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6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教对话与宗教他者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志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5-202,共8页
本文通过分析基督教思想界已经存在的主要关系理论,梳理它们与宗教他者的关系,从而阐明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真正合适的关系是什么:基督教需要完全地确立起其他宗教的他者身份,任何排斥、包容、驯服、扭曲宗教他者的模式、态度都不利于宗... 本文通过分析基督教思想界已经存在的主要关系理论,梳理它们与宗教他者的关系,从而阐明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真正合适的关系是什么:基督教需要完全地确立起其他宗教的他者身份,任何排斥、包容、驯服、扭曲宗教他者的模式、态度都不利于宗教的和平以及基督教信仰中爱之核心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宗教对话 宗教他者 比较神学
下载PDF
宗教传统与宗教他者——弗雷德里克的宗教对话思想
2
作者 李建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9期9-12,17,共5页
宗教对话是当前宗教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前沿问题。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认为,宗教对话首先要坚守宗教传统,其次要承认宗教差异,并向宗教他者开放。他以佛教和基督教之间的对话为例具体阐释了这一问题,这一具有后现代色彩的对话理论为宗教... 宗教对话是当前宗教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前沿问题。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认为,宗教对话首先要坚守宗教传统,其次要承认宗教差异,并向宗教他者开放。他以佛教和基督教之间的对话为例具体阐释了这一问题,这一具有后现代色彩的对话理论为宗教对话提供了新的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对话 宗教传统 宗教他者 佛教—基督教对话
下载PDF
精神审美学论纲——兼论“审美即道德”与“审美即宗教”问题
3
作者 胡伟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62,179,共22页
人类的审美活动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精神学意义上进行的审美活动,另一种是从人之精神性需要或精神欲求出发的审美活动。就人对于世界之存在以及人自身的精神审美而言,它其实是对于两种“精神质料”的审美:“壮美”与“优美”。... 人类的审美活动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精神学意义上进行的审美活动,另一种是从人之精神性需要或精神欲求出发的审美活动。就人对于世界之存在以及人自身的精神审美而言,它其实是对于两种“精神质料”的审美:“壮美”与“优美”。人类的道德意识以及道德行为之产生,就来源于对这两种精神质料的精神审美。优美以及壮美的精神审美机制在于反思判断力之运用。这种反思判断力是以精神审美的游戏方式展开的,其中体现了人的精神自由。人类的精神审美是天道原理与天择原理的统一。人通过精神审美知道人成为精神审美的艺术品之后可以实现“永生”。这种精神审美观对于生活于苦难中的人类来说具有宗教性的“救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质料 壮美 优美 道德 宗教
下载PDF
论中国宗教考古学
4
作者 卓新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阐述了宗教考古的历史及其对宗教学发展的意义,探究了宗教考古学的基本蕴涵、历史与现状以及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跨学科关联。重点对中国宗教考古学学科发展及其价值进行梳理和分析,论述其学科体系的基本构设、研究特色和主... 本文阐述了宗教考古的历史及其对宗教学发展的意义,探究了宗教考古学的基本蕴涵、历史与现状以及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跨学科关联。重点对中国宗教考古学学科发展及其价值进行梳理和分析,论述其学科体系的基本构设、研究特色和主要侧重,说明其在文明探源、文明识别上的地位与意义,并指出佛教考古学研究上的成就及其对当代中国宗教考古学发展的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宗教考古 佛教考古
下载PDF
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若干理论思考
5
作者 晏可佳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36,共12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认识和处理我国宗教问题上的光辉典范和具体运用。我国宗教中国化必将给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认识和处理我国宗教问题上的光辉典范和具体运用。我国宗教中国化必将给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宗教带来重大变革,必将对我国宗教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种重大变革和深远影响,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宗教界肃清帝国主义势力、废除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民主管理带来的大变革。本文通过考察1949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历程,论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宗教的群众性观点,更好地让我国宗教中国化的理念和实践为广大信教群众所接受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宗教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宗教的群众性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宗教事务治理简析
6
