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世纪西欧的宗教禁欲主义及其历史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林中泽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0-65,共6页
禁欲主义并非中世纪西欧特有的生活方式,但它以严密的神学体系的一个有机部分的形式出现,并最终发展成为强制的宗教独身制度,却是中世纪西欧以外的文明所难以望其项背的。本文对中世纪西欧宗教禁欲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社会基础和思... 禁欲主义并非中世纪西欧特有的生活方式,但它以严密的神学体系的一个有机部分的形式出现,并最终发展成为强制的宗教独身制度,却是中世纪西欧以外的文明所难以望其项背的。本文对中世纪西欧宗教禁欲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作了分析,对其演化历程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它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意义,认为中世纪西欧宗教禁欲主义既引起了整个社会性道德的全面崩溃和极端纵欲主义的蔓延,同时也在客观上激发了新教思想,培植了近代资本主义的节俭、勤奋和敬业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西欧 宗教禁欲主义 宗教独身制度 纵欲主义 资本主义精神
下载PDF
《玉禅师》对宗教禁欲主义的抨击——兼评同一题材话本小说《月明和尚》
2
作者 龚维英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36-38,19,共4页
马克思说:“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 宗教禁欲主义戕害人性,对人们(僧侣和信徒)正当的情欲强行压制。肆虐危害,罪莫大焉。故而中世纪的东西方文学创作,对此多所讥刺与抨击。西方有卜伽丘... 马克思说:“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 宗教禁欲主义戕害人性,对人们(僧侣和信徒)正当的情欲强行压制。肆虐危害,罪莫大焉。故而中世纪的东西方文学创作,对此多所讥刺与抨击。西方有卜伽丘《十日谈》;与之旗鼓相当的可以揭举中国明代的《三言》《二拍》。冯梦龙编著的《三言》中有一篇《月明和尚度柳翠》(《喻世明言》卷廿九),出自宋元话本集《清平山堂话本》里的《五戒禅师私红莲》。更早的则见之于[宋]张邦畿《侍儿小名录拾遗》。明代徐谓著名剧作《四声猿》的第二部《玉禅师翠乡一梦》,即据宋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加以演绎和再创作而成。 下文,拟揭示徐剧《玉禅师》批判宗教禁欲的积极意义,兼及冯编著话本《月明和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禁欲主义 话本小说 《月明和尚度柳翠》 红莲 兼评 题材 五戒 《四声猿》 《十日谈》 《三言》
下载PDF
社会变态心理与宗教禁欲思想
3
作者 赵广林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3-29,共7页
文章指出了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变态心理,考察了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对社会变态心理形成的文化机制;认为新教伦理在形成人们的健康心理方面并不总是起负作用,而是也起着积极作用的。因而,我们应该从多视角对社会整体文化进行... 文章指出了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变态心理,考察了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对社会变态心理形成的文化机制;认为新教伦理在形成人们的健康心理方面并不总是起负作用,而是也起着积极作用的。因而,我们应该从多视角对社会整体文化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找出并借鉴资本主义精神及孕育这一精神的新教伦理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禁欲 变态心理 资本主义精神 基本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 积极作用 新教伦理 具体分析 安全需要
下载PDF
概说宗教禁欲主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吕大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59-174,共16页
禁欲主义是宗教生活中一种普遍现象。本文采用比较宗教研究方法,广泛收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各主要教派有关宗教禁欲主义的各种表现,概述了宗教禁欲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它在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作者的基本... 禁欲主义是宗教生活中一种普遍现象。本文采用比较宗教研究方法,广泛收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各主要教派有关宗教禁欲主义的各种表现,概述了宗教禁欲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它在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宗教禁欲主义最初产生于原始人的宗教禁忌,进入文明社会后又被宗教的二重世界论和灵魂与内体的二元论所发展和强化。文艺复兴以后,宗教禁欲主义受到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抵制和批判,但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宗教禁欲主义的历史作用和社会效果总的来说是消极的;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对于培养人的伦理意识,反对纵欲主义,也起过一些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禁欲主义 宗教禁忌 印度宗教 伊斯兰教 人性 基督教 生存本能 佛教 灵魂 积极作用
原文传递
