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里的宗教爱
1
作者 费迎晓 《宗教心理学》 2015年第1期40-47,共8页
弗洛伊德认为宗教助长了人的神经症,它为自我逃避提供了幻觉的温室,使其与现实隔离开,从而得不到真正的力量与成长;弗洛伊德就此对宗教是批判与否定的。然而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治疗室里,所面对处理的正是人心所渴望的无条件的爱... 弗洛伊德认为宗教助长了人的神经症,它为自我逃避提供了幻觉的温室,使其与现实隔离开,从而得不到真正的力量与成长;弗洛伊德就此对宗教是批判与否定的。然而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治疗室里,所面对处理的正是人心所渴望的无条件的爱以及求而不得所积下的各种症状;精神分析里至为关键的移情与反移情也正是围绕此展开;在治疗联盟里治疗关系的建立也涉及这种人心深为渴望的爱。本文尝试阐述,弗洛伊德虽力排宗教对人的自我成长产生的阻碍,在态度上否定宗教,但在他的治疗实践中却围绕着宗教爱问题并且治疗本身也借助于此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神经症 移情 宗教爱
下载PDF
尼采:从精神的自然哲学到爱的宗教
2
作者 赵广明 《宗教与哲学》 2012年第1期193-217,共25页
一 关于"哲学"这个概念,尼采会因文本、章节、话题、视角、语境和修辞的具体需要,给出不同甚至看似矛盾的说辞,这是尼采思想丰富、复杂和深刻性的生动表现,无碍于他精确表达自己的思考,无碍于其思想的可理解性。
关键词 尼采思想 自然哲学 宗教 精神 可理解性
下载PDF
从“爱的宗教”到“报恩主义”——理解报人张季鸾心态的一条线索
3
作者 刘宪阁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5-72,共8页
通过梳理这位"老孤儿"的成长历程、家庭生活与社会交往,可知张季鸾所倡导之"爱的宗教"和"报恩主义",乃是他对家族血脉、亲朋师友、社会民众乃至民族国家的情感回馈,也是理解张季鸾国家观念、新闻主张及... 通过梳理这位"老孤儿"的成长历程、家庭生活与社会交往,可知张季鸾所倡导之"爱的宗教"和"报恩主义",乃是他对家族血脉、亲朋师友、社会民众乃至民族国家的情感回馈,也是理解张季鸾国家观念、新闻主张及相关心态的重要线索,让我们对其持论不得不如此之苦衷,以及时代夹缝中的苦斗,有更深切的了解。当然,作为报人的张季鸾毕竟并非严谨成体系的思想理论家,对其若干思想观念特别是与他后来的言行主张如报恩和拥蒋之间的所谓契合关系,也不宜过分强调,而须在内在思想脉络和外在历史情境之间作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季鸾 报恩主义 宗教 思想脉络 历史情境
全文增补中
费尔巴哈论爱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荣洁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102,共4页
费尔巴哈的"爱的宗教"与传统的宗教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哲学家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他反... 费尔巴哈的"爱的宗教"与传统的宗教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哲学家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他反对神学宗教,但不放弃追求理性信仰。他提出的"爱的宗教"表达了他对"人类之爱"的终极理想追求,不仅是当时思想界的一次大解放,也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宗教 的哲学
下载PDF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荣洁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5-69,共5页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和传统的宗教情感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哲学取代旧的哲学,也意味...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和传统的宗教情感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哲学取代旧的哲学,也意味着用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他反对宗教,但不否定宗教的精华,实质是反对过时的旧的思想、理论。他提出的用爱的情感取代宗教的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情感 宗教”情感 的“宗教 的哲学
下载PDF
谈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恩格斯的批判
6
作者 莫曲波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1-2,共2页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他在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企图在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宗教。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关键词 费尔巴哈 ”的宗教 唯心史观 批判
下载PDF
生命的十字架——以《荆棘鸟》中的拉尔夫为例浅谈宗教与世俗的冲突 被引量:1
7
作者 顾晓莉 《文教资料》 2012年第33期143-145,共3页
澳大利亚女作家考林·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描写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在禁欲主义的压制下,作为神职人员的男主人公拉尔夫始终背负着生命的十字架:在现实之此岸世界和宗教之彼岸世界的交叉地带,他对于宗教与生俱来的... 澳大利亚女作家考林·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描写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在禁欲主义的压制下,作为神职人员的男主人公拉尔夫始终背负着生命的十字架:在现实之此岸世界和宗教之彼岸世界的交叉地带,他对于宗教与生俱来的热爱和黯然滋生的尘世之爱不断发生着矛盾和冲突,这两种爱伴随了拉尔夫神父的大半生时间。在此期间。他不断经历着艰难的选择和自我的剖析,最后终于在临死前得到了解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棘鸟 宗教 世俗之
下载PDF
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及宗教哲学 被引量:1
8
作者 孙仲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23-29,共7页
