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亚里士多德的“完满德性”
1
作者
解红勋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84-89,共6页
亚里士多德把人的幸福看作灵魂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但所谓“完满德性”既不是道德德性,也不是理智德性。人在自然本性上的“混合性”及其理性本质决定了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区别和内在关系。人的德性的完满实现不是纯粹的理智实现...
亚里士多德把人的幸福看作灵魂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但所谓“完满德性”既不是道德德性,也不是理智德性。人在自然本性上的“混合性”及其理性本质决定了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区别和内在关系。人的德性的完满实现不是纯粹的理智实现活动,而是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完美契合。基于“幸福理论”框架讨论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内在一致性,清晰表明了“完满德性”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
性
道
德
德
性
理智
德
性
完满德性
幸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明”与“完满德性”——荀子与亚里士多德论道德动机
2
作者
孙伟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7-49,共13页
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动机是在道德情感和实践理性交互影响下形成的,它贯穿于从自然德性、伦理德性到完满德性的发展过程,这既是在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影响下塑造伦理德性的过程,也是实践理性对不同情境条件进行理性反思而形成实践智慧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动机是在道德情感和实践理性交互影响下形成的,它贯穿于从自然德性、伦理德性到完满德性的发展过程,这既是在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影响下塑造伦理德性的过程,也是实践理性对不同情境条件进行理性反思而形成实践智慧的过程。荀子的道德动机也强调由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塑造的情感和欲望,同时也认为人的理性反思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能够起到修正和完善道德动机的作用。对于荀子来说,这就是“神”与“明”交互作用影响的过程。荀子关于“神明”的观点为理解亚里士多德从自然德性到完满德性的发展过程提供了一条途径,而亚里士多德关于实践智慧的观点也为理解荀子的理性“心”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亚里士多
德
神明
完满德性
实践智慧
原文传递
亚里士多德与康德情感思想比较研究
3
作者
杨艳
张光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4-48,共5页
在情感思想上,在自制者与具有完满德性之人的区分、情感不是行为良好的保证等方面,康德与亚里士多德是有共同之处的。但在解释情感与德性、情感与理性的关系方面,亚里士多德主义则要比康德主义更具优势。
关键词
亚里士多
德
康
德
情感
自制者
具有
完满德性
之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政治生活中乌托邦精神的伦理旨趣
4
作者
陈庆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6,共5页
乌托邦精神是人类理性的期盼精神,追求自由与公正的理想社会是乌托邦精神最根本的伦理旨趣。然而,进入到现实政治生活中,乌托邦式的社会实践容易被指责为极大之恶,政治生活的本真性也屡屡遭到各种虚假政治形式的僭越。对乌托邦精神和政...
乌托邦精神是人类理性的期盼精神,追求自由与公正的理想社会是乌托邦精神最根本的伦理旨趣。然而,进入到现实政治生活中,乌托邦式的社会实践容易被指责为极大之恶,政治生活的本真性也屡屡遭到各种虚假政治形式的僭越。对乌托邦精神和政治生活的消极性指责容易消解人们对至善的期盼,阻碍个体在有限的生活世界中追求完满德性、创造永恒意义。回归政治生活的目的性价值,重视具有前瞻性和期望性的乌托邦精神是当代社会发展实践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精神
政治生活
完满德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亚里士多德的“完满德性”
1
作者
解红勋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84-89,共6页
基金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项目“亚里士多德‘功能德性观’研究”(2013YJRC03)
“亚里士多德‘习惯’概念研究”(2015YBXM034)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亚里士多德把人的幸福看作灵魂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但所谓“完满德性”既不是道德德性,也不是理智德性。人在自然本性上的“混合性”及其理性本质决定了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区别和内在关系。人的德性的完满实现不是纯粹的理智实现活动,而是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完美契合。基于“幸福理论”框架讨论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内在一致性,清晰表明了“完满德性”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德
性
道
德
德
性
理智
德
性
完满德性
幸福
Keywords
virtue
moral virtue
intellectual virtue
superlative virtue
happiness
分类号
B50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明”与“完满德性”——荀子与亚里士多德论道德动机
2
作者
孙伟
机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7-49,共13页
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ZXA001)。
文摘
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动机是在道德情感和实践理性交互影响下形成的,它贯穿于从自然德性、伦理德性到完满德性的发展过程,这既是在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影响下塑造伦理德性的过程,也是实践理性对不同情境条件进行理性反思而形成实践智慧的过程。荀子的道德动机也强调由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塑造的情感和欲望,同时也认为人的理性反思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能够起到修正和完善道德动机的作用。对于荀子来说,这就是“神”与“明”交互作用影响的过程。荀子关于“神明”的观点为理解亚里士多德从自然德性到完满德性的发展过程提供了一条途径,而亚里士多德关于实践智慧的观点也为理解荀子的理性“心”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
荀子
亚里士多
德
神明
完满德性
实践智慧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亚里士多德与康德情感思想比较研究
3
作者
杨艳
张光华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4-48,共5页
文摘
在情感思想上,在自制者与具有完满德性之人的区分、情感不是行为良好的保证等方面,康德与亚里士多德是有共同之处的。但在解释情感与德性、情感与理性的关系方面,亚里士多德主义则要比康德主义更具优势。
关键词
亚里士多
德
康
德
情感
自制者
具有
完满德性
之人
Keywords
Aristotle
Kant
emotion
the continent
person with full virtues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政治生活中乌托邦精神的伦理旨趣
4
作者
陈庆超
机构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华侨大学生活哲学研究中心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6,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亚里士多德德性类型及其统一性研究”(2014CZX0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华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13SKGC-QT02)的支持
文摘
乌托邦精神是人类理性的期盼精神,追求自由与公正的理想社会是乌托邦精神最根本的伦理旨趣。然而,进入到现实政治生活中,乌托邦式的社会实践容易被指责为极大之恶,政治生活的本真性也屡屡遭到各种虚假政治形式的僭越。对乌托邦精神和政治生活的消极性指责容易消解人们对至善的期盼,阻碍个体在有限的生活世界中追求完满德性、创造永恒意义。回归政治生活的目的性价值,重视具有前瞻性和期望性的乌托邦精神是当代社会发展实践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乌托邦精神
政治生活
完满德性
分类号
B82-051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亚里士多德的“完满德性”
解红勋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神明”与“完满德性”——荀子与亚里士多德论道德动机
孙伟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3
亚里士多德与康德情感思想比较研究
杨艳
张光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政治生活中乌托邦精神的伦理旨趣
陈庆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