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叔孙通与西汉初年的宗庙音乐
1
作者 张俊杰 叶明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0,共7页
叔孙通是汉初礼乐重建的关键人物,此时的朝会仪、宗庙乐和仪品均由其主导完成。《汉书·礼乐志》将其所制的汉家宗庙乐之《武德舞》《文始舞》系于汉四年(前203)和汉六年(前201)并不准确,此事应发生在惠帝即位后叔孙通第二次担任太... 叔孙通是汉初礼乐重建的关键人物,此时的朝会仪、宗庙乐和仪品均由其主导完成。《汉书·礼乐志》将其所制的汉家宗庙乐之《武德舞》《文始舞》系于汉四年(前203)和汉六年(前201)并不准确,此事应发生在惠帝即位后叔孙通第二次担任太常期间。汉初的宗庙礼乐乃是仿效秦制所作,主要适用于长安的太上皇庙、高祖庙,以及各地的郡国庙。正是经叔孙通的努力,汉初的宗庙音乐呈现出崇雅用俗、礼法兼杂的复合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孙通 汉初 庙音乐 雅俗
下载PDF
汉代“王者作乐说”的承与变——由汲黯反对《天马歌》“协于宗庙”谈起
2
作者 赵培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1期37-51,共15页
汉武帝作乐实践及其背后的“王者作乐”观念,同早期“王者作乐说”之“荐上帝”“明受命”有近似性。汲黯学于黄老,但其“(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之论和董仲舒的“乐为应人而作”可联成一系,为西汉学者关于王者作乐的主流... 汉武帝作乐实践及其背后的“王者作乐”观念,同早期“王者作乐说”之“荐上帝”“明受命”有近似性。汲黯学于黄老,但其“(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之论和董仲舒的“乐为应人而作”可联成一系,为西汉学者关于王者作乐的主流认识;东汉则盛行系统化的“太平乃制礼作乐说”。据《墨子·三辩》所载,周武王、成王皆因袭先王之乐,则“作乐以承祖宗”,乐法先王,自有其统序。先王作乐的目的经历了“祭上帝”“明帝德”(“崇德”)向“化兆民”的转化;与之同步的是“功成作乐”与“治定制礼”前后次序的逐渐模糊化。“和神人”与“明德以受命”在初期阶段强调“和神”与“奉天”,“化民”作为实现二者的条件而存在。随着“明德”的义涵从“族德”转向“君子之德”,“化兆民”逐渐成了作乐的目的。“作乐”因其“祭帝”“应天”的作用,原本在“制礼”之前,后来二者次序逐渐倒置,与周公制礼作乐及其后世接受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者作乐 功成治定 族德 受命 协于
下载PDF
存国以重宗庙:公羊学“祭仲行权”义理发微--兼与《孟子》比较
3
作者 王文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4,共9页
在公羊学中,“祭仲行权”可以是一个伦理学问题,但更多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实际上,《公羊传》之所以提出“祭仲行权”,就是为了以“借事明义”的方式阐明一个重要的政治原则:君死国亡之际,存国以重宗庙。而在公羊家的解释中,从董仲舒... 在公羊学中,“祭仲行权”可以是一个伦理学问题,但更多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实际上,《公羊传》之所以提出“祭仲行权”,就是为了以“借事明义”的方式阐明一个重要的政治原则:君死国亡之际,存国以重宗庙。而在公羊家的解释中,从董仲舒《春秋繁露》言祭仲“重宗庙”,到何休《春秋公羊解诂》言祭仲“知国重君轻”,其中义理皆本于此。睽之于《孟子》,何休论“权”虽然出于《公羊传》,但对《孟子》“权”说亦有所资用。然而,孟子合于《公羊传》者,实在于其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政治主张,这才是何休资其“权”说以释“祭仲行权”的缘由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仲行权 政治哲学 公羊学 孟子
下载PDF
清华简《楚居》“楩室”即楚之宗庙考
4
作者 孙董霞 张佳琪 《武陵学刊》 2024年第5期105-113,共9页
清华简《楚居》4—5号简文记述了熊绎始封诸侯后卜徙夷屯并建立楩室的事件。简文中的“楩室”正是楚人获封诸侯后所建立的宗庙。熊绎受封卜居夷屯并建楩室的记载与周代分封诸侯的相地卜居、筑城立庙等活动一致。已封诸侯或已有宗庙的诸... 清华简《楚居》4—5号简文记述了熊绎始封诸侯后卜徙夷屯并建立楩室的事件。简文中的“楩室”正是楚人获封诸侯后所建立的宗庙。熊绎受封卜居夷屯并建楩室的记载与周代分封诸侯的相地卜居、筑城立庙等活动一致。已封诸侯或已有宗庙的诸侯,受天子策命后要在其宗庙举行释奠礼,祭祀先祖,将受命之事呈报于先祖。新建诸侯或迁建诸侯则因获封需要重新营建自己的宗庙。楩室即熊绎获封诸侯后所建的第一个宗庙。楩室落成后的祭祀仪式中蕴含着崇尚幼牲的观念,这一点与周人的祭祀观念一致,是楚人接受周王室祭祀文化观念的反映。“楩室”凝聚着楚人的文化记忆,因而成了《楚居》文本中的关键叙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居》 楩室 祭祀
