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汉语梯度与非梯度致使动词的“非完结解读”
被引量:7
- 1
-
-
作者
刘金虹
黄瑞芳
-
机构
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21年第1期16-24,共9页
-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类型学视野下汉语致使动词‘非完结义’的研究”(GD19CYY12)
-
文摘
汉语单语素致使动词的完结形式,可有"非完结解读",或描述无状态变化事件,或描述部分状态变化事件。根据语义的量级结构,致使动词可划分为梯度和非梯度两类。文章在句法语义界面探讨汉语单语素致使动词的完结形式允许"非完结解读"的条件。研究发现:完结义非蕴含是首要条件;提取最大化事件阶段的词尾"-了"与动词梯度量级结构相互作用是必要条件;句中主语"人"的施动控制语态保证零结果解读;而非梯度致使动词与"n次"频率词连用也可表"非完结"事件,因为频率词在句中凸显动作的短时量持续。
-
关键词
致使动词
“非完结解读”
梯度
施动控制
频率词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汉语完整体悖论成因分析
被引量:9
- 2
-
-
作者
郝婷婷
温宾利
-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出处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1-632,共12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现代汉语时间指称的句法研究"(13JJD740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语比较句生成句法研究"(14YJC740081)
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生成类型学视域下的英汉广义体范畴对比研究"(13CYY006)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汉语完结情状与词尾"了"连用时,不仅有"完结解读",而且还有"中止解读",这种现象被称为"完整体悖论"。本文在生成语法框架内对汉语的"完整体悖论"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该现象是作为视点体标记的词尾"了"与动词短语所携带的事件性特征<ie>和<fe>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情况下,词尾"了"作用于<ie>和<fe>两个特征,将情状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均置于话题时间内,产生完结解读,当语境否定结果的达成时,词尾"了"仅作用于<ie>特征,将情状的起始点置于话题时间内,产生中止解读。
-
关键词
完整体悖论
完结情状
词尾“了”
完结解读
中止解读
-
Keywords
perfective paradox
accomplishment
verbal le
completive reading
terminative reading
-
分类号
H043
[语言文字—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