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观煤岩类型和煤体结构控制下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1
作者 赵明恩 梁国栋 +4 位作者 杨佳佳 张学宇 刘赛飞 田林 侯海海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10期1-5,共5页
基于煤岩学(宏观煤岩描述、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和显微煤岩组分鉴定)、煤的工业分析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山西潞安矿区下二叠统山西组6个煤样进行了宏观煤岩类型和煤体结构双重控制下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光亮型煤至暗淡型煤,... 基于煤岩学(宏观煤岩描述、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和显微煤岩组分鉴定)、煤的工业分析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山西潞安矿区下二叠统山西组6个煤样进行了宏观煤岩类型和煤体结构双重控制下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光亮型煤至暗淡型煤,过渡孔体积占比依次升高,半亮型煤和半暗型煤的微孔体积占比高于光亮型煤和暗淡型煤,光亮型煤和半亮型煤的中孔体积占比要明显高于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从原生结构煤至糜棱结构煤,煤的微孔和过渡孔体积占比显著提高,中孔体积占比有所下降。相同煤体结构下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孔隙比表面积、孔隙粗糙度、总孔体积和孔隙结构复杂度高于光亮型煤和半亮型煤。碎粒结构煤和糜棱结构煤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显著高于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结构煤,轻微变形下煤的孔隙结构变化不明显,严重破坏下煤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显著升高,这应该与变形破坏煤内部分子结构,使之产生了更多的孔隙和裂隙有关。分析宏观煤岩类型与煤体结构双控下的煤孔隙结构特征,对于指导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和煤矿井下瓦斯的预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组 煤层气 宏观煤岩类型 煤体结构 孔隙结构
下载PDF
龙岩煤不同宏观煤岩组分的热破碎性质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何宏舟 骆仲泱 +2 位作者 方梦祥 王勤辉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4-539,共6页
用筛分和浮选法对龙岩煤进行分选,得到不同粒径、不同宏观煤岩的龙岩煤颗粒。在热天平上进行热解破碎研究,并在自制的小型流化床上进行燃烧破碎试验。结果表明,亮煤与灰煤均发生一次破碎,破碎后生成许多细小颗粒,其中粒径0.8mm以下的细... 用筛分和浮选法对龙岩煤进行分选,得到不同粒径、不同宏观煤岩的龙岩煤颗粒。在热天平上进行热解破碎研究,并在自制的小型流化床上进行燃烧破碎试验。结果表明,亮煤与灰煤均发生一次破碎,破碎后生成许多细小颗粒,其中粒径0.8mm以下的细颗粒占多数;暗煤则不发生一次破碎。随着升温速率和颗粒粒径的增大,一次破碎变得较为剧烈;颗粒性质、颗粒粒径、炉床温度和燃烧时间等因素对龙岩煤在流化床燃烧中的破碎均有重要影响。亮煤与灰煤因结构致密,颗粒中大孔隙少,显微硬度大,灰分少等原因使得它们在燃烧中发生严重破碎;而暗煤颗粒则因相反的原因不发生破碎或仅发生轻微破碎。粒径越大,炉床温度越高,燃烧时间越长,破碎越剧烈;亮煤与灰煤在燃烧中均发生了二次破碎,其中亮煤的二次破碎更剧烈;燃烧后期,亮煤的颗粒破碎比灰煤更快;由于破碎,入炉煤颗粒平均粒径在燃烧早期迅速减小,而后随着燃烧的进行而逐步趋于一个稳定值;亮煤在流化床燃烧中服从等密度燃烧模式,暗煤服从等直径燃烧模式,而灰煤则服从混合燃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岩煤 宏观煤岩 热破碎
下载PDF
含水率对不同宏观煤岩类型甲烷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高正 马东民 +2 位作者 陈跃 张辉 张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105,共9页
