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教经典中的隐喻与象征
1
作者 李永建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11-118,共8页
如果不是从写实而是从象征和隐喻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就会找到破解宗教经典中出现的违背科学、自相矛盾、偏离神性等谜团、破绽的密码,从而重新走进它所构建的彼岸的、神性的、崭新的世界,并进一步开掘、阐释出它本已存在但潜隐的象外之... 如果不是从写实而是从象征和隐喻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就会找到破解宗教经典中出现的违背科学、自相矛盾、偏离神性等谜团、破绽的密码,从而重新走进它所构建的彼岸的、神性的、崭新的世界,并进一步开掘、阐释出它本已存在但潜隐的象外之意、弦外之音和微言大义。传经布道的先师大德之所以以隐喻、象征布下语言迷阵,一是宗教的抽象、深奥、神秘的特点催生、选择了形象而含蓄的隐喻、象征手法,二是传教者所采取的便于教团内部交流、避免被当时当政者迫害的传教策略,三是为了照顾教众在智力、禀赋、悟性、境界上的差异而采用的简易、方便接引、开启教众的一种法门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经典 深层意蕴 隐喻 象征
下载PDF
世界宗教经典共通内在的哲学逻辑:“虚”、“施”、“交”
2
作者 李命权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9-22,共4页
我们在包含着世界圣人们言行的古代经典中能够寻找出怎样的内在共通的哲学逻辑呢?笔者由"虚"、"施"、"交"三种概念着手,通过研究世界各种宗教内在的哲学逻辑,发现老子的"无"或"无为"... 我们在包含着世界圣人们言行的古代经典中能够寻找出怎样的内在共通的哲学逻辑呢?笔者由"虚"、"施"、"交"三种概念着手,通过研究世界各种宗教内在的哲学逻辑,发现老子的"无"或"无为",佛教的"空",儒教的"克己",基督教的'kenosis'(卑下的身份),以及印度教作为"无欲"根据的'sat-cit-ānanda'(存在—认识—欢喜)在"虚"的思想中相通。即使这些理念的理解方式以及在认识论或者存在论的概念上各不相同,但在伦理或者生活实践的侧面上都体现出了"虛、施、交"的相通构造。也就形成所说的以"虚"为基础,通过"施"的实践,得到"交"的美学,三者三位一体的真善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宗教经典 共通内在逻辑 “虚”“施”“交”概念
下载PDF
序一 关于目前我国宗教经典翻译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许钧 《宗教经典汉译研究》 2013年第1期283-286,共4页
最近一个时期,我特别关心经典的翻译问题。我知道,近年来国内有关翻译研究的研讨会不少,但是以宗教经典翻译为专题、邀集不同学界的学者探讨多种宗教经典的翻译的研讨会并不多见。所以,当得知“宗教经典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 最近一个时期,我特别关心经典的翻译问题。我知道,近年来国内有关翻译研究的研讨会不少,但是以宗教经典翻译为专题、邀集不同学界的学者探讨多种宗教经典的翻译的研讨会并不多见。所以,当得知“宗教经典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穗成功举办的消息,我特别关注。据介绍,从会议的筹备过程、论文的质量以及现场研讨的情况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宗教经典 学术研讨会 理论与实践 翻译问题
下载PDF
“宗教经典与中华文化”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4
作者 伍力 《四川统一战线》 2018年第10期12-12,共1页
10月12日,由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宗教委举办的“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化方向--宗教经典与中华文化”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与宗教界代表人士围绕宗教经典与中华文化,就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内容,形式、方法、路径作了深入的交流讨... 10月12日,由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宗教委举办的“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化方向--宗教经典与中华文化”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与宗教界代表人士围绕宗教经典与中华文化,就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内容,形式、方法、路径作了深入的交流讨论。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田向利出席活动并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经典 中华文化 成都 省委常委 文化自信 代表人士 专家学者 统战部