一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年)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德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早年信奉上帝,相信神灵。后来成为黑格尔的学生,信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最后通过对宗教的批判和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走上了唯物主义的道... 一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年)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德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早年信奉上帝,相信神灵。后来成为黑格尔的学生,信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最后通过对宗教的批判和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走上了唯物主义的道路,成为德国古典哲学中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在谈到他自己世界观转变过程时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宗教哲学 人的本质 上帝 黑格尔哲学 资产阶级 自然界 费尔巴哈哲学 宗教 上卷
下载PDF
费尔巴哈在宗教伦理学说上的失足及其根源 被引量:1
9
作者 付正华 余大中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42-45,共4页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阵营中的唯一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为恢复唯物主义的权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费尔巴哈并不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当他涉足于社会领域时,他便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正象马克思和恩格斯所...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阵营中的唯一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为恢复唯物主义的权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费尔巴哈并不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当他涉足于社会领域时,他便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正象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社会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特别是在他的宗教伦理学说中充满了唯心主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宗教伦理学 宗教 道德伦理观 宗教 宗教神学 历史唯心主义 抽象王国 唯物主义者 费尔巴哈哲学
下载PDF
浅谈甘地非暴力主义的宗教性与民族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义中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43-46,共4页
浅谈甘地非暴力主义的宗教性与民族性李义中甘地自称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发现了“非暴力*。真理是目的,“非暴力”则是达成目的的手段。从南非时代起,真理和非暴力这两大精神武器,经由甘地的倡导运用,在印度发扬光大,终至于对整... 浅谈甘地非暴力主义的宗教性与民族性李义中甘地自称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发现了“非暴力*。真理是目的,“非暴力”则是达成目的的手段。从南非时代起,真理和非暴力这两大精神武器,经由甘地的倡导运用,在印度发扬光大,终至于对整个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甘地的名字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暴力主义 宗教 宗教 印度教 宗教精神 南非时代 精神力量 民族主义 基督教
下载PDF
论费尔巴哈与巴迪欧哲学中的爱之概念
11
作者 赵睿夫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8-33,共6页
不同哲学家在阐释爱之概念时是各具视域的。作为唯物主义与人本学的先驱,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关注作为生命终极意义的必然之爱,将爱视作统摄人类德行的"总德",并力求以"爱的宗教"代替旧的宗教形式,通过爱的生命... 不同哲学家在阐释爱之概念时是各具视域的。作为唯物主义与人本学的先驱,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关注作为生命终极意义的必然之爱,将爱视作统摄人类德行的"总德",并力求以"爱的宗教"代替旧的宗教形式,通过爱的生命活动实现人类的现实、现世幸福;与之相对的,法国左翼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则通过对爱与政治、宗教、艺术等概念的比较分析,构建出以事件为基础的、作为差异体验而存在的偶然之爱,并试图通过多主体交互的爱之程序产出真理,在"两的场景"中完成不同主体经验世界的交互。费尔巴哈与巴迪欧在对爱的认识上既有异,也有同,无论是费尔巴哈之爱的"善"的光辉,还是巴迪欧之爱的"美"的价值,都映射出当代哲学关注爱之问题的必要性,这既是现代社会主体解放的价值需要,也是哲学研究走向现实世界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阿兰·巴迪欧 宗教 两的场景
下载PDF
上帝就是爱
12
作者 沈靖 《天风》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4,共2页
经文:约8:1—11,约壹4:7—8 丁光训主教不久前在全国两会本届第二次全委会会议上作了一个重要发言,发言中他提出了一个神学观点:爱是上帝的第一属性(见本刊本期《圣经中上帝的启示是渐进的,不是一次完成的,而人对上帝的启示的认识,也不... 经文:约8:1—11,约壹4:7—8 丁光训主教不久前在全国两会本届第二次全委会会议上作了一个重要发言,发言中他提出了一个神学观点:爱是上帝的第一属性(见本刊本期《圣经中上帝的启示是渐进的,不是一次完成的,而人对上帝的启示的认识,也不是一次完成的,也是渐进的,逐步提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 耶稣 宗教 犹太人 大学生 玛利亚 属性 学观点 重男轻女 还治其人之身
下载PDF
从人的类本质看宗教的本质——费尔巴哈的无神论思想评析
13
作者 马英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47-50,共4页
费尔巴哈一生致力于批判宗教.他认为,只有经过对宗教的批判,才能使人们从神的朋友转变为人的朋友,从信仰者转变为思想者,从祈祷者转变为工作者。
关键词 费尔巴哈 人的本质的异化 人的类本质 无神论思想 宗教的本质 宗教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根源 精神实体 依赖感
下载PDF
爱的哲学基础
14
作者 张永仲 《中国天主教》 2017年第3期35-35,共1页
基督徒总的诫命是爱天主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这个爱的命令包括爱你的仇敌,即爱仇命令。我们都知道基督教是爱的宗教,爱不但是耶稣的命令,而且有其哲学基础,基督徒有意或无意都领受了其中的哲理。