下载PDF
西汉宗庙刍议 被引量:17
5
作者 焦南峰 马永嬴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0-58,共9页
The ancestral shrines were built by the ancient emperors and dukes to be used as special places to offer sacrifices to their ancestors . Based on some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the writers att... The ancestral shrines were built by the ancient emperors and dukes to be used as special places to offer sacrifices to their ancestors . Based on some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the writers attempts to offer discussions on categories of the Westem Han ancestral shrines and its division of time. .Di( emperor) shrines:built for the emperors. 1.Jing( capital) shrines:built in the capital city Chang’an and within the city limit. 2 .Yuan (原 ) shrines:bulit another shrine for the emperor who had a main shrine in the capital. 3. Ling ( mausoleum) shrine:builtclose to the tombs of the shrine owners. 4.Jun( prefecture) ,Guo( state of duke) shrines:shrines built by Jun or Cuo for emperors. .Huang shrines huang here refers to the title assumed by an emperors father when their sons became emperors in the reign including Taishanghuang- father of Emperor Gaozu,Liu Jin - father of Emperor Xuandi,and L iu Kang- father of Emperor Aidi.Its Sub- categoriy is as above .Hou ( empress and imperial concubines) shrinesThese shrines were built for the empresses and concubines who were not buried togetherwith the emperorThe three stages of establishing and abandoning the Western Han ancestral shrines:The first stage covers the period of Emperor Gaozu ,Emperor Huidi,and EmperorShaodi.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rines during this stage are revealed to be the successorsbuilding the shrines for their ancestors- the Huang and emperor.Stage two includes the times of Emperor Wendi,Jingdi,Wudi,Zhaodi,and Xuandi with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perors building their own shrines while still alive.The last stage falls after the times of Emperor Yuandi and Chengdi. The characteristicsshowed the beginning of the Western Han to stangdardize the systems of running ancestralshrines by observing Confucianism. However,the practice experienced constant prevailing andabandoning until Wangmang’s uprising which overtherew the Westem Han Dynasty.Summery of the discussion:1. The