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里的宗教爱 |
费迎晓
|
《宗教心理学》
|
2015 |
0 |
|
2
|
尼采:从精神的自然哲学到爱的宗教 |
赵广明
|
《宗教与哲学》
|
2012 |
0 |
|
3
|
从“爱的宗教”到“报恩主义”——理解报人张季鸾心态的一条线索 |
刘宪阁
|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4
|
费尔巴哈论爱 |
张荣洁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5
|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 |
张荣洁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4
|
|
6
|
谈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恩格斯的批判 |
莫曲波
|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0 |
|
7
|
生命的十字架——以《荆棘鸟》中的拉尔夫为例浅谈宗教与世俗的冲突 |
顾晓莉
|
《文教资料》
|
2012 |
1
|
|
8
|
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及宗教哲学 |
孙仲阶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1
|
|
9
|
费尔巴哈在宗教伦理学说上的失足及其根源 |
付正华
余大中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3 |
1
|
|
10
|
浅谈甘地非暴力主义的宗教性与民族性 |
李义中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2
|
|
11
|
论费尔巴哈与巴迪欧哲学中的爱之概念 |
赵睿夫
|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2
|
上帝就是爱 |
沈靖
|
《天风》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3
|
从人的类本质看宗教的本质——费尔巴哈的无神论思想评析 |
马英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14
|
爱的哲学基础 |
张永仲
|
《中国天主教》
|
2017 |
0 |
|
15
|
离开众声喧嚣的个人倾诉——王爱红三十年诗歌阅读记 |
呼岩鸾
|
《语言与文化论坛》
|
2017 |
0 |
|
16
|
女性意识的萌芽与失落——再析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成因 |
张玉娟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06 |
11
|
|
17
|
论早期黑格尔的“爱的宗教” |
范志均
|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8
|
渐江笔下的山水和柯罗风景画的幽静之美 |
吕彤
郑文宏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05 |
2
|
|
19
|
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 |
夏少辉
丁瑞
|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1
|
|
20
|
论《八月之光》双线叙事策略下的二元对立母题 |
余彦燕
|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