为研究低阶煤中含水率对不同宏观煤岩类型甲烷吸附/解吸的影响,采集大佛寺井田延安组4号煤样品并分离光亮煤与暗淡煤样品,分别采用液氮吸附、扫描电镜、接触角测定以及等温吸附/解吸等试验手段,分析煤样的物质组成、孔隙结构特征、润湿... 为研究低阶煤中含水率对不同宏观煤岩类型甲烷吸附/解吸的影响,采集大佛寺井田延安组4号煤样品并分离光亮煤与暗淡煤样品,分别采用液氮吸附、扫描电镜、接触角测定以及等温吸附/解吸等试验手段,分析煤样的物质组成、孔隙结构特征、润湿性特征、吸附/解吸等特征;并基于等量吸附热、表面自由能等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从能量角度分析低阶煤中不同宏观煤岩类型的润湿性对甲烷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光亮煤的灰分、水分及氢、氧、氮元素含量低于暗淡煤,而挥发分及碳、硫元素含量高于暗淡煤;光亮煤的表面结构相对简单,接触角为56.3°,暗淡煤的接触角为51.7°,光亮煤的润湿性较暗淡煤差;②升压阶段,空气干燥基煤样的等量吸附热值大于平衡水煤样,且光亮煤的等量吸附热大于暗淡煤;降压阶段,平衡水煤样的等量吸附热小于空气干燥基煤样,暗淡煤的等量吸附热大于光亮煤。此外,无论光亮煤还是暗淡煤,降压阶段的等量吸附热均大于升压阶段的等量吸附热,表明甲烷解吸还需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更多的能量,且降压不能促使甲烷完全解吸,甲烷解吸存在滞后性,本质是吸附和解吸过程能量的差异;③水分子易与煤基质表面断裂的化学键及煤基质内部的亲水性官能团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的表面自由能,使甲烷-煤吸附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所释放的热量更少,并且,水与煤的分子作用力强于甲烷,可以占据煤表面的有效吸附位,使煤吸附甲烷能力变弱。研究结果可为区内后续煤层气高效开发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佛寺井田 宏观煤岩类型 润湿性 热力学特征 吸附/解吸
下载PDF
龙岩煤不同宏观煤岩组分的颗粒及其燃烧性质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何宏舟 骆仲泱 +1 位作者 方梦祥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9,共5页
用浮选法分选出3个密度档、代表不同宏观岩相的龙岩煤颗粒,进行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煤岩分析;并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结合压汞实验分析颗粒的结构,通过热天平实验研究不同宏观煤岩组分的燃烧性质。结果表明,(1)龙岩煤颗粒的煤岩主要由镜... 用浮选法分选出3个密度档、代表不同宏观岩相的龙岩煤颗粒,进行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煤岩分析;并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结合压汞实验分析颗粒的结构,通过热天平实验研究不同宏观煤岩组分的燃烧性质。结果表明,(1)龙岩煤颗粒的煤岩主要由镜质组组成。其中,亮煤富含镜质组,密度相对较低,挥发分极少、固定碳高达80%以上;暗煤富含矿物质成分,密度极高但含碳量却很少,热值很低,接近于原煤中的矸石。灰煤中惰性组的量是三种岩相中最多的,其工业分析性质与原煤接近;(2)龙岩煤颗粒结构致密,密度在1.6 g/cm3以上。颗粒中绝大多数孔隙的孔径在1μm以下。其中亮煤颗粒表面光洁致密,内部孔隙以亚微孔(0.01μm<d<0.10μm)居多,大孔径较少,比表面积较大;暗煤颗粒的表面孔隙较发达,内部结构相对较蓬松,颗粒中细孔、微孔、亚微孔都存在;而灰煤颗粒中的孔隙最不发达,以超微孔(d<0.01μm)为主;(3)不同宏观煤岩组分龙岩煤的着火温度相近,约580℃;但燃尽温度相差较大:亮煤最高,大于800℃;暗煤最低,两者相差约100℃;(4)龙岩煤不同宏观煤岩颗粒的反应性按亮煤、煤(混煤)、灰煤、暗煤依次递减,亮煤的反应性最好,暗煤的反应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岩煤 宏观煤岩 颗粒性质 燃烧性质
下载PDF
基于压汞法的宏观煤岩组分孔隙结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贾雪梅 蔺亚兵 +1 位作者 陈龙 张辉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5,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宏观煤岩孔隙结构及其差异性,采集了黄陇煤田和晋城矿区的8组煤样,对宏观煤岩组分中的镜煤和暗煤剥离处理,采用压汞实验方法并借助分形理论研究了镜煤和暗煤的孔隙结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镜煤和暗煤压汞曲线形态差异明显... 