Western Han ancestral shrines were mostly built nearby theemperors’mausoleums.This kind of"mausoleum shrinesisdifferentfrom the traditionallay- outof shrines as is recorded in some historical books.Itis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several shrines at the same spot shown in the Yongcheng Site of Satate Qin of the Spring andAutumn Warring State Period.2 .The Western Han ancestral shrines were scattered in a disorderly way.3.The Western Han Dynasty emperors,from Wendito Xuandi,allbuiltshrinesduring theirlifetime.4.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not only Emperor Gaozu followed the traditionalpractice of the Xia,the Shang,and the Zhou to build a shrine for his father,there were alsoemperors who built shrines for their parents who had never been in the reign.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stern Han ancestral shrines reveal that the rulers followed thetraditional practice building shrines ,but at the same time made chang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上皇 公元前 宣帝 西汉王朝 惠帝 《汉书·武帝纪》 中华书局 汉文帝 长安城
下载PDF
论宗庙祭祀及其文化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余和祥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65,共5页
本文在对宗庙的规制和宗庙祭礼进行考述的基础上 ,梳理出历代王朝宗庙祭祀活动的演进状况和变化轨迹 ,并着重讨论宗庙祭祀的文化本质及特征 ,指出其产生的依据是祖先崇拜的结果 ,而祖先崇拜的本质则又是人类生殖崇拜观念的必然反映。同... 本文在对宗庙的规制和宗庙祭礼进行考述的基础上 ,梳理出历代王朝宗庙祭祀活动的演进状况和变化轨迹 ,并着重讨论宗庙祭祀的文化本质及特征 ,指出其产生的依据是祖先崇拜的结果 ,而祖先崇拜的本质则又是人类生殖崇拜观念的必然反映。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礼仪 文化特征 祖先崇拜 生殖崇拜 庙规则
下载PDF
宗庙与刘贺政治命运探微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3-94,共12页
宗庙问题是刘贺立废的一大关键,并与其政治命运的状态和走向密切相关。具体说来,由于与霍光集团在宫省内的争斗失败,刘贺"未见命高庙",就汉礼法而言,造成了有帝号而无帝位的尴尬局面,甚至无资格称之为"汉废帝"。而... 宗庙问题是刘贺立废的一大关键,并与其政治命运的状态和走向密切相关。具体说来,由于与霍光集团在宫省内的争斗失败,刘贺"未见命高庙",就汉礼法而言,造成了有帝号而无帝位的尴尬局面,甚至无资格称之为"汉废帝"。而从其自号"嗣子皇帝"和"南藩海昏侯"中,既可看出其与高庙系统相联接的渴盼,更有着对于昭帝承统的内在否决,及向宗藩亲王序列回归的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贺 号位 嗣子皇帝 南藩
下载PDF
世系、宗庙与中国历史叙事传统 被引量:8
8
作者 龙迪勇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4-80,共17页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国,被称之为"正史"的二十五史形成了中国史学的主流或"正统",而作为二十五史体裁的纪传体叙事,则构成了中国历史叙事的主要传统。考虑到本纪在所有二十五史中都处于位列第一的核心位...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国,被称之为"正史"的二十五史形成了中国史学的主流或"正统",而作为二十五史体裁的纪传体叙事,则构成了中国历史叙事的主要传统。考虑到本纪在所有二十五史中都处于位列第一的核心位置,我们认为,本纪所代表的世系叙事在中国历史叙事传统中有着特别的重要性,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古代血缘意识所具有的压倒一切的重要性。由于本纪存在于全部"正史"之中,并在其历史叙事中起着"纲纪"性的作用,所以我们说,以本纪为代表的世系叙事构成了中国历史叙事传统的主要模式;而在这一叙事模式的形成过程中,宗庙这一特定的建筑空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结构性作用。如果说,宗庙是宗族世系的空间化的话,那么,以"本纪"为代表的世系叙事则是宗族世系的文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系 凝聚性结构 本纪 历史叙事传统