下载PDF
南充市召开“宗教经典与中华文化”座谈会
5
作者 南充 《四川统一战线》 2018年第10期31-31,共1页
10月31日,南充市召开“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化-宗教经典与中华文化”座谈会。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廖伦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各宗教团体要深挖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的内容,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传... 10月31日,南充市召开“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化-宗教经典与中华文化”座谈会。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廖伦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各宗教团体要深挖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的内容,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阐释;要加强宗教文化建设,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宗教故事”;要注重宗教人才培养,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教职人员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经典 中华文化 座谈会 南充市 当代中国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二人转:萨满宗教经典的世俗化形式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朴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由萨满跳神到二人转,就是宗教经典的世俗化过程,这个过程既漫长又复杂。由于东北文化史被记载得很晚,其他图形与事物的“文献”也很零散,因而,这个经典世俗化的具体过程(史料)并没有被记载下来,但即使是这样,从有限的史料中我们仍然... 由萨满跳神到二人转,就是宗教经典的世俗化过程,这个过程既漫长又复杂。由于东北文化史被记载得很晚,其他图形与事物的“文献”也很零散,因而,这个经典世俗化的具体过程(史料)并没有被记载下来,但即使是这样,从有限的史料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东北的娱乐性舞蹈是由萨满跳神演化过来的轨迹,并且可以看到一种二人转体裁史和二人转的谱系。萨满“野人舞”变形为二人转的“走三场”这个演化轨迹和形成的二人转整体象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经典 二人转 世俗化 萨满 演化轨迹 象征系统 文化史 娱乐性
原文传递
经典的翻译,翻译的经典——宗教经典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
7
作者 穆雷 《东方翻译》 2012年第5期93-95,共3页
“宗教经典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由广州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化与翻译研究所、全球文明研究中心与新纪元国际出版社协办,于2012年5... “宗教经典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由广州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化与翻译研究所、全球文明研究中心与新纪元国际出版社协办,于2012年5月12-13日在广州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 宗教经典 研讨会综述 翻译 世界宗教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术 兰州交通大学
原文传递
阅读医学文献和宗教经典之间的类同
8
作者 Marika Davies senior medicolegaladviser +1 位作者 宁欣(译) 张树荣(校)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16年第11期633-636,共4页