浅谈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宗教爱情悲剧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光先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19-22,共4页
《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三部小说都写到了神职人员的爱情,写出了“人性”与“神性”的冲突,其中《巴黎圣母院》重在描写追求“人性”的过程中对“人性”的扭曲;《红字》侧重表现内心处境与外在处境的抗争中“人性”的戕... 《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三部小说都写到了神职人员的爱情,写出了“人性”与“神性”的冲突,其中《巴黎圣母院》重在描写追求“人性”的过程中对“人性”的扭曲;《红字》侧重表现内心处境与外在处境的抗争中“人性”的戕害与毁灭;而《荆棘鸟》所展示的则是抗争胜利后结局的失败,但在充满悲剧的追求中所表现的无所顾忌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振奋,使人的形象变得崇高伟大起来,从而赋予了宗教禁欲主义背景下的爱情悲剧美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宗教禁欲主义 爱情 悲剧
下载PDF
儒学非宗教
6
作者 康占杰 陈风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1-16,共6页
儒学非宗教康占杰,陈风华儒学是指以孔子为创始人,以伦理道德和政治为主要内容,具有极其强烈现实性的一派学说。儒学亦称儒家,在一定范围内也约定俗成地称其“儒教”,意为“儒家的教导”,而绝无“儒家之宗教”之意。在我国历史上... 儒学非宗教康占杰,陈风华儒学是指以孔子为创始人,以伦理道德和政治为主要内容,具有极其强烈现实性的一派学说。儒学亦称儒家,在一定范围内也约定俗成地称其“儒教”,意为“儒家的教导”,而绝无“儒家之宗教”之意。在我国历史上的几个阶段,由于佛、道、儒家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禁欲主义 神道设教 儒学 孔子 先秦儒家 天人关系 宗教意识 伦理道德 伦理思想 儒家思想
下载PDF
托马斯·莫尔宗教思想评析
7
作者 赵蕾 《东岳论丛》 2003年第5期115-117,共3页
托马斯·莫尔的宗教思想在当时表现出极端的开明进步倾向和一定程度上似乎同样极端的保守主义倾向,但这种矛盾是表面的,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讲,莫尔都不是中世纪宗教的继承者,而恰是中世纪宗教精神的批判者。他思想的本质是统一的,即... 托马斯·莫尔的宗教思想在当时表现出极端的开明进步倾向和一定程度上似乎同样极端的保守主义倾向,但这种矛盾是表面的,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讲,莫尔都不是中世纪宗教的继承者,而恰是中世纪宗教精神的批判者。他思想的本质是统一的,即统一于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宗教思想 中世纪宗教精神 宗教禁欲主义 近代人文主义
下载PDF
试述人文主义者对宗教神学的批判
8
作者 谢朝富 《凯里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32-35,共4页
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也是欧洲封建社会瓦解的时期。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随着美洲大陆的新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地形成起来。同时,在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出一个新的资产阶级。而代表新的生产... 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也是欧洲封建社会瓦解的时期。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随着美洲大陆的新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地形成起来。同时,在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出一个新的资产阶级。而代表新的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制度的“网罗”。这样必然导致资产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演越烈。在欧洲各国,宗教神学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因此,资产阶级要推翻封建专制的统治,就有必要从意识形态领域内展开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在这场斗争中,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人文主义者,以英勇的姿态,挺身而出,高举利斧,展开了与宗教神学的斗争。他们以“复兴古代文化”为突破口,以锋利的笔调,无情地揭露了宗教神学的虚伪,痛斥了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摧残,主张人的解放,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从此,一种新的世界观逐渐代替了旧的腐朽的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正如恩格斯所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V·3 P.4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者 资产阶级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思想 人的解放 宗教禁欲主义 自由意志 人性 人的尊严
下载PDF
站在新的时代文化的高度观照《金瓶梅》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时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20-122,共3页