下载PDF
汉代皇帝宗庙祭祖制度考论 被引量:6
9
作者 郭善兵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31,共9页
西汉初,叔孙通采撷先秦古礼及秦制,确立汉朝皇帝宗庙祭祖制度。其中既不乏沿袭传统的因素,也混杂有当时不同地域的文化,还有出身于庶民阶层的汉统治者所熟稔的民间俗文化的因素。汉武帝以后,儒学在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西汉初,叔孙通采撷先秦古礼及秦制,确立汉朝皇帝宗庙祭祖制度。其中既不乏沿袭传统的因素,也混杂有当时不同地域的文化,还有出身于庶民阶层的汉统治者所熟稔的民间俗文化的因素。汉武帝以后,儒学在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主导地位逐渐确立。儒家若干典籍记载的所谓周代天子祭祖礼制,对汉代皇帝修订宗庙祭祖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过,两汉时期皇帝宗庙祭祖制度,与儒家典籍的相关记载以及若干儒生的诠释相比,二者并不完全吻合,而是前者依据现实需要,对后者多有变通,由此导致制度本身时刻处于调整、变化的动态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皇帝 祭祀 礼制
下载PDF
殷墟商代族宗庙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一曼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70,86,共6页
殷代不但殷王在宗庙中祭祀先公、先王,各族也有宗庙作为祭祀本族祖先的场所。文中列举了十一条非王卜辞在宗庙内进行祭祀活动的记载,还分析了殷墟发现的二处族宗庙遗存:一是小屯F29,它可能是与王有密切关系的某一子族的宗庙;二是大司空... 殷代不但殷王在宗庙中祭祀先公、先王,各族也有宗庙作为祭祀本族祖先的场所。文中列举了十一条非王卜辞在宗庙内进行祭祀活动的记载,还分析了殷墟发现的二处族宗庙遗存:一是小屯F29,它可能是与王有密切关系的某一子族的宗庙;二是大司空村C区建筑群中的F22,可能是马危族的宗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 甲骨文 非王卜辞
下载PDF
《说文》“示部”字所反映的古代宗教文化释证 被引量:13
11
作者 雷汉卿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7-73,112,共8页
《说文》“示部”字所反映的古代宗教文化释证雷汉卿语言学家们早就指出,语言的词汇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并且在有些语言中可以划分出与其文化特点有关的各种词汇范畴。其中数量因素也起着作用,因为凡对该民族比较重要的现象... 《说文》“示部”字所反映的古代宗教文化释证雷汉卿语言学家们早就指出,语言的词汇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并且在有些语言中可以划分出与其文化特点有关的各种词汇范畴。其中数量因素也起着作用,因为凡对该民族比较重要的现象,相应地也有较为详细的名称;或者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古代 甲骨文 灵魂观念 云南人民出版社 “礼” 考古发现 祭祀活动 “祭”
下载PDF
东汉皇帝宗庙礼制考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善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6,共6页
东汉初期 ,皇帝宗庙制度沿袭西汉中后期七庙制度。建武十九年庙议后 ,宗庙之制有所变革 ,表现为 :变以往异庙之制为“同堂异室”之制 ;除殇、冲、质、灵四帝外 ,其余东汉诸帝庙皆谥以“祖”、“宗”庙号 ,宗庙毁庙礼制废而不行。直至东... 东汉初期 ,皇帝宗庙制度沿袭西汉中后期七庙制度。建武十九年庙议后 ,宗庙之制有所变革 ,表现为 :变以往异庙之制为“同堂异室”之制 ;除殇、冲、质、灵四帝外 ,其余东汉诸帝庙皆谥以“祖”、“宗”庙号 ,宗庙毁庙礼制废而不行。直至东汉献帝时 ,在蔡邕建议下 ,重新实行皇帝宗庙立庙、毁庙礼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时期 皇帝庙制度 礼制 考证 庙礼议 “同堂异室”庙制 蔡邕 庙迭毁议”
下载PDF
从宗庙祭祀制度看北朝礼制建设 被引量:4
13
