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宏观生产力布局的理论和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正刚 《山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5期24-26,共3页
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 ,合理布局生产力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问题。建国以后 ,我国  根据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形势 ,宏观生产力布局不断演变 ,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心也随之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形成了新... 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 ,合理布局生产力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问题。建国以后 ,我国  根据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形势 ,宏观生产力布局不断演变 ,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心也随之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形成了新态势 ,在此基础上 ,我国生产力经济学理论界提出了两种观点鲜明的生产力布局理论。西部大开发 ,是世纪之交我国宏观生产力布局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区域 梯度推移战略 西部开发 中国 宏观生产力 生产力布局
下载PDF
论宏观生产力系统
2
作者 张良弼 王慎之 《学术研究》 1984年第1期68-72,共5页
一、宏观生产力的概念及其演进要研究宏观生产力系统,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宏观生产力。所谓宏观生产力,就是从社会整体考察的生产力。它虽然也研究生产力的构成,但着眼点不在于考察生产力包括哪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也不在于考察生产力各... 一、宏观生产力的概念及其演进要研究宏观生产力系统,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宏观生产力。所谓宏观生产力,就是从社会整体考察的生产力。它虽然也研究生产力的构成,但着眼点不在于考察生产力包括哪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也不在于考察生产力各个要素的内在结构,这些内容属于微观生产力的考察范围。宏观生产力的概念,在经济学上不是始于今日。这个概念的萌芽状态产生于社会分工的思想。社会分工已经不是说个别的生产力,而是从总体上看各个部分的生产力。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在《居鲁士的教育》一书中曾经说过:“在小城市里,同一个人要制造床、门、犁、桌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产力系统 宏观生产力 生产力理论 产业系统 产品系统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分工 微观生产力 相互关系 社会生态系统
下载PDF
宏观生产力系统的基本属性
3
作者 张良弼 王慎之 《经济研究》 1983年第10期78-79,共2页
宏观生产力系统,具有下列基本属性: 第一,连续性和继承性。这是社会生产力的纵向联系。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直接影响着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马克思说:“生产过程的这样一种有规则的中断,是和现代大工业的经营根本不相容的。这种... 宏观生产力系统,具有下列基本属性: 第一,连续性和继承性。这是社会生产力的纵向联系。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直接影响着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马克思说:“生产过程的这样一种有规则的中断,是和现代大工业的经营根本不相容的。这种连续性本身就是一种劳动生产力。”为什么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呢? 首先,要区别潜在的生产力和现实的生产力。只有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才能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断结合起来成为现实的发挥作用的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系统 生产力布局 连续性 生产过程 基本属性 纵向联系 社会生产力 直接影响 发挥作用 宏观生产力
原文传递
论生产力的微观层次与主观属性——兼论生产力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昌黎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共5页
对生产力可以用多种视角加以观察与分类,本文是采用如下三种视解:第一、从层次看,生产力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第二,从属性看,分为主观属性与客观属性;第三,从因素看,分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以及主体因素(人)与客体因素... 对生产力可以用多种视角加以观察与分类,本文是采用如下三种视解:第一、从层次看,生产力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第二,从属性看,分为主观属性与客观属性;第三,从因素看,分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以及主体因素(人)与客体因素(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研究 方法论 宏观生产力 微观生产力
下载PDF
论现实的生产力系统
5
作者 翁光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15-19,共5页
关键词 宏观生产力 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系统 劳动者 基本结构 发展生产力 阶级所有制 知识形态 辅助结构
下载PDF
论中观生产力系统、横向经济联合、中观经济决策
6
作者 王慎之 《人文杂志》 1986年第6期73-78,共6页