为了研究不同宏观煤岩孔隙结构及其差异性,采集了黄陇煤田和晋城矿区的8组煤样,对宏观煤岩组分中的镜煤和暗煤剥离处理,采用压汞实验方法并借助分形理论研究了镜煤和暗煤的孔隙结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镜煤和暗煤压汞曲线形态差异明显;镜煤相比暗煤具有进汞饱和度和排驱压力低,退汞效率和中值压力高的特点;镜煤具有大孔和微裂隙发育且孔隙分选性好的特点,孔隙形态以半封闭型为主,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但大孔和小孔之间的联通性较差;暗煤孔隙结构具有平均孔径大,尤其是200 nm左右的扩散孔较为发育,致使大孔和小孔之间的孔隙联通性好,孔隙形态以开放型为主,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暗煤分形维数D2整体上要高于镜煤,说明暗煤大孔径段孔隙结构较镜煤复杂;镜煤和暗煤在煤层中呈互层状产出更有利于增强孔隙联通性,提高煤储层的解吸、扩散和渗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特征 宏观煤岩组分 非均质性 压汞法 分形理论
下载PDF
高、低煤阶煤中宏观煤岩组分孔隙特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贾雪梅 蔺亚兵 马东民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27,共4页
为了研究高、低煤阶煤中不同宏观煤岩组分孔隙结构特征,在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区采取了低阶煤和高阶煤两种不同变质阶段煤岩样品,人工对煤岩中镜煤和暗煤进行了分离,采用氦孔隙度、液氮吸附、扫描电镜实验分别对两种煤类宏观煤岩组分孔... 为了研究高、低煤阶煤中不同宏观煤岩组分孔隙结构特征,在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区采取了低阶煤和高阶煤两种不同变质阶段煤岩样品,人工对煤岩中镜煤和暗煤进行了分离,采用氦孔隙度、液氮吸附、扫描电镜实验分别对两种煤类宏观煤岩组分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高阶煤氦孔隙度高于低阶煤,镜煤的氦孔隙度要高于暗煤。高阶煤各煤岩组分的比表面积明显大于低阶煤,暗煤的比表面积明显大于镜煤。高变质煤宏观煤岩组分较低变质煤微孔隙发育,同种变质程度煤暗煤组分微孔隙较镜煤组分发育。煤的孔隙度、孔隙结构及孔隙形态受控于煤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宏观煤岩组分 镜煤 暗煤 孔隙特征 孔隙度
下载PDF
霍林河煤田宏观煤岩类型划分及煤岩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保民 《煤炭技术》 CAS 2005年第11期99-101,共3页
主要应用煤岩学方法,根据霍林河煤田煤的宏观煤岩特征,提出了老年褐煤宏观煤岩类型的划分方案,并总结了主要可采煤层的宏观煤岩特征和不同类型煤的分布规律,进而阐述了成煤泥炭沼泽不同环境交替出现的演化历程。
关键词 霍林河煤田 宏观煤岩类型 划分 特征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的高阶煤不同宏观煤岩组分裂隙差异发育规律 被引量:8
8
作者 屈晶 申建 +2 位作者 韩磊 季长江 程慧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86,共11页
煤中裂隙深刻影响煤层气的解吸、扩散、渗流、产出等特征,其精细表征对于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沁水盆地和瑞矿区下二叠统山西组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饱和造影剂溶液前后煤样CT扫描,基于CT扫描图像识别了宏观煤岩... 煤中裂隙深刻影响煤层气的解吸、扩散、渗流、产出等特征,其精细表征对于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沁水盆地和瑞矿区下二叠统山西组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饱和造影剂溶液前后煤样CT扫描,基于CT扫描图像识别了宏观煤岩组分并划分了煤岩类型,进而用不同参数精细刻画其裂隙差异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CT扫描对宏观煤岩组分响应明显,根据灰度差异可识别出宏观煤岩组分,进而厘定出宏观煤岩类型;②相较于常规干燥样品,CT裂隙分割采用造影剂溶液后能够显著提高裂隙识别的精度,其裂隙孔隙度大于不添加造影剂的常规干燥样品,与气测孔隙度相近;③不同宏观煤岩类型中宏观煤岩组分的组合方式不同,自半暗煤—光亮煤,暗煤+丝炭由较宽的条带状转变为细条带状或线理状,透镜状的丝炭含量增加。结论认为:①裂隙含量与宏观煤岩类型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表现为光亮煤中裂隙含量最高,半暗煤中裂隙含量最低;②裂隙间距受宏观煤岩组分组合方式的影响,光亮煤中裂隙间距最大,半暗煤中则最小;③裂隙连通性不仅受宏观煤岩组分含量的影响,也与宏观煤岩组分的组合方式相关,表现为半亮煤中裂隙连通性最好,半暗煤中则最差;④相较于暗煤+丝炭,镜煤+亮煤中裂隙在开度、间距和连通性上均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高阶煤 CT技术 裂隙表征 宏观煤岩组分 孔隙度 裂隙含量 连通性 造影剂