作者 柏贵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0-114,共5页
北朝礼制建设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伴随着氏族制度向家族制度转化而采取的政治上与南朝争正朔和文化上同汉族趋一体的基本手段与策略。作为礼制主干内容的宗庙祭祀制度的建设与完备是北朝礼制建设的一个重要表征。本文尝试从宗庙祭... 北朝礼制建设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伴随着氏族制度向家族制度转化而采取的政治上与南朝争正朔和文化上同汉族趋一体的基本手段与策略。作为礼制主干内容的宗庙祭祀制度的建设与完备是北朝礼制建设的一个重要表征。本文尝试从宗庙祭祀制度这一独特层面论述北朝时期礼制建设的基本路迹与特征。北朝礼制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间充满着胡汉文化矛盾与冲突。孝文帝改革是北朝礼制建设的一个转折点,在汉族士人的帮助下,孝文帝建立了融合各种因子的全新五礼体系,宗庙祭礼正是北朝五礼创制的一个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祖先崇拜 祭祀仪礼 礼制建设
下载PDF
祖宗与正统:北齐宗庙变迁与帝位传承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望来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7,共9页
北齐高氏统治时期,帝位传承存在着子继与弟及之深刻矛盾,其宗庙变迁则反映此种矛盾之发展与变化并关涉皇权政治盛衰:自文宣至武成统治前期,北齐宗庙建设基本保持稳定与延续,表明高齐前期兄终弟及之继承方式尽管不能从制度上得到公开承认... 北齐高氏统治时期,帝位传承存在着子继与弟及之深刻矛盾,其宗庙变迁则反映此种矛盾之发展与变化并关涉皇权政治盛衰:自文宣至武成统治前期,北齐宗庙建设基本保持稳定与延续,表明高齐前期兄终弟及之继承方式尽管不能从制度上得到公开承认,但是从北齐宗庙中诸兄弟并列、后继之弟对前朝之兄基本予以承认和尊重来看,弟及观念在北齐统治阶层尤其是高氏皇族内部被认可和在皇权传递中被践行;但随武成统治后期企图改变高氏前期帝位继承以兄终弟及为主之旧传统、确立帝位在武成一系父死子继之新皇统,有关宗庙及功臣配饗之变迁陆续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帝位
下载PDF
“宗庙”与刘贺政治浮沉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子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25-33,共9页
刘贺政治生涯出现大起大落的情节:因“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刘贺得以入长安。因霍光“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他践帝位27日即被废。刘贺的罪状,还包括“祖宗庙祠未举”,“祠昌邑哀王园庙”。其最后政治结论的宣布,与宗庙未曾认可... 刘贺政治生涯出现大起大落的情节:因“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刘贺得以入长安。因霍光“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他践帝位27日即被废。刘贺的罪状,还包括“祖宗庙祠未举”,“祠昌邑哀王园庙”。其最后政治结论的宣布,与宗庙未曾认可有关,即所谓“未见命高庙,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庙,子万姓,当废”。废刘贺事,“以一太牢具,告祠高庙”。后得封海昏侯,竟然终生不能参与宗庙祠祀,“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宗庙在刘贺政治浮沉经历中的作用,与秦汉帝国努力推崇的先祖崇拜有关。是否“可以承宗庙”是帝位继承人选择的决定性要素。可以作为历史参照的,有秦二世胡亥自称即位得到“宗庙”认可的湖南益阳兔子山简牍文字:“今宗庙吏及箸以明至治大功德者具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贺 海昏侯 祠祭 秦二世
下载PDF
论两晋天子宗庙迁毁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邹远志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4,共4页
两晋礼家在天子宗庙迁毁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争议,其焦点在于承统是否必承嗣。由于先秦不同礼书对此有两可的态度,因此,晋人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凸显出来并不是求真的意义,而是晋代皇帝及礼家朝臣所具有的实用理性的精神。这一精神也是两... 两晋礼家在天子宗庙迁毁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争议,其焦点在于承统是否必承嗣。由于先秦不同礼书对此有两可的态度,因此,晋人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凸显出来并不是求真的意义,而是晋代皇帝及礼家朝臣所具有的实用理性的精神。这一精神也是两晋礼学思想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代 庙迁毁 承统 继嗣
