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教理解和宗教交往的现代进路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凤鸣 郑康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8-97 158,158,共11页
各大宗教体系都是在现代科学出现以前发生的,这里面真伪混杂而且宗教理解越来越多样化,在现代文明进展的大潮中做些"除伪存真"的尝试很有必要。首先要对世俗性宗教理解进行甄别,对宗教的现实表现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评判;其... 各大宗教体系都是在现代科学出现以前发生的,这里面真伪混杂而且宗教理解越来越多样化,在现代文明进展的大潮中做些"除伪存真"的尝试很有必要。首先要对世俗性宗教理解进行甄别,对宗教的现实表现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评判;其次,在现实的宗教存在和相当普遍的宗教误解氛围中,宗教自身要做些什么工作以便达成谅解、促成文明沟通,是宗教个体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宗教交往的科学化和开放性态度应该得到提倡,这也许可以消除种种遮蔽而为宗教的现代化开辟出路,亦或能为现代社会提供一个出于唯物主义的恰当的精神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理解 宗教交往 现代进路 智慧 仁爱
下载PDF
迎接中国宗教理解、社会发展的全新世纪——读《丁光训文集》 被引量:1
2
作者 卓新平 《天风》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3-43,共1页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创建,以及宗教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关系,这些问题受到中国基督教界、宗教界和知识界的普遍关注。丁主教这部文集的出版,对我们深入探究这些问题和找寻理想的解答提供了重要启迪和思路。因此,我们作为...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创建,以及宗教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关系,这些问题受到中国基督教界、宗教界和知识界的普遍关注。丁主教这部文集的出版,对我们深入探究这些问题和找寻理想的解答提供了重要启迪和思路。因此,我们作为从事宗教研究尤其是基督教研究的学者,对于这本文集的出版感到非常高兴,对能够系统读到丁主教的真知灼见亦感到格外兴奋。 从学术探究的角度来看,基督教因其在华传播上的特殊经历而使其“中国化”之路走得极为艰辛。从基督教在中国到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乃标志着基督教的普世性与地方性即本土性的有机结合,也就是中国教会所追求的“本色化”及其“处境化神学”所要形成的中国特色。为了这一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理解 社会发展 国教会 新世纪 基督教界 中国特色 基督教神学 中国基督教 文集 基督教研究
下载PDF
宗教理解与教育
3
作者 车华玲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宗教理解 教徒 宗教冲突 国际理解教育 宗教 中学生 中小学生 宗教宽容 北京教育学院 原生宗教
下载PDF
“终极关怀”的宗教理解和实践哲学诠释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涛 阎孟伟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7-42,共6页
蒂利希提出的"终极关怀"概念是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哲学命题。它从哲学和宗教学两个维度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境遇和命运进行了反思,并对"人"所具有的全部生存价值和意义做出了诠释。"终极关怀"与马克思实... 蒂利希提出的"终极关怀"概念是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哲学命题。它从哲学和宗教学两个维度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境遇和命运进行了反思,并对"人"所具有的全部生存价值和意义做出了诠释。"终极关怀"与马克思实践哲学中的人本主义精神具有密切的联系,从实践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两个层面,对人的生活进行了有深度的理解和把握,为道德人格的完善和人生信仰的确立构建起精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关怀 宗教理解 实践哲学 人本主义
原文传递
《教务杂志》两组圣经汉译讨论中的语言、文化与宗教理解
5
作者 程小娟 《基督宗教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138-157,共20页
《教务杂志》曾经就圣经中wine的汉译以及能否以'你'指称上帝等问题展开过集中讨论。讨论显示,圣经译本语言的确立要经历一个复杂的理解、碰撞、评判和协商过程。这个过程牵涉的语言、文化、宗教理解三个关键要素都存在着多种... 《教务杂志》曾经就圣经中wine的汉译以及能否以'你'指称上帝等问题展开过集中讨论。讨论显示,圣经译本语言的确立要经历一个复杂的理解、碰撞、评判和协商过程。这个过程牵涉的语言、文化、宗教理解三个关键要素都存在着多种解释及变动的可能性,充满张力和不确定性。因而,翻译的最终选择具有偶然性,而协商过程中敞开的讨论和丰富多样的实践则是通往和解与宽容,维持宗教生命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宗教理解 圣经汉译 《教务杂志》
原文传递
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中国经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浩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103,共8页
宗教和谐是两种以上不同类型宗教之间基于平等、交流、互补、理解而产生的一种彼此依赖关系和可持续性结构。宗教和谐包括情境的和谐、资源的和谐、结构的和谐与行动的和谐,其过程模式可以概括为"相遇-聚合-扩散-互补"。宗教... 宗教和谐是两种以上不同类型宗教之间基于平等、交流、互补、理解而产生的一种彼此依赖关系和可持续性结构。宗教和谐包括情境的和谐、资源的和谐、结构的和谐与行动的和谐,其过程模式可以概括为"相遇-聚合-扩散-互补"。宗教和谐共处状态的实现,需要信仰政策上的相扶,信仰理性上的相通,信仰伦理上的相合,信仰身份上的相容,信仰背景上的相符,信仰结构上的相类,信仰功能上的相补,信仰思维上的相近,信仰情感上的相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和谐 宗教相遇 宗教理解 宗教对话 中国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