面对科学证据,我们是采取基要主义(fundamentalism)式的态度还是自由主义的态度,这无疑会影响我们解读的结果。但正如对待宗教一样,应当承认,存在观点差异合乎情理。 我们现有的医学传统可以被视为某种信仰的体系,其最突出的特... 面对科学证据,我们是采取基要主义(fundamentalism)式的态度还是自由主义的态度,这无疑会影响我们解读的结果。但正如对待宗教一样,应当承认,存在观点差异合乎情理。 我们现有的医学传统可以被视为某种信仰的体系,其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对循证医学坚信不疑。这种信仰是有事实基础的:循证医学确实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助益,并将在未来继续向我们提供帮助。在探索可能的新疗法的过程中,循证医学将是指引我们前进方向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文献 宗教经典 治疗方法 医疗卫生行业
原文传递
儒佛相释中的文化互益:论晚明智旭的跨宗教经典注释
9
作者 钟顺才 《民族论坛》 2014年第4X期29-33,共5页
藕益智旭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精通儒、玄、佛、禅、律、教为其实施以佛释儒的实践提供了保障,由"以儒辟佛"到赞"佛法乃一切诸法之本"的思想转变促使其以佛释儒,从而有《大学直指》一书的问世。《大学直指》一书作... 藕益智旭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精通儒、玄、佛、禅、律、教为其实施以佛释儒的实践提供了保障,由"以儒辟佛"到赞"佛法乃一切诸法之本"的思想转变促使其以佛释儒,从而有《大学直指》一书的问世。《大学直指》一书作为跨宗教经典注释的代表,以佛法释儒家的治世之言,直指心源。《大学直指》一书作为中国处境下的跨宗教经典注释的经典个案,有助于弥补比较神学与经文辩读对佛儒这一对范畴研究的忽视,能为当今的宗教对话提供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藕益智旭 《大学直指》 以佛释儒 宗教经典注释 宗教对话
原文传递
基于经典阐释的宗教中国化对比研究
10
作者 张烨 《海外文摘》 2021年第7期1-4,共4页
近年来,“宗教中国化”的探讨在宗教学、文化学以及语言学领域,越来越得到学界的重视。但是,目前对于宗教经典的挖掘还较为简单,而且将不同的宗教置于比较的视域内进行考察也尚不多见。因此,本文从宗教对比的角度入手,对不同宗教经典中... 近年来,“宗教中国化”的探讨在宗教学、文化学以及语言学领域,越来越得到学界的重视。但是,目前对于宗教经典的挖掘还较为简单,而且将不同的宗教置于比较的视域内进行考察也尚不多见。因此,本文从宗教对比的角度入手,对不同宗教经典中的语言特色、语言观和翻译理论以及译者和读者心理需求进行探究,以期对宗教中国化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中国化 宗教经典 宗教阐释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略论宗教经典中的“和谐”之义
11
作者 吴升仁 《民族大家庭》 2010年第2期29-31,共3页
宗教是一种经久而普遍的社会现象,宗教既属于人的思想信仰问题,又是社会政治问题。既以特有的"神力"叩击教徒的心弦,又以特定的方式作用于政治、法律、道德、艺术、科学、哲学等社会实体和社会意识。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 宗教是一种经久而普遍的社会现象,宗教既属于人的思想信仰问题,又是社会政治问题。既以特有的"神力"叩击教徒的心弦,又以特定的方式作用于政治、法律、道德、艺术、科学、哲学等社会实体和社会意识。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截至2008年底,我国约有1亿多宗教信徒和30多万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场所85000多处,宗教团体3000多个,是一支很重要的社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经典 社会实体 宗教信徒 《古兰经》 社会政治问题 思想信仰 穆圣 承负 中说 宗教团体
原文传递
宗教翻译思想探究——《法句经序》与《圣经之序·再序》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东升 李爽 《外语与翻译》 2010年第3期1-7,共7页
《法句经序》和《圣经之序·再序》分别是中国翻译史上最早出现的关于佛经翻译和圣经汉译的译序,标志着两种翻译传统中翻译问题探讨的开端和译者主题意识的觉醒。鉴于两篇序言在史料价值和潜在理论价值方面的可比性,作者从宗教文... 《法句经序》和《圣经之序·再序》分别是中国翻译史上最早出现的关于佛经翻译和圣经汉译的译序,标志着两种翻译传统中翻译问题探讨的开端和译者主题意识的觉醒。鉴于两篇序言在史料价值和潜在理论价值方面的可比性,作者从宗教文本观与翻译观、翻译方法与宗教理念、译者主体意识与译文篇章体制、宗教文本功能与读者反应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比照分析,指出两序分别对佛经翻译传统和圣经汉译传统的影响。本文认为,宗教的核心理念和教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其神圣经典翻译思想的玄翻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经典 翻译思想 比较 玄翻译理论
下载PDF
