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宗教学视域中的宗教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建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70,共7页
民族宗教学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门民族学与宗教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标的也是人类学宗教研究所关注的对象。近十多年来,通过学界前辈和同仁们的不懈努力,民族宗教学已经具备了雏形,正在逐步形成体系。但是,这门学科的主要实践者们较多... 民族宗教学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门民族学与宗教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标的也是人类学宗教研究所关注的对象。近十多年来,通过学界前辈和同仁们的不懈努力,民族宗教学已经具备了雏形,正在逐步形成体系。但是,这门学科的主要实践者们较多关注的是国际国内宏观的民族宗教现象,而较少深入国内各民族内部或民族之间宗教与社会生活实践相关联的微观层面研究的理论方法的探讨展示。基此,从人类学宗教研究的基本理念及视角出发,对民族宗教学需要改进的若干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在论证说明该学科亟待加强微观宗教研究及其基本学术条件基础上,强调导入宗教民族志理论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在中国各民族宗教研究中的学术推动作用和应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宗教 人类学 宗教民族志 宗教文化复合体 宗教社会话语
下载PDF
民族走廊理论对宗教文化研究的学术启迪——整体观与区域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建新 包海波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62-70,共9页
民族走廊理论对宗教文化研究的学术启迪,主要体现于其学术思维的两个基本要点,即中华民族整体格局观和多民族互动交融观。基于这两个基本观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中国各地各民族群体自古至今互动交融发展背景下,其宗教文化也在一定... 民族走廊理论对宗教文化研究的学术启迪,主要体现于其学术思维的两个基本要点,即中华民族整体格局观和多民族互动交融观。基于这两个基本观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中国各地各民族群体自古至今互动交融发展背景下,其宗教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交融互渗。多元交融而形成的宗教文化体系在当代形势下依然持续互动,历史上外来的制度化宗教的中国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而各类民间信仰及宗教民俗也被整合为一个整体,发挥着人文互通的积极作用。民族走廊理论还有利于确立宗教文化研究的科学认识论导向,保障宗教事务治理政策的准确有效实施,其现实意义也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走廊理论 宗教信仰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复合体 文化共同
原文传递
伊斯兰教中国化路径再考——宗教文化类型分析法述要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建新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87-95,共9页
本人多年从事穆斯林社会及伊斯兰文化研究,主要利用两种分析模式——知识体系论和社会结构论。这两种理论模式反映了伊斯兰教在中国不同穆斯林社会中的实际融入路径。这种伊斯兰文化论的理论基础是宗教文化类型分析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 本人多年从事穆斯林社会及伊斯兰文化研究,主要利用两种分析模式——知识体系论和社会结构论。这两种理论模式反映了伊斯兰教在中国不同穆斯林社会中的实际融入路径。这种伊斯兰文化论的理论基础是宗教文化类型分析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演化发展来的理论模式。伊斯兰文化与各信仰民族的社会文化融合,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宗教文化复合体,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客观合理的分类分析。使用宗教文化类型概念,可以对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穆斯林社会中伊斯兰教的传播发展方式进行整体特征分析,为比较研究奠定一个合理的学术基础,然后再深入各个地区了解不同穆斯林群体中伊斯兰教的特点,最终形成对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多样模式及其发挥作用的实践形态的有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中国化 融入路径 宗教文化复合体 宗教文化类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