作者 许烨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宗教工作定位上提出了宗教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在本质上提出了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在方向上提出了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在方式上提出了坚持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在路径上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宗教工作定位上提出了宗教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在本质上提出了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在方向上提出了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在方式上提出了坚持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在路径上提出了坚持以法治方式推进宗教工作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新境界,丰富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为新时代宗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推进宗教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宗教事务 中国化 治理
下载PDF
科学文化建设与去宗教极端化探析 基于演化博弈的分析
7
作者 齐培潇 郑念 曹金 《科学文化评论》 2024年第1期94-106,共13页
首先简述科学文化和宗教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阐述宗教极端化的表现形式,探究科学文化建设在消除宗教极端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科学文化与宗教极端化经过长期的动态博弈可以达到演化均衡,且收敛于稳定结点;加强科学文化建设可以有效... 首先简述科学文化和宗教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阐述宗教极端化的表现形式,探究科学文化建设在消除宗教极端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科学文化与宗教极端化经过长期的动态博弈可以达到演化均衡,且收敛于稳定结点;加强科学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消除宗教极端化现象的发生。根据上述,提出继续加强我国科学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文化 宗教文化 宗教极端化 演化博弈分析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开展“抵御渗透”探析
8
作者 林怀艺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不论是从国际共运史还是从中共党史看,抵御境外宗教渗透都是共产党人面对的一项重大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历来包含“抵御渗透”的内容。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开展“抵御渗透”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关系到贯彻... 不论是从国际共运史还是从中共党史看,抵御境外宗教渗透都是共产党人面对的一项重大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历来包含“抵御渗透”的内容。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开展“抵御渗透”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关系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关系到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关系到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开展“抵御渗透”的着力点,包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精准施策、坚持法治德治并举、坚持以导的理念做好宗教工作、坚持依靠包括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坚持加强“抵御渗透”的学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党的宗教工作 “抵御渗透”
下载PDF
文化史的背阴面——从胡适、杨联陞对中古中国宗教的通信说起
9
作者 葛兆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共13页
本文从1950年代胡适和杨联陞关于中古宗教自扑自搏风习的通信说起,讲到早期道教的若干奇特传统,并讨论一个文化史上的大问题,即周孔以后,中古华夏主流是否已经文明。特别要指出,由于过去的文化史或文明史,往往忽略这种背阴面的叙述,使... 本文从1950年代胡适和杨联陞关于中古宗教自扑自搏风习的通信说起,讲到早期道教的若干奇特传统,并讨论一个文化史上的大问题,即周孔以后,中古华夏主流是否已经文明。特别要指出,由于过去的文化史或文明史,往往忽略这种背阴面的叙述,使得传统中国形成张灏先生所说“幽暗意识”的缺失。而文化史或文明史如果忽略华夏文化的背阴面,会使人们对传统失去警戒与畏惧,沉湎于非历史的乐观和自我想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史 中古宗教 文明 习俗 幽暗意识
下载PDF
关于宗教教职人员培养的历史反思——基于1949年以来中国各级佛学院教育的探讨
10
作者 刘泳斯 张雪松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虽然宗教界人才培养可以部分借助寺庙丛林教育、经堂教育、社会教育、各级政府相关机构的专题培训等多种渠道,但宗教院校始终是中国宗教界人才培养的主平台、主渠道。本文对1949年以来中国佛教创办的诸多宗教院校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初... 虽然宗教界人才培养可以部分借助寺庙丛林教育、经堂教育、社会教育、各级政府相关机构的专题培训等多种渠道,但宗教院校始终是中国宗教界人才培养的主平台、主渠道。本文对1949年以来中国佛教创办的诸多宗教院校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初步梳理和总结。总结经验、直面问题,对佛教界人才培养、中国佛教健康发展、宗教界修学体系建设、宗教中国化的理论建设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院校 宗教教职人才培养 三支队伍
下载PDF
关于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演进发展的思考
11