彝族创世史诗蕴含的宗教道德及其文化逻辑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世武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彝族创世史诗是彝族宗教道德律令的最高经典,它向信众解释了宇宙的秩序,确立了道德判断的标准。彝族创世史诗以超级故事的形式,构建了一个潜在的宗教道德范型。彝族创世史诗用初创神话、末日神话、拯救神话和再造神话,从宗教道德的维度... 彝族创世史诗是彝族宗教道德律令的最高经典,它向信众解释了宇宙的秩序,确立了道德判断的标准。彝族创世史诗以超级故事的形式,构建了一个潜在的宗教道德范型。彝族创世史诗用初创神话、末日神话、拯救神话和再造神话,从宗教道德的维度,对善的起源、蠢笨的起源与毁灭、恶的毁灭、善的拯救和善的延续进行了叙述,确立了神的道德权威,编织了宗教道德的文化逻辑,通过歌手世世代代在仪式场合的传唱,建立了彝族人的集体道德观念,对彝族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创世史诗 宗教道德 宗教经典 文化逻辑
下载PDF
藏族宗教文化对纳西东巴文学的影响——以东巴文学中神灵动物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杰宏 《百色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20-127,共8页
纳西文化和藏文化无论是从表层事象还是到深层内蕴,都有深厚的渊源关系。在两个民族的宗教经典及民间文学中,动物神灵体系庞杂宏大,占了神灵体系中的主体部分,动物神灵在形象、职能、读音等方面都有惊人的相近性,说明了东巴教与藏族宗... 纳西文化和藏文化无论是从表层事象还是到深层内蕴,都有深厚的渊源关系。在两个民族的宗教经典及民间文学中,动物神灵体系庞杂宏大,占了神灵体系中的主体部分,动物神灵在形象、职能、读音等方面都有惊人的相近性,说明了东巴教与藏族宗教文化,尤其与苯教的密切交流形成的文化融合,甚至印度文化也通过藏族宗教文化传播到东巴文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藏族 宗教经典 动物神灵 比较
下载PDF
跨越文化边界之经典诠释
15
作者 李炽昌 《圣经文学研究》 2013年第1期125-142,共18页
本文探索在当代全球化与地域化处境下圣经诠释学之发展空间及方向,文章希望强调两个重点。第一,对希伯来圣经在全球化与地域化处境下之诠释和阅读方法的探讨。我们将从当地人的角度和被征服者的经验出发来重读圣经,使基层百姓重新获得... 本文探索在当代全球化与地域化处境下圣经诠释学之发展空间及方向,文章希望强调两个重点。第一,对希伯来圣经在全球化与地域化处境下之诠释和阅读方法的探讨。我们将从当地人的角度和被征服者的经验出发来重读圣经,使基层百姓重新获得解释的能力。第二,当宗教迅速跨越文化边界,在可能出现"全球化公民宗教"的前提下,我们如何处理各地丰富的宗教经典及其诠释历史对圣经解释的影响。本文的另一核心关注是,在经典之全球化与地域化的处境下,在具有丰富传统宗教资源的中国,应如何将比较宗教经典研究与圣经诠释学结合起来,以求探索跨文本经典研究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全球化与地域化 希伯来圣经研究 跨文本经典诠释 比较宗教经典研究
下载PDF
书写和口传:中国宗教的两种类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海怒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107,共7页
立足于中国宗教类型研究史的批判性解读,本文提出,中国宗教有两大类型: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经典宗教是“文字本位”的,具有制定性特征,备有弘富的经藏系统;民间宗教及其经卷具有口传性、变异性和民众性。文章考察了中国宗教史上的经典... 立足于中国宗教类型研究史的批判性解读,本文提出,中国宗教有两大类型: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经典宗教是“文字本位”的,具有制定性特征,备有弘富的经藏系统;民间宗教及其经卷具有口传性、变异性和民众性。文章考察了中国宗教史上的经典传授和口头宣教的传统,认为一种宗教的社会地位的改变、宗教性质之转移往往和它宣教方式的变化有关;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的互动也带来了宣教方式(经典阅读和口头传教)的互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宗教 类型 经典宗教 民间宗教 “文字本位”
下载PDF
宗教翻译学遐想
17
作者 黄忠廉 《宗教经典汉译研究》 2016年第1期289-290,共2页
