,模拟、"九五""十五"阶段Mc分别为ML 2.3、ML 2.2、ML 1.6,2015年以来Mc维持在ML 1.3左右;"十五"数字化改造后,Mc空间分布呈现不均匀性,但整体低于ML 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完整性震级 陕甘宁交界区域 Mc时空分布 EMR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