《金瓶梅》问世400年来,可以说出现过两次“《金瓶梅》热”,一次是其刚问世的晚明时代(清初是其延续),一次就是最近几年。最近几年的“《金瓶梅》热”(吴晓龄语)是一个值得思考,也是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丹纳说:“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 《金瓶梅》问世400年来,可以说出现过两次“《金瓶梅》热”,一次是其刚问世的晚明时代(清初是其延续),一次就是最近几年。最近几年的“《金瓶梅》热”(吴晓龄语)是一个值得思考,也是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丹纳说:“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艺术的出现。”从创作和接受的两极来说,《金瓶梅》产生于晚明(至少在嘉靖以后),并引起当时传抄,阅读、出版之热,都与晚明(至少是局部地区)的文化背景(商业发展、城市风貌改观、社会心理之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社会思潮、文学潮流)有关。清人入关以后,《金瓶梅》的日趋沉寂,不光是统治者禁锢的问题,也与社会传统经济秩序的恢复,理学的重倡,以及文学中理性主义、古典主义重占主流有关。读者失去了和作品的心理对应,自然“热”不起来。今天的“《金瓶梅》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文化 文化背景 观照 晚明社会 社会心理 性描写 社会思潮 宗教禁欲主义 理性主义 价值取向
下载PDF
试论僧尼道姑情爱在中晚明戏曲小说中的文学表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建科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2-64,共3页
宗教基本上都具有禁欲倾向。中晚明异端思想涌起,大胆肯定人欲价值和世俗生活的合理性。于是,在戏曲小说中对不危害他人的僧尼道姑的情爱行为予以宽容和同情。作品以僧尼道姑的人性,去揭露宗教禁欲主义的荒谬和愚昧。而淫僧恶尼的肆意淫... 宗教基本上都具有禁欲倾向。中晚明异端思想涌起,大胆肯定人欲价值和世俗生活的合理性。于是,在戏曲小说中对不危害他人的僧尼道姑的情爱行为予以宽容和同情。作品以僧尼道姑的人性,去揭露宗教禁欲主义的荒谬和愚昧。而淫僧恶尼的肆意淫乐,正是禁欲主义下的变态行为,是宗教禁欲下的情欲迷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明戏曲小说 僧尼道姑情爱 宗教禁欲 人性宽容 情欲迷误
下载PDF
爱神的力量——浅析《爱的徒劳》兼谈莎士比亚喜剧主题
11
作者 徐静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44-47,共4页
1771年10月4日,在法兰克福举行的莎士比亚纪念会上,德国大诗人歌德在讲演中热情洋溢地赞美莎士比亚:“我初次看了一页他的著作之后,就使我终身折服,当我读完他的第一个剧本时,我好象一个生来盲目的人,由于神手一指而突然获得天光。”确... 1771年10月4日,在法兰克福举行的莎士比亚纪念会上,德国大诗人歌德在讲演中热情洋溢地赞美莎士比亚:“我初次看了一页他的著作之后,就使我终身折服,当我读完他的第一个剧本时,我好象一个生来盲目的人,由于神手一指而突然获得天光。”确实,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和诗人。无论在他生前,还是后来漫长的世纪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爱的徒劳》 喜剧性 宗教禁欲主义 爱情 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 个性解放 公主 人文主义者
下载PDF
叛逆与皈依──蘩漪和莱维尼亚的悲剧人生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玉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35-37,共3页
蘩漪和莱维尼亚的反叛精神源于封建伦理道德和宗教禁欲主义对她们的禁锢,超出常态的情欲是她们反叛的原动力,而文化的阴影最终使她们走向皈依。她们的悲剧人生,既显示了人性的弱点,又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两个具有特殊美学意义和审... 蘩漪和莱维尼亚的反叛精神源于封建伦理道德和宗教禁欲主义对她们的禁锢,超出常态的情欲是她们反叛的原动力,而文化的阴影最终使她们走向皈依。她们的悲剧人生,既显示了人性的弱点,又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两个具有特殊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悲剧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蘩漪 莱维尼亚 封建伦理道德 宗教禁欲主义 人性 审美价值 文学 悲剧人格
下载PDF
灵的追求,肉的毁灭──也论《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学文 《法国研究》 1997年第2期66-72,共7页
关键词 克洛德 《巴黎圣母院》 加西莫多 爱情 宗教禁欲主义 人的本质 双重性格 二重性格 人性与神性 副主教
下载PDF
弃了拂尘去,私作凤鸾交——浅析《玉簪记》思想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佳佳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1-32,共2页
《玉簪记》承继了《西厢记》中"愿普天下的有情人皆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肯定了青年男女对于自由爱情、自由婚姻、个性解放的大胆追求,同时对宗教禁欲主义、封建思想进行了有力反击,以其独特的思想性与观演价值成为昆曲艺术... 《玉簪记》承继了《西厢记》中"愿普天下的有情人皆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肯定了青年男女对于自由爱情、自由婚姻、个性解放的大胆追求,同时对宗教禁欲主义、封建思想进行了有力反击,以其独特的思想性与观演价值成为昆曲艺术发展中的一枝奇葩。本文从冲破宗教禁欲主义的高墙、追求个性解放、喜剧效果的思想意义三方面对其思想特征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簪记》 宗教禁欲主义 个性解放 喜剧
下载PDF
欧洲中世纪人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志清 李素霞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37-41,共5页