宗教或信仰已是当下不少人生活的必需品,不少文明的交融或冲突正是源于宗教信仰的交融或冲突,如何通过宗教翻译缓解文明冲突,创造新的和谐世界,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而2013年和2014年分别于广州和青岛召开的“宗教经典翻译理... 宗教或信仰已是当下不少人生活的必需品,不少文明的交融或冲突正是源于宗教信仰的交融或冲突,如何通过宗教翻译缓解文明冲突,创造新的和谐世界,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而2013年和2014年分别于广州和青岛召开的“宗教经典翻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已是宗教翻译规模化研究的发端。我曾获赠第一次会议文集,又亲历了第二次会议,聆听了各位专家的意见,对宗教翻译学有了些许遐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信仰 翻译学 翻译理论与实践 文明冲突 第一次会议 和谐世界 宗教经典 规模化
下载PDF
晚清民国报刊佛教、基督教经典译论文献发覆
18
作者 管新福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27,共7页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效仿西法兴办报刊,各种域外学科知识依托报刊被大量翻译进来,并形成规模宏阔的外译大潮。宗教经典也得到翻译引介。作为新兴的传播介质,报刊不但刊发宗教经典的翻译文本,亦发表了不少如何翻译宗教经典的理论文献,涉及...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效仿西法兴办报刊,各种域外学科知识依托报刊被大量翻译进来,并形成规模宏阔的外译大潮。宗教经典也得到翻译引介。作为新兴的传播介质,报刊不但刊发宗教经典的翻译文本,亦发表了不少如何翻译宗教经典的理论文献,涉及佛教、基督教核心典籍的翻译介绍,着重探讨佛教、基督教的翻译史、经书翻译语言、翻译风格及翻译技法等重要问题,提炼出诸多颇有见地的翻译策略,不断推动现代翻译事业的进步。这些文献是我们今天研究翻译史、建构翻译理论的重要史料支撑,值得学界认真梳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史 现代翻译 翻译技法 宗教经典 晚清民国时期 翻译语言 翻译风格 传播介质
原文传递
从“上帝之城”到西欧权力制衡的政体建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俐 唐尚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9-104,共6页
奥古斯汀在《上帝之城》中建立起上帝之城/地上之城的二元话语结构,为教权和王权之间的权力制衡奠定了基础。此后,为同世俗君主争夺权力,“双城论”发展为“双剑论”和“日月说”,将“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的思想不断推向顶峰。与... 奥古斯汀在《上帝之城》中建立起上帝之城/地上之城的二元话语结构,为教权和王权之间的权力制衡奠定了基础。此后,为同世俗君主争夺权力,“双城论”发展为“双剑论”和“日月说”,将“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的思想不断推向顶峰。与此相对,君王一方也不断引用宗教经典,反对教会干涉世俗事务。因此,在西欧政治实践中,形成了教权与王权在历史上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这种权力制衡模式在宗教力量退出政治权力舞台后,以“人民”这一概念代替了“上帝”,进而演化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西方世俗君主的权力在历史上受教权制约后,又为另一权力“民权”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汀 《上帝之城》 权力制衡 政体 西欧 话语结构 宗教经典 政治实践 相互制衡 政治权力
下载PDF
关于古代民间故事从口头到文本的讨论 被引量:4
20
作者 顾希佳 《民间文化论坛》 2013年第1期33-47,共15页
古代民间故事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文学活动,这种口头流传方式有其不稳定性,并无法保存。为了研究古代民间故事,必须借助于文本。本文试图对诸子散文、史书方志、文人笔记、宗教经典和民间抄本等不同门类典籍中所蕴藏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加... 古代民间故事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文学活动,这种口头流传方式有其不稳定性,并无法保存。为了研究古代民间故事,必须借助于文本。本文试图对诸子散文、史书方志、文人笔记、宗教经典和民间抄本等不同门类典籍中所蕴藏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加以辨析,寻找其内在规律。由于历代作家的写作动机、文学主张、审美情趣、行文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此类文本的复杂性。但是他们在保存民间文化遗产方面筚路蓝缕、开启山林的工作应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于这种由历史局限所带来的缺憾以足够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民间故事 诸子散文 史书方志 文人笔记 宗教经典 民间抄本 故事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