关键词 哲学基础 宗教 基督徒 命令 基督教 天主 耶稣
下载PDF
离开众声喧嚣的个人倾诉——王爱红三十年诗歌阅读记
15
作者 呼岩鸾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17年第4期312-330,共19页
当代诗人王爱红三十年诗歌的阶段性观察。独辟蹊经的路线图是离开众声喧嚣的个人倾诉。青春时期农村诗歌散发胶东土地的芳香,工厂诗歌轰鸣着挂满标语口号的车间内机器转动工友说话的混声。北京时期诗歌揭开建筑与人物以往未见的外观与... 当代诗人王爱红三十年诗歌的阶段性观察。独辟蹊经的路线图是离开众声喧嚣的个人倾诉。青春时期农村诗歌散发胶东土地的芳香,工厂诗歌轰鸣着挂满标语口号的车间内机器转动工友说话的混声。北京时期诗歌揭开建筑与人物以往未见的外观与内质。那一对乞丐滋生联想力,隐约着佛敎世尊入城乞食的拯救,基督教乞丐拉撤路在上帝怀中的感恩。诗笔此后扫过中国与世界各地,深入历史,寻找末日与诞生。这位60后诗人诗歌和朦胧派后现代派是两条线,互相吸引但不重合,交叉即闪出火花。抒情绵密藏針,叙事跌宕曲折,议论吊诡但不悖常理。在伟大诗人写不出伟大诗歌的时代,必须不放过倾向伟大的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零后诗人 高蹈的现实主义与现实的唯美吟唱 个人倾诉 宗教感情
下载PDF
女性意识的萌芽与失落——再析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成因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玉娟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8-84,共7页
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安娜.卡列尼娜》探讨了女性意识与女性角色的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女性角色是社会习俗决定的,是附属于男性的,女性意识必须经由女性角色产生。安娜借助于伏伦斯基的爱情,重新认识了自我和周围的一切,她的女性意识... 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安娜.卡列尼娜》探讨了女性意识与女性角色的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女性角色是社会习俗决定的,是附属于男性的,女性意识必须经由女性角色产生。安娜借助于伏伦斯基的爱情,重新认识了自我和周围的一切,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萌发。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上的不平等地位,安娜与伏伦斯基缺少真正的对话,使得安娜无法协调自己矛盾的双重身份被迫自杀,这造成了女性意识的失落。托尔斯泰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女性地位,而是寻找社会和谐稳定的方式,所以,他从“爱的宗教”出发安排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角色 女性意识 萌芽与失落 镜像阶段 对话 宗教
下载PDF
论早期黑格尔的“爱的宗教”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志均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0-275,共6页
黑格尔早期宗教思想发生了一次转折,由康德式的道德宗教转到"爱的宗教"上来。如何理解这种"爱的宗教",其本质是什么?目前学界尚未提出和思考这一问题。从黑格尔对道德和伦理的区分来看,"爱的宗教"肯定不... 黑格尔早期宗教思想发生了一次转折,由康德式的道德宗教转到"爱的宗教"上来。如何理解这种"爱的宗教",其本质是什么?目前学界尚未提出和思考这一问题。从黑格尔对道德和伦理的区分来看,"爱的宗教"肯定不是道德宗教,而应是一种伦理型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宗教 宗教 伦理宗教
原文传递
渐江笔下的山水和柯罗风景画的幽静之美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彤 郑文宏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5年第4期56-63,共8页
撷取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个案作为艺术比较的标本,意在从中西绘画的方式、内涵上去揭示相拟及差异之处,以解读出跨越时空的文化规迹和艺术图式。通过中国明清著名画家渐江与法国19世纪名画家柯罗的绘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展示... 撷取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个案作为艺术比较的标本,意在从中西绘画的方式、内涵上去揭示相拟及差异之处,以解读出跨越时空的文化规迹和艺术图式。通过中国明清著名画家渐江与法国19世纪名画家柯罗的绘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展示了各具不同国度和时代、不同文化和形态的绘画艺术,所特有的精华与异质,所特有的语言和趣味,以及两者内蕴的人文意识和创新元素,试图把人们的意识与视野引向高逸的人生之境和艺术之境。让人们感受到自然风景的奇幻和幽静之美,渐江山水画和柯罗风景艺术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他们所张扬的人类文明和艺术精神是永恒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风景 逸格山水 乡土情结 宗教 对景写生 中西绘画 人文色彩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少辉 丁瑞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2,共2页
人本主义以抽去了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为研究对象的人为基础去解释一切问题的哲学学说,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显著特征和本性所在。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其人本主义的批判,全新地论述了人的本质的思想,批判其思想的资产阶级局限... 人本主义以抽去了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为研究对象的人为基础去解释一切问题的哲学学说,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显著特征和本性所在。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其人本主义的批判,全新地论述了人的本质的思想,批判其思想的资产阶级局限性,凸现了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 人的本质 宗教
下载PDF
论《八月之光》双线叙事策略下的二元对立母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彦燕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91-94,共4页
《八月之光》在双线对照的叙事策略下,提出了爱与恨的母题,揭示了只有人伦之爱才能让人获得宁静和幸福。
关键词 对比 人伦之 宗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