作者 张彩云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87,共7页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在新时代以来得到全面贯彻,彰显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与成就。对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演进发展的历程进行回溯思考可以发现,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处理宗教问题所取得...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在新时代以来得到全面贯彻,彰显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与成就。对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演进发展的历程进行回溯思考可以发现,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处理宗教问题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在各个时期各有侧重并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以“五句话”为基本内容的辩证统一的整体;也是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识和处理我国宗教问题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新征程上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加强中国特色宗教学研究,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自信自立中不断开创我国宗教工作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宗教工作 基本方针 演进 思考
下载PDF
宗教与泰山森林文化
12
作者 陈炳卓 曹曦东 +3 位作者 曹帮华 张家昌 朱文峰 乔慧敏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0-174,共5页
近两千年来庄严神圣的泰山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泰山丰富的森林资源造就了其壮丽的自然景观,泰山森林景观与人文杰作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与齐鲁文化、华夏文明相互融合成就了如今多元的泰山森林文化,泰山森林文化一路伴随人类从古文... 近两千年来庄严神圣的泰山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泰山丰富的森林资源造就了其壮丽的自然景观,泰山森林景观与人文杰作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与齐鲁文化、华夏文明相互融合成就了如今多元的泰山森林文化,泰山森林文化一路伴随人类从古文明走向现代文明,宗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阐述了森林文化内涵,探讨了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的生态伦理观对泰山森林的发展和森林文化的影响。以期为泰山景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宗教文化和泰山的森林文化融合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 森林文化 宗教 古树名木
下载PDF
探寻中古宗教的历史语境——读邓广铭先生听陈寅恪“天师道”课笔记
13
作者 葛兆光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0,165,共14页
本文以1939年邓广铭在昆明听陈寅恪讲天师道课的笔记为例,讨论有关道教史研究的几个问题。首先,从学术史角度讨论如何理解陈寅恪对中古宗教史中滨海地域、外来文化以及“汉化”现象的猜测和分析。其次,指明陈寅恪中古宗教研究的意义,并... 本文以1939年邓广铭在昆明听陈寅恪讲天师道课的笔记为例,讨论有关道教史研究的几个问题。首先,从学术史角度讨论如何理解陈寅恪对中古宗教史中滨海地域、外来文化以及“汉化”现象的猜测和分析。其次,指明陈寅恪中古宗教研究的意义,并不在于解决天师道的具体历史问题,而在于提示中古史研究的大关节。最后,通过这份课程笔记中的两句话,重新理解陈寅恪为何如此重视道教在中国思想、学术与文化史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天师道 道教 中古宗教研究
下载PDF
弥勒信仰:中国民间宗教的思想核心
14
作者 濮文起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4,165,共12页
自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515)佛教僧人法庆以弥勒信仰创立大乘教、梁武帝大通元年(527)佛教居士傅翕以弥勒信仰创立弥勒教以来,弥勒信仰在此后的千年流传过程中,一直是中国民间宗教的思想核心。其中,元末白莲教的彰显与弘传,明中叶无为教... 自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515)佛教僧人法庆以弥勒信仰创立大乘教、梁武帝大通元年(527)佛教居士傅翕以弥勒信仰创立弥勒教以来,弥勒信仰在此后的千年流传过程中,一直是中国民间宗教的思想核心。其中,元末白莲教的彰显与弘传,明中叶无为教、黄天道、东大乘教的继承与发展,明末清初大乘天真圆顿教的集大成与体系化,使弥勒信仰更加深入民间社会,赢得了广大民众云合景从,因而引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民间宗教信仰运动以及由此转化的连绵不断的民众武装反抗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勒信仰 中国民间宗教 大乘佛教 信仰运动 反抗运动
下载PDF
虚幻与救赎:《金瓶梅词话》中梦的宗教文化意蕴探究
15
作者 孟子勋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金瓶梅词话》先后共记梦17则,呈现出数量多、内容丰富的特点。《金瓶梅词话》中的梦受原始宗教、道教、佛教等思想的影响,表现出灵魂崇拜、浮生若梦、梦显因果、梦示轮回的思想。这些梦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意蕴,寄托了作者创作的心理... 《金瓶梅词话》先后共记梦17则,呈现出数量多、内容丰富的特点。《金瓶梅词话》中的梦受原始宗教、道教、佛教等思想的影响,表现出灵魂崇拜、浮生若梦、梦显因果、梦示轮回的思想。这些梦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意蕴,寄托了作者创作的心理情感动因,表明了作者对于天命、鬼神的崇拜,展现了作者对生与死的宗教关怀。而对于梦的处理方式,或用传统的梦占吉凶,或用道门符咒厌梦,则是明代民俗及道门科仪的真实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宗教 文化意蕴
下载PDF
无神论思想底色是中国各宗教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基础
16
作者 戎川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无神论思想是中华文化本有的思想底色,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中华文化相融通的重要思想基础。历史证明,我国各宗教均为中华文化的无神论思想底色所影响、所涵养、所引领,表现为核心理念与心性修养相融通,外在层面与忠孝伦理相融通。因此可... 无神论思想是中华文化本有的思想底色,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中华文化相融通的重要思想基础。历史证明,我国各宗教均为中华文化的无神论思想底色所影响、所涵养、所引领,表现为核心理念与心性修养相融通,外在层面与忠孝伦理相融通。因此可以说无神论思想是我国各宗教能够和谐共生的重要思想基础,成为当前我国宗教中国化健康传承的重要思想理论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论 中华文化 宗教中国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