下载PDF
基于测井的柿庄地区宏观煤岩类型划分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石虎 于腾腾 +3 位作者 何云超 姬松焰 胡银姐 陈彦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382-384,共3页
以柿庄地区3号煤层的钻井取心数据为基础,划分了研究区3号煤层宏观煤岩类型,结合测井资料,分析了宏观煤岩类型与补偿密度测井、声波时差测井和自然伽马测井的相关关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柿庄地区3号煤层宏观煤岩类型测井解释... 以柿庄地区3号煤层的钻井取心数据为基础,划分了研究区3号煤层宏观煤岩类型,结合测井资料,分析了宏观煤岩类型与补偿密度测井、声波时差测井和自然伽马测井的相关关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柿庄地区3号煤层宏观煤岩类型测井解释模型,并划分了该煤层宏观煤岩类型。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能较准确地对研究区3号煤层宏观煤岩类型进行划分,为研究区煤层气甜点区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宏观煤岩类型 多元回归 柿庄地区
下载PDF
煤体结构与宏观煤岩类型对煤体吸附/解吸瓦斯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方钰 邓泽 +3 位作者 王海超 王泽 孙丕臣 杨胜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0-184,共15页
为研究高阶煤中煤体结构和宏观煤岩类型对煤体吸附、解吸的影响,收集了沁水盆地南部3号煤层55口煤层气井的79个煤岩样品的煤岩、煤质、等温吸附及解吸资料,对比研究了相同宏观煤岩类型、不同煤体结构煤样和相同煤体结构、不同宏观煤岩... 为研究高阶煤中煤体结构和宏观煤岩类型对煤体吸附、解吸的影响,收集了沁水盆地南部3号煤层55口煤层气井的79个煤岩样品的煤岩、煤质、等温吸附及解吸资料,对比研究了相同宏观煤岩类型、不同煤体结构煤样和相同煤体结构、不同宏观煤岩类型煤样的兰氏体积(VL)、兰氏压力(PL)、解吸率和解吸速率等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煤体结构和宏观煤岩类型对煤体吸附、解吸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煤样的VL平均为37.00 m^(3)/t,其中86.61%煤样VL分布在33.00~41.00 m^(3)/t,PL平均为2.82 MPa,其中82.28%煤样PL分布在2.30~3.30 MPa;碎裂煤的吸附、解吸能力均优于原生结构煤,由构造破坏引起的孔隙连通性的差异是导致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煤解吸、吸附特征差异的根本原因;原生结构煤与碎裂煤的孔裂隙发育程度不同,碎裂煤因孔隙更发育导致其破碎后的甲烷放散效果好于原生结构煤;煤吸附甲烷时表面自由能降低值规律为糜棱煤>碎粒煤>碎裂煤>原生结构煤,反映了不同煤体结构煤吸附甲烷能力的差异;3种宏观煤岩类型煤的吸附能力和解吸能力均表现为光亮煤>半亮煤>半暗煤,一方面是由煤的比表面积大致按照光亮煤、半亮煤和半暗煤的顺序逐渐减小反映的煤基质表面吸附点位差异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镜煤与暗煤中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的差异所引起。研究旨在进一步揭示高阶煤储层煤层气赋存、产出机理,为煤层气有利区及目标层位优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体结构 宏观煤岩类型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基于测井参数宏观煤岩类型预测及三维地质建模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广山 李昊 +1 位作者 田永净 杜凯 《中国地质调查》 2022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为实现定量判别宏观煤岩类型分布特征,依据煤层气参数井煤岩描述结果,利用不同宏观煤岩类型在测井响应特征的差异性,建立宏观煤岩类型指数(HMLZ)。通过该判别方法完成SZB区块30口井宏观煤岩类型定量识别及验证,进一步采用随机建模方法... 为实现定量判别宏观煤岩类型分布特征,依据煤层气参数井煤岩描述结果,利用不同宏观煤岩类型在测井响应特征的差异性,建立宏观煤岩类型指数(HMLZ)。