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初北方的“崇教抑禅”与忽必烈时代的宗教秩序
1
作者 徐沛楠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22年第2期21-32,共12页
“崇教抑禅”是元代宗教史上的重要议题,现有研究多关注至元二十五年江南禅教廷辩及其后续影响,对元初北方“崇教抑禅”的问题较为忽视。本文通过对学界长期忽视的数篇禅宗文献的分析,参照教外文献,证明忽必烈组织的数次北方禅教辩论,... “崇教抑禅”是元代宗教史上的重要议题,现有研究多关注至元二十五年江南禅教廷辩及其后续影响,对元初北方“崇教抑禅”的问题较为忽视。本文通过对学界长期忽视的数篇禅宗文献的分析,参照教外文献,证明忽必烈组织的数次北方禅教辩论,实质上就是其“崇教抑禅”的措施。随后,本文将视角放大到忽必烈时期的整体宗教政策,论证了“崇教抑禅”等宗教论争都是其建立以藏传佛教为尊的宗教秩序,控制所有宗教力量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崇教抑禅 禅教辩论 宗教秩序
下载PDF
藏区现代化与藏传佛教世俗化——马克思·韦伯宗教社会学的启示
2
作者 多杰昂秀 普华 《青藏高原论坛》 2018年第1期37-45,共9页
藏区社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却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这促使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现代性与宗教变迁之间的多元动态关系。与此同时,在重新把握藏区社会传统结构的基础之上,对"藏传佛教世俗化"这一命题作出符合文化本位... 藏区社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却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这促使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现代性与宗教变迁之间的多元动态关系。与此同时,在重新把握藏区社会传统结构的基础之上,对"藏传佛教世俗化"这一命题作出符合文化本位的阐释。如果马克思·韦伯过去在定义资本主义精神及其现代性时,肯定新教伦理之重要性的结论是正确的,那么基于宗教社会学的一般理论,宗教文明秩序下的社会现代化路径,至少其内生性的改变也需要从宗教伦理观当中找寻答案。通过深刻揭示马克思·韦伯的宗教社会学遗产,旨在说明藏区现代化与藏传佛教世俗化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此亦可进一步运用"自我观照"的叙述模式,并就如何化解藏区现代化之困,阐明其神学变革的意义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区现代化 藏传佛教世俗化 宗教文明秩序 新教伦理 佛教神学
下载PDF
《西洋记》中的天妃形象
3
作者 时平 《妈祖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83-88,共6页
《西洋记》这部神魔小说,在明末国势衰弱和海疆危机之际,通过文学方式表达了民间社会呼唤海权的一种思潮。作者把社会形成的宗教观书写进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事迹之中,天妃被塑造成诸多天神之一,肩负玉帝平息海难、慈济航海的海神形象。文... 《西洋记》这部神魔小说,在明末国势衰弱和海疆危机之际,通过文学方式表达了民间社会呼唤海权的一种思潮。作者把社会形成的宗教观书写进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事迹之中,天妃被塑造成诸多天神之一,肩负玉帝平息海难、慈济航海的海神形象。文学表现的天妃形象,与明初郑和下西洋活动中天妃信仰形象存在较大差距,构成三教圆融秩序中天妃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记》 比较研究 天妃形象 宗教秩序 真实历史
下载PDF
“双向祛建制性”与乡村天主教血缘家族一体化——来源于冀中赵村田野经验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聂家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92,共10页
在中国乡村社会,天主教的传播没有产生像欧洲社会那种瓦解替代血缘家族组织的社会后果,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与血缘家族组织发生了特定模式的融通。生活于河北赵村骆姓天主教皈信者,对其血缘家族关系与天主教教友的双重身份关系的一体化处... 在中国乡村社会,天主教的传播没有产生像欧洲社会那种瓦解替代血缘家族组织的社会后果,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与血缘家族组织发生了特定模式的融通。生活于河北赵村骆姓天主教皈信者,对其血缘家族关系与天主教教友的双重身份关系的一体化处理过程,展现了他们身为教友又属同一家族的事实。总体性公共秩序的民族国家转型,对具有政治潜能的传统家族与制度性"教会"所进行的双向消解的祛建制性过程,提供了这种一体化的制度条件。在这一意义上,继承19世纪末以来由强大行政力量推动现代化特征的当下国家,对于相关问题的理解与设计仍将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天主教 双向祛建制性 家族团体秩序 宗教团体秩序
下载PDF
把握原则依法治教
5
作者 巴桑顿珠 《西藏统一战线》 2004年第2期10-11,共2页
自治区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我区宗教工作要“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2001年,在全区宗教工作会议上,郭金龙书记再次明确强调了这一原则和要求。
关键词 宗教工作 依法治教原则 西藏 郭金龙 佛教 宗教秩序
原文传递
春风化雨润无声
6
《西藏统一战线》 2004年第1期9-9,共1页
春节、藏历新年来临之际,1月18至19日,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部长巴桑顿珠一行率领慰问组看望慰问我区党外省级干部。
关键词 巴桑顿珠 西藏 爱国主义教育 宗教秩序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原文传递
那曲地区寺庙属地管理工作
7
作者 扎西伦珠 《西藏统一战线》 2009年第1期33-34,共2页
为了进一步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维护正常的宗教秩序,保持社会局势的长期稳定,那曲地区结合本地区实际,按照宗教工作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措施、明确目标责任、狠抓贯彻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管理工作 那曲地区 寺庙 宗教事务 宗教秩序 分级负责 宗教工作 属地管理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SPACE PRODUCTION AND URBAN ORDER IN CONTEMPORARY CHINA--Loneliness: A Psychological Turning Point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Order in China
8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年第4期147-164,共18页
Loneliness can be best described as a kind of first-hand, painful experience etched in the inner world of an individual's psyche. It arises fi'om some degree of estrangement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natu... Loneliness can be best described as a kind of first-hand, painful experience etched in the inner world of an individual's psyche. It arises fi'om some degree of estrangement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nature, society and beliefs). The root causes of individual loneliness lie in the unfortunate tension between the needs of the subject and the possibility of realizing these needs, the consciousness of transcendence on the part of the subject and the limited extent of this transcendence. The impacts of loneliness are multi-layered, multi-dimensional and dialectical. Relative to urban order, loneliness can be regarded as a unity of construction and dissolution. As a result of modemity, loneliness is, first in the West, becoming a universal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in modem societies, particularly the modem urban societies. Since China is now undergoing rapid modernization, loneliness in China's urban society parallels that in urban societ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weakening of the family worship and beliefs traditionally found in Chinese society gives loneliness in urban China a localized coloration.It is thus very necessary to proceed from China's realities to explore practical measures to construct a sound psychological and urban order in contemporary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ELINESS modernity urban society psychological order worship of famil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