下载PDF
甲骨金文“中”字初义与商周宗庙旗杆铭旌制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53,共12页
殷墟与周原甲骨文以及商周金文中皆有名词"中"字的字形用法,其字形中部或方或圆并系有旗斿形状。这种用法也见之于古文献,古今学术界对此用法说法不一。考察甲骨文中"中"的形体、用法和词义,其实就是春秋之后的&qu... 殷墟与周原甲骨文以及商周金文中皆有名词"中"字的字形用法,其字形中部或方或圆并系有旗斿形状。这种用法也见之于古文献,古今学术界对此用法说法不一。考察甲骨文中"中"的形体、用法和词义,其实就是春秋之后的"重",也就是战国竹简中的"童"字,是一种专用于去世父祖的木柱,据说士"重"3尺之高,诸侯长7尺、天子长9尺。"中"(重)上系有父祖名号的铭旌;这种"中"(重)上还有悬置物品的斗方,用来祭祀去世的父祖。这种系有铭旌的"中"(重),殷礼与周礼不同:殷礼中的"中"是死者安葬前、后一直使用,直至虞礼时去"显考"而入祖庙方止;周礼中的"中"(重)则只在死者安葬前使用,入藏后则用木主(或石主)代之,铭旌与"中"(重)入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旗杆 铭旌 商代甲骨文
下载PDF
基于宗庙祭祀场域的图像形态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万里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9,共5页
宗庙作为祖先崇拜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种族兴盛与存亡的象征,是资格的象征,是权力的象征,是血缘政治的象征。宗庙制度在周代被通过"礼"的形式固定下来,从不同等级的宗庙庙数、祭祀仪节、乐舞演奏等都有非常详细和严密的规定。... 宗庙作为祖先崇拜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种族兴盛与存亡的象征,是资格的象征,是权力的象征,是血缘政治的象征。宗庙制度在周代被通过"礼"的形式固定下来,从不同等级的宗庙庙数、祭祀仪节、乐舞演奏等都有非常详细和严密的规定。同样的策略也被后代的统治者所沿用,把建立宗庙制度作为礼制建设的首要任务,以此彰显国家权力的归属。宗庙祭祀内容包括灵位、祖先的神像、坟墓等。而宋以后,皇家制作用于典礼和祭祀的帝王图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定制,主要表现为卷轴绢本的朝服像,不仅历代沿续,视如一朝一代的典章记录,同时亦作为家国大事,变成宗庙制度的重要内容。如此一来,帝王图像被与礼制、宗教、国家祭祀以及皇家帝系象征性地联系起来,其重要意义在于:首先,帝王图像的存在是帝王权力世袭合法性的重要见证;其次,帝王图像作为祭祖活动中的媒介,被通过仪式性表演使得帝王权力获取民众的心理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 帝王图像 内涵
下载PDF
略述宋儒对周天子宗庙礼制的诠释——以宗庙庙数、祭祀礼制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善兵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99-104,124,共7页
在儒家经典记载的周代“天子七庙”、“四时祭”、“礻帝”、“礻合”礼制问题上,宋儒或遵循汉代郑玄、三国魏王肃、唐赵匡有关学说;或在遵循上述儒者学说的基础上,又有所补充、完善;或依据自己对经典文义的理解,别出心裁,另创新见,将... 在儒家经典记载的周代“天子七庙”、“四时祭”、“礻帝”、“礻合”礼制问题上,宋儒或遵循汉代郑玄、三国魏王肃、唐赵匡有关学说;或在遵循上述儒者学说的基础上,又有所补充、完善;或依据自己对经典文义的理解,别出心裁,另创新见,将中国古代经典诠释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儒 周代 天子 七庙 祭祀 礼制
下载PDF
《诗经》中所见的宗教观念——以宗庙、农业祭祀诗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2
20
作者 边思羽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155,共4页
《诗经》宗庙祭祀诗、农业祭祀诗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诗歌蕴含着《诗经》时代人们的宗教观念,包括有至上神崇拜;祖先崇拜;以德配天;自然崇拜;怨天、疑天、骂天等观念。
关键词 诗经 庙祭祀诗 农业祭祀诗 教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