通过该判别方法完成SZB区块30口井宏观煤岩类型定量识别及验证,进一步采用随机建模方法实现宏观煤岩类型空间分布特征的三维可视化。结果表明HMLZ>20.0为光亮煤;10.0<HMLZ<20.0为半亮煤;5.5<HMLZ<10.0为半暗煤;HMLZ<5.5为暗淡煤。研究区3号煤层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为光亮煤和半亮煤,半暗煤次之,暗淡煤不发育。光亮煤平均厚度占比36%;半亮煤平均厚度占比46%,主要分布在区块的北部和南部煤层的中上段;半暗煤主要分布在区块的中部煤层的中下段,平均占15%;暗淡煤零星发育在区块的西南角煤层的底部,厚度较薄,占3%。总体来看,模型能有效地定量评价煤岩类型分布规律,为煤层气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煤岩类型 测井响应 三维地质建模 SZB区块
下载PDF
宏观煤岩特征预测煤灰中CaO含量的初探
12
作者 时亚民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5-16,共2页
利用煤岩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煤灰分中氧化钙 ( Ca O)含量与煤样煤岩特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煤灰分中氧化钙含量与其宏观煤岩特征的关系比较密切 ,用宏观煤岩特征可以预测煤灰中氧化钙的含量。
关键词 煤岩 灰分 煤灰 氧化钙含量 宏观煤岩特征
下载PDF
福建烟煤的宏观煤岩分类
13
作者 林添艳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3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福建烟煤的宏观煤岩分类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系统。对烟煤按煤岩成分—宏观煤岩类型进行两级划分的宏观煤岩进行分类,提出了划分宏观煤岩类型的看法,初步拟定了宏观煤岩类型的分类、描述方法、内容和要求。
关键词 烟煤 煤岩成分 宏观煤岩类型 描述方法
下载PDF
不同煤岩成分的焦煤萃取后FTIR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余坤坤 张小东 +1 位作者 张硕 杜志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77-3083,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煤岩成分煤萃取后的化学组成变化特征,选取平顶山焦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氢呋喃(THF)、二硫化碳(CS2)、醋酸(HAc)等有机溶剂对煤样进行索氏萃取;借助于柱层析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手段,对溶剂萃取后煤样的萃取率、... 为了研究不同煤岩成分煤萃取后的化学组成变化特征,选取平顶山焦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氢呋喃(THF)、二硫化碳(CS2)、醋酸(HAc)等有机溶剂对煤样进行索氏萃取;借助于柱层析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手段,对溶剂萃取后煤样的萃取率、族组分及特征官能团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镜煤的萃取率最高,其次是亮煤、暗煤;相比而言,有机溶剂CS2对煤样的萃取率最高,THF的萃取率高于有机酸HAc;萃取物中,镜煤、亮煤、暗煤的总烃类含量依次减小,非烃类组分含量依次增大,THF溶剂萃取后以沥青质含量最高,CS2溶剂萃取后以饱和烃含量最高;镜煤的脂肪烃及含氧官能团含量最高,脂肪结构参数I4最大,芳构化程度参数I2最小,芳/脂比最小,而暗煤最大。萃取后,脂肪烃及含氧官能团含量较原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以镜煤最为明显,暗煤萃余物的芳烃含量最多,芳构化程度参数I2最大,芳/脂比最大。其中,CS2溶剂萃取后,煤中的富氧程度降低最为明显,而THF对与氢键缔合的—OH,—NH,酚类等官能团及脂肪烃溶解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煤 宏观煤岩成分 溶剂萃取 族组成 大分子结构
下载PDF
基于煤层“三结构”的煤岩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广山 柳迎红 +3 位作者 王存武 吕玉民 朱学 申韩刚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41,共7页
