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完整的人性——《包法利夫人》与《寒夜》的比较分析
1
作者
陈彦龙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52-53,共2页
本文在对《包法利夫人》和《寒夜》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完整的人性出发,对女堂吉诃德们和男哈姆雷特们进行对照分析,并从两部作品的整体结构方面深入阐述二者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
完整的人性
女堂吉诃德
男哈姆雷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解荷尔德林:告别启蒙、哲学与“民族”
2
作者
秦州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60,共5页
当法国大革命把启蒙的理性演变为暴力与血腥时,荷尔德林对理性的思考也日臻成熟。他不再崇尚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抽象的自由、人性等理念,而致力于通过艺术(诗歌)来实现的审美教育;他告别充满了概念辨析与圆滑世故的"哲学研究"...
当法国大革命把启蒙的理性演变为暴力与血腥时,荷尔德林对理性的思考也日臻成熟。他不再崇尚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抽象的自由、人性等理念,而致力于通过艺术(诗歌)来实现的审美教育;他告别充满了概念辨析与圆滑世故的"哲学研究",转向本真的诗性创造;他从希腊文化中寻觅完整的人性,以歌咏人性之神圣的祖国赞歌,实现对民族秉性的重塑与时代精神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大革命
理性
审美
完整的人性
祖国赞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沉默之中言说——试用基督论观点管窥耶稣的人性和“软弱”
3
作者
苏喜乐
《金陵神学志》
2013年第2期97-103,共7页
有关基督神人两性的问题需要有合理的解读,因为在教会历史上,一直容易出现有意无意的偏差。不论是福音书还是书信都为道成肉身、神人二性的基督如何胜过试探做出了解读。耶稣拥有的人性使他有犯罪的可能,因为他是真正的人,面对真正的试...
有关基督神人两性的问题需要有合理的解读,因为在教会历史上,一直容易出现有意无意的偏差。不论是福音书还是书信都为道成肉身、神人二性的基督如何胜过试探做出了解读。耶稣拥有的人性使他有犯罪的可能,因为他是真正的人,面对真正的试探,但是他没有犯罪,他所具有的完整的、没有被破坏的人性保证了他做出得胜的决定,使我们明白"真正人、完全的人"是如何经验试探,凭着他曾胜过试探,教我们懂得如何帮助那"曾失败"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
的人性
软弱
试探
完整的人性
胜过
原文传递
自由—美—神圣——论卢梭、席勒和荷尔德林的诗性思想
4
作者
威廉.迈兹
戴晖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6年第1期276-294,共19页
卢梭、席勒和荷尔德林的诗性之思处于逐步深化的关系中。卢梭的著作以自由为主要动机。《社会契约论》阐明了人如何能够作为公民而重新赢得他作为自然之人而无法挽回地失去了的自由。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筒》中阐述了为什么通往自由的路...
卢梭、席勒和荷尔德林的诗性之思处于逐步深化的关系中。卢梭的著作以自由为主要动机。《社会契约论》阐明了人如何能够作为公民而重新赢得他作为自然之人而无法挽回地失去了的自由。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筒》中阐述了为什么通往自由的路须经过美。人为了完成他的政治自由的事业,必须首先通过美的艺术而进入道德教化和感性的和谐,从而获得完整的人性的自由。荷尔德林的诗性思想完成了深化的最后一步,美的创造只能实现在神性的当下。而近代之神是人的人性的神圣性而近代之神是人的人性的神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主与奴
人格
共和国
完整的人性
祖国
原文传递
题名
完整的人性——《包法利夫人》与《寒夜》的比较分析
1
作者
陈彦龙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52-53,共2页
文摘
本文在对《包法利夫人》和《寒夜》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完整的人性出发,对女堂吉诃德们和男哈姆雷特们进行对照分析,并从两部作品的整体结构方面深入阐述二者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
完整的人性
女堂吉诃德
男哈姆雷特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解荷尔德林:告别启蒙、哲学与“民族”
2
作者
秦州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60,共5页
文摘
当法国大革命把启蒙的理性演变为暴力与血腥时,荷尔德林对理性的思考也日臻成熟。他不再崇尚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抽象的自由、人性等理念,而致力于通过艺术(诗歌)来实现的审美教育;他告别充满了概念辨析与圆滑世故的"哲学研究",转向本真的诗性创造;他从希腊文化中寻觅完整的人性,以歌咏人性之神圣的祖国赞歌,实现对民族秉性的重塑与时代精神的超越。
关键词
法国大革命
理性
审美
完整的人性
祖国赞歌
分类号
D091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沉默之中言说——试用基督论观点管窥耶稣的人性和“软弱”
3
作者
苏喜乐
机构
金陵神学院
出处
《金陵神学志》
2013年第2期97-103,共7页
文摘
有关基督神人两性的问题需要有合理的解读,因为在教会历史上,一直容易出现有意无意的偏差。不论是福音书还是书信都为道成肉身、神人二性的基督如何胜过试探做出了解读。耶稣拥有的人性使他有犯罪的可能,因为他是真正的人,面对真正的试探,但是他没有犯罪,他所具有的完整的、没有被破坏的人性保证了他做出得胜的决定,使我们明白"真正人、完全的人"是如何经验试探,凭着他曾胜过试探,教我们懂得如何帮助那"曾失败"的人。
关键词
基督
的人性
软弱
试探
完整的人性
胜过
分类号
B972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自由—美—神圣——论卢梭、席勒和荷尔德林的诗性思想
4
作者
威廉.迈兹
戴晖
机构
齐根大学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6年第1期276-294,共19页
文摘
卢梭、席勒和荷尔德林的诗性之思处于逐步深化的关系中。卢梭的著作以自由为主要动机。《社会契约论》阐明了人如何能够作为公民而重新赢得他作为自然之人而无法挽回地失去了的自由。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筒》中阐述了为什么通往自由的路须经过美。人为了完成他的政治自由的事业,必须首先通过美的艺术而进入道德教化和感性的和谐,从而获得完整的人性的自由。荷尔德林的诗性思想完成了深化的最后一步,美的创造只能实现在神性的当下。而近代之神是人的人性的神圣性而近代之神是人的人性的神圣性。
关键词
自然
主与奴
人格
共和国
完整的人性
祖国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完整的人性——《包法利夫人》与《寒夜》的比较分析
陈彦龙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理解荷尔德林:告别启蒙、哲学与“民族”
秦州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在沉默之中言说——试用基督论观点管窥耶稣的人性和“软弱”
苏喜乐
《金陵神学志》
2013
0
原文传递
4
自由—美—神圣——论卢梭、席勒和荷尔德林的诗性思想
威廉.迈兹
戴晖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