中观生产力系统的一般特点 中观生产力是介于整个社会和一个一个经济单位之间的生产力,具体地说,也就是某一经济区域或某一经济部门的生产力。 中观生产力作为一个系统,具有下列基本特点: 1、中间性。 中观生产力非宏、非微,具有中间性... 中观生产力系统的一般特点 中观生产力是介于整个社会和一个一个经济单位之间的生产力,具体地说,也就是某一经济区域或某一经济部门的生产力。 中观生产力作为一个系统,具有下列基本特点: 1、中间性。 中观生产力非宏、非微,具有中间性的特点。所谓中间性,就是既有较大规模,但规模又不太大。它比一个企业具有更大的广延性,但又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正因为它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活动着,所以要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一定的比例性和综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系统 中观经济 横向经济联合 经济区域 宏观生产力 微观生产力 上海经济区 中间性 内蒙经济 经济开放
下载PDF
微观生产力系统初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师勤 《求是学刊》 1982年第2期58-64,26,共8页
关键词 微观生产力 信息子系统 质变 生产力系统 宏观生产力 劳动工具 劳动者 信息变换 自动化时代 功能外化
下载PDF
深化改革促进生产因素到生产力的有效转化
8
作者 吴国华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33-39,共7页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困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发展生产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把各种生产因素动用起来转化成生产力的过程。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高...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困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发展生产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把各种生产因素动用起来转化成生产力的过程。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生产因素的数量与质量,以及转化成生产力的有效程度。为了尽快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必须深化改革,促进更多更优的生产因素转化成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水平 生产因素 微观生产力 生产能力 宏观生产力 深化改革 企业生产 地方政府 有效转化 中观
下载PDF
论生产力系统发展的协调均衡性
9
作者 张绍礼 《理论探讨》 1986年第6期78-83,共6页
生产力系统是由诸构成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形成的有机统一体。生产力系统的组织和生产力系统发展战略的制定,能否保证诸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各层次生产力系统之间的协调均衡,将直接关系到生产力系统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关键词 生产力系统 发展战略 有机统一体 共同作用 均衡性 发展速度 相互联系 宏观生产力 直接关系 系统整体功能
下载PDF
关于生产力标准的自身衡量问题
10
作者 詹继生 《企业经济》 1988年第11期9-10,共2页
生产力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对此命题已无异议。但是,具体运用生产力标准,尚需进一步探讨并解决这一标准自身的衡量问题。这不仅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是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拟就此谈些不成熟的意见。 1、社会生产力不是单个要素... 生产力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对此命题已无异议。但是,具体运用生产力标准,尚需进一步探讨并解决这一标准自身的衡量问题。这不仅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是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拟就此谈些不成熟的意见。 1、社会生产力不是单个要素,也不是某几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集合性。生产力系统是由多因素组成的,不仅包括实体性因素,如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而且包括附着性因素和运筹性因素。前者主要指科学技术,后者主要指生产力的布局和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标准 宏观生产力 生产力系统 社会生产力 有机结合 近期发展 基本特征 根本标准 充分发展 生产力发展
下载PDF
生产力也需要调整和改革
11
作者 罗子桂 《理论月刊》 1985年第8期60-61,共2页
在我国全面的改革过程中,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生产力本身也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表明。
关键词 宏观生产力 调整和改革 生产力系统 生产关系 现代生产力 上层建筑 经济的 生产力发展 技术改造 改革过程
下载PDF
对经济联合能创造新生产力机制的探索
12
作者 尹吉成 刘长明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37-39,共3页
经济联合是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十年来,它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本文试图通过对经济联合与生产力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揭示经济联合不断创造新的更大的生产力的机制,进而阐明... 经济联合是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十年来,它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本文试图通过对经济联合与生产力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揭示经济联合不断创造新的更大的生产力的机制,进而阐明大力开展经济联合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合 生产力 生产力布局 生产力系统 横向经济联系 创造生产 物化生产力 宏观生产力 原料产地 产销见面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区位不平衡——平衡发展规律
13
作者 唐泽江 《改革与战略》 1987年第3期13-24,共12页