为解决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煤岩品质评价问题,梳理出煤岩品质评价关键要素为“三结构”即煤层结构、煤体结构和宏观煤岩类型结构。以沁水盆地SZB区块3号煤层为例,依托27口煤层气参数井煤岩描述和常规测井资料,分别建立了基于测井响应... 为解决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煤岩品质评价问题,梳理出煤岩品质评价关键要素为“三结构”即煤层结构、煤体结构和宏观煤岩类型结构。以沁水盆地SZB区块3号煤层为例,依托27口煤层气参数井煤岩描述和常规测井资料,分别建立了基于测井响应的煤岩“三结构”定量表征方法,形成了一套煤岩品质定量化评价体系。依据煤岩品质评价结果,研究区以Ⅰ类优质煤岩和Ⅱ类良好煤岩为主,主要特征表现为夹矸不发育或者发育较薄,以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煤为主,光亮煤和半亮煤发育,平面上主要发育在研究区东部和中部;Ⅲ类较差煤岩主要发育在研究区西部。该评价方法不仅可应用于煤层气优质储量和可采性评估,还可以用于指导煤层气井位部署、射孔选层以及排采制度制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结构 煤体结构 宏观煤岩类型结构 煤岩品质 SZB区块
下载PDF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镜煤和暗煤的润湿性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季亮 王伟 +6 位作者 杨宏涛 张铜 张正朝 王浩 李敬轩 陈跃 郑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为研究烷基糖苷、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4种表面活性剂对镜煤和暗煤润湿性的影响,通过煤矿井下煤层块样分离出镜煤和暗煤成分,利用接触角测定、润湿热测定、粉末浸透试验、吸水核磁共振测试... 为研究烷基糖苷、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4种表面活性剂对镜煤和暗煤润湿性的影响,通过煤矿井下煤层块样分离出镜煤和暗煤成分,利用接触角测定、润湿热测定、粉末浸透试验、吸水核磁共振测试等多种技术手段,分析镜煤和暗煤润湿性差异。结果表明:低阶煤具弱亲水性,与镜煤相比,暗煤的接触角更小,暗煤的润湿热和表面自由能更高,粉末浸透速率快,吸水能力强,暗煤的亲水性比镜煤强;4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均可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而且随着活性剂溶液浓度的增加,煤样表面的接触角明显减小,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溶液与煤样接触角的变化趋势略有不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随溶液浓度增加接触角呈现指数函数降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接触角的作用则呈现二次函数降低,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影响机制的差异;表面活性剂作用下暗煤的黏附功降低因子小于镜煤,煤中水分主要为吸附态水和游离态水,以吸附态水为主。镜煤中吸附态水比例高,游离态水比例低。4种表面活性剂均增强了煤的吸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煤岩成分 润湿性 表面活性剂 水分分布 吸水特征
下载PDF
新疆煤炭地质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柏平 刘占勇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64-67,共4页
新疆主要含煤地层为早-中侏罗世的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陆相聚煤环境。煤层赋存受地质构造控制,聚煤作用主要发生在构造盆地内部。向斜和单斜为主要的赋煤构造,主要含煤盆地后期构造变形微弱,开采条件优越。以低阶烟煤为主,其次是中、高... 新疆主要含煤地层为早-中侏罗世的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陆相聚煤环境。煤层赋存受地质构造控制,聚煤作用主要发生在构造盆地内部。向斜和单斜为主要的赋煤构造,主要含煤盆地后期构造变形微弱,开采条件优越。以低阶烟煤为主,其次是中、高阶烟煤。煤类主要以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为主;宏观煤岩组分以暗煤、丝炭为主,其次是亮煤。宏观煤岩类型依次为暗淡煤、半暗煤、半亮煤,光亮煤较少。煤层具有发热量高、水分含量低、灰分产率低、挥发分产率高、全硫含量低和低磷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含煤地层 构造盆地 聚煤作用 煤类 宏观煤岩组分 宏观煤岩类型
下载PDF
贵州省六盘水黑塘井田煤层煤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陶玉丽 《煤质技术》 2018年第4期53-57,共5页