欧洲中世纪人学杜志清李素霞人对自身的认识是艰难的。欧洲中世纪人学所经历的从沉沦到复兴的曲折过程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基督教神学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欧洲封建社会的黑暗时期,人在宇宙的中心地位被神所代替,人丧失了与自然的天然关... 欧洲中世纪人学杜志清李素霞人对自身的认识是艰难的。欧洲中世纪人学所经历的从沉沦到复兴的曲折过程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基督教神学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欧洲封建社会的黑暗时期,人在宇宙的中心地位被神所代替,人丧失了与自然的天然关系,沦为上帝的仆役和解释者。于是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州 中世纪 人学 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 宗教禁欲主义
下载PDF
爱的纵横──论《巴黎圣母院》中四个男人的爱 被引量:3
16
作者 方位津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23-27,共5页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克洛德 加西莫多 爱斯梅拉达 爱情观念 爱情方式 副主教 占有欲 宗教禁欲主义 “爱”
下载PDF
论道教崇山的原因与实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5-90,共6页
道教崇山是古老的山神崇拜的遗存,它深受古代神仙思想的影响,并有着深刻的伦理根源,是中国道教思想中地母崇拜现象的反映。本文对道教的崇山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探讨了道教崇尚隐遁山林的传统的、神学的和哲学的根源,揭示出... 道教崇山是古老的山神崇拜的遗存,它深受古代神仙思想的影响,并有着深刻的伦理根源,是中国道教思想中地母崇拜现象的反映。本文对道教的崇山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探讨了道教崇尚隐遁山林的传统的、神学的和哲学的根源,揭示出道教崇山的本质就是崇德,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古来道徒隐遁山林的伦理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徒 《太平经》 神仙思想 神仙观念 地母崇拜 宗教禁欲主义 崇山 清静无为 山神崇拜 生态伦理
下载PDF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人文主义倾向及其局限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义江 邓宏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19-25,共7页
本文考察的哲学处在一个变动不居、纷繁复杂的时代。这个时代完成了一系列使近代人赞叹不已的社会革新。在这个时代里,一切陈旧的腐朽的东西都在不断地被摧毁着,充满生命力的新思想、新文化、新艺术等都在逐渐地确立。这个使得欧洲社会... 本文考察的哲学处在一个变动不居、纷繁复杂的时代。这个时代完成了一系列使近代人赞叹不已的社会革新。在这个时代里,一切陈旧的腐朽的东西都在不断地被摧毁着,充满生命力的新思想、新文化、新艺术等都在逐渐地确立。这个使得欧洲社会实现了由暗淡的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复杂转变的时代就是为历史家所称的文艺复兴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 自由意志 政治哲学 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 宗教禁欲主义 彼岸世界 经院哲学 上帝
下载PDF
“三言”对人性的张扬和表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欧阳代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5期46-51,共6页
晚明人文思潮是一次以人本位为哲学基础的人性解放思潮,受其影响,“三言”尽力张扬和表现人性。作品中封建贞节观淡薄了,“失贞”的妇女不再被写成该杀该剐的“淫妇”,而是突出人的感情,突出对人格和人情的尊重,表现她们在理学压... 晚明人文思潮是一次以人本位为哲学基础的人性解放思潮,受其影响,“三言”尽力张扬和表现人性。作品中封建贞节观淡薄了,“失贞”的妇女不再被写成该杀该剐的“淫妇”,而是突出人的感情,突出对人格和人情的尊重,表现她们在理学压抑下正常人性人情的觉醒;被压在社会底层的妓女,不再仅仅要求人身解放,更追寻把自己当人来尊重、爱恋的对象,获得精神解放;冲破宗教禁欲主义束缚的佛教徒,也不再幻想“西天”的幸福,而要求人生的现实幸福,发出了人性觉醒的呼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人性的张扬 晚明人文思潮 王三巧 人性解放 冯梦龙 宗教禁欲主义 程朱理学 人性觉醒 “淫妇”
下载PDF
《巴黎圣母院》中心人物形象辨 被引量:1
20
作者 孔建平 殷大云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66-71,共6页
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的中心人物形象是爱斯梅哈尔达似乎已成定论,长期以来很少有人提出过怀疑。但我们在反复仔细地阅读原作之后,觉得对此仍须进一步讨论。我们认为,小说所着力刻划的中心人物形象是副主教克罗德·孚罗诺而非爱... 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的中心人物形象是爱斯梅哈尔达似乎已成定论,长期以来很少有人提出过怀疑。但我们在反复仔细地阅读原作之后,觉得对此仍须进一步讨论。我们认为,小说所着力刻划的中心人物形象是副主教克罗德·孚罗诺而非爱斯梅哈尔达。笔者不揣浅陋,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理由,以就教于专家和广大读者。一、圣母院和中心人物形象的关系读《巴黎圣母院》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小说描写克罗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斯梅哈尔达 巴黎圣母院 克罗德 人物形象 宗教禁欲主义 小说人物 象征意义 雨果小说 二重性格 中心人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