所谓经济区位,是指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即经济布局。经济区位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区位反映一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生产力的布局现状和发展趋势,属于战略性问题;微观区位表明比较具体的经济设施为什么配置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带有... 所谓经济区位,是指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即经济布局。经济区位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区位反映一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生产力的布局现状和发展趋势,属于战略性问题;微观区位表明比较具体的经济设施为什么配置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带有战术性质。经济区位的形成和展发,不仅受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区位 社会主义 发展规律 不平衡 宏观经济 区域经济布局 区域经济政策 沿海地区 生产力宏观布局 经济制度
下载PDF
生产力系统与农业生产力系统特点的研究
14
作者 杨学成 《中国农村经济》 1986年第10期30-34,26,共6页
一、对生产力系统要素及结构的简要概述 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生产物质资料的现实力量。它是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基础设施、劳动对象、经营管理、科学及教育等因素,按照一定方式构成的复杂系统。这是近几年在生产... 一、对生产力系统要素及结构的简要概述 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生产物质资料的现实力量。它是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基础设施、劳动对象、经营管理、科学及教育等因素,按照一定方式构成的复杂系统。这是近几年在生产力经济研究方面取得的认识。我们认为,为了更清晰地认识生产力系统,应该把它分为微观生产力系统和宏观生产力系统,并分别加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系统 农业生产规模 农业生产力 宏观生产力 微观生产力 系统特点 生物技术 农业劳动者 构成要素 机械技术
原文传递
中观生产力系统论
15
作者 张良弼 王慎之 《中国经济问题》 1984年第6期7-11,共5页
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是十分庞杂的,除有微观生产力系统和宏观生产力系统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中观生产力系统, 中观生产力的含义可以确定为:凡是介于整个社会和一个一个经济单位之间的生产力,也就是某一经济区域和某一经济部门的生产力... 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是十分庞杂的,除有微观生产力系统和宏观生产力系统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中观生产力系统, 中观生产力的含义可以确定为:凡是介于整个社会和一个一个经济单位之间的生产力,也就是某一经济区域和某一经济部门的生产力。在现代生产体系中,各个经济部门林立,经济区域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产力系统 中观 经济区域 东北经济区 宏观生产力 纵向联系 经济部门 微观生产力 经济单位 上海经济
原文传递
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城市化浅议
16
作者 杨维忠 《浙江经济》 1995年第11期54-56,共3页
一、区域生产力规模与农村城市化的关系区域经济是现代生产力经济学的重要范畴。一定的生产力规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标志和前提。区域生产力规模,是指区域内生产力诸要素在数量和空间上的聚集及结构上的合理组合而形成的整体生产能力。... 一、区域生产力规模与农村城市化的关系区域经济是现代生产力经济学的重要范畴。一定的生产力规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标志和前提。区域生产力规模,是指区域内生产力诸要素在数量和空间上的聚集及结构上的合理组合而形成的整体生产能力。农村城市化是经济现代化的动力和产物,用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的话说,“现代化实际上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同义语”。农村城市化的实质有二:一是通过生产要素的部门转移和空间转移,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向城市集聚,形成“聚集效应”,从而形成生产力规模;二是通过人口向城镇地区的聚集和职业的更换,使农村人口最终与传统的小农生产生活方式告别,步入现代社会。现代化生产要求宏观生产力的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城市化 区域生产力 区域经济发展 宏观生产力 农村小城镇 生产力诸要素 中心城市 聚集效应 规模 区域内
下载PDF
论地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7
作者 王向东 《蒲峪学刊》 1999年第1期42-43,共2页
钱学森教授提出地理建设这一概念,是着眼于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的地球表层,着眼于中长期的建设,并为此而建立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在综合指导下进行分析,又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 钱学森教授提出地理建设这一概念,是着眼于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的地球表层,着眼于中长期的建设,并为此而建立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在综合指导下进行分析,又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然而,在传统的科学中,地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经济学 经济地理学 宏观生产力 人文地理学 地球系统科学 生产地域综合体 马克思 产业结构 研究对象 地球表层
下载PDF
共建成渝经济区 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18
《思考与运用》 2007年第4期87-98,共12页
以重庆、成都两个超大城市为支撑,以其周围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的成渝经济区,是我国西部最发达的区域,是长江上游的核心区域。该区域北与“陇海一兰新”经济带接壤,南与“南一贵一昆”经济重点区域相邻,东与长江中下游的武汉... 以重庆、成都两个超大城市为支撑,以其周围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的成渝经济区,是我国西部最发达的区域,是长江上游的核心区域。该区域北与“陇海一兰新”经济带接壤,南与“南一贵一昆”经济重点区域相邻,东与长江中下游的武汉城市群及“长三角”经济区遥相呼应。在我国宏观生产力空间战略格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第四增长极 区域性中心城市 中国 “长三角” 武汉城市群 长江中下游 宏观生产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