为合理利用黑塘井田煤及更好地保障贵州省内的煤炭供应,基于黑塘井田概况及化验资料对井田煤层煤质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黑塘井煤的工艺性能、煤类和工业用途。结果表明:井田煤宏观煤岩类型多以暗煤为主,有机显微组分主要为镜质组和惰质... 为合理利用黑塘井田煤及更好地保障贵州省内的煤炭供应,基于黑塘井田概况及化验资料对井田煤层煤质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黑塘井煤的工艺性能、煤类和工业用途。结果表明:井田煤宏观煤岩类型多以暗煤为主,有机显微组分主要为镜质组和惰质组,偶见壳质组;属于中-中高灰、低挥发分、中等固定碳、中高-高硫、中-中高发热量的贫煤及贫瘦煤;煤的主要用途为火力发电、其它动力用煤、民用煤、气化用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塘井田 煤质特征 宏观煤岩成分 有机显微组分 工艺性能 工业用途
下载PDF
贵州省林华井田龙潭组煤质特征分析
19
作者 杨景芬 《煤质技术》 2017年第4期1-4,共4页
介绍了林华井田地质背景与龙潭组主要煤层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各主要煤层的煤岩及煤质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各主要煤层均为无烟煤三号,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为主,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4、5、9号煤层煤质较好,可用作气化用煤、动力... 介绍了林华井田地质背景与龙潭组主要煤层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各主要煤层的煤岩及煤质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各主要煤层均为无烟煤三号,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为主,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4、5、9号煤层煤质较好,可用作气化用煤、动力用煤及喷吹用煤等,而13、15号煤层为中高灰、中高硫、高硫煤层,不宜直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华井田 煤质特征 宏观煤岩类型 主要煤层 工业用途 有机显微组分 镜质组
下载PDF
CH_(4)-煤吸附/解吸过程视电阻率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史利燕 李卫波 +2 位作者 康琴琴 李菲 齐佳新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4期572-579,共8页
为了揭示不同宏观煤岩组分CH_(4)-煤吸附/解吸过程中煤体视电阻率的变化规律,以彬长矿区大佛寺煤矿侏罗系延安组4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工业分析及不同煤样(暗煤、镜煤和原煤样)、含水率(空气干燥基样、自然吸水样和通风干燥箱温度为378... 为了揭示不同宏观煤岩组分CH_(4)-煤吸附/解吸过程中煤体视电阻率的变化规律,以彬长矿区大佛寺煤矿侏罗系延安组4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工业分析及不同煤样(暗煤、镜煤和原煤样)、含水率(空气干燥基样、自然吸水样和通风干燥箱温度为378.15 K的干燥样)视电阻率测试实验,分析了煤体视电阻率、甲烷吸附量和平衡压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暗煤的固定碳含量高于镜煤,灰分、水分低于镜煤,暗煤干燥样(通风干燥箱温度为378.15 K)初始视电阻率最大。甲烷的吸附对煤体视电阻率的影响表现为随着甲烷吸附量增加,煤体视电阻率明显降低,升压(吸附)过程,煤体视电阻率与压力、吸附量呈二次函数关系,其主要原因是甲烷吸附放热、煤体膨胀以及水在孔喉内壁的铺展导致视电阻率降低。由于甲烷吸附导致煤基质表面发生气-水置换,游离水使得可溶矿物质溶解,离子浓度提高,煤体导电由电子导电变为离子导电为主辅以电子导电的混合导电,因此升压(吸附)过程,煤体视电阻率降低,但由于可溶矿物质的有限性以及煤的疏水性,使得吸附后期煤体视电阻率趋于稳定。降压(解吸)过程,由于煤基质膨胀后的收缩是不可逆(形变),煤体视电阻率不能恢复到初始值。相较暗煤,镜煤孔隙连通性差,但孔喉曲率较大,此时双电层带电粒子数量多,成堆聚集,最终导致相同条件下镜煤的导电性能好于暗煤,即镜煤的煤体视电阻率小于暗煤的煤体视电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佛寺煤矿 煤体视电阻率 宏观煤岩组分 吸附/解吸 含水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